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文困境只是文学困境的切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9 10:58: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文困境只是文学困境的切片


   
  《无锡日报》2008年4月6日报道——
  2008年上海市中学生作文竞赛爆出一条令人痛心的消息:在初赛814篇学生作文中,属于抄袭的文章竟然多达108篇,占总数的13.3%。据了解,作文抄袭并非仅涉及此一家赛事。阅卷组成员透露,每年中考、高考都能发现抄袭作文,部分文章连细节也抄得一模一样。作文抄袭之风为何愈演愈烈?又折射出什么?让人深思。
  学生“无话可说”,反映出孩子们生活的极度贫乏。笔者从事过多年中学语文教育,有一个最大的体会,那就是作文教育或者说语文教育,就是生活教育。生活的面有多宽,语文、作文的面就有多宽。生活是什么样子,学生在作文中就应该写出什么东西。然而,我们的学生又过着什么样的日子呢?有一首学生改编的歌词说到:“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每天起得最早的、睡得最晚的,是我是我还是我……”也就是说,我们的学生整天面对的是书本,而不是这个千姿百态的大千世界。他们的童年、少年乃至青年时代,都过着出了校门进家门的单一生活。在学校里,不得不接受各科老师无休止的知识灌输,在家里,还要接受父母严厉的督促。这一切都是为了考高分。而学习之外的生活,他们关心得很少,人生经验、生存智慧、团结友善以及作为社会一分子应具有的基本品德与能力,他们都不太关心,所以一旦提起笔来,就觉得“无话可说”,惟一的办法就是抄袭了。生活远去了,作文当然就无水而竭。(原题:《学生“无话可说”值得警惕》)
  ——新闻真实到了令人痛心的地步。
                 一 他们的“生活”在“别处”
  笔者和以上评论者的观点略有不同。把学生作文抄袭归咎于没有“生活”,这似乎是一种教育工作者的推脱,似乎一种语文老师不负责任的说法。但老师对此可以负多少责任呢?
  当代学生的课业负担的确很重,但是不是重到了“没有生活”的程度,这是值得讨论的。作为一个16年教龄的语文教师班主任,笔者观察的结果是:非也。说90后没有“生活”,这纯粹是脱离教育第一线的教育家的高高在上的官僚主义的语调。可能个别学校的少数学生是这样,但说大多数,这是夸张。
  事实是,到处都是生活,因为孩子们还活着,绝大多数没有被应试教育给压倒,而且绝大多数时刻活在你的监视之外。一有机会,一不留神,他们就“生活”着,有滋有味地生活着,甚至比我们大人要获得滋润。就像鲁迅先生当初在三味书屋一样。他们有的是各种各样你所不知的“地下”生活。而你真的还以为三味书屋是地狱呢!关于这个问题,对那些脱离教育第一线的专家以及没有观察能力的人士是说不清楚的。大多数90后,和我们70后当年一样,在家长老师严厉地管束的空间之外幸福地“生活”着成长着。只是他们“生活”在别处。这个“别处”不在你粗线条的视野之内。等到几十年后,到了鲁迅那个年纪,他们开始回忆少年往事时,他们或许会用他们的《朝花夕拾》告诉你当代学生生活是多么精彩的!
  玩耍,调皮,捣乱,闯祸,逃课,上网,早恋,斗殴,友谊,欢乐,苦闷,自由,激情,疑惑,合作,冲突,苦读,偷懒,家庭,朋友,同学,社会……那是一个教育官员不感兴趣的青春世界,那是一个外行无论如何想象不到的人间天堂。
  事实上,缺乏的不是“生活”,而是观察思考“生活”的眼睛。甚至不缺乏观察思考“生活”的眼睛,而是通往体现“生活”的表达空间遇到了一些无形的壁垒。这才是教育,尤其是作文教学遇到的最大的障碍,而且也是中国当代文学最大的问题。
                 二 被正式表达掩盖的非正式表达
  我的学生基本来自底层社会。像我们这种学校,在教育资源不均衡背景下,被迅速边缘化,底层化,弱势化的情况是相当普遍的。根据反复调查:全校40%是外来民工子弟,60%为本地来自于企业中下层管理人员、中小个体工商业者、工人阶层、中小学教师、城乡两栖阶层、农民阶层、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困难户的孩子们服务。他们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比较低,但却占了社会总人口的85%以上。(由于特殊的城郊结合部的社区环境,我们这种学校来自以下背景的学生是没有的:高级官员、国家银行及国有大型事业单位负责人、大公司经理、大中型私有企业主、高级知识分子、中高层干部、中小型企业经理、中小型私有企业主、外资企业的白领雇员、国家垄断行业的职工、专业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律师、大学教师、一般文艺工作者、一般新闻工作者、一般机关干部。)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他们都是贫乏到了家的一个弱势群体。难道他们没有“生活”吗?
  曾经有学生在随笔中告诉我,他叔叔的地摊被城管踢了。
  曾经有学生在随笔中告诉我,她妈妈的夜排档又被黑白两道敲诈了。
  曾经有学生在随笔中告诉我,他家的房子被拆迁公司给扒了。
  曾经有学生在随笔中告诉我,他爷爷被村里的土豪劣绅给打了。
  曾经有学生在随笔中告诉我,他姐姐被厂里的干部给玩了。
  曾经有学生在随笔中告诉我,他爸爸已经被拖欠了1年的工钱了,希望我可以给他暂时垫付某些收费。
  更多的学生在随笔中告诉我,他们经常挨家长的暴力教育。尤其是那些当爸爸的,在外面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回家喝了几口猫尿就把屈辱发泄到妻子儿女身上。因为,在外头无处诉苦。
……
  那时候,笔者才明白,雨果为什么将他那部杰作叫《悲惨世界》!
  你到底仔细看过学生的“随笔”没有?注意,是“随笔”,那不是正式作文,也有学校叫做“每周练笔”的。和正式的课堂作文比,有着相当大的随意性。通常,只要字数合格,老师随便学生写什么。也许就是因为允许“随便”,一定程度上造就了这种非正式作文具有文学意义的生命力。正式作文本里是很难发现这种活生生的当代现实主义题材的。
  经常阅读底层学生的随笔后发现:写作,对于他们来说,唯一不缺乏的就是生活素材。来自真正生活的非正式作文无比精彩,但这种精彩却基本没有延伸到正儿八经的课堂作文中,这种精彩也远离考试作文和参赛作文。
  从这些孩子“随笔”的即兴写作中可以发现,以下东西写得最好:艰苦的劳作、最微薄的收入、简陋的住房、将就的饮食、老板的欺压、本地人的歧视、白道的勒索、黑道的敲诈、同乡的友谊,同行的帮衬、穷人淳朴的风习、家乡的风物、奋斗的成功、失败的苦涩、不屈的反抗、顽强的进取、可悲的沉沦、亲情的美好……无不浸透着孩子们深沉的情感和话语权的欲求。
  笔者对其中内容往往震惊不已,看了以后,才知道自己对社会的了解太少太肤浅。才知道巴尔扎克所谓“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所言不虚,才知道“文学就是人学”的浅显道理。看了才知道中国当代文学为什么和80年代比衰落到如此不堪的地步!
从开头那新闻看,在中国当代文学晕头转向的时刻,估计中国作文出现了某种彷徨。它们都遇到了同一个问题——生活!
  笔者的意思是表达“生活”的空间不足。到处都是“生活”,但铺天盖地的“生活”是被文学和教育潜规则牵制着,被那些僵硬的落伍的“不解放”的思想禁锢着,从而导致难以表达,至少不能正式表达。
  所以,不解放思想,没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心态,当代文学只能继续踌躇,当代作文也只能进退维谷——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写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不痛不痒、说了等于没说、说了等于白说、替人帮闲的现代八股文。
  很多过分的自我设定的表达禁区,不仅把文学给搞懵了,连作文也给搞糟了。
                    三 谨慎地期待
  老师心里有杆秤,学生心里也有杆秤——什么可以写,什么不可以写。而不是首先考虑该怎么写,不该怎么写。虽然没有那本教科书上有着明确的规定,但作为一种无法公开摆到台面上的“潜规则”,师生都遵守地一丝不差,而且越来越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你读到那些学生自己非常愿意写的文章(而不是代人立言)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些文章有这么些特点:1篇幅特别长。2感情特别真实深沉。3草稿的改动特别大。4写作技巧无师自通。
  写作技巧无师自通,不是说学生都突然变成了天才。只是因为作文变成了文学,作业变成了创作,老师的变成了他自己的。为了让自己的表达达到最佳效果,根本不需要你老师去指点,他自己会去参考课本报刊杂志甚至文学名著上的写作技巧。
  但是,现在,相当部分学生在作文课上绞尽脑汁也往往“无话可说”。因为,他们认为,他们最想说的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不可以形诸书面文字的。那么,当学生的嘴巴在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的时候出现数不清的约定俗成的限制,常见的办法就是“应付”,抄袭是一条出路。好一点的学生也许会认真学习格式化的现代“八股文”作为敲门砖,逐渐学会写自己一点也不敢兴趣的文字,甚至学会了写自己也不相信的文字。于是作为老师就可以经常见到那种文章——下咽泡饭咸菜的食道发出鱼翅海参的饱嗝。笔者以为,这远不是作文的问题,也远远超越了教育的问题。但无论教育还是作文,都为此深深困窘,学生更加是。
  所以,这种惊弓之鸟似的作文题材的自我约束与自我审查,严重打击了学生创作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作文不仅仅是写作技巧的教学和练习。就算是纯粹为了灌输写作技巧,也得给予充分自由驰骋的空间啊——尤其是对于初学写作的中小学生,题材方面的限制应该越少越好,以利于激发表达欲望和创作激情,而不是去有意无意地破坏学生的写作兴趣。笔者以为,中小学学生只要写作上不去反对四项基本原则,就应该鼓励他们尽可能去表达和表现。而这种鼓励应该表现在以下方面的放开尺度:正式作文,考试作文,参赛作文。对不同观点不同立场不同视角过度敏感,其实这只是极度自卑和严重不自信的表现。
  在国际汉学界有着一定知名度的德国汉学家顾彬曾经炮轰中国文学,称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中国诗人熊平也说:“可以说,中国当代文学,除了垃圾,还是垃圾。现实远比文学精彩。”这些人的话是过火了,但是善意的,因为只有爱之深才恨之切。“现实远比文学精彩”,谴责了文学家们的失职。那么,我们是否也可以说:“现实远比作文精彩”呢?那么怎样才可以让尽可能多的五光十色的“现实”堂而皇之无所畏惧地进入作文,进入正式的作文本,进入考试中的作文,从而促使作文真正“精彩”起来呢?
  每个有责任感的语文老师都在谨慎地期待。
           
        文章提交者:□□yahoo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13:41 , Processed in 0.07175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