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梁启超:近代女子教育奠基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14 22:43: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梁启超:近代女子教育奠基人  
  ■侯为平  
梁启超把女子教育与国富民强紧密联系在一起,提出“欲强国必由女学”。他还把妇女教育看作女权运动的制造厂,说女子师范学校就是“女权运动的基本军队”。
  1924年,中国有位伟大的知识分子不幸得了尿血症,亲友们热心地建议他出国治疗,但他坚信祖国的医疗水平,特意请北京协和医院的中国大夫诊治。1926年,协和医院为他做了割除右肾手术,结果令人惊讶,右肾无肿瘤,也无任何病症,术后他身体状况日益恶化,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人纷纷对协和医院表示强烈不满。
  对于这起医疗事故,梁启超这位近代新型的知识分子表现出超乎常人的胸襟,他不顾自己遭受的痛苦,极力维护协和医院的声誉。有记者问他,这种大海一般宽容的姿态和维护科学的精神源自何种力量,他回答,得益于小时候的家庭教育,尤其是母亲的教育。
欲强国必由女学
  梁启超(1873年—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生于广东新会县。祖父、父母平时很少责骂,更少鞭挞,教育多采用启发式。父亲不苟言笑,除教授启超功课外,尤注重品德修养。母亲待子十分慈爱,以热情鼓励、循循善诱为主,间以严格的引导,慈中有爱,但绝不溺爱。梁启超6岁时有一次因事说谎,母亲动怒,严加训斥,首次罚他跪下并鞭打他。这些教育,使梁启超自小就形成了独立自由的精神,也为他后来重视新民德的思想,具有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和宽容大度的胸怀奠定了基础。梁启超一生参加的中国政治活动影响巨大,一生著述甚丰,有1400多部,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法律、财政、外交和历史等多个领域。
  他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把教育的兴衰与国家的前途联系起来,倡导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培养“新民”。后来,倡导女子教育成为他维新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896年,梁启超在《时务报》上撰写了《记江西康女士》一文,首次提出了他关于女子教育的主张。在阐述变法主张的重要著作《变法通议》(1896年)33篇文章中,专门论述教育的就有6篇,几乎占了一半,而这6篇中又有近代较早倡导妇女教育的专门篇目《论女学》,开创了近代女子教育的先河,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倡导妇女教育的奠基人。
  梁启超说,中国女子历来为男子之奴隶,人们认为女子无足轻重,不对她们实施教育引导,更为极端的则胡说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
  梁启超说,中国没有女子教育事业至少存在着五个“不利”:不利于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妇女无知识、无职业,只能依靠男人供养,事必造成男女不平等,久之,“男贵女贱”、“男尊女卑”、“重男轻女”、“夫唱妇随”的传统偏见形成流传开来;不利于广大儿童的教育,儿童教育的关键在于母亲,他猛烈抨击“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腐朽观念,把它看作“祸天下之道”;不利于国家、民族的发展,造成国家的积弱,“妇学实天下存亡强弱之大原也”,认为中国积弱的根本原因在于妇女的没有知识,缺乏教育;不利于经济发展,妇女无教育,靠他人供养,这就减少了就业的机会,失业者多,社会负担重;不利于妇女身心健康,妇女无知识,不懂得体育、卫生、心理常识,于身体心理发展都不好,如何教育下一代要有强健的体魄,怎么提高民族的素质?他强调体育课程必须成为女子教学中的“一大义”。
  梁启超的惊人之论就是把女子教育与国富民强紧密联系在一起,提出“欲强国必由女学”,“若推及天下积弱之本,必自妇人不学始”。他介绍世界上一些先进国家女学教育的经验,如日本。他还把妇女教育看作女权运动的制造厂,说女子师范学校就是“女权运动的基本军队”。


2#
 楼主| 发表于 2012-6-14 22:44:06 | 只看该作者
创办国人自办的第一所女学  梁启超为开创中国女子教育事业而亲身实践。他曾计划在上海创办女子学堂一所,然后各省、州、县可以依照建立,女学堂招生对象是8岁至15岁的“良家闺秀”。1897年,他协助上海电报局局长经元善在沪创办“经正”女子学校,这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所女学,梁启超为学校选定课程,亲自撰写《创设女学堂启》和《上海新设中国女学堂章程》,附设《女学堂试办略章》,其中提出的女子教育内容与方法有:女学堂功课中、西学各一,先学识字,次学文法,次读各门学问启蒙之书,次读史志、艺术、治法和性理之书;设算学、医学和法学三科,学生任选一科;别设师范科,专门讲教育童蒙之法;设纺织和绘画等妇学所需之科;每月考课一次。
  1897年7月,梁启超在《时务报》工作期间,又与谭嗣同、康广仁等成立“不缠足会”,梁启超为发展组织,草拟了《试办不缠足会简明章程》。在当时的中国,提倡不缠足是有很大困难的,因为缠足已形成一种风气。他带头不给自己的女儿梁思顺(令娴)缠足,还经常劝导妻子李蕙仙放足。夫人李蕙仙、康有为的女儿康同璧后来也成为“不缠足会”的成员,倡导不缠足,参加妇女解放运动。
  梁启超倡导女子教育,在当时起到了振聋发聩、开启民智的重要作用,1907年,晚清政府始有女子小学的规定,女子学校陆续建立。1916年,民国政府教育部始颁布男女可以同学的法令。蔡元培1920年2月破天荒招收9名女生入北京大学文科旁听,实施男女同校、高等教育平等的新风,无疑受到梁启超女子教育思想的重要影响。
育四女成世人楷模
  梁启超不仅在社会上大力推进中国妇女教育,还在家庭教育上起到了模范表率作用。他在四个女儿的教育上,身体力行,为世人树立了楷模。他教育女儿们严慈并济,宽厚为主,严格约束,给以“新民”道德、品行方面的沐浴、熏陶,女儿们个个事业有成,人人成为爱国知识分子。
  长女梁思顺(令娴)毕业于日本女子师范学校,却坚决不肯为日本人做事。她热心祖国的社会公益事业,曾参加北京女青年防痨协会。她是我国诗词研究专家,编有《艺蘅馆词选》,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次女梁思庄1925年被大姐梁思顺带到加拿大读书,中学毕业后考入麦基尔大学攻读文学,1931年到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院学习,并获学士学位。她归国后立即投身于我国的图书馆事业,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
  三女梁思懿是社会活动家,思想活跃,积极进步,曾任共产党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的大队长,是“一二·九”运动中的学生骨干、燕京大学学生领袖,任过齐鲁大学女部主任、山东白求恩医学院教师、山东省妇女联合会主席,后调至北京任中国红十字会国际联络部副部长。
  四女梁思宁早年曾就读于南开大学,在三姐梁思懿的影响下,投奔了新四军,在新四军123支队司令部工作。1948年,由于“左”的思潮影响,梁思宁被开除党籍,自此蒙冤35载,无怨无悔,一直到1983年才恢复党籍。
  (作者单位:安徽无为襄安中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04:34 , Processed in 0.07081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