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给学生一把学会欣赏艺术的钥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25 01:20: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给学生一把学会欣赏艺术的钥匙
    2008-10-28
●板块:美育课题
【引言】
美术教育专家把美术教育归结为创造活动和欣赏活动两大活动,但由于过去我们对美术的片面理解,美术教育一直偏重技能的学习,而欣赏活动常常被忽视。为改变这种状况,我校参与了《城乡两地美术欣赏教学教学普及与提高的研究》这一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的研究。下面就请课题组邵郡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下他们的研究成果。
【发言稿正文】
给学生一把学会欣赏艺术的钥匙
邵珺
各位领导、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给学生一把学会欣赏艺术的钥匙》。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画师出了个“深山藏寺”的题目,令其弟子作画:大弟子画了一座山,山中一座庙;二弟子也画了一座山,树木掩映下露出庙宇的屋顶,远望去颇有点“藏”的味道;而三弟子思忖良久后,画了一座山,一条河,一个和尚挑着水往山里走。三者相比,显然后者高人一筹,含蓄地体现了主题,余味隽永,含不尽之意于画外,自然得到老画师的赞赏。这种言不尽意、意在象外的无尽妙处给我们以非凡的启示。
启示之一:“藏”知识
美术欣赏课是一门通过欣赏大量的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加深对社会文化的理解的艺术课程,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缺少美术基础,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常常感到很难介入信息交流。一方面对美术语言的理解感到困难,“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另一方面,当优秀的美术作品展现在他们面前时,虽然他们心灵也会为之震撼,很想表达内心的感受,却往往面对作品词不达意,语句混乱。这样的状况,直接影响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情感体验和独特的价值的领悟。这样的状况,常常使教师在课堂上很难与学生实施互动。久而久之,容易陷入教师讲学生听的“画展讲解”式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很难发挥,欣赏兴趣就会减弱,美术教育的目的就难以达到。
为改变这种能够状况,在欣赏课教学前,我先对学生做了一个问卷调查。设计的问题包括对一幅作品的看法,对画家的了解,以及你想了解些什么知识等问题。目的在于把学生自己对美术作品的全部想法展露无疑,从而了解学生对作品的初期印象。图(1)
班级                       姓名

1、  你认为画家表现的是什么?
2、  你知道些什么知识?
3、  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在学生回答完问卷调查后,我再整理出学生的资料,把不同的问题分类总结,有多少同学对画家了解不足,有多少人对哪些问题感兴趣等等,然后带着这些问题设计教学内容,并根据班级不同情况,把侧重点放在不同的位置上,这样可以让学生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同时在保持艺术本身的含蓄之美的同时,努力做到引起学生探究其文化内涵的兴趣。做完这些并没有结束,我还让学生继续在课下收集资料,其中有人物的也有艺术作品等方面的知识。
开设艺术欣赏课,不仅仅是单纯欣赏名人的作品,更主要的通过美术作品,欣赏作者高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体会做人的道理。在五年级的教材中有《人民艺术家——齐白石》一课。在欣赏齐白石作品的同时,通过欣赏他的作品《水墨螃蟹》把他的爱国热情讲解给学生。白石老人在抗战时期毅然辞去艺专学校的职务,深居简出,闭门谢客。日军抄了老人的字,他毫不畏惧,寄愤怒于书画,在作品上题诗“处处草泥乡,行到何处好,昨岁见君多,今年见君少”,辛辣讽刺了日本侵略者,体现了刚正不阿的人格。达到了内在人格和外在作品形象的交融统一。因此在课堂中的知识不单是传授美术常识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艺术大师的品格与精神。
启示之二: “藏”观点
优秀的艺术作品打动人的是自然流露的真实情感,而富于魅力的教学也应是浑然天成的,特别是欣赏课。“欣赏”本身就是心与心的交流,美术欣赏课要求教师将教材内化为自己的心理品质(教师即为教材),再以自己的心去同化学生的心。这就需要教师将自己的观点、认识及倾向性融入情感、语言等教学意向活动中,自然地用自己的思路引导学生的思路,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心去同化学生的心,用自己的灵魂铸造学生的灵魂,从而步入一种师生相融的微妙世界,魅力随之而生。
比如在讲《二十世纪艺术大师——马蒂斯》一课,我不是把马蒂斯的任何资料强加给学生,而是通过学生讨论分组讨论、自由参观、游戏形式等让学生自己发现,老师提炼与总结后把自己的观点与学生的观点有机的结合起来。在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看《小鹦鹉与美人鱼》让学生谈自己对画面的感受,然后再把学生的感受加以提炼,总结,得出剪纸作品的特点,如构图比较新颖,利用疏密的形式突出主体形象,色彩对比鲜明等,交给学生学会分析作品的一种方法,然后再拿出一幅作品《王者之悲》,观察画面后还是谈自己的感受,因为欣赏课首先要重视学生自己对画面的初始感受,然后才能去分析画面中的元素,通过观察,学生马上就发现两幅作品在构图上的不同。在通过比较的方法,找出作品在色彩上的特点,黑色的应用使画面更加的均衡,视觉冲击力更强。然后在请同学们走下座位近距离观察马蒂斯的剪纸作品,与画家产生共鸣。学生在欣赏完作品后,利用已学到的方法用绘画的语言自己总结画面的不同的美感,整个课堂在相互启发下步步提升。在欣赏课上完时并不是结束了,还要留下思考总结的时间,通过欣赏你又了解了些什么?再利用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反馈回教师。(表2)学生的再次思考也是一种学习的延续。这时学生的观点、看法与前测时完全不同,已经把个人观点、老师的观点巧妙地融合其中。



班级                       姓名

1、通过这节课你了解到了些什么?
2、你认为你还有哪些地方不太清楚?
3、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启示之三: “藏”方法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三强说:“什么叫‘名师’?并不是手把手教就是名师,而是善于启发诱导,让你敢‘创’。”这就是说,教学的目的,最终应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对于美术欣赏而言,“欣赏”本身是一种创造,为使学生完成这一创造性的“欣赏”过程,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是一种启迪思想、促进理解的角色,持有一种着意开放的心态,尽量避免以假定去限制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要求进一步澄清问题,创设一种良好的开放的课堂氛围,通过富于魅力的教学启发、引导学生去领悟欣赏“方法”。
在欣赏课教学中,总会有学生问怎样欣赏这类或那类的美术作品,教师可借鉴有法而不言法的艺术处理方法,通过独特的方法比如多种活动形式:讨论、查资料、表演、看课本、总结词语、写短文、听音乐等等引导、启发学生自寻欣赏“方法”。像欣赏课前查阅资料是必不可少的,不同课的内容,教师要给出具体的查找资料的方向。像马蒂斯一课主要是查找其人以及“野兽派”的由来。在《漫画》一课中,为了让学生体验夸张这一手法,我采用了表演的形式,通过演学生发现漫画的表现形式的独特性。再有欣赏《大自然的奇观》一课,为了让学生体会世界自然遗产不同的美感。我利用讨论、词语总结等形式,开启学生的思维,用一句话概括自然界中的美,最后以一段文字的形式表达美的感受等等。这些方法中都隐含着学习的目的,把多种活动作为一节课的主线,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情感,同时也增添了教学魅力。  
诚然,运用 “三藏”的方法,意在将“深山藏寺”之良方应用于教学当中,从而自然地增添教学魅力。实践证明,这一做法不仅体现了艺术本身的含蓄之美、意境之美,同时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丰富了情感、陶冶了情操,并使教学呈现内在、持久的魅力。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聆听。
【点评】
邵珺老师的发言告诉在座的老师,如果我们把“深山藏寺”给予我们的微妙领悟应用于教学实践中,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我们的教学艺术就会因此而升华,教学也会因此而富有个性魅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9 02:12 , Processed in 0.10029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