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巧搭桥梁 前呼后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3-22 19:59: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巧搭桥梁
前呼后应



——如何在叙事中过渡与照应
(本文已发表于《语文周报·八年级版》)

431612
湖北省汉川市韩集中学 孙开仁
因为桥梁,天堑也能变通途。作文也是如此,过渡就如一架连接前后文字的桥梁,使得文章内容自然而流畅,不致于让读者感觉突兀。有叫有答,一呼一应,人与人之间的互相联系才显出和谐与生动。作文也要讲究照应,它能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中心突出,结构严谨,从而加深读者的印象。如何在写作中巧妙过渡与前后照应呢?咱们一同来探讨吧。




【读一读】
只判母亲18年“徒刑”
◎张倩倩
只判天下母亲18年徒刑,勿判无期徒刑。①
说实话,过去我一直不是很喜欢我的妈妈。
中学时代的我一直觉得妈妈唠叨,废话太多;妈妈很笨拙,不会算账,到收购站卖废品都会被人骗;妈妈不注意着装打扮,到我就读的中学找我,我都觉得丢面子……
读大学离开了家,才开始想念她。但是,直到那次教育学的一节课,我才深刻认识到原来我对妈妈的评价太不公平。 ②
那节课上,我清楚地记得蓝老师说过一句话,而且会一直记得,她说,请判善良的母亲18年有期徒刑! ③
话音刚落地,班里就立刻静下来了,那一刻,我感觉坐在教室里的同学都被震住了。紧接着,她开始讲述自己抚养、教育独生女儿的故事。 ④
我28岁那年生下了女儿。孩子才1岁的时候,我就想让她将来成为音乐家、画家或者舞蹈家。于是,在她7岁的时候,我狠狠心花了2万块钱买了一架钢琴,结果呢?人家偏偏不领情,一节钢琴课200块钱,在学费交到6000块的时候,她从单杠上摔下来,把自己的锁骨摔断了,她却兴奋地跟我说:‘耶,妈妈你看,我现在摔伤了,没办法学钢琴了!这总不能怪我吧?’”
到她14岁上初二的时候,她开始偷偷藏钱买什么青春小说,学习上跟大人打游击战躲猫猫。终于有一天,和平谈判出了岔子,母女之间的战争爆发了。我跟她大吵了一架,因为她屡劝不改,居然还去借同学的小说看,我当着她的面把书给撕了,给她拿钱让她赔给人家,并且扬言以后他们再敢借给她小说看,我就去找他们家长!……”
现在,蓝老师的女儿已经读初三了,马上就要面临中考。蓝老师问:“你们猜猜我现在对她是什么要求?”没人应答,自问自答。“呵呵,愿意报考哪个学校?你随便啊,随便。主要是吃好、睡好,不要有压力哦。”
母亲是世界上最艰苦、最伟大的职业。如果养孩子只关心他们衣食冷暖,那跟养动物有什么区别?累,做母亲的主要是心累……”她停顿了一下,“所以,我想说的是,请判善良的母亲18年有期徒刑。18年之后,让母亲自由吧。像我现在做个职业女性,站在讲台上,要完成教学计划任务,但是,当下课铃一响,走出教学楼,我立即就要进行角色转变,脑子里就开始盘算今天回去要烧什么菜、做什么饭……” ⑤
  我想起自己的妈妈,虽然她只是一个农村妇女,文化程度不高,性格隐忍,对于人情世故显得笨拙,但是,作为一个母亲,她为自己的孩子付出的爱,却不比世界上任何一位母亲逊色。这些年,因为这个家,妈妈一个人守在乡下,守着几亩薄地,守着空荡荡的院子,守着孤寂清贫的生活。从今天开始,我想做的是:只判负累的母亲18年有期徒刑。18年以后,让母亲自由幸福。⑥

(选自2012年第3期《读者·乡土人文版》)


①开门见山,很好地照应了标题。


②此段为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③再一次点出“请判善良的母亲18年有期徒刑”,与前文和标题照应。
④“话音刚落地”紧承上文,顺利过渡到蓝老师讲述故事的情节上来。

⑤第七至十段均是通过蓝老师的讲述过渡,通过“孩子才1岁的时候”“ 到她14岁上初二的时候”“现在”等表时间短语代表不同的阶段进行过渡,显得层次清晰,有条理。第十段中再次提及“请判善良的母亲18年有期徒刑”,既点了题,又照应了前文。



⑥此段与第二段、第三段相照应,最后一句为全文的点睛之笔,升华了主题。

【温馨提醒】
过渡就是衔接。一般在情与景、叙与议之间,在视角转换、不同叙事顺序、一件事转到另外一件事的时候均要用到过渡。怎样架好文章中过渡这个桥梁呢?常见的过渡方式有:1.用小标题过渡;2.用一个句子或段落过渡,承上启下; 4.用关联词过渡;5.用表示时间或空间的词语过渡等。常见的过渡词有:首先……其次……然后……、在这之前、以上、虽然……但是……、不仅……而且……、事实上、因此、综上所述、总之等等。
照应,是指文章内容前后的关照与呼应。一般前有“伏笔”,则后面必须有照应。否则,有呼无应,前后没有着落,会使读者感到莫名其妙。常用的照应方法:1.首尾照应。即文章开头提到的内容,结尾遥相呼应;2.前后照应。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围绕一件事或一个问题,随时自然合理地加以照应;3.文题照应。在正文中适时地与标题相照应。
【写一写】
你还好吗
湖北汉川市韩集中学凤凰岭文学社 马琪
时间流逝得总比我想像的要快得多。转眼间,冬季又来临了,我没有你的消息,已经快一年了。不知道,现在的你过得还好吗?
还记得去年那个夏季吗?那可是我们第一次接触。我独自一人到远在他乡的父母那儿去,本已与父亲约定好,让他第二天到车站接我的。可当我到站后,却没有发现父亲的身影,我不由得急了起来。随后接到我父亲的电话,说叫一个小伙子骑三轮车来接我。你知道吗?我当时是老大不高兴。大约过了十几分钟,你骑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满头大汗,一只手里还拿着一张我的照片。或许是你早已看出我的犹豫和手足无措,你说:“现在是正午,马路上没有什么人的,待会我也会骑快些,再说这儿离你父母那儿也不怎么远的,很快就到了,快上车吧,你家人还在等着你呢!”一路上,你飞快地蹬起了三轮,并和我聊天。这一招,确实挺管用的。渐渐地,我似乎不太在意自己此刻是坐在一辆旧三轮车上了,只是和你交谈着,或许因为年纪相仿,我和你很快便熟悉了。从交谈中,我得知,你也是刚离开学校,不过原因和我截然不同,你并不是像我这样讨厌读书,相反地喜欢学习,只是你家里实在供不起上学。
通过父母,我对你的了解更深了。原来你家是山区的,家庭条件比较差,你是家里最大的孩子,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你选择离开学校,到外面打工挣钱。父母还告诉我,你在一家小型物流公司里做送货员,而我家每次进的货物,都是通过这个物流运来的,你经常给我们家送货,我父母便认识了你。我来那天,恰巧父母亲都比较忙,而你又正好给我家送货,我父亲便托你去接我,或许父亲是有意这样做的,他想让我认识你,让我了解你的故事。
我几乎每天都看见你,骑着那破旧的三轮车,在繁华的街道间穿行着。每次,你都是满头大汗的。偶尔,你会送货物到我家,我总是会拉你休息一会儿。就这样日复一日的,从夏天一直到了冬天,我已记不清,你给我家送了多少次货了,也不知道,我认识你多久了,只记得我常常拉你在我父母那儿和我聊天,在这不知不觉中,我们成了好朋友。
冬日的一个午后,天下着雪,路上行人很少了,我早早的站在街口,等着那辆三轮车的出现,因为我要离开了,我和你早已约定好,一起去车站。终于,那熟悉的身影出现了,是你,我上了三轮,只是这次,你没有骑得飞快,而是很慢很慢的,或许是因为地上有雪,或许是因为风太大了,或许……。尽管你骑得很慢,车站还是到了,依然是那条走道,你送我离开了。
此刻,外面的寒风呼呼地刮着,冬天又来临了,我正坐在温暖的教室里学习着,你呢是否正在寒风中,骑着那辆旧三轮车,奋力地前行着?现在的你过得好吗?
【在线点评】
本文过渡自然,主要体现在:开头部分“不知道,现在的你过得还好吗”一句自然引出下文,叙述作者与小伙子之间的交往。第三段“通过父母,我对你的了解更深了”从侧面表现对小伙子的了解;第四段“我几乎每天都看见你……”则从正面表现作者与小伙子建立友谊的经过;第五段则写冬日午后的离别。这样,这几段通过不同的场景和事情将文章主题部分衔接起来,显得层次清晰,也给读者深刻印象。最后,作者以“此刻”这一时间词语进行过渡,表达对小伙子的无比思念。
在照应上,本文主要体现在:文题呼应——开头一段开门见山,直接点题;首尾呼应——通过“现在的你过得还好吗”强烈地表达作者的感情,使得全文前后圆合,结构紧凑;前后照应——第三段小伙子经常到“我”家送货与第二段小伙子接“我”相照应,第二段小伙子骑得飞快与第五段骑得很慢相照应。
迷你收藏
对手更紧张
周海亮
小时候, 有一位远房亲戚, 常给我讲打猎中的趣事。在他所有的经历中,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和狼的狭路相逢。
“你不必担心。”远房亲戚说,“它远比你紧张。你的目光要迎上去,狠狠盯着它,千万不要躲闪,不要让狼从你的眼神里看出一丝惊慌。这样对视一会儿,狼就会逃走。”
这是他的真实经历。当与狼相遇,无论你有多害怕,只要挺住,别让狼读出你的紧张,最终的胜利者就是你。“狼也紧张,比你更紧张。这是肯定的。”远房亲戚说,“狼的行动出卖了自己的内心。”
前几天,一位朋友参加市里文化馆举办的象棋大赛,竟然一路披荆斩棘,杀进决赛。面对近在咫尺的冠军,朋友突然间丢掉预赛和半决赛的从容,紧张得汗流满面。
那天,我一直在旁边看着他决战。他的那盘棋,下得昏招百出。
意外的是, 他获得了冠军。
事后,他告诉我,中间有好几次,他都想推子认输。后来,他抬头看看对手,他从对手的眼睛里,看出更多的惊慌和不安。他知道,对手其实更紧张。
于是,他坚持下来,赢了这盘棋。
事情就这么简单。
(选自2012年第5期《意林》)
微点评:

本文短小精悍,在过渡与照应上做得很出色。文章开篇即用“在他所有的经历中,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和狼的狭路相逢”自然引出下文远房亲戚的经历与感受。第三段“这是他的真实经历”是对第二段的承上总结。紧接着,“前几天”“那天”“事后”“于是”等表示时间过渡的词语将观棋这一情节流畅清晰地叙述出来了。“它远比你紧张”“狼也紧张,比你更紧张”“紧张得汗流满面”“对手其实更紧张”等一方面前后照应,另一方面与标题照应,不仅突出了中心,也使得文章结构紧凑、贯通一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2 04:57 , Processed in 0.06769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