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艺考热是由于艺术理想?只重文凭难让艺术与时代同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2-25 16:40: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艺考热是由于艺术理想?只重文凭难让艺术与时代同行2012年02月21日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徐佳和



一年一度的“艺术招生热潮”引来多方瞩目,庞大的报名人群似乎让杜尚提出的“人人都是艺术家”理论在东方得到了响应。有高校美术学院的院领导在新生开学典礼上就直言不讳:我们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培养技术工人的。

2月4日,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本科招生考试拉开大幕,象山校区内,色彩科目考试现场。
2月10日晚一名从山东到北京参加艺术考试的男生猝死,正在济南参加艺考的考生们一片沉默。12日刚从潍坊赶到济南的临沂考生小宋沉默良久,艰难开口说,“艺考赶场实在是太累了。”
就在前几天,在上海一所普通中学念到高二的陈玉茜决定今年暑假将远道北上,去往离家千里之外的北京中央美院边上林立的美术考试突击培训班里占上一个位置,为能够明年争取考上一个理想中的美术类院校进行一次长达2个月的全封闭式“魔鬼训练”。就读于一所高考升学率不到50%的普通中学,成绩不上不下地徘徊在中游,仅凭跌跌撞撞的文化课考试分数达到一本、二本的录取线似乎希望渺茫,对于这个从小在上海出生长大没有任何远行经验的女孩子来说,能够此刻作出这样的艰难决定,只能归属于凭着自己天赋中触及艺术的一丝敏感和洞察力而企望对于今后人生道路规划的“一搏”。此类情况的学生在今年以及往年的美术类院校招生中占据绝大多数,他们的存在,年复一年地充填、提高了中国美术类院校招生的人数,又年复一年地繁荣了美术院校背后依附着的相应经济链条。
入学率“百里挑一”
今年,中国美院报名考生逾9万人、比去年增加50%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其中,最火爆的设计艺术类报录比达到100比1,为美院史上最高。同为八大美院的中央美院,今年报考人数比去年增加了1万多人,而招生计划依然与去年持平,保持在800人。上海本地院校中华师大艺术学院美术系今年的报考人数有4000余人,比去年增加15%~20%,而实际招生人数只有60人,与去年相比没有改变,陡增的报考人数势必为竞争的激烈程度不断增温。
杭州象山校区是中国美院艺考的最大考场,2月4-6日考试期内有3.6万人参考,2月6日一天就达1.6万人。巨大的考试人数让考场顿时吃紧,包括美院附中、高职学院等在内的所有教学空间,以及图书馆、体育馆、美术馆,甚至连食堂等都被临时征用。模特吃紧,往年招考,最多启用500名左右的模特,但今年,根据报考人数的安排,总共需要900多名模特为三天的考试服务;采购吃紧,美术专业考试需要大量临摹实物,如此多的考生同时考试,学校采购了几千米的衬布、上千斤的大蒜……
考试前10多天,象山校区所在的转塘街道几乎上演着与春节三亚同样的疯狂。一些酒店早在半年甚至更久前就被订空,原本100多元1晚的家庭旅社被炒到500元;路上营运的电动三轮车车费飞涨,有些开价升至平时的3-4倍。同样疯狂的还有学生和家长。大连第十五中学有近300名学生参考,学校联系了旅行社,将学生、家长等700多人分批包机于1月31日抵达杭州,包下秋涛路上20多层的某酒店。
“相对于多年前的美术考试,考写生,一个教室里模特坐好,学生围坐,现在,学生们一个紧挨着一个,就拿出张照片画,不像以前有空间保证和条件保证。”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曾经负责招生的一位教师感叹。
在年轻人群中骤然爆发的“艺术热潮”引来多方瞩目,庞大的人群对于艺术的“激情迸发”让1920年代的达达主义先锋杜尚提出的“人人都是艺术家”理论似乎在东方得到了实现的响应,虽然迟到了近一个世纪。多年负责美术考试评卷的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王凯告诉《东方早报·艺术评论》,其实仅就入学比例而言,早在他考上中央工艺美院的1980年代,报考和入学比例就已经达到100比1,“美术学科入学本来就是百里挑一。”这种情况仅于1990年代中期稍稍得到缓解,入学比回落到30到40比1,事隔三十年,再度出现百里挑一的情况,王凯并不惊讶:“当年美术院校少,招的人少,考的人自然也少,现在学校多了,准入门槛降低,招生增多,相同的入学比,报考人数自然扩大。”
王凯认为,中国美院报名人数达到令人惊讶的9万人,其实也和美术考试本身的报名机制有关系,报考中国美院的学生,同时可以报考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中央美院等等其他艺术类院校,几家美术类院校重复报名的考生并不鲜见。
2#
 楼主| 发表于 2012-2-25 16:41:35 | 只看该作者
广州美院基础部教师、也是参加高考评卷的赵峥嵘认为,按照经验,报名中国美院的9万人中,最起码排在后面的一半人都是“没有希望考取的,很多人都根本不会画。9万人里只有两三千人水准比较靠前,有竞争力,有进入美院学习的可能性。很多人甚至报了名,却临阵脱逃缺席考试,或者,考试考到一半自知能力不济就离场了”。
相对于一般大学,美术类院校对于文化课的要求普遍不高,高考数学成绩基本不进行计分,外语的计分也极其有限。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邱加告诉记者,上大美院在美术类院校中属于外语成绩要求非常高的了,也仅仅只要求在150分的总分值中超过65分即可。这样的情况下,有些中学把报考美术类院校当作提高入学率的一种手段不足为怪。在高考前进行动员,把那些确定无法进入一本二本学习的学生全部组织起来,集体报名去学美术,在少年们尚处于懵懂时期便不得不面对的人生转折点放弃分数追求,转而进行一次“发掘艺术天赋”的博弈,为谋得大学文凭另辟蹊径。
“可能与中国高考的录取方向有关,大家都想考好学校,但依靠文化课考不上清华、北大,那么不如依靠并不顶尖的文化成绩,以及美术考试中特有的不确定性,去考一个文化课要求比较低的美术界里的清华、北大。”已经身为成功艺术家的王凯这样揣测学生们的心态,他认为,美术考试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对报考美术院校人数的暴增也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这样的偶然性由两方面组成,对于美术考试的评分系统而言“不像文化考试,美术考试评分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分数的衡量完全把握于教师对于一个作品的直觉。这样的直觉可能对于真正特别优秀的考生并不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特别优秀的考生是漏不掉的,而直觉起作用的关键在于一个可以考到65-80分中间层次的学生,他们的成绩会有上有下,摇摆不定”。另一个方面,则取决于学生的临场发挥。
相对于冰冷的数字、拗口的公式、变化多端的字母组合,教师可变的标准、自己可能的超常发挥,都存在一个事在人为的可能,足以鼓舞起报考的学生试一试的勇气和碰一碰运气的侥幸,说不定命运女神青睐地一瞥就此命运出现拐点也未可知。
催生“艺考经济”
有可以上下浮动的灰色地带,自然会就此衍生出许多依靠这些灰色地带生存的生物链。从事多年美术基础教育的赵峥嵘毕业于中央美院,师从靳尚谊,赵峥嵘告诉《艺术评论》,几乎每个美院的教师都有过在画室(也即培训班)的兼课经历。“2个小时200元,去转一下就行。去山东上课贵一些,但要讲整整一天,1000元。”
以中国美院新建的象山校区为例,2007年投用后,象山校区所在的转塘街道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数百家用于学生考前培训的画室,规模小的一次招30-40人,大的有200-300人。这些画室的开课时间、收费存在很大差异,有些长期开班,一学期收费1~3万元;有些是提供临时突击培训,每月收费2000-6000元。
“我这里一般10月招生,美院艺考后停课,每个学生每月学费含住宿4000元。”一家画室经营者老宋说。他的画室在叶埠桥社区,离中国美院象山校区不到2公里。记者看到,这个租用废弃工厂改建的画室约170平方米,水泥墙上贴满了学生作品。即便在新年初三下午,画室内还有70多名学生,但无人说话,只有画笔落在画纸上的沙沙声。
来自江苏的小王是第二年参加美院艺考。为这次考试,妈妈专门从老家跑到杭州,在画室边租了一套两居室照顾女儿起居。“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在画室里只干一件事,画画,色彩、静物素描、人体速写轮着画。去年没有考好,今年无论如何要再拼一次。”小王估算,包括学费在内,来杭州几个月的花费近2万元。
“我今年招了110多名学生,除了浙江的,还包括江苏、山东、辽宁等地的考生。省内的回去过年,大部分都留在这里,因为年一过艺考就开始了。这些学生中,70%以上是往届生,有些考了3年。”老宋说,他平时是请中国美院的大三、大四学生或助教来上课,因为讲师、副教授太难请、成本也高,至于教授么基本不可能。据老宋讲,去年他这里培训的不到100名学生中有6人考上美院,在周边画室中算不错了。
事实上,随着画室越来越多,竞争也异常激烈。除了拼口碑,各种宣传不断展开。在美院边的小路上,不时能看到画室招生广告,甚至在电动三轮车上也贴着广告。
培训班分几种,一种需要签约,签约过一本或二本,广美什么价格、央美什么价格都分列在内,长长的几页纸合同权责写得十分详尽,一万两万元到五六万元不等,要视学校教师与学生比而定,收费高的有一对一的教学,可以请到硕士研究生指导。魔鬼式训练从早上8点到晚上9点半,中间休息半小时,一个星期休息一天,这样的半天由一个上午或者下午或者晚上组成。不能逃课,否则将来考不上不退钱,相反则会退学费的80%~90%。“既然敢跟你签约就有本事让你进。”办画室培训班的,多为美院学生,因为时间宽裕,又离高考并不遥远,他们也比美院老师更认真。
经过这样3个月到半年时间的素描、色彩、速写的密集型训练,稍微有点天赋——哪怕几乎不会画画的学生考上一个一般的艺术院校基本没有什么问题。
3#
 楼主| 发表于 2012-2-25 16:42:19 | 只看该作者
针对考试都是从最后呈现的效果入手,而非能力入手的特点,培训班自有自己的套路。素描是黑白呈现,效果分明;色彩考试有赖色调的调性,最后呈现在画面上的直接是一个结果。“过去写生还要下乡,从石膏集合体开始从色彩造型的体系入手,现在培训班完全不是这样。”赵峥嵘说。
考色彩尤其容易找到应试套路,老师在一个颜色缸里帮忙调好颜色,色调分冷暖,那么就准备两个颜色缸,考前老师帮忙调好,到时候画苹果就是这几个颜色,画另外的几样就是另外几种颜色,至于里面颜色变化都无所谓。有时候考卷里会发现一百多个人,颜色画出来一模一样,画法也是一模一样,也就可以判断出自同一个老师门下,但不得不承认这位老师教得非常好,考卷全部能达到85分左右,可那么多人达到高分数线,便发现了问题,只得拿出来重新评议。几乎每年都会出现一种风格,安排考试的学校当然完全不鼓励这样的做法。“老师有方法的,怎么刮,笔怎么摆都有一套,水平确实很好。从学生应考的画面效果分不出好坏,仔细分,能分出微妙的好坏,但这种好坏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评分分出来。”
色彩和速写都有捷径,素描则需要些基本功,难在对于型的抓捏。虽然不确定因素很多,但高考的评分系统基本还是公正的,在40-50人组成的评分小组里,很难做点小动作。但考试人数的增多,让考试的环境差了很多。回想起以前的美术考试,每个系招的人最多十几个,系里面的老师还会进考场转一下,现在,基本已无此可能性。
因为只在考试前接受过几个月的短期培训,不少学生在考进高校后,美术素养让教师颇感失望。有教师惊讶地发现,他的学生连石膏像的简单品种都分不清,缺乏功底。对于教学条件和学生质量,院校专业的教师也心知肚明,有高校美术学院的院领导在新生开学典礼上就直言不讳:我们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培养技术工人的。
技术占先,“扑灭”理想
一般的综合性大学美术专业中,已经很少能看到画得十分出挑的学生。有些学生对于艺术的热衷,一说话眼睛都会放光,这种人属于考了几年的,基本功比较好,虽然基本功不是学好的全部条件,但至少证明他努力了很久,抱着梦想进入学校的,可他眼里的光芒仅仅在进入学校的第一年闪亮,第二年开始就渐渐稀少,之后更趋暗淡。有艺术理想的学生况且如此,那些本身就是抱着要一个文凭而走美术路线“曲线救国”的学生更是如此。为什么我们的美术教育体系会扑灭理想的火花?
中国的美术学院到现在为止的考试方法,规定每个学生要用素描和色彩通过考试,这是始自卢浮宫的西方古典主义艺术长期以来统治着中国的美术学院教育。北大教授朱青生在无数个场合抨击过这样的“传统”,他曾经告诉《艺术评论》:“当今一切发达国家的艺术家都不会用卢浮宫里面画画的方法去作画,而只有中国、朝鲜、伊朗等国家把卢浮宫的传统当作主体。卢浮宫为什么不是我们今天的艺术?卢浮宫的建立是在17世纪中期,代表法国学院派的古典艺术、专制主义,属于人对人的精神统治方法。路易十四说,‘我为什么建立美术学院,我就是要用艺术统治人类。’当社会在行进的过程中,伴随着现代艺术的革命建造了新社会,我们无法想象在现代社会里面还有不是现代社会的现代艺术。”
而始自卢浮宫的西方古典艺术是在前苏联对中国的影响之下,成为了中国美术院校的主流教学。“现代美院应该读的是思想,而不是练技术、研究人体200多块肌肉的组成的。”有批评家认为中国的美术学院的绘画训练之所以无法培养出艺术家而只能停留在设计师的阶段,就是这套早已落后于世界的写实主义占主导的体系束缚、扼杀了学生们自由发挥的主观想象。“颜色如果只存在于固有色和环境色,那作为艺术家而言,感觉就是走偏了,现代艺术看到的应该是主观颜色。”即使在以列宾、契斯恰科夫体系为代表苏联的写实主义艺术中,后者也永远无法成为前者,缺少想象力、生活实践、人文精神的力量,永远也画不出《流放的归来》。
王凯认为:“当代艺术只与社会认知有关,寻找个人自我价值影响,研究社会思想演变的产生。”这意味着美术学院的学习理应教会人更多的东西,艺术视野要进行多元化的训练。世界各国的美术学院都不会忽视基础训练,但艺术更重要的在于其思想性。
与中国相比,美国对学生的艺术素质有怎么样的要求?据此前的报道,在美国,无论你有很深的专业基础还是什么都不知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天赋、感兴趣、有想法。和中国艺考流程不同的是,每年,美国艺术类高校招生,并不参照当年专门设立的艺术测试考试成绩,也不参考本国统一的文化课成绩,招收国际学生主要考量英语水平和艺术素养。而对英语成绩的要求,学校一般给的尺度比综合性大学宽松。考生只要达到雅思或者托福考试成绩的底线,就可以通过初选。除了成绩和个人简历,美国报考艺术院校的学生在递交给美国艺术高校的申请材料中,最重要的是自制的一本作品集,一本能体现你艺术天赋的集子。
“对本科生来讲,美国的艺术高校偏爱两个极端的学生——要不你专业非常优秀,要不你就是‘一张白纸’,只要他真正对艺术感兴趣,有想法。”
艺术,作为意识形态的一种认知,本该与时代的车轮共同前行,而艺术教育更是着眼未来的一项教育,学校教育的落后硬件设施尚在其次,观念的滞后更值得探讨,这也许是导致中国参加艺考的学生和家长的短视所在的根本原因。
4#
 楼主| 发表于 2012-2-26 11:12:48 | 只看该作者
众美院院长批判美术教育功利化


  迅速扩大的招生规模,日趋雷同的办学模式,过分强调技术而轻视创新——这些都是全国几家美术学院的院长们指出的目前我国高等美术教育存在的通病。日前,在天津美术学院庆祝百年校庆之时,举办了“二十一世纪高等美术教育展望”当代学院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美术学院的院长纷纷表达了对目前美术教育功利性的担忧。
  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杨晓阳认为,目前中国几大美术学院不仅专业设置、教学模式都朝一个方向走,而且都呈现出“西化”的特征。中国文化、中国美术在教学中所占比重下降,西方美术在不断被推广发展。他认为单一的模式非常不利于美术人才的培养。他举例说,盛产名家名作的欧洲没有两所美术院校是一样的。
  湖北美术学院副院长周向林教授在发言中提及,现在美术院校的大部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都是重技术轻创新,过分传授技能,热衷让学生复制过去的作品,满足于对形式的模仿,而不关注当代艺术,长此以往,老师和学生的艺术观念都会落后于时代。这无疑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思想。
  据了解,在高校扩招的大背景下,美术院校也都纷纷扩大规模,目前基本规模都在3000人以上,远远超出了过去的学生数量。学生人数的增加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冯健亲教授肯定了扩招带来的积极作用,也直接指出了其弊端:整体表现为拔苗助长,导致高等教育质量下降;具体到艺术院校就是艺考热,学生文化课分数走低、基本功水平下降。这是社会民众实用性和学校功利主义的综合表现。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著名美术评论家郎绍君先生则直接指出了由于现在美术院校美术馆少、艺术藏品少,学校内不断增加的学生看不到原作,导致一代比一代水平低,甚至出现教授国画的老师看不懂古代作品的现象。
5#
 楼主| 发表于 2012-2-26 11:13:32 | 只看该作者
没有整体观,美术高考难出彩


美术高考考什么
检验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美术高考较之文化课高考有其特殊性,文化课高考“一锤定音”,一年只有一次机会;而美术高考“东方不亮西方亮”,许多美术院校单设考试,考生如果通过了省联考,就有许多考试和被录取机会,这也是许多考生学美术的缘由之一。
近几年,高考美术生逐年增长,但从各高中美术基础教学来看,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教材不一、方法各异成为美术教学的一大特点,但有一点是相同的,这就是围绕高考指挥棒组织教学。那么,美术高考指挥棒指向何方?具体地说,美术高考检验学生什么呢?纵观多年美术高考,虽然各大美术院校在考试内容和形式上有异有同,但透过内容和形式,不难发现,美术高考还是检验考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没有整体观就没有优秀作品
考生需要什么样的基础知识?
首先是一个整体的观念。如果没有整体观,很难出现优秀的习作和考卷。美术习作是集眼的观察、脑的分析和手的表现于一体的艺术。我用这样一句话总结作画过程:整体地观察、比较地分析、联系地表现。其实,比较地分析、联系地表现实质就是要注意相互联系,就是整体观念的体现。
考生需要的基础知识,具体讲,主要有素描、色彩和速写。
1.素描。内容上无论是静物或真人头像,形式上无论是写生或默写等,都要学习、理解和掌握构图、比例、结构、解剖、颜色、质感、量感、空间感等要素。
构图是物象在画面位置感,是构成形式美的重要因素,要引起我们注意。就比例而言,如果学生连画准石膏几何体的能力都没有,那画准静物、石膏人像和真人头像也很难,所以掌握画准比例的方法要从简单物体入手。
2.色彩。它包括色彩原理,原色、间色、复色之间的关系,邻近色、类似色、互补色之间的联系,色调、色性、色彩三要素,产生色彩变化三要素及表现技法等等。
其实,高考色彩考生应做到基本的两点:一是造型,二是要用色彩来塑造形体。
3.速写。它包括速写的定义、人物动态及其比例、结构、线条等等。速写不是描,高考人物动态速写应把动态作为第一要素,它是形态美、整体美的需要,没有动态感受与理解就不会产生得意之作。
素描、色彩和速写习作都离不开工具和材料,学生应摸清各种笔、纸、颜料等工具和材料的脾气。掌握了它们的脾气,就是掌握了工具材料,在一定意义上讲也就是掌握了一定的技法,甚至是技巧。
检验考生8种能力
感受能力
主要是通过眼等感官对物象产生的心理感受,如大与小、深与浅、硬与软、松与紧、疏与密、轻与重、冷与暖、粗糙与光滑、华丽与朴素、清晰与模糊、虚与实及结构、空间等等。考卷将反映考生的这种能力。有的院校考卷内容出新是为了检验考生对新形象的感受。湖北美术学院2005年色彩考试中出现了光盘、塑料袋等就是一例。
记忆能力
2005年湖北省联考速写卷要求默写一警察的站姿,这就是检验考生对常见人的职业特征和基本动态的认识和记忆。许多院校考试形式默写成分较大,如2006年考素描也有默写,江南大学《我的鞋架》、宁波大学《老人半身带手》、湖南师范大学《男青年》等等,都是对考生记忆造型能力的检验。
想像能力
记忆力如果不能满意地表现考卷要求,我们可根据想像表达内容。如2006年联考速写卷要求写生一人扫地,许多考场模特不能做出或不能在规定时间内有效完成动作,这就需考生发挥想像空间,如根据“三大块”和“四肢”变化规律及对平时弯腰等动态练习的想像完成考卷。近几年,央美设计专业的几何体切割组合考题中,就需要考生较强的空间想像及造型能力,还有2002年,北京工商大学的色彩考试就是《雨中联想》。
理解能力
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更好地感受、记忆、想像和表现它。对表现对象,我们要研究其比例、结构、透视、解剖、个性等特征及其线条、明暗、色彩等表现规律,从表现中理解对象,从理解中深化表现。
审美能力
这是审视美的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是提高学生艺术修养重要一环,它对画面会产生一定的艺术感染力。面对各种绘画资料,哪些学习价值高?面对写生对象,吸引我们眼球的是结构?是明暗?是节奏?是动态?是气质……这需审视美的眼睛和心灵,需要教师分析引导,需要学生投入情感。
表现能力
眼的观察、脑的分析、都是为了手的表现。它是检验基本知识和技能表现于画面的主要途径。强有力的表现力来源于坚持不懈地、有计划有目标地探索与实践。
创造能力
艺术的本质在于创造,创造力源于坚实的基础。创造力是对考生高标准的要求。前些年,许多美术院校都有命题创作,现在绝大多数院校设计专业用设计取代,但央美有的专业命题创作考试还有。无论是设计还是命题创作都有很大的创意成分要求,这是检验考生创造思维和能力的一种形式。2006年联考色彩卷是把几种静物放置在讲台上,请考生组合画面。从构图分析,考生多是三角形构图,很少有节奏感的横构图和有动感的圆构图等,缺乏创造力。
应变能力
它是综合素质的体现。如果有了基本的美术常识和一般的表现技能及良好的心理素质,考试中的应变应是没问题的。有位考生一场考试进行到一半感觉有点疲劳,他上洗手间后在外远眺了一下,回考室后感觉好多了。
考生怎么学
循序渐进,自信制胜
循序渐进。常言道:“一锹挖不出一口井”。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地一天突破一个问题是进步的有效方法。
自信制胜。有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基础,还要有自信的心理。自信来自执着追求、自信来自一天天进步、自信来自一天天的积累,一天天积累才有可能制胜。学美术的学生,很多是高二才开始,绝大多数没有美术爱好和基础,而且文化基础差,所以保持自信相当重要。我曾带过的一名关姓学生,在没有美术基础的前提下,经过5个月的美术训练,2006年如愿考入广州美术学院服装系。
考试应抱什么心理?哪种画法好?如何面对困难和疲劳?我总结出几句话与考生共勉:天生我材,我材有用;画法多样,各有千秋;此时不搏,等待何时?
家长如何教
孩子不可是家长弱点的延续
家长是孩子的首任老师,我以为家长应在孩子面前以身示范。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大了,交给学校老师就万事大吉,不用操心,有时在孩子面前也暴露自己的弱点,这要引起个别家长注意。孩子是家长生命的延续,但不能延续弱点。
做孩子的朋友。有的家长把打骂孩子作为严格教子的手段,结果孩子上了高中也有敢打骂父母的胆量和行为。解决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不和谐因素,家长要站在孩子的成长角度理解孩子,从点滴小事做起,如从“后勤方面”多动脑筋,感化孩子,从而建立起新型的朋友关系。
多与教师、孩子的朋友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社会上的活动是家长的一份责任。孩子何时上学、何时回家?今天为什么晚归?为什么今天不上学?为什么她爱打扮了……家长都要思考一下,并与相关者交流,以利于与孩子沟通,使之健康成长。
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大人都爱听好听的话,何况成长中的学生呢?无论是思想、学习上的,还是情礼的知晓、道理的懂得,都要放大孩子的成绩,提升孩子的境界。
不要庇护孩子的问题。一个人总会有做错事的时候,伟大的人也不例外。孩子做了错事,有的家长当面批评,有的注意时机分析指正,有的则隐瞒,为孩子隐藏无疑会酿苦果。
(记者严珏统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6 23:21 , Processed in 0.06934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