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的茶文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2 20:10: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的茶文化
来源: 大公报(艾京撰)  

中国的茶文化
毋庸置疑,茶叶的故乡在中国,而世界上最早懂得培育茶树和掌握制作茶叶技术的也是咱们中国人。据说四千年前的原始时期,炎帝发现了一种名叫「苦茶」的草药。一千年以后,人们管「苦茶」叫「梗」,无论叫什么,这草药经演变,也就成了今天我们喝的茶叶了。在长期医学的实践中发现「苦茶」不仅有药物价值外,而且清热解渴,它清香的味道吸引人们多喝两口,并逐渐成了人们解渴清热的饮料。从草药过渡到人们的日常饮料有一段漫长的过程,在西汉、三国和东晋时期,江南一带的老百姓更把茶叶当饮料,并已成为一种习惯了。当时一名叫郭璞的人在《尔雅注》一书中写道:「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名为茗……」由此可见古人对茶叶的采集时间与茶质之间的关系,并有了专门的论述。
公元六七四年陆羽专门论述科学喝茶的《茶经》也就应运而生,他极为精辟地总结了中国人茶文化的精髓。到了唐朝,民间喝茶之风更盛,在市面更出现卖茶叶的专门店、茶馆之类的商铺,为此唐朝政府于七九三年间开始向民间征茶叶税。
作为世界三大饮料的咖啡、可可及茶,其中茶文化的影响更为深远。文字作为「活化石」,从「茶」的各国文字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文字的痕迹,如英语的「tea」、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的「the」都是从闽西语「茶」的语音借译过来的,而相反俄语的管「茶」叫「chai」,显然俄国人认识茶叶是源自北方的中国人。中国栽植茶树的技术传播很广,南美、欧洲、东南亚及南亚都有茶园的踪迹,例如印度尼西亚离万隆西南的牙律、蓝乍坡琅等县镇的一大片山区,整年云雾腾腾的,是印度尼西亚生产优质红茶的主要基地。在殖民地时代,这一带更成为荷兰殖民主义者掠夺印度尼西亚茶叶资源的主要基地。中国茶叶文化的传播大大改变并丰富了世界饮食文化的面貌。
中国人的喝茶习惯南北各异。北方人并不刻意追求茶叶的品种,而且不像江浙、闽粤居民那样多样化。北方的中国人以喝绿茶(即在香港被称为香片的茉莉花茶)为主,而且泡茶的技巧更没有南方人那么多讲究。北方人只要有带盖儿的茶杯,以茉莉花茶沏上开水就可喝足半天,沏到没味儿为止。俄罗斯人喝茶却另有一套风格,在俄国每户家庭,特别在农村都备有一种叫「萨马瓦」,带有小水龙头的茶炊炉,打开水龙头便可沏茶。早先俄国人只懂得喝红茶加糖,有条件的搁一两片柠檬。近几年,俄罗斯人喝绿茶(茉莉花茶)大行其道,这可能受到北方中国习惯喝绿茶的影响。
福建安溪、广东潮安一带的居民则要讲究得多,沏茶的用具更加讲究,并被人们取了好名称,叫「功夫茶」。在湘南一带的老百姓也极为讲究沏茶喝茶,他们喝茶流行「十大不宜」,从中总结了数千年中国人沏茶、喝茶极为典型的技巧,一是不喝头遍茶,因为新的茶叶的表面多少会残留杂质;二是不宜用刚开的热水沏茶,以摄氏九十五度为宜;三是,茶叶严禁泡得次数太多,以免营养流失;四是不宜久放才喝;五是不宜喝晾凉的茶;六是不宜空腹喝茶,避免「茶醉」,出现头晕心慌等现象;七是感冒发烧时不宜喝太多的茶水,更忌喝过夜茶;八是夏天喝茶量不宜太多;九是严忌喝变质,甚至发了霉的茶叶;十是老弱气虚的老年人及脾胃恶寒者少喝茶,一杯清淡的茶足矣。
南方的夏天来得早,为了消暑和安神清心,每天来一杯黄芪枣仁、杭菊金银花茶或陈皮山楂茶,不失为人们消暑的恩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20:04 , Processed in 0.11826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