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种作文教学新体系的构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15 00:00: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一种作文教学新体系的构建作者:陈继英
              构建“以思维训练为核心,读写互动”的作文教学体系
                                    陈继英
    编者按:本文发表于200811月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中语会会刊《语文教学通讯》(高中版)。文章比较全面地阐述了陈继英先生关于中学作文教学的思想和做法,其思想和做法既实用,又在全国作文教学研究中独树一帜。刊物编辑说因排版需要,将文章题目改为《一种作文教学新体系的构建》。热诚欢迎广大读者就文章有关内容和观点,留下您的宝贵意见。
    实事求是地讲,我国目前作文教学效率不高,师生作文教学的积极性欠缺,一直没有一套可供师生参考的可操作性强的作文教学体系或教材,是重要原因之一。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却没有一本系统的适合于现行教学教与学实情的参考用书作为教师作文教学的借鉴材料,没有可供学生自学借鉴的作文教材,无论如何,都是语文教学实践和语文教学研究的一大缺憾。从目前我国的作文教学实际看,作文教学也缺少像众多名家认真探讨的定型的可供教学使用的课例,它完全靠任课教师个人艰难的探索来指导作文教学。从我国的语文教学实际看,目前,相当多的教师还缺乏独立探索作文教学规律和体系的能力,全国各地虽说每年都有优质课大赛,课堂教学的优秀选手也不断涌现,可获奖的课例中基本上没有作文指导课,更不用说具有体现作文规律和体系创新的作文教学课例了。
     这些年来,尽管我国也出现了不少少年作家,但似乎大家都没有认为这是中学作文教学的丰硕成果,而韩寒等人的出现可以说是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反讽。即使公允地看待作文教学的成绩,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我们没有在大面积上、高效率上提高中学生作文的能力。我想这和我们一直以来对于中学作文教学的性质理解不清,定位把握不准,有着很大的关系。中学的基础教育性质决定了我们培养的不是作家,而是培养可以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合格的毕业生,有了这个“准星”,才会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定位有清醒的客观的认识。
     中学作文教学体系的构建,要注重基础性、规范性,注重基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写作的文体意识,既注重“入格”的训练,又要注重学生写作心理、写作情感的激发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夯实学生作文基础,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以及对培养创造性人才,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学作文教学指导实践证明,中学生作文与作家创作是两码事,各有其规律。把中学生作文与作家创作相提并论,是一种简单化、表面化、概念化的认识。我们承认,没有多少作家是靠作文教学体系而写作成功的,但中学作文教学与培养作家创作毕竟是两码事。对于中学作文教学来说,无论写作的目的、目标,还是写作特点和规律,均与作家创作相去甚远。中学作文是大众教育,其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写作能力,而不是以培养作家为己任。这种区别,一说即明,无需赘述。
另外,有些语文专家认为,作文既然是写作,那么,一般的写作学原理和文学理论就一定也适用于中学作文教学,他们希望从写作学或文学理论著作中找到快速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的“秘诀”。实际作文教学证明,这些着眼于成人写作的方法指导和理论,解决不了中学作文教学的实际问题。
    再者,由于缺乏科学的可操作性的中学作文教学体系,一些专家和教师在评价中学生的作文时,习惯于用成人的眼光、成人的价值标准来评判学生作文,把中学生作文混同于一般的写作或文学创作。事实证明,“拔苗”不但不能“助长”,反而极大的挫伤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由此可见,必须把中学生作文从“一般写作”与“文学创作”中剥离出来,使作文教学向科学性,系统性发展,这是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首要条件,而构建一套科学实用的新课程作文体系,更是目前我国语文教学实践的迫切需要。
    即使从理论方面讲,“作文课属于课程范畴,它是语文学科中一个相对独立的重要内容。在教学活动中,作文课呈现出既与阅读课相互联姻,又自成一体的课程形态。作文课程形态,它应具有严格的教学内容,也必须通过特定的方式将理性的内容加以精心设计,并在固定的时空、程序范围内达到规范要求。”①如此说来,构建一套新课程作文体系或教材,便是理所当然的。这里应该指出的是,构建这样的作文体系或教材,并非让每位教师唯体系或教材是从,而是让每一位教师依据自己的教情、学情灵活处理。
    自1985年开始,我们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就一直试验构建“以思维训练为核心,读写互动”的作文教学体系,教学效果较为明显,四届实验班学生先后有660多人次在全国各级各类作文竞赛中获奖或在报刊发表文章,占实验班人数的30%左右,其高考语文成绩也一直居省市前列。这套作文训练体系在《语文教学通讯》《读写训练》等刊物连载,在语文教学界引起较大反响,也得到许多专家的充分肯定。该项成果被评为河北省第三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之后,我们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将这套作文训练体系编写成书,其中议论文部分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近两年,我们在国内著名教育教学专家的指导下,广泛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最新的作文教学研究成果,借鉴文艺创作心理学、文章学、思维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对这套作文教学体系做了进一步修订完善,使之在系统性、指导性、可操作性以及创新特色方面,又有了新的进步,并在2006年12月修订成《新课程新高考新思维作文教程》一书,由海天出版社正式出版。
    我们认为,中学作文教学的科学高效体系,应该是“以思维训练为核心,读写互动”的教学体系。这种作文教学体系具有如下特点:
    一、把探究写作活动的全过程与揭示写作思维规律有机结合,思维训练贯穿作文全过程。
科学的作文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关注写作活动的完整过程。从人的写作转化原理来看,一篇好的作文的诞生,要经过“知——情——意——文(言)”的多重转化,也就是写作主体感知客观事物后,产生感情体验,然后转化为大脑的主观感受,再通过头脑的加工提炼转化为较为深层的认识,最后再经过文字加工转化为语言文字,才会成为一篇文章。在这个过程中,“知——情”这两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然而,一般的作文教学大多避而不谈或言之甚少。这正是目前我国中小学作文教学质量不高的关键所在。
感知世界、触动感情,是外界事物引起人的心理变化的重要环节。好的作文教学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情境,营造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环境,使学生的心理发生良性变化,对外界事物产生极大兴趣。在这样的写作状态下,学生的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等才更灵敏,学生的写作潜能才会得到充分发挥。当学生产生写作的激情时,学生的写作潜能才会被挖掘出来。传统的作文教学,对感知和思想感情问题关注不足,研究智商问题较多,关注情商不够,只讲求技术技巧,忽视了对事物的感知和情感的激发,这其实只关注了写作的一部分,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片面强调写作的结果,从而导致学生作文动机和动力匮乏,学生写作兴趣和积极性降低。
   新课程作文教体系的构建在强调阅读和写作结合,重视思想和语言文字积累的同时,吸取思维科学的研究的成果,从思维能力训练的角度着手,不片面强调写作的结果,而是更注重作文的过程性规律的揭示和阐述,也就是说,十分关注写作“感知——情感”问题,既有对写作的“动力系统”——写作情感、写作动机的主动调控,更有对思维能力层次清楚地训练,直接把指导的着力点放在对写作情感、写作心理行为与写作思维特点规律的引导上。这就不仅使得这个作文体系的可操作性大大增强,而且注重学生“写作动力系统”的强化,所以,这样的作文教学体系,对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克服作文的畏难情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随着该作文教学体系的推广,对改变作文教学长期以来“高耗低效”的状况,将会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有机结合
   思维和语言能力是人的写作水平高低的核心问题。思维先于语言而产生,但思维也要依赖语言而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更依赖思维认识能力的发展,二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写作是语言表达,是一种高强度的思维活动,但写作训练中不能以思维训练替代语言训练,也不能以语言训练取代思维训练。
   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要把思维训练寓于语言训练中,使二者同步协调发展,并使之贯穿作文教学的始终。因此,该作文体系不是只讲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选材、如何安排结构等一些纯知识、纯技巧性的东西,而是从人的心理和思维的角度指导学生探寻如何感知生活、如何认识生活、如何采集写作素材、如何酝酿写作情感,如何进行思维创造、如何策划成文等动态性的思维规律。例如,“基础思维能力培养”一章和“写作感情激发与心理调控”一章,其内容按照写作心理和思维能力的特点分解为感知理解能力、作文素材采集能力、概括思维能力、分析思维能力、综合思维能力、想象联想能力、写作感情激发、写作心理调控等十多个项目,并围绕每一项目再组织必要的语言材料来引发学生自主探究思考和写作,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之目的。这样,就使每一位教师在使用这一作文教学体系时,依据其内容项目的安排,将心理、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有本可依,有路可循,克服了盲目状态,教学效果十分明显。在具体运用中,教师还可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做随机点拨、引导,使学生懂得如何感知、理解、分析、概括生活,懂得提炼写作素材,懂得如何运用想象、联想技能组织语言,表述自己感知理解的内容等。学生阅读该作文教学体系后,自己也可根据“思维导论”的指引,感悟写作规律和技巧,通过写作的不断实践,达到提高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同时,在每个写作能力的培养项目中,我们都安排有“写作实例”,这是实际运用思维规律和技巧的示范,供教师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写作思维规律时推敲揣摩。这既可印证规律,又可使师生在别人的写作中获得思维、思想和语言运用方面的颇多启发。
   该体系的“写作实例”之后配有“思维技巧解析”,这是对写作实例所运用的思维规律和技巧的点拨、印证,这对学生探寻写作规律具有启发引导作用;该作文教学体系的“请你尝试写作”,是学生运用语言进行写作的实践环节,也是学生运用思维规律和思维技能进行语言表达的实际训练环节。众所周知,写作教学是实践性极强的课程,离开了写作实际训练,作文水平的提高是难以想象的。所以这一环节的设计,符合作文教学实际和规律,必不可少。
   三、读写互动,使读和写有机结合,以读带写,以写促读
   读,是信息输入;写,是信息输出。以前的作文教学指导,大多集中在“输出”这一环节上,对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信息输入、储存、加工”的研究,则相对较为薄弱。本作文教学体系注重指导学生在观察、感受、阅读中思考采集积累写作素材,这就解决了“信息输入、储存、加工”的问题,关注了学生写作的“全过程”。众所周知,多读书,才能丰富知识、博采众长、增加积累,到写时,才会有东西充分输出。“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目前,中学语文学习的现状是,学生读书太少,积累太少,更难以形成有一定见解的思想认识。因此,“读写互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
强调将读书和写作紧密相连,学以致用,构成了读写一体的作文教学链条,这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指明了有效途径。
    好的作文教学,决不能离开对学生阅读状态的指导。众所周知,一个成功的阅读者,不一定是一个成功的写作者;但一个成功的写作者必定是一个成功的阅读者。因此,本作文教学体系特别关注学生的阅读状态,使其形成“读写互动”的良性循环状态。这里的关键问题是,怎样“读写互动”。
读书当然需要讲究方法,更需要激情和感动,因此,我们鼓励学生要全情投入和主动积淀。对此,语文教师都非常清楚。但是,从学生作文的角度考察,中学生究竟怎样读书,才能使作文文思涌?具体地说就是指导学生“虔诚优雅的阅读、积极主动地阅读、有借鉴有创新的阅读”,何以形成学生的这种阅读状态?这要通过开设“读写互动课”加以指导,例如,指导学生做“专题阅读”,开展读写经验交流课,研究性阅读交流课等。实践证明,这样的“读写互动”课,比一般性的提倡多读多写,要有效得多。
     另外,“读”是与“写”并列的一种能力,“读”不能机械地理解为为了“写”,但还是应该有为了写而读的教材和文章。正如北京四中特级教师顾德熙先生说:“我们不能简单照搬古人所倡导的‘多读多写’之类的一般性主张。因为现在的语文课只是诸多学科中的一门,学生的负担能力是有限的。倘若不能很好地解决在今天条件下能够让学生积累什么和怎样积累,能够让学生实践什么和怎样实践的问题,恐怕语文教学的效率仍然不可能真正提高。”②因此,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快速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来看,有必要选择那些易为学生接受,与学生生活实际和写作实际水平贴近的时文和优秀习作,来作为范例,让学生借鉴和印证。基于此,该作文教学体系,不论是“思维导论”中的取例,还是“写作实例”的运用等,都注意选取报刊时文或出自中学生之手的优秀习作,这样编排,读与写就不在是远距离的两码事,而是近距离的对接,是以读范写,并通过“尝试写作”,以写促读,这样,学生完全可以自读自学和仿写,自然也会感到解渴,有时还会由于获得了写作的成功而兴奋不已。
   该教学体系,主要是从多数学生的实际作文情况来考虑的,对于那些平时喜欢读书和写作的学生来说,自然应该有更高的要求和不同的方法,我们也安排了这样的章节,供这部分同学阅读和探究,在此不再赘述。
   四、自学性与可操作性有机结合
   一种作文教学体系,能否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其生命是科学性和系统性,而关键是可操作性。因此,该作文教学体系在注重科学性、系统性的同时,也把可操作性放在首要位置。我们按照中学生作文所需的思维认识能力的层次,将训练内容切分为写作思维基础能力培养、写作感情激发与心理调控、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作文内容创新的途径、作文语言创新能力培养、高考作文形式的创新探究、中学生研究性学习小论文写作以及快速思维运用等重要章目四十六个思维能力训练点。而每一思维能力点的训练,又具体切分为“训练项目”、“思维导论”、“写作实例”、“思维技巧评析”、“请你尝试写作”等具体项目。这样便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而又自成单元系统的作文训练程序,从而使每位执教者依凭有本,教有思路。同时,执教者又可根据每一项目的训练内容和自身特点,或先指导,或先实践,并适时组织学生根据本节内容进行讨论、印证和修改。不论采用那种顺序进行具体实践训练和教学,教者均可从该教学体系中得到有益帮助,学习者也可通过阅读该教学体系的深入浅出、具体生动、有理有据的指导文字以及贴近自身写作和生活实际的写作实例,开启思维、提高认识,同时获得实实在在的写作知识、方法以及技巧的启发,然后,再经过自己的反复历练,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目的,从而练就写作技能,形成写作能力。
    总之,我们认为,中学作文应该有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的教学体系。这样的教学体系,要着眼于人的素质的核心——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其主要实施方法是“读写互动”。构建该作文教学体系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该作文教学体系的科学训练,实现叶老提出的“自能作文”之目标,进而大面积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对此,我们理应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16:22 , Processed in 0.06045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