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3|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妥协是一种教育的智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6 19:56: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妥协是一种教育的智慧

文/黄解放

    什么是妥协?词典的解释为:“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人们一般认为妥协有“忍让”、“投降”的含义,往往把妥协当作贬义的行为。其实“妥协”并无贬义,我更理解“妥协”的另一种解释:“以独立为前提、以底线为原则的适当让步,以达成一种协议的局面。”我认为,妥协就是“妥当地协调”,是一种寻找最佳解决问题办法的行为。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善于使用“妥协”,因为妥协是一种教育的智慧。
1、妥协是一种化解矛盾冲突的教育
     一个班的两名学生在学校打了起来,搞得浑身都是泥土,一位科任教师发现后,把他俩带到班主任面前,让班主任好好教育他们。这两名学生低着头,等待班主任的批评。这位班主任对他俩说:“看你们身上尽是灰土,你俩互相帮忙拍身上的灰,看谁拍得最干净。”于是,这两个学生你帮我拍身上的灰土,我帮你拍身上的灰土,拍着拍着两人都笑了起来。这时,班主任问他们俩 : “你们还打架吗? ” 两学生同时说:“我们不会再打架了。” 班主任说: “好!你们去玩吧。” 这两名学生高兴地跑开了。那位科任教师见此情形不解的问班主任:“ 你就这样放他们走了?这不是对犯错学生的放任吗?”班主任笑着说:“他们已表示不再打架了,这不是达到了教育目的吗?”
这位班主任在处理这两名学生打架事情时,实际上是采用了妥协的教育方式,达到了化解学生间矛盾的目的。如果老师对这两名学生一味严厉批评,去评判谁对谁错,弄得不好反而会激化学生间的矛盾,对抗情绪得不到平息,从而拉长教育过程,教育效果并不好。其实,学生间并没有什么厉害冲突,处理学生间矛盾,教师退让一步,用温和的方式,会受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这种妥协,并不是降低教育标准,而是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所进行的充满智慧的教育。
2#
 楼主| 发表于 2012-6-6 19:56:47 | 只看该作者
   之二:妥协是一种目标分解的教育  一名中学生转到一所新的学校就读,插班考试数学只得了20分。家长深怕老师不愿接受自己的孩子,很不好意思的对这个班的班主任说:“我知道孩子数学成绩很差,请您收下这个学生,他不会在班上闹事的。”这位班主任对家长说:“您放心,我收下这名学生,我来跟他谈一次话,相信他的学习会有进步的。”这位班主任刚好是这个班的数学教师,她对这名学生说:“我们来定一个数学学习目标,我们共同来努力,下一次数学考试增加20分能做到吗?”这名学生点了点头说:“好!”两个月后,班主任来到教室问学生们:“请大家猜一猜,这次数学考试谁考得最好?”同学们纷纷猜班上的学习委员、班长……班主任笑着说:“你们猜得都不对,这次全班考得最好的是这名转到我们班的同学。他这次数学考了56分。”同学们都很奇怪,班上有考100分的,怎么是56分考得最好呢!班主任接着说:“这名同学数学考试比上次增加36分,有谁比得过他吗?”于是班主任提议,全班热烈鼓掌,向这名同学表示祝贺。也许是这名同学第一次受到这么热烈的赞扬,他哭了。这名同学从此爱上了数学,他的数学成绩不断提升。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经常用高目标来要求所有的学生,往往使那些一时无法达到高目标的学生,放弃学习,很多“差生”、“厌学生”就是这样形成的。这位班主任用妥协的教育方式,将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了分解,制定这名学生数学学习可以达到的低目标,并及时给以实现目标后的激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和潜能,促使这名学生学习由“差”逐步变“优”,实现了他生命成长中的一次转折。这种放低标准的做法是一种教育的妥协,但为学生的进步搭建起阶梯。我认为,教育妥协的意义在于能够帮助学生的不断进步,不能因为教育者的失误,而造成对学生生命成长的漠视和伤害。
3#
 楼主| 发表于 2012-6-6 19:57:25 | 只看该作者
    之三: 妥协是一种正面引导的教育 上课铃响了,一位教师走到自己任教班级门前,没有进去,因为教室里一片吵闹声。两分钟后,学生发现老师没进教室,立即安静、端坐,准备迎接老师的“训斥”。这位教师走进教室后,问了学生一个问题:“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不进教室吗?”学生回答:“教室里太吵,老师不愿进来”、“老师生气了,不愿进教室”、“老师在准备怎样批评教育我们”  …… 这位教师笑着说:“你们说得都不对,我是在教室外听你们争论的是什么问题, 欣赏你们那种纯真的童趣,你们真可爱啊!你们争论的问题下课之后再接着讨论好吗?那么,我们现在可以上课了吗?” 全班学生一片掌声。可想而知,这位教师的这一节课一定会上得很好。
如果这位教师走进教室对学生一顿严厉批评,找出几个吵闹厉害的学生站起来,那么,这一节课还能上好吗?而这位教师运用了教育妥协的以退为进的方式,妥当的处理好学生吵闹的现象。他这里发挥了妥协的正面引导功能,收到了更好的教育效果。我认为,在教育中先退后进、强调正面引导是妥协的重要特点。我们要把学生的优点、积极的因素想得多一些,妥协的目的不是迎合学生,更不是放弃教育,要树立正气,引领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也许那个班的学生根本不是在争论什么问题,班纪确实很乱,但是,这位教师的教育方式充满了妥协的智慧。
4#
 楼主| 发表于 2012-6-6 19:57:51 | 只看该作者
    之四:妥协是一种善意掩盖的教育一次,桂贤娣老师班上一名学生带来一张刚刚发行的新版20元人民币,同学们都很羡慕。可是,课间操后这名学生的这张新版人民币不见了。桂老师对全班同学说:“这位同学的20元新钱不小心弄丢了,哪位同学拾到了,请还给她好吗?” 同学们都说没见着。下午,桂老师买来60个小红信封,每个学生发一个,她轻声对同学们说:“大家晚上在家里,把自己关在小房间里,不要让家长知道,把你想装的东西装进去,不要写名字,明天上学放到桂老师讲桌的抽屉里。”第二天早上,60个小红信封如数收回,桂老师到办公室把门关上,一个个拆开看,当拆到27个时,那张20元新钱出现了。当时有人问桂老师,“这个学生是谁?”桂老师说:“我没有必要知道这名学生是谁,重要的是我们尊重了学生,这样做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利。一年多后,一位初中老师对桂老师说:“那个‘还钱’的学生在作文里把这事写出来了,我告诉你他是……”没等这位老师说出名字,桂老师赶紧打断说:“你不要告诉我他是谁,请你也不要告诉任何人。”
在处理钱被“偷”这件事时,班主任桂贤娣为什么并不直接追查出“偷”钱的学生是谁呢?为什么还要求知道的老师不要告诉自己和他人呢?是不是桂老师不讲教育原则,放任错误呢?我认为,这恰恰是桂老师遵循少儿身心教育规律,采用教育妥协这样一种饱含智慧的育人方式,这种方式是一种善意的掩盖,是对少儿成长的保护。其实孩子们这时的“偷”是无意识的,教育不能过早给孩子“偷”的行为定论。如果教师追查出“小偷”,进行公开的“批评教育”,这名学生会从此一蹶不振,也许将来真的成为小偷。在教育中,我们要善于保护少儿的心灵,这需要我们具有妥协的智慧。
5#
 楼主| 发表于 2012-6-6 19:58:22 | 只看该作者
          之五:妥协是一种促使对方自我疚悟的教育 一位班主任告诉我这样一件事:班上有一位学生经常去网吧,学习激剧下滑,老师批评了几次没有什么效果,家长非常着急。       一次,我到网吧找到他,站在他旁边不说话。当他发现我后,马上离开网吧,闷声不响的走向学校。一路上,我紧跟其后也不说一句话。到校后,我用手一指教室,让他去上课。过后我也不提此事,但很关注他,两天后,我把他找来问了一句话:你前天在网吧呆了多长时间?然后让他走了。下午班会课,我对全班学生说:“由于老师没有教育好大家,有个别同学前天在网吧玩了半个小时,我向同学们作检讨,今天我罚自己站半小时。” 说完,我就走到教室后面,笔笔直直的站着。这一下班上立即沸腾起来,但很快就安静了。那名上网吧的学生在课桌上趴了几分钟,然后拿出笔在写着什么。下课的时候,他塞给了我一张叠着的纸,我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封道歉信。这位学生在信中对自己进行了剖析,认识非常深刻。说也奇怪,这名学生后来就不去网吧了,学习也上来了。他妈妈给我打来电话:“是老师您救了我的孩子,也挽救了我的家庭。”
这位班主任主动去网吧寻找上网的学生,找到后,并不立即给予激烈的批评和指责,而是采用冷处理方式:“关注——等待”。这种育人方式,尽管没有多少直接的教育语言,但符合少儿心理特点。一般情况下,学生明知自己有错,但不能接受过激的教育方式,会产生逆反心理,使教育无法继续进行。这位班主任采用妥协方式,给学生冷静思考自己行为的时间。班主任还主动向学生作检查,承担自己没有教育好学生的责任,并采用“教师自我罚站”的方式,给了学生一个“意外”,引起有错学生思想震动,从而产生自责和悔悟感,这时的教育容易从产生共鸣,往往能收到更好的育人效果。这样的教育方式,难道不是妥协的智慧吗?
6#
 楼主| 发表于 2012-6-6 19:58:53 | 只看该作者
   之六:妥协是一种需要更新观念的教育  教室的后面有一张排剩下的单桌,学生们都不愿坐那里。于是班主任把这张桌定为 “思过桌”,谁不守课堂纪律或犯了错误就坐这个位子,以示惩戒。这样,为强令某学生坐这张桌经常与学生发生对抗,学生之间为避免坐这张桌也产生了一些矛盾,家长对自己孩子坐这张桌很有意见。结果,班上的纪律仍然不好,仍然有不少学生犯错。这位班主任想,我这样严格管理班级,对学生的犯错毫不留情,这个“思过桌”已坐了不少学生,怎么教育效果不好呢?她去请教一位老模范班主任,老模范班主任向她建议:把那张“思过桌”改名为 “荣誉桌”,请表现好的学生坐这张桌。这位班主任采纳了这一建议,把这张桌命名为“信得过桌”,规定遵守纪律、学习成绩好、受到科任老师表扬、为班上争得了荣誉等某方面表现突出者,就坐这里。每周评选一名坐这张桌的最佳学生。还规定,坐这张桌的学生是免检学生,作业可以不交,由自己批改,上课发言优先,参加学校活动优先等等,后来老师们称这张桌为“免检桌”。一下子,全班学生都争着要坐这张桌,以能坐这里而感到光荣和自豪,家长也经常问自己的孩子是否坐过这张桌,许多家长打电话给班主任,要求让自己孩子坐这张桌。从此,这个班的纪律好了,学习成绩也整体提高了。
这位班主任开始命名一张“思过桌”,意在严格教育学生,结果激起许多矛盾,没有收到教育效果,这是一种不善于使用教育妥协方式的做法。后来,班主任将这张桌命名为“信得过桌”、“免检桌”后,教育效果令人欣喜。其实,这张桌子本身并没有丝毫变化,而是班主任教育观念得到了更新,这种对学生管理让步的变化,是教育的妥协,更能体现教育的智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17:26 , Processed in 0.14857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