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度语文理论研究热点追踪2010年度,语文界的理论研究延续了上一年度的疲软态势,很少形成令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大众讨论较多的问题,大多是前几年的热点问题的延续,如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语文教学有效性、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等。上一年度有升温迹象的高中语文选修教学问题的讨论,本年度令人意外地降了温,这说明,高中语文选修教学在实践中出了问题,人们正在远离它。在孙绍振等先生的鼓吹和身体力行之下,文本解读问题几年来一直受到重视,但本年的关注度有所下降,尤其是文本解读的学理探讨缺少推进,主要是文本解读的案例。
我们选择了写作教学、语文教学内容、语言教学、文学教育、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六个方面,作为2010年度的语文理论研究热点。下面分别展开追踪与述评。
写作教学问题长期存在,却一直得不到解决,甚至越来越严重;相关的讨论从未停止,这方面的文章每年都发表很多。与往年相比,这个问题在2010年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本年度,对写作教学现状的指控仍然举不胜举:张赛琴概括目前小学生习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学方法不当,训练文体单一,教材编写不适,读写分离。(郑伟忠《把语文教到学生心里——特级教师张赛琴访谈》,《语文建设》2010年第1期)邓彤将中学写作教学称为无序、无招、无效的“三无行为”。(《写作教学:从混沌走向有序》,《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2期)潘金菊、倪岗认为,现在的写作教学普遍忽视作文修改,大多数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文的微观细微处,而忽略了作文内容的宏观修改的指导,更没有在学生头脑中建构起一个完整的作文修改操作体系,使修改失去了指导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建立科学的作文修改操作体系》,《语文学习》2010年第3期)张祖庆认为,长期以来,我们太重视对学生进行写作技法的指导,命题、选材、编提纲、遣词造句……这一切的一切,其实都在限制。(陈金铭《“猫猫含”们的两张脸——对话青年名师张祖庆》,《小学语文教师》2010年第4期》李粤梅说,如今的作文课等同休息课或应急课,作文指导即是题目解读,作文评改辛苦而无功。(《新课标下要树立初中写作教学的课程意识》,《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年第8期)余党绪概括中学写作教学现状三个表征:多数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不想写,不愿写,不敢写,对写作充满恐惧或厌恶;写作教学的效率低下;无病呻吟、哗众取宠、矫揉造作的不健康文风大行其道。(《写作即表达,表达即生命——当前我国中学写作教学之批判与反思》,《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0年第2期)冉茂进眼中的高中写作教学现状的三大表征是:不重视积累;写作教学急功近利,无计划,不灵活;教学方法因循守旧,思想保守。(《高中写作教学现状及对策》,《教育》2010年7上)屠锦红调查了江苏36所中小学的写作教学现状,发现了以下问题:写作课程设置很不合理(所占课时太少),写作课程取向过于功利(为了升学考试),写作课程目标形同虚设(绝大多数教师不知道写作课程目标),写作课程内容严重缺失,写作课程实施建议很难真正践行,写作课程评价建议落实情况堪忧。(《审视近十年我国写作教学——基于江苏省36所中小学的调查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第10期)吴勇、谭玉兰认为,今天的写作教学走入了两个困境:一是教师无所作为,写作教学无方;二是技术主义占据写作教学的主流,扼杀着写作教学的生命,忽视或有损学生生命的成长。(《在相遇中对话,在对话中作文——后现代语境下的写作教学》,《基础教育》2010年第5期)
2010年,专家和学者对写作教学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他们的言论与观点值得关注。 有的纯粹从学理层面对写作教学加以研究。潘新和、郑秉成针对当前的写作教学现状,对写作教学内容中的审题与选题、观察与内视、文章模式与读者意识、教学文体和实践文体几个核心问题进行了辨正。(《从失真回归到仿真——写作教学内容辨正》,《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3期)这两位学者还从言语生命动力学视界探讨写作教学方法的变革,认为,捍卫学生的言说欲和表现欲,是写作教学价值观与方法论的底线,也是写作教学的最高原则;写“放胆文”——自由作文,应当成为写作教学的主旋律。(《言语生命动力学写作教学法的思考》,《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4期)余党绪说:写作即表达,表达即生命,写作教学要重视写作活动与生命活动的内在联系,重视写作活动的人文意义与教育功能,让写作活动在学生的精神成长人格发展上发挥其独有的作用。(《写作即表达,表达即生命——当前我国中学写作教学之批判与反思》,《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0年第2期)荣维东概括了写作课程的三种范式:“结果—文本”取向的写作课程,“过程—作者”取向的写作课程,“交流—读者”取向的写作课程,并分别提出了教学操作步骤和建议。(《谈写作课程的三大范式》,《课程·教材·教法》2010年第5期)曹茂才则探讨语文教师的写作教学理论素养问题。(《语文教师写作教学的理论修养》,《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0年第4期)
有的提出具体的写作教学改进建议。郑桂华说,写作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写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1期)叶黎明认为,百年语文写作教材经历了三次改革浪潮,写作教材的“教学化”“学材化”应该成为当前第三次写作教材改革的中心。(《论写作知识呈现方式的变革》,《课程·教材·教法》2010年第2期)屠锦红提出改革中小学写作教学的六点对策:构建独立的写作教学课程;回归写作的“原生态”;开发有效的写作课程内容;构建科学的写作教学序列;区别平时写作与应试写作的评价方式,着重发展性评价;加强新课程理念的普通推广工作,切实有效地为语文教师“洗脑”“补脑”。(《审视近十年我国写作教学——基于江苏省36所中小学的调查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第10期)吴勇、谭玉兰主张对话式写作教学。(《在相遇中对话,在对话中作文——后现代语境下的写作教学》,《基础教育》2010年第5期)魏小娜倡导认知写作教学。(《认知写作:开发写作教学内容的新尝试》,《语文建设》2010年第3期)曹明海和张志提出体验式写作教学。(《体验式写作教学透视》,《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2010年第6期)胡根林强调文学写作教学。(《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第2期)朱建军提倡中学写作教学中构建写作共同体,实现写作转型。(《写作共同体构建:中学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全球教育展望》2010年第3期)唐懋龙提出小练笔和大作文的双轨运行的教学策略。(《小学作文常规课教学的探索》,《小学语文教师》2010年第11期)周存辉把小学生完成的作文分为传统的训练性作文和个性化的生活作文两类,倡导生活化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新作文》2010年Z1)荣维东提供了写作教学的几种有效策略:设计真实任务情境,引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与动机;教给学生创生写作内容的策略,比如头脑风暴法,自由写作法,集束思维法;训练学生思维和行文表达的技能与策略;提供“检查清单”,帮助学生写作和修改。(《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7期)潘新和认为,议论性写作是中学阶段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写作教学应以议论文为重点——试论写作教学的文体次序》,《语文学习》2010年第10期)方仁工说,教师的作文指导要确立一个高度,培养三种习惯,进行三种文体和三种作文类型的训练,写作训练时要做到三个“突破”。(《消除应试作文负面影响,把握写作教学基本规律》,《语文教学通讯》2010年12A)
课程标准中写作内容的缺失,教材编制中写作教材的无序,写作教学中教师的随意,诸多因素导致人们对写作教学系统性问题展开讨论。邓彤说,写作教学的出路在于合适的写作教学内容和恰当的写作教学序列。(《写作教学:从混沌走向有序》,《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2期)伍学明认为,形成写作教学的系统性是提高写作教学有效性的根本出路。(《让写作教学更具系统性》,《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3期)李粤梅指出,要树立写作教学的课程意识,把作文课当作一门课程进行系统性教学。(《新课标下要树立初中写作教学的课程意识》,《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年第8期)牛文明从课程、教材和教学三个层面为消除当前写作教学无序化而出谋划策。(《写作教学序列化:原因与对策》,《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0年第12期)黄厚江则认为,建立一个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写作教学系统和写作训练系统是有困难的,写作教学只能在无序中求有序,要放弃学理的、整体的、固定的、共同的写作教学系统和作文训练系统的追求,建立经验型的、局部的、灵活的和个性化的写作教学系统和训练系统。(《写作训练系统建立的理想与可能》,《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4期)
写作教学的低效或无效是个不争的事实,古代语文教育多读多写的传统做法,在今天很难行得通,因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是有限的,因而科学有效的作文训练是必须的。现代以来,即便像叶圣陶这样的语文教育大家,也不能拿出一套令所有人都接受的行之有效的写作训练体系和训练方案。人们不断提出五花八门的实践经验,却没有哪一家的做法可以放之四海。与阅读教学相比,写作教学其实更考验一个语文教师的水平。现实告诉我们,写作教材往往是不可靠的,好的语文教师不会生搬硬套某种写作训练体系和教学模式,他必须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写作教学训练体系和训练方法。“世上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一切全靠我们自己。”这正是我们的广大语文教师解决当今写作教学问题应持有的态度。
对语文教学内容问题的讨论可谓旷日持久。虽然现在仍然有人呼吁有关方面应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共同探究、商讨语文课程内容问题(周立群《缺失与重构:基于标准的语文课程内容的思考——以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为例》,《课程·教材·教法》2010年第6期),但总观2010年度对此问题的讨论,大多讨论意见已进入具体的操作阶段,即探讨怎样确定语文教学内容。
语文课程内容或教学内容包含哪些方面?弄清这个问题,应该是确定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前提。对此问题,往年也有答案。2010年,王荣生更为明确地声称,语文课程内容大体是三个方面:“定篇”“语文知识”和“经历”。(《关于“语文教学内容”问题的思考》,《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9期)屠锦红眼中的语文课程内容则包含语文知识、语文技能和语文情感三方面。(《关于重构语文教学内容若干问题的思考》,《教育探索》2010年第1期)陈尚达的观点是,语文教学内容主要由教学对象物与教学生成物所构成。(《语文教学内容重构如何成为可能》,《语文学习》2010年第11期)王飞说,语文教学内容由语文应当教学什么、能够教学什么和实际教学什么构成。(《论语文教学内容》,《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2010年第6期)郭剑卿和杨明认为语文教学内容应是语言、思维和人文三个维度内容的融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有效性教学内容的建构》,《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0年9月中旬刊)
如何推进语文教学内容研究并加以重构,有几篇文章值得关注。李海林说,语文教学内容研究迫切需要解决四个问题:对语文教学内容的供给渠道和来源做出初步的摸索,形成相关的知识地图;语文课程标准要增设“课程内容”章节;对语文教材怎样进行教学内容的开发;基于课程内容的考试内容设计。(《“语文教学内容”研究的进展、问题及策略》,《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10期)魏本亚认为,确定语文教学内容的当务之急,是要根据课程标准,将课程总目标转变成为一篇篇课文的具体的学习目标,并围绕学习目标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确定语文教学内容”何以成为问题?》,《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9期)屠锦红认为,重构语文教学内容的路径是“语文形式”(语言文字符号)教学与“语文内容”(语言文字符号所承载的思想感情)教学的互转。(《关于重构语文教学内容若干问题的思考》,《教育探索》2010年第1期)胡斌、董小玉指出:科学构建语文教学内容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语文教学内容应具有丰富性、系统性;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重构语文教学内容;基于学生个体知识与经验建构学生的知识与能力。(《20世纪下半叶语文教学内容演进轨迹和特点》,《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第12期)
经过多年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人们已经取得了一个共识:即语文教学“教什么”比“怎么教”更为重要,因而,如何确定具体而合宜的教学内容,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王荣生认为,在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有问题的情况下,只能是一篇课文一个课题地去具体研讨合宜的教学内容是什么。(《关于“语文教学内容”问题的思考》,《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9期)北京李卫东从备课切入,指出确定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三步:直面文本,对教材进行“语文学”解读,看哪些教学知识、教学内容是有价值的,是有语文含量的;倾听学生,了解学情;对上述两方面得出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考量,预设合宜的教学内容。(《以〈故乡〉为例谈教学内容的确定》,《语文教学通讯》2010年12B)朱克涛提出确定语文教学内容的四个着眼点: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练习、学生学情。(《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确定的四个着眼点》,《语文教学之友》2010年第4期)
落实到读写这两个环节,如何确定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内容,人们对此展开了探讨。
就如何构建一个可用的阅读教学内容体系,李海林给广大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可用”的框架和可操作的路径:列出一个学段的“内容清单”,然后对教材进行适度加工,完成教学内容的布点,然后,“教学内容”从“主题化”向“问题化”转化。(《如何构建一个可能的阅读教学内容体系?》,《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11期)陈文勇将阅读分为基础性阅读、浅层次阅读和深层次阅读三个层次,他认为,不同的语言文本应当选择不同的阅读层次,不同的阅读层次因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阅读的层次与教学内容的确定》,《语文教学通讯》2010年12B)天津李卫东认为,阅读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阅读课文言语,二是学习与阅读课文言语有关的语文知识和言语技能。(《李卫东语文教育随笔选录》,《小学语文教学·人物》2010年第6期)段双全认为,选择有效的语文教学内容包括两方面:工具性的阅读内容和人文性的阅读内容,前者是语言学、文学、文章学、叙述学的内容,属语文本体性内容,后者是包含在阅读文本中的文化内容。(《运用桑代克联结理论谈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第6期)林乐珍认为,“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是二次开发阅读教学内容的两个层面。“入乎其内”就是基于学情分析视野与课程标准视野,理解教材,诠释教材,对教材资源进行挖掘加工;“出乎其外”就是跳出文本,基于审视评判的视野变革教材,评判教材,创生释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二次开发的实践研究》,《语文教学通讯》2010年12C)
关于写作教学内容的确定性。屠锦红强调应开发有效的写作课程内容,改变写作教学的“失语”状态,她认为目前最缺的是写作知识并提出开发写作知识的两条渠道:外“引”内“生”。(《审视近十年我国写作教学——基于江苏省36所中小学的调查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第10期)黄厚江说,作文教学应教的内容是:培养基本的写作能力,掌握常用的表达方式,学会常见文体的写作,能写切合题目要求、文通理顺、言之有物的文章。作文教学能教的内容是:感受写作的过程,体悟写作的规律,形成写作的经验,丰富写作的积累。(《作文教学,我们教什么?——关于作文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思考》,《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11期)邓彤将作文教学基本内容确定为:书写、范文、段落、思维和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内容。(《作文教学:从混沌走向有序》,《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2期)郑晓龙的看法是,在一定阅读量的基础上,教给文章的一般规范和要求,按照规范造句连段成篇的顺序、方法和步骤以及语言运用的习惯、规律和技巧,并在多次训练操作中养成习惯,形成能力。(《沥尽黄沙始见金——谈作文教什么》。《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3期)
正如王荣生所言,语文教学内容问题的解决,归根结底依赖于语文课程内容的解决和语文教科书的改进。(《关于“语文教学内容”问题的思考》,《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9期)但遗憾的是,多年来,讨论基本只是围绕语文教学内容而进行的。2010年度这方面的文章,也多是在探讨教学内容如何确定,而对课程和教材内容的重构与确定则缺少研讨。这就让我们看到,在这场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讨论中,课程标准研制专家和教材编写专家并不在场。这就使得这个问题基本停留在空谈的阶段,而很难推进到实践操作的层面。眼下,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经千呼万唤就要出台,根据修订课标进行修改的语文课本也将要出笼。这些年关于教学内容问题的研讨成果能否多多少少为课程专家和教材编者采纳,人们拭目以待。
三、语言教学
所谓语文教学,一定意义上就是语言教学。这一点,在已过去的十年课改中得到的教训太多,即抛开语言的学习,一味地进行大而空的人文教育。现在,人们对此终于幡然醒悟。
李永通过对语言“习得”和“学得”两个概念的区分,指出当前过于淡化知识教学而一味强调“习得”的倾向提出了批评,他认为,“习得”对应于语言能力,“学得”对应元语言能力。儿童入学后,更应强化元语言能力的训练,因而“学得”比“习得”更重要。(《元语言理论视野下的汉语语文教学》,《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第10期)韩雪萍审理我国百余年语文课程的语言知识状况,指出,目前的语言知识内容本身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把语言规律当成学习语言的规律,缺乏独具特色的汉语语言学知识,与当代语用学研究成果隔膜。(《审理我国百年语文课程的语言知识》,《语文建设》2010年第7~8期)陈振峰指出,学习语文就是学习语言文化及其言语艺术,语文课就是通过阅读相关语言作品来熟悉语言规则,把握言语规律,感知语言的丰美,感悟人文的精髓,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并获得搜集信息的“读、听”语言处理能力和表达情意的“写、说”言语表现能力。(《语文:言语艺术表现语言文化》,《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0第10期)于龙主张从“基于语言艺术”和“为了语言艺术”的角度,从语言理解(语言输入,包括视、听、读)和语言表达(语言输出,包括说、写)的角度来考虑语文课程、教学和评估的具体设计,科学严谨、扎扎实实地研究、论证。(《“语言艺术”能否拯救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2010年3A)王诗客、王尚文认为,要充分重视“语言体验”,把“体验”提高到与“理解”“运用”同样重要的位置。(《语文教学与语言体验》,《课程·教材·教法》2010年第10期)
语文一线的老师更为关心如何改进和加强语言训练。为此,戴方文提出顺应并促进高中学生语言发展的教学策略:一是明确高中阶段语言教学的发展目标,二是深化高中阶段语言教学的具体内容,三是改进课堂语言教学策略,四是优化学生语言发展评价。《高中学生语言发展与教学促进》(《中学语文》2010年第2期)聂在富、王妍认为,语言文字训练着眼点主要在语言的积累,在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也包含对语言知识的领悟和语言规律的发现;落实语言文字训练要抓好三个环节:备课时找准训练点,搞好预设;课堂上不放过训练时机,搞好生成;根据学段目标搞好常规的训练。(《略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小学语文》2010年第4期)韩瑞珍在实践中总结阅读教学中语言拓展训练的五法:学习课文结构——在典型处模仿写;品味语言意蕴——在情景中创意写;领悟故事情境——在简略处扩展写;贴近生活经验——在疑问中另选角度写;扩大学习空间——在故事结尾处续写。(《阅读教学中语言拓展训练五法》,《小学语文》2010年第6期)王元华把语意分为静态的和动态的两种,强调语意教学要以动态语意为重点,想方设法让学生进入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具体语境中进行语言交际;静态语意学习只能是“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适时而教,适可而止。(《语意教学的语用原理》,《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2010年第6期)
人们不约而同地提出要重视言语(语言、语文)形式的教学。郭根福认为,要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必须正确处理好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的辩证关系:教学一篇具体的课文或语段时,既要让学生掌握言语内容(即语文所负载语的思想内容),又要让学生掌握言语形式(即语言运用的方法与技巧)。(《试论语言文字训练中的几个辩证关系》,《小学语文》2010年第4期)郑逸农认为,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语文人”,而培养“语文人”的途径只能通过语言,就是扣住语言尤其是语言形式来展开。“语言既有内容的一面,又有形式的一面,两者相依相存,不可分离。语言形式是语言内容的载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既要重视语言表达的内容,更要关注语言表达的形式,看看特定的思想内容是如何通过特定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从教学目标、途径看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标准》,《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0年第5期)顾小敏主张从语用学入手,回归语言教学。他说:“语文课只有真正立足于言语形式——个性化的言语形式,才能将语文教学的主体性、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成为真正独具个性的教学。”(《从语用学入手,回归语言教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第9期)郭剑卿、杨明认为,语文教学要紧扣言语形式,因为言语内容依存于言语形式。言语形式是言语内容的实现,两者是不可分割的。语文教学应分这样两步:学习言语形式理解内容,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再回头来学习言语形式。他说:“语文课对言语内容的学习始终不能离开言语形式本身,学习特定的言语形式如何表达特定的言语内容,是语文教学重要的也是特有的任务。”(《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有效性教学内容的建构》,《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0年9月中旬刊)屠锦红认为,重构语文教学内容的路径是实现“语文形式”教学与“语文内容”教学的互转。在她看来,所谓“语文形式”就是语言文字符号,所谓“语文内容”就是语言文字符号所承载的思想感情。她说:由言到意是所有学科教学的共性,而由意到言才是语文学科教学需要着力完成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只是“半截子”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学是在听读教学和说写教学两个维度上的展开,每个维度都蕴涵着“语文形式”(言)教学与“语文内容”(意)教学互转的基本原理,其范式,听读教学是从言到意再回到言,说写教学是从意到言最后回到意。(《关于重构语文教学内容若干问题的思考》,《教育探索》2010年第1期)
语文教学由课改之初忽视或淡化言语学习而大搞人文教育,到后来遇挫折而反思后重新重视言语教学,到现在对“言语(语言、语文)内容”和“言语(语言、语文)形式”的区分并强调“言语(语言、语文)形式”的学习,我们以为是在语文教学尤其是言语教学认识上的一大进步。“言语(语言、语文)形式”不同于“语法规则”:后者是干巴巴的条条框框,前者是语言运用的具体方法与技巧;前者往往从语境中剥离,属陈述性的言语知识,后者总是体现是在具体语境中,属程序性与策略性知识;前者的教学,往往只需要语文教师照本宣科,“言语(语言、语文)形式”的教学则需要师生共同参与,重在实践和运用。下一年,我们期待“言语(言语、语文)形式”的讨论能够更加深入、持久、具体。最主要的是,身处语文前线的老师要开动脑筋,思考如何在各自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中渗透“言语(语言、语文)形式”教学,教给学生语言运用的实用方法与技巧,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
四、文学教育
文学教育(文学教学)因其在达成学生“三维”学习目标中的重要价值,向来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也历来为语文教育家所重视和呼吁,但是,由于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急功近利,使得文学教育也极端功利化,为此,本年度有人呐喊,但声音显得有些无力。
文学教育属于文学教学的上位概念。2010年,人们对文学教育现状感到忧虑并提出改革。姜金龙认为,当前文学教育的危机从根本上表现为理念的危机。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文学教育。大致而言,由于受考试指挥棒和功利主义教育观的影响,今天的中小学文学教育,工具理性已经全面取代了价值理性,审美教育也被科学认知所取代。作者呼唤重建文学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无拘无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远离功利化的文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学教育》,《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0年第4期)秦海霞提出,要改革当前中小学文学教育,首先应该将文学教育当成整个语文教育系统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专门研究其规律性,实行分科教学,使文学课有明确而完善的目标,设计有序的知识和训练体系。(《中小学文学教育改革探析》,《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张征主张中学文学教育实施采取一定的策略:激发兴趣去简单化,作者介绍立体化,文学形象解读全面化,文学情感体验情境化。(《中学语文教学中实验文学教育的策略初探》,《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唐冲撰文要重视当代文学教育,探究当代文学教学法。(《试论中学当代文学的教育》,《语文教学之友》2010年第4期)
更多研究者在探讨文学教学实践性问题,以供其他实践者分享。胡根林从心理学家皮亚杰那里得到启发,建构起文学知识的形态分类:感知、理解、分析、评价,他认为,“文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就是四种文学知识形态的转换过程”。(《文学知识形态转换模型简说》,《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2010年第5期)吴兴国从接受美学原理出发,指出课堂上有四种文本:作者文本、课本文本、教师文本、学生文本。文学教学只有生成以上四种文本并让不同文本之间互相交流碰撞,才能真正实现语文课程理念的转化,提高学生的能力和人文素养。(《接受美学理论下的文学课新视野》,《语文教学之友》2010年第1期)吴微提出文学教育的中小学衔接问题,他说文学教学应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兴趣培养和技能训练,第二层次为素养提高和情怀培育。前者应在小学和中学完成,后者则主要得力于大学的培养。因此,中学与大学的文学教育应分工明确,各逞所能。中学应着重兴趣技能之工具性,大学应着力素养情怀之人文性。(《文学教育:中学与大学该怎样递进》,《学语文》2010年第6期)
具体到各体文学,跟往年一样,小说教学每年都是最受关注的,因而研究成果相对较多。李海林认为,小说教学,不仅要教“故事”,更要教“叙述”。教“故事”,具体内容包括:情节教学、人物教学、环境教学。教“叙述”,具体内容包括:叙述者和叙述方式。教学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重点是“故事”,其教学模式是:情节梳理、环境分析、通过情节梳理和环境分析掌握人物性格、综合小说情节、环境和人物性格,探寻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小说的主题。教学现代小说的重点是“叙述”,其教学模式是:反思读者(学生)的阅读感受、由读者的阅读感受导向对叙述方式的认识、由叙述方式导向对叙述者的认定、由叙述者导向对作者的体认。(《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思路》,《语文学习》2010年第6期)北京李卫东针对不同类型的小说,提供了小说教学的下列核心知识概念:虚构艺术真实审美价值、情节突转反转延宕、人物、环境、细节、语言、陌生化表达、主题、叙述者、隐含作者、可靠的叙述者、不可靠的叙述者、象征、反讽,互文性;针对这些核心知识概念,作者提出相应的呈现特定学习内容的教学策略。(《今天怎样教小说——基于“学科教学知识”的视角》,《语文教学通讯》2010年6B)王有亮强调,对小说文本的解读,除了传统的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分析之外,叙事学解读必不可少;而叙事学分析,除了从叙述事、视角、人物话语模式方面分析之外,还可以根据文本特点从叙述接受者、叙述时间(时序、时限、叙述频率)和叙述层次等方面进行分析。(《浅谈叙事学与小说阅读教学》,《语文教学通讯》2010年第10期B)毋小利认为,目前小说教学面临着的一个急迫的、根本性的任务,就是对学校语文知识中的小说知识进行除故纳新,将其中用处不大、肤浅笼统甚至是错误的内容及时剔除出去,将学术界相关的新鲜的研究成果及时吸纳进来。为此,作者从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细节、叙事六个方面展开小说知识,他认为这些知识都应该除故纳新。(《小说知识:新课程背景下小说有效教学实现的瓶颈》,《语文教学之友》2010年第5期)另外,高常峰倡导小说“话题教学”,他认为,与传统的小说“三要素”教学方法相比,“话题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小说阅读教学的效率,也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小说、阅读名著的兴趣,从而提高文学鉴赏力。(《谈小说教学的“话题教学”》,《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我们注意到,上述研究者共同关注了长期被人们忽视的小说“叙述学”知识及其教学,这说明,小说知识教学已经悄悄开始其吐故纳新的旅程。但愿课程教材改革层面能及时跟上。
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选文大部分属于散文,因而,散文教学为大家所重视和重点研讨。李海林总结散文教学的两种基本模式:如果作者的思想情感十分复杂,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对思想情感的认识和体验上;如果作者的思想情感并不十分复杂,但表达十分曲折精致,教学重点就应放在对文本的细读上,对语言方式、表达方式的细致分析与领会上。第一种情况,抓住作者来教,目的是走近作者,第二种情况,抓住文本来教,目的也是走近作者。(《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思路》,《语文学习》2010年第6期)王漫质疑散文“形散神不散”的传统知识,提出重构散文的本体知识和教学知识。她提出散文相应的教学策略。散文贵在有“我”,因此教学时要抓住作者的独特感悟,切忌“贴标签”化的概括;散文发展日益重视“思想”“理性”“理趣”的趋势,要注意挖掘散文的“思想”,不要止于简单抒情;针对散文语言的特点,教学时要高度重视语言品味,思想内涵的理想与语言的品味不宜割裂。(《重构散文的本体知识与教学知识》,《语文教学通讯》2010年3A)杨邦俊总结了不同类型散文的教学策略:叙事性散文教学,一要寻找线索,理清结构,二要联系背景,探究主旨;抒情性散文教学,一要感悟意境,体会情感,二要感受物态,察物体志;议论性散文教学,一要静观文本,默理文气,二要接通意脉,寻绎义理;写景类散文教学,一要品味语言,感怀物美,二要沉潜物境,体验审美。(《散文阅读教学“四径”》,《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2010年第10期)
关于诗歌教学和戏剧文学教学,本年度高水平的研究文章极少,李海林刊载于《语文学习》2010年第6期上的《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思路》,大概算是相对有价值的成果之一。
儿童文学教育应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遗憾的是,2010年度研究普遍缺少深度与力度。
前面已经提及,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推行和深化文学教育虽然重要,但难度很大,其原因,从民族文化心理层面说,是国人急功近利思想愈加彰显,从教育体制说,是应试教育带来的后果,在全民为升学和分数而战的现实面前,文学教育因其超功利性而显得可有可无。但是,这话并非让人绝望。时代总是在进步,教育体制和考试制度也正在悄悄发生变革。多年前,笔者曾经做过“小说欣赏十八讲”的系列文,教给学生进行小说欣赏的18个切入点。鲁迅研究专家、语文教育家钱理群先生看后表示赞赏,他说,文学教育正是需要这一类的研究成果。其实,笔者的工作还并不到位,最理想的是像李海林的《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思路》这一类文章,在文学理论和文学教学两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广大语文教师真正从中受益。
五、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新课改以来人们谈得最多最长久的话题,由此看出当前语文教学问题的严重性。
仍有一部分学者从学理层面展开研究。段双全认为,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的联结理论的“刺激说”,关乎阅读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其“试误说”给阅读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启示,桑代克的“三大律”(准备律、效果律和练习律)也能引起我们关于阅读教学动机激发、阅读过程管理和阅读练习设计诸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正与阅读教学有效性息息相关。(《运用桑代克联结理论谈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第6期)屠锦红把语文教学有效教学缺失的基本表征概括为功利主义、形式主义、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和去语文主义五个方面。她说,语文学科“有效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中,一头是理想的、预设的课程目标,一头是实际的、达成的课程价值。判定语文教学有效的程度,事实上就是看理想的、预设的课程目标经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这四个变量的“作用”后,其达成的实际的课程价值有多大。(《语文学科“有效教学”缺失的基本表征及评判标准》,《教学月刊·中学版》2010年第7期)郑逸农认为,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标准应是:在教学目标上,应围绕培养“语文人”来进行;在教学途径上,应扣住语言尤其是语言形式来展开;在教学策略上,应少教多学,少练多读。(《从教学目标、途径看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标准》,《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0年第5期)唐海波认为,从生命视角看,语文有效教学主要是指教师通过教学,学生提高了语文素养,建构起健康人格,净化了心灵情感,提升了生命质量;它关注的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真正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而不是教师教了多少。(《生命视野下语文有效教学过程的维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0年第8期)
人们讨论的重点,仍然是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王荣生强调备课环节的有效性,语文教师备课的功夫,要花在学生学习起点的辨认上,要花在学生学习重点,也就是一切课最终形成的学生学习经验的确定上,要花在2~3个环节的把握上,要设计2~3个能够使学生充分展开学习的教学环节。(《教学环节就是组织学的活动》,《语文学习》2010年第1期)何功兴认为,实施有效语文教学,首先要解决“目标难明”的问题,须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研究课标,把握语文的性质、任务,明确语文课程的总目标;研究教材,把握整套教材的内容和体系,形成涵盖全套教材的教学目标系列;研究学生,掌握学生的现有基础,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有效语文教学从明确目标开始》,《语文建设》2010年第6期)尤立增认为,提高阅读教学课堂效率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关涉教师自身的人文积淀、教学能力等操作层面的思想束缚,又与教材、学情、预设、达成策略等因素有关。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实质是知能的转化率太低,为此,应注意解决定列问题:教师要提高自己解读文本的能力,教学预设要了解学情,尊重学情,课堂教学要注意策略。(《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语文教学通讯》2010年4A)余映潮认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大致可以列出如下五条标准:看是不是在关注学生的知识积累;看是不是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看是不是给学生安排了足够的实践活动的时间;看是不是比较充分地利用了课文文本的教育教学价值;看是不是很重视着眼于全班同学所进行的集体训练。“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述,我所认为的高效课堂教学应该具有这样的特点,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有了一种追寻的勇气,生命便永远年轻——特级教师余映潮访谈》,《语文建设》2010年第12期)李小玲提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三个环节:前提、过程和巩固。这三个环节的具体含义是:语文教师在理念上要树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教学观;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他们亲自参与、亲身体验,从而得到深层次的情感与认知体验,在知识和文化素养上获得发展与进步;最后,通过练习来进一步巩固加强所学的内容。(《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刘艾国提出高中语文有效课堂的几个要素:课堂形态,应该是在有序中实现开放体现生成性的课堂;学习内容,重视一课一得,得这篇文章最核心的人文价值,得这篇课文与众不同的视角,别具匠心的构思,或感受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学习方法,要求我们的课堂是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注重过程与方法的课堂。(《解构与重建——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要素分析》,《语文教学通讯》2010年第2期A)诸向阳认为,高效的语文课堂有两个标志:一是教学目标制定恰当,二是教学目标落实到位。(《关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次序的断想》,《语文教学通讯》2010年1C)
农村语文教学有效性问题是很有价值的问题,却容易为人们所忽视。钟凤琴提出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对策:定准训练目标和训练要点,突出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基础性;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变分析型语文课为训练型语文课,构建“训练型”语文教学模式。(《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研究》,《文学教育》2010年第11期)
语文教学有效性讨论已进行多年,2010年仍为大家津津乐道。原因就在于语文教学的低效性或者无效性现象长期存在,不能解决。人们曾寄希望新世纪语文课改,结果发现问题更严重而难以收拾。尽力使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甚至高效,是所有语文教师都追求的目标。但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有效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体现在教学环节,而且关涉课程与教材层面,甚至与教育体制有关。本年度有效性讨论只是集中于教学环节,这样恐怕有问题。
“有效性”这个术语来自教育学视域,新世纪课改后被某些课程专家引入语文学科领域。语文教学有效性讨论多年而让大家兴味盎然,如果说开始讨论的那几年,大家对它有新鲜感,那么近几年则越来越变成一种写作时髦。许多文章其实不过在总结各自的教学经验和实践做法,但为了追求时尚和发表文章之便利,文章标题便喜欢贴上“有效性”这样的标签。但在笔者看来,“有效性”这个词正在被滥用,它变成一个什么都可以往里装的“筐”。笔者认为,语文教学有效性讨论正遭遇它的瓶颈,我们期待下一年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有新的面貌。
六、专业发展
面对时代的挑战,体制的缺失,语文新课改的问题与困境,在语文课改史上,社会从来没有像21世纪的今天这样如此重视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于漪指出,一个好的语文教师,既要有学识又要有胆识。教学的自信力来自教师深厚的学养。一个有胆识的教师必然是好学深思的,能够身体力行的。(《语文教师必须有教学自信力》,《语文学习》2010年第1期)
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可以划分阶段的,可以区分出不同的境界,为此,人们各有不同的说法。魏本亚归结为知识取向、实践反思取向和生态取向三种专业发展境界:知识取向的专业发展境界关注知识积累,它是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实践反思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境界关注教师反思,它是语文教师“像专家一样思考”的必然选择,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境界关注“文化”“合作”,它是专家型语文教师的必然追求。(《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三重境界》,《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0年第3期)张玉新将青年语文教师的成长从低到高归纳为模仿教学、独立教学、独创教学和自由教学四个阶段。(《倾听自己成长的声音》,《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12期)赵景瑞说他的语文教学人生在努力品尝着五种境界——职业境界、事业境界、专业境界、科学境界、艺术境界。对教师职业生涯来说,这五种境界不可能一次实现,乃渐进过程。五种境界都是爱的体现,爱的奉献,没有爱的支撑,教学无法正常进行。(《品尝教学的“五种境界》,《小学语文教学·人物》2010年第5期)
语文教师的专业化素养包含哪些方面?人们见仁见智。李新生分为人格素养、专业素养、教学素养和科研素养四个方面。(《语文教师的专业化素养摭谈》,《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2010年第3期)方钧鹤说,有爱心是做好语文教师的前提,能宽容是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养,爱读书是语文教师应有的生活方式,研究应是语文教学的同行者。(《在犯错中反思,在探索中前进》,《语文教学通讯》2010年1A)曹勇军从才学识德四方面来探讨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问题,他认为,一个语文老师专业化发展的境界是与他的生活境界一致的,有多高的生活境界,就会有多高的专业化境界。(《从才学识德说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3期)薛法根指出,语文教师的素养主要体现在底气、勇气、才气三方面,分属心理学知、情、意三个领域,正是这三“气”积聚成了教师具有个性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思想和教学机智。(《素质涵养风格》,《小学语文教学·人物》2010年第9期)
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在哪里?大家也各有说法。张华珍认为,提高语文教师的自身语文素养的必经之路是做学习型的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强化专业素质,提高人格魅力。(《语文教师应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8期)余映潮认为,培养青年教师,“制高点”很重要。具体有这样一些内容:第一奋斗目标——课堂教学技艺精湛,第一基本功——能用多种方法解读教材,第一研究课题——有效率的课堂教学,第一科研能力——提炼能力,第一写作训练——学科教学论文的撰写,第一学术历练——小专题研究,第一进修策略——拥有学科专业杂志,第一有利于终身发展的好习惯——静心做事,细节到位。(《培养青年教师,“制高点”很重要》,《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12期)牛秋霞从发动内因和借助外因两个方面,研究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途径。(《论语文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发展途径》,《文教资料》2010年11月号中旬刊)卢永芳、张喜洪认为,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有两个途径:教师个体专业化和教师职业专业化。(《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和出路》,《教师教育》2010年第3期)夏德燕认为,树立和培养自主专业发展意识,中学语文教师可从以下三方面作出努力:培养强烈的职业自豪感,培植良好的教师专业人格(较高的个性修养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认识语文教师专业特点。对于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作者提出三个方面: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素养,广博的普通知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浅论中学语文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意识培养》,《语文学刊》2010年第14期)
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在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读书显得更为重要。苏立康说,做语文老师最基本的能力是自能读书。语文教师读书,一要读好书,读经典;二要读与专业相关的书,以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日趋合理。(文晓《改变教师理念是语文课改的头等大事——苏立康访谈录》,《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2010年第9期)杨丽娜也认为,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质量。(《关于陕西省中学语文教师学习现状的调查报告》,《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第11期)范艳群认为,语文教师成长的途径很多,读书是获得专业发展的必需。语文教师应该读哪些书?作者列出三类:精读中文类书籍,广泛涉猎社会、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不断浏览教学发展研究类的书籍。(《读书与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第9期)窦全东认为,在这个知识激增和竞争激烈的年代里,为避免淘汰,语文教师唯一的方法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的探究》,《科教导刊》2010年4月上)韦芳认为,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文本细读来获得专业发展。(《在文本细读中实现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探索》2010年第10期)
对老师来说,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很重要。语文老师专业化发展的反思能力被提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苏立康要求语文教师在反思中前进:反思——认识——积累;反思——头脑清醒;反思——增长智慧;反思,积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文晓《改变教师理念是语文课改的头等大事——苏立康访谈录》,《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2010年第9期)卞东华认为,语文教师的自主发展必须学会反思,让反思成为一种生命自觉。(《论语文教师自主发展的主要途径》,《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第3期)牛秋霞强调,教育反思既是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语文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要不断反思自身是否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反思自身是否有深厚的理论修养,反思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要反思自身在学习专业知识和能力之余做到加强“外联”。(《论语文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发展途径》,《文教资料》2010年11月号中旬刊)赵月认为,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善于突破自己,敢于超越自己,要在专业发展的路上形成“反思—更新—发展—再反思—再更新—再发展”这一良性循环,才能从一个阶段对另一个更高阶段过渡。(《语文教师专业化实施途径探析》。《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李海霞、王宏昌研究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课题,指出教育生命视角下促进网络环境中语文教学专业发展的策略:促进教师进行网络学习,提高鉴别网络资源信息的能力,养成阅读书籍、书写汉字的习惯,拓展师生交往空间,培养教育研究能力。(《从教育生命视角管窥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窦全东也认为,语文教师要通过媒体素养来促进教师专业化,比如,通过创建博客,进行自我学习与积累,并进行及时的、互动的、开放的、允许其他浏览主体参与的专业反思,快速而持续地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的探究》,《科教导刊》2010年4月上)
以上,研究者从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阶段与境界、专业素养的内涵、专业化发展途径等方面,研讨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实质就是如何培养合格或优秀语文师资。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以来,语文师资欠缺有目共睹,它阻碍着语文课程改革的目标的达成。究其原因,一是时代对语文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师范院校中文系或文学院对中小学语文师资培养不到位甚至失职,三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培训和语文教师的继续教育没有及时跟上。现在,对语文师资的培养,有些师范大学改革已有所动作,政府也开始重视,还有民间学术机构的帮忙。但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归根到底要靠语文教师自己努力。这里提出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四个短语:热爱语文,博览群书,有研究心,善于反思。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