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岳阳:“非遗”保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29 10:44: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岳阳:“非遗”保护又创佳绩2009-03-27中国文化传媒网



    近日,湖南省政府正式公布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岳阳市有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选,分别是:君山区柳毅传书传说、汨罗市屈原传说、平江县平江民歌、岳阳县岳州扇制作技艺、临湘市十三村酱菜制作技艺和汨罗市屈子祠祭典。

    岳阳是历史文化名城,传统文化遗产丰富。近年来,随着城市文化生态发生巨大变化,传统文化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生存状况堪忧,一些依靠言传身授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加强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刻不容缓。2006年,岳阳市正式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面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了档案和数据库,采取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全面开展对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目前,全市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4项,分别是岳阳巴陵戏、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平江九龙舞、岳阳花鼓戏;省级“非遗”保护项目13项;市级“非遗”保护项目15项。
2#
 楼主| 发表于 2012-4-29 10:44:54 | 只看该作者
湖南省岳阳市公布第二批市级“非遗”名录
2010-05-26

  日前,湖南省岳阳市政府公布了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涵盖了民间舞蹈、民间戏曲、民间文学、民间手工技艺、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岁时节令和传统医药7类共11项。
   为使市级非遗广为传播,提高公众的了解和认识,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和发展,各相关单位将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全面地记录,建立完整的“非遗”档案和数据库,并通过代表开展传承人(团体)的传习活动。
   目前,岳阳市拥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项、国家级4项、省级13项、市级26项。

3#
 楼主| 发表于 2012-4-29 10:45:34 | 只看该作者
岳阳市六个项目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03-24
湖南在线

     岳阳晚报讯(记者李艳 通讯员盂日清)近日,省政府正式公布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市有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选。

      此次我市入选第二批省级非遗名录的项目分别是:君山区柳毅传书传说、汨罗市屈原传说、平江县平江民歌、岳阳县岳州扇制作技艺、临湘市十三村酱菜制作技艺和汨罗市屈子祠祭典。

      2006年,我市正式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目前,我市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4项,分别是岳阳巴陵戏、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平江九龙舞、岳阳花鼓戏;省级非遗保护项目13项;市级非遗保护项目15项。
4#
 楼主| 发表于 2012-4-29 10:46:12 | 只看该作者
岳阳收录百余非遗项目2009-11-05

来源:互联网 编辑:沈文平
           昨日,记者从岳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获悉,自全市今年4月正式启动岳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截至目前已收集到民间文学、民间音乐、人生礼仪、传统体育与竞技等17个门类共100多个项目。据了解,目前全市已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个、省级11个、市级9个。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汨罗端午习俗已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岳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副主任周武介绍,今年4月,岳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正式启动,目前共收集相关线索1121条,进行实地调查项目达到435个,已收集确认了民间文学、民间音乐、人生礼仪、传统体育与竞技等17个门类共100多个项目。如第一批国家级保护项目巴陵戏,定期在汴河街古戏台演出,既增加了市民的认同感以及景区的看点,又凝聚了人气,是文化与旅游、商业联姻的大胆尝试。
5#
 楼主| 发表于 2012-4-29 10:49:20 | 只看该作者
本报记者 刘衍清 谭綮 黄梅

  
  前段时间,本报特稿部针对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岳阳花鼓戏、巴陵戏、平江九龙舞、长乐故事会、临湘花鼓戏等6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了报道,系列报道发出后,我们接到了不少热心读者和专家的来信来电,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和想法,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笔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不少人关注的热点,为此,我们分别采访了市文广新局副局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范泽容,湖南地方志学会会员、湖南历史学会会员、史学工作者何培金,湖南理工学院经管学院副教授赵煌庚,请他们从不同角度谈谈各自的看法。 保护为主,开发为辅,做好生产性保护

  ——市文广新局副局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 范泽容

  目前,我市已完成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库。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岳阳花鼓戏、巴陵戏、平江九龙舞、长乐故事会、临湘花鼓戏等6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十三村酱菜制作技艺、华容夹叶点子、洞庭渔歌、平江花灯戏、柳毅传书、屈原的传说、屈子祠祭典、平江民歌、岳州扇制作技艺等9项进入省级名录,已申报为市级项目的有20项,县级项目达500余项,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保护名录体系。特别是“汨罗江畔端午习俗”还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此外,我市陈范兴、何其坚等4人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如何进一步做好“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实现保护和开发的双赢?

  首先,我们重点是要求保护为主,开发为辅,通过生产性保护来达到保护与开发的有效结合。举一个例子:为加快推进我市文化体制改革步伐,保护和传承巴陵戏,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批准成立岳阳市巴陵戏传承研究院,并要求剧院要多培育人才,多创作好的作品,不断增强自身生命力,为促进我市戏剧事业不断传承发展壮大,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建设文化强市多作贡献。由此,岳阳市巴陵戏传承研究院就成为了我市巴陵戏这一非遗项目传承的基地。在这个国家级项目上,成立一个统一的、资源整合共享的基地,有利于继承传统剧目和开发新剧目,增强这个剧种的市场竞争力,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其次,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作为政府部门,应着力做好以下几点:整合资源,产生聚合效应。在继续摸清家底的基础上,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用性”“稀缺性”和“组合性”元素提炼,形成原创能力强和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资源组合;立足创意,打造高端品牌。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靠多姿多彩的文化创意来挖掘,并根据当代人的文化消费需求、消费心理不断创新,不断赋予新的鲜活的灵魂;广聚人才,加强队伍建设。要造就具有文化创新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既了解文化规律、熟悉意识形态工作,又了解市场规律,懂经营、精策划,善于将文化资源与市场进行有效对接的创意人才;积聚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必须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资金投入力度,优化财政在文化领域的投入结构和投入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支持有市场发展前景的重大非物质文化产业项目的建设,支持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链基地的建设;科学规划,强化统一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应当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努力营造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的良好氛围。另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过程中,必须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科学规划、统筹安排,避免唯利是图、置长远保护而不顾的短视行为,杜绝无节制、无计划的商业化滥用。这样,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方能在开发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 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始状态

  ——湖南地方志学会会员、湖南历史学会会员,史学工作者何培金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既需要主管部门的努力,也需要全社会的配合。洞庭湖是湖南最早被开发的地区,“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里的民间文化,如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汨罗长乐故事会、湘北的戏剧声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既有吴、楚文化的影响,又受岁月更替的打磨,呈现出了一种内外交融、多姿多彩的形态,作为洞庭湖文化圈的核心地区,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点还是要做好“申遗”工作,要继续加大普查力度,摸清底子,特别是对国家级、省级保护项目进行查漏补缺工作,并且不要停留在原有的级别上,省级的要争取上升国家级,国家级的要上升到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位的是保持它的原汁原味,保护原始的状态。利用上可以创新,但内容必须尊重原创。开发和利用都不能从功利出发,杀鸡取卵,把“非遗”搞成非驴非马的怪胎。要在合理的范围内对“非遗”加以开发和利用,如“柳毅传书”的传说在洞庭湖区有20多个版本,可以确定一个人物形象丰满、个性鲜明、故事情节引人入胜的版本,作为湖南民间口头文学的最高版本加以整理推广,从而扩大“柳毅传书”在旅游产业宣传上的影响。

  目前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首先是宣传发动工作还有待深入,什么是“非遗”,不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群众不清楚,可能有的管文化的也不一定清楚,因此要从上到下弄清楚。近期,《岳阳晚报》对岳阳国家级“非遗”所做的系列报道就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形式,让人们对这些项目有了深入了解,能引起更多的人来关注“非遗”。其次是要解决好重申报、轻保护的问题。个别地方“申遗”成功后就万事大吉、虎头蛇尾,没有采取切实措施做好后续保护工作,甚至出现无人管理的现状。对此,要建立对“非遗”保护的监管机制,要为“非遗”保护建好一本台账。另外,要加大财政的支持力度。目前,全国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公共财政普遍“囊中羞涩”,投入“非遗”保护的经费有如杯水车薪,因此除争取国家财政投入以外,各级政府也要把对“非遗”项目的保护当做开发旅游资源、发展地方经济的一项工作来抓,在经费上和人员安排上给予一定的扶持。目前,大多数“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和管理者基本上由文化站人员担任,一旦工作调动和退休就会形成断层。因此,要加强“非遗”传承接班人的培养。 科学开发遗产旅游资源 ——湖南理工学院经管学院副教授 赵煌庚

  文化构成旅游的灵魂。在文化旅游中,“遗产热”已成为当今社会文化变迁的一个趋向。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构成了文化旅游的主要目的和事项,成为吸引大众眼球的一种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面对我市如此丰富独特而不可多得的遗产旅游资源,我们应该在文化的视野下科学地保护开发。

  保护第一,保护重于开发。首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保护遗产传承者在整个针对遗产开发的文化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只有(特定民族、群体)人才是特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无可替代的能动主体。其次坚决反对文化旅游中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异地移植和开发。文化旅游开发的双赢策略就是:在遗产地或者遗产集中地区建立一些能让传承者(表演者或工匠)经常光临的机构如文化中心、音乐厅或博物馆等。再次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坚决反对“杀鸡取卵”的生态性破坏,地方遗产的表演应按遗产本身所蕴含的文化意味办事,不应一味大量的“排练”和“复制”所谓能代表当地人文景致和文化特色来展示当地风俗习惯和民族风情的“遗产表演”以招徕游客赚取利润,因此非物质文化风情旅游必须按照尊重该遗产的文化空间“原人、原地、原时、原味”地进行。

  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特色铸造岳阳旅游之魂。岳阳作为“水乡”“龙舟文化”发祥地,其最突出的资源吸引就是“水”。我们可以重点做好做活与“水文化”有关的“非遗”文章,如利用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柳毅传书、洞庭渔歌等,在乐水、品水、悟水上进行挖掘,高水平策划和建设水上休闲、水上运动为特色的旅游项目,突出水上参与体验特征,注重滨湖度假休闲特色,打造出借“非遗”为平台以“亲水”为特色融人文生态,聚度假休闲、游乐、考察、商贸为一体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和旅游农业观光区。岳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如岳阳花鼓戏、巴陵戏、临湘花鼓戏、长乐故事会、屈子祠的祭典等无不“情”藏期间,因此,做活“情”文章,可在乐水、品水、悟水等不同面和不同层次上以水文化为背景阐释其立体的“文化”特色,打造出岳阳新的旅游品牌,制造出新的旅游卖点。

  另外还可充分挖掘洞庭湖地区“非遗”中的历史文化、湖乡文化、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内涵,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如龙文化、楼文化、岛文化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报道之六
6#
 楼主| 发表于 2012-4-29 10:50:10 | 只看该作者
中行杯”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大赛
征 稿 启 事
一、活动宗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文化基因,是无形的精神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着人类非凡的创造力。在漫长的岁月里,湖南各民族以其勤劳和智慧,共同孕育了多姿多彩的传统习俗和民族风情,保留着丰富厚重的民族民间文化,构成了独具湖湘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自2006年以来,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重要进展。迄止2011年,我省现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99项,省级名录项目221项,市级名录377项,县级名录1875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55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79人。初步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级保护。
2011年《非遗法》的颁布为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强大的法律支持。为了更好的宣传《非遗法》, 更好的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广大民众保护非遗意识,利用影像资料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记录工作。在我国第七个“文化遗产日”(2012年6月9日)和《非遗法》颁布实施一周年到来之际,举行由湖南省文化厅, 湖南中华文化促进会、中国银行湖南省分行主办湖南省民俗摄影协会湖南省群众艺术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湖南省艺术摄影学会承办的“中行杯”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大赛。
二、组织机构:
办单位
湖南省文化厅
湖南中华文化促进会
中国银行湖南省分行
承办单位
湖南省群众艺术馆
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湖南省民俗摄影协会
湖南省艺术摄影学会
三、大赛组委会
名誉主任:魏文彬 武吉海  唐之享

任:周用金

副主任:孟庆善 吴友云
组委会办公室主任: 刘振平  叶伟平
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 倪文华 巢砥平
组委会办公室成员:梁向东 何东安 刘世星 王鹏举

媒体支持:
湖南日报、湖南旅游杂志、艺术中国杂志、红网、星辰影像网
官方网站
湖南省民俗摄影协会网站http://www.hnmssy.com
湖南省群众艺术馆网站:http://www.hnqyg.com
、征稿时间
2012年3月10日——2012年5月10日
征稿内容及对象:
1.征稿内容:作品必须是湖南省国家级、省级、市(州)及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中所列的内容,这次大赛只收在本省范围内拍摄的作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另附后)
2.征稿对象:全省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从业人员、摄影工作者及摄影爱好者。
八、作品评选数量及奖金
本次大赛共评选出126幅入选作品,其中:
一等奖1幅  奖金10000元 并颁发荣誉证书
二等奖2幅 奖金各5000元 并颁发荣誉证书
三等奖3幅 奖金各2000元 并颁发荣誉证书
优秀作品20幅  奖金各500元 并颁发荣誉证书
入选作品100幅 奖金各100元 颁发荣誉证书
优秀奖以上的奖金需交纳个人所得税税费由获奖者自己承担。
九、作品评选
组委会将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评选。评委由省内著名摄影家和非遗专家组成,评委不得有作品参赛。可视来稿情况调整作品评选数量。
十、作品要求:
1、作品能艺术地反映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真实性,表现传承人的精湛技艺。作品可做亮度、对比度、色饱和度的适度调整,不得做合成、添加、大幅度改变色彩等后期技术处理。谢绝提供电脑创意和改变原始影像的作品本次比赛不收反转片。
2、作品请放大制作成10英寸,彩色、黑白不限;单幅、组照不限,组照不超过6幅照片。作品勿装裱或另贴于纸上,请用透明胶带在照片背面按编排顺序粘连。
3、作品请按表格要求认真填写说明(请注名标题、拍摄地点、时间、作者姓名、通讯地址、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并将表格贴与作品背面)。凡因文字说明缺失导致不能入选的,由作者自己负责。
4、入选作品将在网站上公布,由作者提供原始数码电子文件。要求为TIFF格式或JPG格式,文件不能小于10M;作者须在指定时间内向主办单位提供上述电子文件,否则将视为无效作品。
5本次大展不收参展费,一律不退稿。所有入选作品主办单位有权在出版画册、举办展览和相关宣传中使用,并不再支付稿酬。

6、投稿者应确保对其提交本次大展的全部图片、文字等信息拥有独立、完整的著作权,并承诺不侵害任何第三方包括知识产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在内的合法权益。如违反上述保证而引起任何争议的,作者本人负责解决并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7、本次大赛入选作品将录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凡入选作品均视为作者同意授权在本次大赛(包括宣传、推广活动)及今后由主办单位或其授权的机构主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性活动和信息网络传播中免费使用;未入选本次大赛的投稿作品,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如果使用可视情况与作者签约。
8、投稿参加本次大视同知晓并同意遵守上述约定。解释权归大赛组委会。
十一、投稿地址:
1.湖南省群众艺术馆美术摄影部
地址:长沙市天心区杉木冲西路69号
联系人:何老师
电话:0731-85286152  13707319575  

QQ邮箱:547503727
邮编:410004
2.湖南省民俗摄影协会联合办公室
地址:长沙市韶山北路139号湖南大剧院B座三楼
电话: 0731-88683947
邮编:410011
邮件请注明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大赛参赛作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23:27 , Processed in 0.08452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