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无边界学习:一个课程论命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11 04:42: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无边界学习:一个课程论命题




“无边界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提法,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一种理念。希望通过改变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课题缘起
(一)现行教育教学存在的壁垒与局限
1.学科之间细分有余,融通不足。分科或合科学习从认识论看是两种不同的看待现实世界的方式。每种方式都有其认识现实世界的优势和缺陷。因此,分科学习与合科学习是价值互补的,需要扬长避短并有机地统整在课程体系中。但现在,学科之间的割裂与不断分化已严重失调,单向往分科一极发展,甚至同一学科的低段(一、二年级)、中段(三、四年级)、高段(五、六年级)也有“井水不犯河水”之虞。学习方式从单科层面考虑太多,而从整体层面、学科融通层面考虑太少。
2.教师之间阵营明显,融通不足。教师之间的交流对教育教学的发展有着相当的促进作用,但现行的教学现状特别是学科之间的割裂与细分单极发展同时造成了教师之间壁垒,专业发展畸形,学科教师之间隔“行”如隔山,教学话语无法沟通也不主动沟通。教语文的不会教数学,同样,教数学的不会教语文等等是普遍现象,甚至,职称越高的教师越不会跨学科教学,就是在同一办公室不同学科教师很少有教学沟通。
3.班级之间边界清晰,融通不足。班级授课制是为了普及教育,扩大教育教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而出现的,组织形式至今基本没有变化。优势明显,但局限也明显,特别是一个学生从小学一年级进校始,自后的六年始终固定在一个班内,相应地教师也被固定,学生的班级概念大于学校概念,学生的学校生活圈被隐性地封闭在一个狭小的班级圈内。现代教学论提倡学生在交往中获得知识、能力、经验,而上述的现象则不利于学生广泛交往和在交往中发展多元目标。
4.教学管理严格有余,融通不足。从教师层面看,现行的教学管理体制沿用分级分层的行政管理方式,特别是受计划体制的影响,再加上《学校安全工作条例》的实施,管理日趋严格,教师间的合作与共享难以开展;从学生层面看,受教师的严格管理和班级授课制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认知潜能受到制度钳制,难以逾越。
5.课堂内外界限分明,融通不足。新课程自实施以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认识层面到实施层面,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课堂学习的相对封闭性越来越不能满足于学生的认知发展。21世纪被称为网络世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这给学习方式突破时空限制带来新的可能。
除上述存在的种种壁垒,在教育教学中还有学生之间的壁垒、教学资源之间的壁垒等等,实质上是长期受“三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的影响,加之班级授课制的制约所造成,这已严重地阻碍了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学生的发展受到了日益明显的制约。
(二)融通壁垒是教育教学发展的趋势
现行教育教学中的壁垒,已严重地影响了新课程的纵深实践,因此融通壁垒、模糊边界、重建规则,更新学习方式势在必行,由此,我们提出了“无边界”学习。
(三)相关论述简介
老子【中国】:“吾身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蕴涵了学习的时间是无边界的。
孔子【中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蕴涵了学习的对象是无边界的。
杜威【美国】:“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蕴涵了学习的过程和空间是无边界的。
陶行知【中国】:“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蕴涵了学习的空间和过程是无边界的。
二、儿童“无边界学习”概念界定
“无边界学习”是打破以往学习空间、时间、内容的人为割裂,把各学科间、各学科与社会、自然的内在联系,运用、发挥起来,让学习更符合社会、自然、生活的要求,更多地吸纳社会、自然、生活中的精华,提升自己的素质。在亲近社会、自然,在自然状态中,非常自然地学习到各种知识与能力,从而达成多元目标。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随时、随处、随人学习。
“无边界学习” 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一种理念,主要考虑到了以下四个方面:
三、儿童“无边界学习”的实践体系
儿童“无边界学习”实践体系主要由“教学规则重建”、“学习方式更新”、“教学评价拓展”三个方面组成,其网络结构图如下:
(略)  
“教学规则重建” 是“无边界学习”的支持系统,重点阐述了弹性单科与导师制、共享课堂与老师走班制、家长义工护导制,这三个分支有力地支持了边界的融通,使“无边界学习”成为可能;“学习方式更新”是“无边界学习”的实施系统,重点阐述的学习方式是:突破时空网络学、协作小组互助学、打通班际交融学、融通学科灵活学、学科超市自主学、走出课堂实践学,这六种学习方式将“无边界学习”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无边界学习”成为现实;“学习评价拓展”是“无边界学习”的评价系统,重点阐述了激励评价、长项评价和自主评价,这三个分支通过激励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无边界学习”的重要保证。
接下去围绕着张图,选择其中的几点具体汇报我们学校是怎么做的。供老师们讨论。
(一)教学规则重建
1.弹性单科与导师制。这是融通学科分级“边界”的新规则。考虑到在实际中单科融通比全科融通更为普遍、更易实施,所以,我们试行了“弹性单科和导师制”。即学生可根据自身需求按一定的程序申请在某学科跨越本年级学习。选择高一年级课程的,随高年级跟班就读,作业与考核均随所跟班级。选择降低年级课程学习的,仍在原来班级学习,但学习内容、作业与考核按降低年级计。为常态分布下的两头学生(极个别的)提供了更适合自身的学习空间和内容。
2.共享课堂与教师走班制。这一规则试图融通教师、班级之间的人为壁垒,从而最大程度在校内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经一定的程序,同一个年级每个班某一教学内容可以由同一个老师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根据一定要求,跨越自己的班级、学科在同年级或其他年级,甚至其他学科,进行合作或独立的教学。
3.家长义工护导制。即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协同部分教学活动,提供一些教学资源。从而缓解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渴求,促进无边界学习的有效进行。家长义工分固定和临时两类。固定义工主要是参与固定时间段的如学生社团(兴趣小组)活动、教师培训、学校事务管理等,临时义工是指学校因教学活动需要临时招募的家长自愿者。
(二)学习方式更新
1.突破时空网络学。为了突破学习时空,在实践中,我们引入了新的学习方式――以积分制为管理方式的网络学习。现在,学校内部有2个WEB站点,1个FTP站点,并且还开通了视频点播,可供全校师生随时体验资讯的便捷,分享学习的快乐。校外与《钱江晚报》合办网上会员制(免费)的“三尺讲台”。实现了教育教学信息发布与交流的高效率。在网上的课程有“灵通英语”、“科学百事通”、“作文擂台”、“学数学、长智慧”,学生以实名注册,以网络积分为管理方式,换取学业成绩和真实奖励。
推荐“教育在线”发表习作;推荐“浙江教研网”整理自己的资源,与大家共享。2005年我们学校有学生参加了网上的国际小学生电脑创意写作比赛,在国际赛区获得了一个银奖和一个铜奖的好成绩,在中国赛区获得了一金一银二铜的好成绩。对全校学生的鼓舞作用也是很大的。
2.协作小组互助学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它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家都课堂教学中做的比较多,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我就不展开讲了。我主要想讲的是我们可以把这种方式推广到课外。利用假日小队(同班级的,不同班级同一社区的)一起活动,学习。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是完全可行的。
3.打通班际交融学这是融通班际的学习方法。整个年级的孩子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融通学习。即隔壁班的同学可以到我们班来成为我的学习伙伴,我也可以到隔壁班去享受他们班的学习。学习他们优点的同时,也把自己好的学习方法告诉更多的同学。
融通班际还可以是不同年级的,高年级和低年级的融通,也能发挥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如:高年级孩子检查低年级的识字、朗读;低年级孩子享受高年级孩子的积累。高年级学生帮助低年级学生做广播操。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会互相欣赏,互相学习优点,是帮助孩子成长的一个方法。“无边界”的理念下,我们学校除了常规的班级同学间的相互评价外,还尝试着打通班级,引导学生开展班际融通的评价。也就是让全校的学生来评价同学们的作业、作品,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的参与度及以后参与的积极性,让孩子们从中取得最大的收获。
4.融通学科灵活学这是通过多学科的相互渗透,不同学科进行主题教学等方法的学习。学校利用网络,要求每学期,每个学科的教师必须上传自己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供其它学科的教师参照、整合。按年级成立整合小组(课程、学科整合小组),任务是寻找各学科之间的结合点,并制定有系列的研究课题开展主题教学(以月为周期或按学期)。如:《祖爷爷的玩具》主题活动。
这样的主题实践活动在我们学校有很多,活动中各科教师都会有一定的辅导和引导,包括搜集资料的途径、方式。在实践中,我们很多学科已经完全没有了学科之间“井水不犯河水”的明显界限,互相合作,有机整合,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5.学科超市自主学。在超市中,学生的学习以自学为主(一般来说教师不予讲解)。学生通过“知识片(学科学习材料)”的自主学习,自动获得认知发展。在超市中,学生可以自己作主学习内容、可以自由选择学习的时间,自己安排做哪些练习,还可以自己评价自己的学习!充分体现了照顾差异,全体提高。
6.走出课堂实践学。我们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在社会大课堂中学习。为此,学校每两周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每次社会实践活动有计划、有目标,各学科渗透,充分利用周围的教育资源,适当地把生活活水引进课堂,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学习实践的机会。

(三)学习评价拓展
儿童“无边界学习”的评价体系是多元的(突破学科的边界);发展的(突破时间的边界);个性的(突破群体的边界)。
1.品德激励评价制。学校积极营造以学生发展为本、与时俱进的品德激励评价,营造良好的校园道德环境,提高学生道德素质。主要尝试了:(1)“欢乐时光”储蓄活动。即将平时对学生表现出爱心、信心、责任心等优秀品德的事进行有偿奖励,奖励的是活动的时间。(2)“孝悌少年”评比活动。即尊重长辈、同伴、每一个人,无论能力强弱、智力高低只要做到了就可以申请这个奖项。
2.学科长项评价制。无边界学习的教学评价,体现了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重点的学习素质和以情感为重点的良好社会素质,把知识、技能教学与情感、能力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学校为除考试学科外的其他学科量身制定了考核科学业评价方案。
3.教师自主评价制自主评价是指以教师为主导的评价。我们把教育评价的自主权还给教师的目的是让每位教师能根据班级的实际创造更符合儿童成长的评价方式。实践中主要在学科融通和班际融通上有所突破。这些突破也证实了教师自主评价能使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健康地发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04:01 , Processed in 0.10578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