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17|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成都跻身中国当代艺术第三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19 09:22: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成都跻身中国当代艺术第三城 来源:liu hua




蓝顶村的艺术家们举办集体展示

艺术群落“三国鼎立”,每年展览超过百场

  一件重达1吨,直径3米的硕大不锈钢南瓜雕塑,出自日本女艺术家草间弥生之手,她的影响力与全球波普艺术领袖安迪·沃霍尔匹敌。这个全球最贵“大南瓜”是草间弥生送给成都双年展的一件礼物,延绵一个多月的2011成都双年展吸引了不少国际艺术大师参展,这场声势浩大的艺术盛宴让全国很多艺术迷前来“朝圣”。

  著名艺术评论家、艺术史学家吕澎(微博)甚至以此定义成都是继北京、上海之后的“艺术第三城”。成都双年展的成功,除了这座城市本身的文化底蕴,其实也得力于一大批本土当代艺术家十年来的默默坚守。

  艺术家传帮带

  川军现象成圈内热门话题

  9月底,2011成都双年展盛大开幕。这场艺术盛会以国际化的模式、全新的策展形式,带给业界和市民全新艺术体验。

  作为2011成都双年展总策展人,吕澎透露:今年的成都双年展与往届相比,在参展艺术家、评论家人数,参展作品、学术研讨会质量与数量上,都屡屡创下新纪录。

  成都双年展的火爆其实只是反映了以成都为中心的四川当代艺术生态繁荣的一个侧面。成都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中国的当代艺术重镇。

  去过2011艺术北京博览会(微博)的人都记得,宋丹丹曾以350万秒杀何多苓的《舞》。成都当代艺术家何多苓正是上世纪80年代“伤痕美术”的一员健将,受他的影响,俸正杰、赵能智、郭伟、杨冕等一拨曾经成长于川美脚下的学子,也很幸运地将川地文化的余音带到了各自的创作中。

  中国当代艺术的川军现象一度是圈内的热门话题。周春芽(微博)是同何多苓齐名的另一位成都艺术家,他被人熟知的作品是《绿狗》和《桃花》,他的作品曾连续四年进入胡润艺术榜前十。2010年,周春芽的作品在国内外拍卖市场的交易额达到9672万元,在整个中国西部,没有人能望其项背。

  中国当代艺术教父栗宪庭曾说:“成都艺术家最让人感到敬佩的是,他们并没有像其他地方艺术家那样过多的门派之见,成都的艺术家都很扎堆合群,这导致成都当代艺术近20年的发展一直都比较连贯,没有出现断层。”

  正是在周春芽何多苓等前辈艺术家“传帮带”影响下,在赵能智、郭伟、杨冕、屠宏涛、吉磊等中坚力量艺术人才的支持下,李胤、白东亮、谢正莉等成都“80后”艺术新人迅速崛起。

  蓝顶、浓园、西村

  艺术版图的三个“王国”

  2000年前,很多成都艺术家都自发聚

  集在玉林沙子堰搞创作,但最后那里饱和了,于是周春芽和郭伟、杨冕、赵能智一直在成都周边四处打探,想寻觅一个更大的创作空间。2003年,“探路四人组”无意发现了武侯区簇桥乡一处千余平方米的废弃厂房,他们如获至宝,转移至此建立工作室。因为那片厂房的屋顶都是蓝色的,所以他们很随意地将其取名为“蓝顶艺术中心”。

  2007年10月,与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打造文化产业的思路不谋而合,周春芽、何多苓、郭伟、杨冕、杨千、罗发辉等14位蓝顶艺术家自掏腰包修建的“蓝顶艺术中心二号坡地”在景色宜人的“荷塘月色”破土动工。2008年年底,投资达1100万元的新蓝顶正式落成。

  距离蓝顶六七公里的机场路,有一片160亩的郁郁葱葱土地,上面散布着70多间风格各异的艺术工作室,聚集着200多位艺术家,每年吸引逾10万人前来这一艺术聚落参观,带动相关产业每年实现过亿元产值——这就是成都浓园国际艺术村。与其他艺术区不同,浓园从一开始就以公司的形式在运作,招募艺术家来浓园成立工作室。有钱的艺术家自己可以修建工作室;没能力修工作室、但作品有特色和发展空间的画家,浓园不但免费为其提供住处,甚至还在画材等方面给予资助。

  位于青羊区贝森北路西村也是近年来在成都口碑极好的艺术家聚集地,西村艺术空间是中国第一家提出“平价艺术品市场”理念的艺术区,西村的艺术总顾问栗宪庭心中有个梦想,他希望中国人人都能买得起货真价实的艺术家真迹,而不是仿品或装饰品。因此遵从栗宪庭的理念,西村通过建立和发展“第三级艺术品市场”,以平价的方式经营具有原作精神的艺术作品,推动和促进艺术走近大众。

  艺术展览一年超过百场

  成都的当代艺术家还频繁参与国内外的各种艺术交流活动,在成都每年举行的各种展览有100场之多。

  今年4月23日,共有《透视与直觉》、《发现之旅》等5个画展先后开幕,如此密度让很多北京艺术家都感到咋舌。“在成都一天开幕两场当代艺术展并不算多,之前曾有同一天6场展览同时开幕的纪录。现在,成都几乎每周都有艺术展览开幕。”一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如果留心,很多成都人会发现这段时间以来,身边突然多出了很多美术馆、画廊或艺术中心。随着当代艺术发展和深入人心,介入艺术的机构越来越多。

  成都画院内的成都市美术馆、文轩美术馆、成都当代美术馆等重量级美术馆,每天都对市民开放;A4当代艺术中心、K画廊、廊桥艺术空间、了了阁、天艺村等本土知名画廊展览云集。这些美术馆和画廊,每周策划开幕的展览此起彼伏成都廊桥艺术空间艺术总监赵欢女士说,成功的画廊既是艺术家作品的展示平台,也是作品的交易场所,更是推广、包装艺术家,以及引导不同艺术消费群体、提供艺术咨询服务的中介代理机构。成都的画廊正凭自己独到的艺术“眼光”,不断挖掘、发现有潜质的画家,或与之签约,专为画廊作画;或运用各种“包装”手法,如开展览会、组织研讨会、在报刊发表评论等,让有潜力的艺术家被更多人了解、接受“以代理制形式,像推影视明星一样推出书画明星。”
2#
 楼主| 发表于 2012-8-19 14:33:45 | 只看该作者
3#
 楼主| 发表于 2012-8-19 17:32:37 | 只看该作者
成都成当代艺术之都2010-11-18
 来源: 成都商报(成都) 




     成都是国内除北京、上海外,中国当代艺术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即将于本月20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家年会暨收藏家收藏品邀请展,是成都首次举办以当代艺术收藏为主题的大型论坛活动。此次年会的举行也将让当代艺术的“成都现象”再次引起社会的关注。另外,因为此次邀请展不对外售票,为了满足艺术爱好者们的观展需求,主办方特通过成都商报送出100张展览门票。今天上午10点~12点,拨打成都商报热线电话86613333-1的读者,每人可以获赠两张门票,先打先得,送完为止。
人才,老中青三代都给力
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成都的传统艺术底蕴深厚,与此同时,成都的当代艺术氛围也毫不逊色。作为当代艺术重镇,在何多苓、周春芽等前辈艺术家“传帮带”的影响下,在屠宏涛、郭伟等中坚力量艺术人才的支持下,“80后”艺术新人迅速崛起。谈及成都当代艺术老中青三代人才储备完备的现状,业内专家分析道,没有派系界限,团结协作,是成都当代艺术群体人才辈出的重要原因。
成都的当代艺术家频繁参与海内外各种艺术交流,在国际拍卖市场上,成都艺术家作品的价位也是节节攀高。来自北京的著名评论家贾方舟就评价说,成都当代艺术无论在学术层面和市场层面,在全国都有着深远影响。当代艺术家们生活在成都,但艺术眼光却放眼世界,这一特征让成都当代艺术成为全国特殊的一个群体。
近几年来,成都各大院校也日益重视当代艺术人才的培养,纷纷开设当代艺术专业,在名家担任老师下,当代艺术人才在成都有了成长的摇篮。
藏家,眼光好又不差钱
良好的艺术氛围不仅催生艺术家,更造就了大批具有远见卓识的收藏家。成都收藏家从去年开始以迅猛之势,大手笔地收藏著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
据业内人士透露,去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特展展出了包括张晓刚、周春芽、何多苓、王广义、方力钧、岳敏君、张培力、吴山专等著名艺术家的作品,神秘的成都藏家一口气拿下了展览中几乎所有的作品。“单是这一次的收藏经费就应该在亿元以上。”该人士啧啧惊叹地说,没有想到的是,在北京举行的“改造历史·2000-2009年的中国新艺术”展上,成都藏家再次发力,拿下了展览中上百幅作品,令业界瞩目。
该业内人士为记者分析说:“青睐当代艺术的这批成都藏家既有金融界的才子,又有房地产界的精英,他们经济实力雄厚,年龄大多在40岁左右,有些人还有留学经历。他们的集体崛起其实并不是偶然现象。”作为收藏家,在物质需求被满足后,精神需求应运而生。房地产、金融等企业界商界的高层人士有着较好的经济基础,有了闲钱后,就选择既是投资,又能修身养性提升品位的艺术品收藏。周春芽1985年创作的那幅代表作《若尔盖的春天》便是花落成都藏家。特别的是,成都藏家不仅关注本土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他们正在收藏全国优秀的当代艺术作品,张晓刚、王广义、方力钧和岳敏君中国当代艺术“F4”的作品都有涉及。成都当代艺术藏家大多都有艺术顾问,为其收藏提供专业的意见。目前,国内艺术品似乎无法满足成都藏家的收藏艺术追求,已经有成都藏家开始关注国际上知名的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准备出击。
市场,画廊艺术群落百花齐放
大量优秀作品的涌现,又催生了成都艺术品市场多种业态的形成,艺术与市场的良性互动使得成都艺术生态充满活力。在成都,当代艺术创作欣欣向荣,当代艺术市场势不可挡地快速发展。成都不仅有成都画院美术馆等高端公益性美术馆,还有星罗棋布的私人当代艺术画廊;而散落于城市各个角落的艺术群落更吸引了众多艺术家驻扎。多种业态全面发展,助推本土当代艺术的创作和市场空前繁荣,也让本土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能在全国甚至世界占据一席之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以蓝顶艺术中心为代表的成都艺术聚落已经成为成都当代艺术的一张名片。自2004年由著名艺术家周春芽、何多苓等艺术家在成都武侯区发起成立了成都第一个艺术区 成都蓝顶艺术中心以来,成都先后涌现出浓园、北村、蓝顶二号坡地、高地、西村、艺术粮仓7个艺术区。这些艺术聚落成为了当代艺术家创作、交流、展览的重要根据地,推动了当代艺术的发展。
氛围,城市氛围滋养当代艺术
“成都人爱用 安逸 一词描述自己的生活状态,这也是吸引当代艺术家驻扎成都的重要原因。”成都评论家王林说,成都历史底蕴深厚,为中国传统艺术生根发芽提供了沃土,而成都追求新知的传统,又让人们乐于接触当代艺术。这座城市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反过来又影响了艺术家,使他们的作品糅合了多元艺术元素,成为全国特殊的一个艺术群体。


评论家们认为,成都向来就是各类艺术蓬勃发展的宝地,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均占有一席之地。无论是传统的水墨画家,还是新锐的当代艺术家,都能在成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成都的当代艺术氛围既不同于杭州极度推崇的细腻,也不同于北京极度推崇的大气,成都艺术家对当代艺术有一颗平和的欣赏之心,没有二元对立, 对所有优秀艺术兼容并包。从篆刻到行为艺术、从水墨到当代油画 几乎所有的艺术门类,在成都都有顶尖艺术力量存在,这在中国是罕见的。正是这样的城市氛围,滋养着本土当代艺术的蓬勃发展。
成都日报记者 王嘉 成都商报记者 乔雪阳 (本文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
4#
 楼主| 发表于 2012-8-19 17:33:19 | 只看该作者
成都PK上海 争夺当代艺术第二城
2011-07-17  来源: 成都日报(成都) 


     9月,2011成都双年展将盛大开幕。这场艺术盛会将以国际化的模式、全新的策展形式,带给业界和市民全新艺术体验。乘着双年展东风,成都当代艺术氛围异常活跃。继成都当代美术馆开馆之后,昨日,又一重量级画廊那特画廊在高新区正式与观众见面。美术馆、画廊层出不穷,艺术人才新人辈出,艺术市场风起云涌……面对活力十足的成都当代艺术,著名评论家吕澎直言:“之前我曾评价成都是中国当代艺术第三城,但现在看来,这样的评价可能过于保守了。”他透露,下个月,北京一著名艺术杂志将以“成都PK上海 争夺当代艺术第二城”为主题,策划推出一期当代艺术特刊。在这期特刊中,成都当代艺术将与上海PK,特刊还将探讨成都为何能够迅速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第二城的有力竞争者。展览多多
成都艺术迷周周都能看新展览
昨日,以“新色”为主题的“那特画廊开馆展”邀请了张亚、钱丽丽、谢帆、王海川四位艺术家参展。作品中,艺术家以一种属于他们独特的艺术观念,为中国当代艺术注入全新“色彩”。在距那特画廊不足10分钟车程的A4画廊,一场名为“植物奇妙纪”的植物展,也于昨日下午开展。两场展览风格各异、创意逼人,引来周春芽、杨冕等著名艺术家和众多艺术爱好者捧场。
“在成都一天开幕两场当代艺术展并不算多,之前曾有同一天6场展览同时开幕的纪录。现在,成都几乎每周都有艺术展览开幕。”一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如果留心,很多成都人会发现这段时间以来,身边突然多出了很多美术馆、画廊或艺术中心。随着当代艺术发展和深入人心,介入艺术的机构越来越多。现在,美术馆、画廊、艺术聚集区等艺术场所,在成都星罗棋布。
这位业内人士说,市美术馆、文轩美术馆、成都当代美术馆等重量级美术馆,每天都对市民开放;A4当代艺术中心、K画廊、廊桥艺术空间、了了阁、天艺村等本土知名画廊展览云集。这些美术馆和画廊,每周策划开幕的展览此起彼伏,“艺术家、艺术爱好者、媒体记者不赶场才怪呢。”该业内人士介绍说,展览频繁为整个城市营造出更加浓郁的艺术氛围,凸显了成都作为全国当代艺术重镇的气质。
市场活跃
画廊搭建多元艺术品交易平台
该业内人士介绍说,成功的画廊既是艺术家作品的展示平台,也是作品的交易场所,更是推广、包装艺术家,以及引导不同艺术消费群体、提供艺术咨询服务的中介代理机构。成都的画廊正凭自己独到的艺术“眼光”,不断挖掘、发现有潜质的画家,或与之签约,专为画廊作画;或运用各种“包装”手法,如开展览会、组织研讨会、在报刊发表评论等,让有潜力的艺术家被更多人了解、接受,“以代理制形式,像推影视明星一样推出书画明星。”
据了解,成都的画廊在形成自己经营特色同时,发现、推出一批画家,促进了艺术市场发展和繁荣。比如新兴的那特画廊,尤其关注中国当代艺术中青年力量,致力于发掘和培养青年艺术家。“画廊业在未来书画艺术品市场上,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一个城市来讲,画廊的意义绝不仅仅是卖画那么简单,它有关城市的个性和品位。”该业内人士强调,近年来成都的画廊搭建起多种艺术品交易平台,活跃了本土艺术市场,形成了良好的艺术生态,活力十足。可以说,老中青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在成都都能找到展示和交易平台。这些平台一方面体现了成都当代艺术的多姿多彩,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市场的多样化需求。更令人欣喜的是,本土艺术家的作品还通过这些平台走向海内外,此外,每年都有大量海内外艺术经纪人、画廊等艺术品经营机构,慕名来到成都“淘宝”。
人才辈出
“传帮带”成都当代艺术群体很团结
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成都的传统艺术底蕴深厚,与此同时,成都的当代艺术氛围也毫不逊色。作为当代艺术重镇,在何多苓、周春芽等前辈艺术家“传帮带”影响下,在屠宏涛、郭伟等中坚力量艺术人才的支持下,成都“80后”艺术新人迅速崛起。谈及成都当代艺术老中青三代人才储备完备的可喜现状,业内专家分析道,没有派系界限,团结协作,是成都当代艺术群体人才辈出的重要原因。
成都的当代艺术家还频繁参与海内外各种艺术交流活动。在国际拍卖市场上,成都艺术家作品的价位也是节节攀高。著名评论家贾方舟评价说,成都当代艺术无论在学术层面和市场层面,在全国都有着深远影响。当代艺术家们生活在成都,但艺术眼光却放眼全球,这一特征,让成都当代艺术成为全国特殊的一个群体。近年来,成都各大院校也日益重视当代艺术人才的培养,纷纷开设当代艺术专业,有的还特聘名家担任老师,新一代当代艺术人才,在成都有了成长的摇篮和良好的成长环境。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王嘉 报道 摄影 朱大勇
声音
策展人吕澎:
成都双年展加速国际化


作为2011成都双年展总策展人,吕澎告诉记者,2011成都双年展即将举办。该艺术盛会将让成都的当代艺术更加国际化。吕澎透露:今年的成都双年展与往届相比,在参展艺术家、评论家人数,参展作品、学术研讨会质量与数量上,将创下新纪录:“我们这次不仅邀请到来自美国、日本、韩国、英国、荷兰、丹麦、新加坡、法国、瑞典、西班牙等国的艺术机构和艺术家参展,还将请来来自中国各个地区的、在国际上享有较高声誉的艺术家们。”吕澎说,此次成都双年展将极大地提升成都当代艺术国际影响力。值得期待的是,本届双年展还在积极寻求与威尼斯双年展合作,成都双年展将有望与威尼斯双年展形成互动。
(本文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8-19 17:34:12 | 只看该作者
成都艺术家与青岛艺术家捧出“双城记”盛宴
成都当代艺术点燃“冬天里的一把火”
2009-01-11
展览现场
  成都艺术家与青岛艺术家捧出“双城记”盛宴
  “在这个当代艺术的冬天,我们更有激情,成都的艺术家们正在点燃一场冬日之火。”昨日。在廊桥当代艺术空间举行的“双城记”——成都与青岛当代艺术对话展上,成都当代艺术的标志性人物周春芽兴奋地对记者说。这场今年开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当代艺术盛宴还邀请了30多位青岛艺术家参加,加上成都的38位艺术家,参展规模达到近80人。青岛艺术家梁克刚很有感慨地说,两个城市艺术风格是典型的南北两派,但是成都的当代艺术发展走在青岛的前面,他们是过来取经学习的。
  现场南北当代艺术大碰撞
  此次展览汇集了周春芽、何多苓、罗发辉、余极、赵弥、赵能智、张小涛、张发志、吉磊等成都本土艺术家的新作,作为北方艺术重镇的青岛也派出了颇有影响力的大猫、岛子、刘传宝、邢维东、王涛等艺术家,堪称南北两派艺术界的大碰撞。观众一进门就直面一尊猫王的铜雕,这个名为《我就是要摇滚》的作品是成都艺术家杨冕的得意之作,艺术爱好者们发现,这场展览的多元化让人叹为观止,不光是架上油画,摄影、雕塑、多媒体等多种艺术形式你方唱罢我登场,让观众看得好不过瘾。成都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偏先锋和前卫,而青岛艺术家的作品更加传统和唯美。
  观念青岛艺术家趁机取经
  据本次展览的策展人赵欢介绍,“双城记”系列当代艺术对话展的策展理念就是要以一系列的城市之间的艺术对话性的展览,使各城市之间进行直接的艺术交流,建立不同区域文化的平等互动的交流平台。“双城记”的意义在于作为地域、文化背景差异较大的两个重要城市之间的大型当代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在国内还数首次。青岛艺术家梁克刚认为,成都的作品在生活化、体验化方面比较突出;青岛的作品更偏重于思想性和冲突性。他表示,成都的当代艺术职业化比较早,市场也较为成熟,“青岛艺术家虽然不少,但半数以上都在北京发展,因为青岛没有形成规模的艺术家集散地,成都艺术家就很让我们羡慕,因为成都的蓝顶和北村名声在外,这次我们来成都要在这方面交流学习一下。”
  谋略成都当代艺术逆流而上
  据了解,“双城记”展览只是一曲序幕,在接下来的一周,成都当代艺术家们还要举行一系列大型展览和活动。以周春芽为首的本土艺术家们发起了一个名为《“冬天里的一把火”——成都当代艺术周》的活动,今日还有两个艺术活动分别登场,一个是《“酷儿”独立影像巡回展——成都小酒馆站》,届时将向成都影迷放映数部国内顶尖独立导演的新片;另一个是在空港十号举办的《“对应”:南京——成都当代艺术展》。12日,由周春芽出品,关注灾区儿童的纪录片《明天》将举行盛大首映会,当天下午新蓝顶艺术家聚集地将正式对公众开放,同时举办《工作室5周年开放展》。艺术评论家陈默说:“经济危机让北京的当代艺术展都大规模缩水,而成都却一片热火朝天,这其实是成都当代艺术的谋略,艺术家们逆流而上的行为其实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激励。” 记者杨帆摄影刘亮


6#
 楼主| 发表于 2012-8-19 17:35:31 | 只看该作者
当代艺术品成都大有可为
发布:2011-07-07
来源:人民网-艺术银行频道  

  随着当代艺术品在拍卖市场连创新高,张晓刚、方力钧、岳敏君、周春芽、曾梵志、何多苓等当代艺术名家的作品炙手可热,当代艺术已成为当今热门词汇。不过,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元的价格让很多当代艺术爱家对收藏当代艺术品望而却步。昨日记者调查发现,版画、礼品、玩具等当代艺术衍生产品已悄然走红市场,成为当代艺术爱好者追逐的目标。据当代艺术业内人士介绍,获得当代艺术家授权的当代艺术衍生品附加值惊人,它延伸了当代艺术产业链,成为文化产业一个重要分支,具有巨大发展空间。作为当代艺术重镇,成都应充分利用当代艺术资源,开发衍生产品占领市场,让当代艺术更多地走进市民生活,培育这座城市的当代艺术氛围。
  衍生品延伸艺术产业链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有多火?这从每年众多报考油画系的学生和层出不穷的当代艺术拍卖会可见一斑。随着当代艺术逐渐被人们熟悉和喜爱,消费当代艺术品已不再是外国人或先富起来的人们的专利,越来越多的城市白领、高校学生、艺术爱好者也希望加入当代艺术收藏行列,价格更易被接受的当代艺术衍生品便应运而生。
  记者调查发现,与当代艺术品价格“高位运行”不同,其衍生品具有相当的亲民性,你可以看到印有曾梵志画作的笔记本,印有岳敏君“大笑脸”的徽章、周春芽夺目的桃花做成的笔记本等有趣的衍生品。小到几元钱的笔记本、杯子,大到数千元的版画、瓷器、数码产品等,不胜枚举。资深业内人士分析,当代艺术名家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符号,如大头娃、变形花朵、绿狗等融入到日常用品中,延伸了当代艺术产业链,培育了当代艺术市场氛围。
  “绿狗”玩具供不应求
  “当代艺术衍生品市场需求相当大,嗅觉敏锐的海内外众多艺术机构已开始涉足该领域的开发。”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据统计,目前中国当代艺术衍生产品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上海。去年4月,韩国阿特塞帝画廊进入北京798艺术区,除了常规的艺术家原作推广外,它主营的一个项目就是艺术衍生品。画廊得到了方力钧、岳敏君、周春芽、曾梵志、李津等十多位当代艺术家的授权,进行相关衍生品开发。这些产品的价格从几元的徽章到几千元的瓷器不等,可满足不同消费阶层的需求。据画廊负责人介绍,画廊的这些商品很受消费者欢迎,自入驻北京以来,平均每天营业额都有三四千元,旅游旺季则更多一些。
  有意思的是,1997年成立于中国台湾的artkey艺术授权机构,在得到周春芽“绿狗”的相关衍生产品版权后,开发了“绿狗”玩具,受到当地艺术爱好者热捧,产品供不应求。作为“绿狗”的主人,周春芽想要一只留作纪念,对方的答复竟是“对不起,请等一阵,因为现在没有货了。”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版画培养真正的收藏家
  “当代艺术最重要的衍生产品是版画。集欣赏性、收藏性为一体的版画,让爱家仅付出原作2%的价格,将限量发行的以假乱真的版画带回家。”业内人士介绍,丝网版画是一种最大程度还原原作的版画种类,目前,国外丝网版画收藏已非常成熟。丝网版画由艺术家亲自参与调色制作,非常接近原作,并且每张都有艺术家的签名,且限量发行,它与原作同样有升值潜力。有些名家的丝网版画作品,在国外已进入到二级市场——拍卖市场中。
  值得一提的是,收藏版画还是培养真正藏家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很多藏家都是从购买版画开始收藏当代艺术品的。版画的低价位可以让初涉其间的人练手,通过了解版画,开始接触当代油画。同时,版画品种的丰富性,也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审美口味,让人们离当代艺术的距离更近了。
  成都有实力成为衍生品重镇
  “当代艺术衍生品在国外已经很成熟,在国内则刚起步,我们成都应该抢占先机,占领艺术品衍生产品市场。”业内人士坦言,作为当代艺术重镇,成都拥有周春芽、何多苓等众多著名当代艺术家,当代艺术新秀更是层出不穷,人才资源得天独厚,同时也拥有众多喜爱当代艺术的知音,开发当代艺术衍生产品优势明显,市场潜力巨大。成都的艺术机构应该看到这块大蛋糕,尽快开发本土当代艺术衍生品。
  其实,成都人对于当代艺术衍生产品的热衷早已显山露水。前段时间,吴冠中的版画作品来成都展出时,火爆程度让主办方都始料不及,当时版画的成交总额达400万元,成为画展巡展成交量最大的城市之一。
7#
 楼主| 发表于 2012-8-19 17:36:58 | 只看该作者
成都,当代艺术的福地 作者:陈默  2011-09-26

   决定一座城市的综合价值通常有几个部分:历史、人文、生活、幸福指数的高低。对成都而言,前两项的历史、人文指数无疑是丰厚的,它决定着城市的生存韧性和发展力度。而在生活和幸福指数方面,成都的得分也一直居高不下,构成了它独有的面貌和迷人的魅力。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古蜀时期,以三星堆和金沙为中心并辐射四方的文明,已经具备了相当发达的社会生产实力。而在此后的西汉及各个时期,依仗着都江古堰源远流长的富庶资源,上天赐予成都平原的流金宝地,使得这里商甲云集,都邑成群,人文市井,繁荣一方。蜀文化的深厚根基与一脉相承的人文张力,历经风风雨雨改朝换代,愈显钢柔相济意味深长。不管是一代文豪还是政界显要,不管是商界名流还是艺术宗师,共同构筑了鲜亮的城市品牌。这些勤劳智慧的先哲们的泱泱钜献,在历史文化厚重的卷宗里,熠熠生辉。
  20世纪,是世界艺术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现当代艺术的浪潮,冲跨了传统文化封闭与单一的格局,使得艺术思想与表现方式获得极大丰富。进入新世纪,这种势头有增无减。而成都,也注定会在这场文化历史变革中扮演重要角色。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不管是陆续走出的著名艺术家,还是不断出彩的新艺术家,构成了这里持续强势的艺术格局,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十分重要的区域板块。在一个远离政治与经济中心的乐土上,袍哥文化的绵长遗韵,生活方式的散淡随和,侠士包容的生态气度,加上美食泛滥,美女如云,艺术家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心态是健康平和的。如是,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去思考当代艺术问题、生态问题、历史文化问题。在亲历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的苦难伤悲,成都艺术家们几乎做了他们能做的一切工作,更彰显着他们的慈善品德和人格魅力,也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续写了新章。
  作为国内外著名的艺术家和“蓝顶”的领军人物,周春芽有着突出的个人艺术面貌及亲和力。他的“绿狗”系列作品,将狗的形态记忆与色谱记忆分离,并将由人类总结的动态情感元素与静态审美元素按艺术家的个人愿望重新构合,这种意向图式显然已经超越了传统的价值讨论平台,其观念趋向也超出了人们既有的对“架上”作品的审定标准。“桃花”系列,则是将生活经验中的某些象征元素与个人体验、创意趣味融合,超越了对象的物理层面,发散出多义的人文情怀。
  著名艺术家何多苓,在生活和艺术品味的修炼中,有着独到的个人经验。二十多年来,在类似太极的不断发力中,其营造的灰色的意境里,蕴含和释放着多彩的浪漫激情。他的女性系列作品,将不同国藉、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年龄层的女性个案用类似“女书”方式向人们娓娓道来,有的厚重丰盈,有的轻松飘逸。在幻化无常中,情知欲念迷离纷飞。可感无可知,可知无可感。对他而言,绘事早无技术难题,有的是生活与精神历练的正常支出,有的是对世态感悟的个性化点评,有的是自我情趣释放的惬意快感。
  郭伟的作品,直面的是人类生存的基本单元:人类从穴居到半穴居到地面建筑,样式的推陈出新千差万别,生活存在都围绕着“室内”来做文章。不一样的建筑包裹着本质异同的“室内”,演义着内容丰富千差万别的生存版本。“在形式方面,他迷恋于一种‘极少主义’境界,色彩简洁、时空静止、情绪模糊、不温不火。每当他发现自己的语言不再特立独行时,总是及时掉头,甚至另起炉灶,而且,凭借着坚韧的创造力,他总是能够找到全新的归宿,毕竟,他老练的写实功力是无庸置疑的。”(李旭语)


赵能智的“表情”系列,以自我形象图式为借口切入人格化的社会“表情”主题:个体的“表情”反映自我生存的体验感受,社会的“表情”折射由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发展的质量优劣反馈的社会生态信息。“表情”的喜、怒、哀、乐,是内在生理与心理体验的外在反映。在正常与非正常之间,“表情”的真伪实质,没有什么可资推敲的逻辑性。只要人类存在,亦或是生物圈存在,有关“表情”的故事就会没完没了演义下去,而对于艺术家,对此的关注和表达也会继续下去。
  何工的艺术,穿插着东西方文化的体验与感悟。“大餐”系列,超越了世俗的饮食层面,将来自民族意识和政治形态的精神混合体,经过特定图像通道,在笔触的杂叠和色彩的迷乱中徐徐释放。不同国度,会有不一样的民族伤感和文化阵痛,也有异曲同工的表述和宣泄方式。游走于跨时空的历史与现实之间,知识分子总是无法摆脱对伤感的亲历和对痛苦的体验。对他们而言,批评精神乃是人格确认中不可或缺的。就个体而言,创造和改造一个世界不易,但尽力而为地去丰富它,却是可行的。
  罗发辉的艺术表达,在“玫瑰”、人物和衍生的复合风景中交替进行。不同的图像里,依作者所愿生呈不同的表述内容及情感方式。出自西方的由玫瑰传递情爱信息的文化模式,在本土语境里早已被“混血”得面目全非。物换景移,乾坤动转,物是人非。不同的物理资源,不管你曾有过多少附加因素,在此运动情形中,“变态”是必然的。“玫瑰”作为情爱传递的使者,其浓艳煽情的色泽与带刺的植物属性,象征着人类在以情欲为代表的各种物欲作用下的混乱内幕。
  余极的艺术方式,充满了多变和不确定性。关于“洗脚图志”作品,他曾自述,是“对中国都市洗足女所作的社会学的一种日常经验记录,一种与她们相处的特殊情境中出于主动与之建立互相指涉的复杂文本关系的记录,以此揭发潜藏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权力期待心理、享乐主义、虚情主义甚至一种虐恋的施暴情结。”作者用独特的方式与视觉敏感,触及到了在我们身边早已司空见惯的社会问题。而他更多的行为作品和观念摄影作品,旨在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发表自己对社会和人生的见解。
  邱光平的艺术人生,有着厚重的“马”的情结。他的自我解嘲并非一时性起,其身上流淌着放荡不羁的原生野性,天马行空的自由精神,我行我素的生存态度。这些个人经验,帮助他找到了画马的合理途径。他发现,马其实和人类一样,也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并外化为灿烂多姿的个性表情。由于艺术家对“马”的非同寻常的人格化关照,也就不难理解那些更多来自人类和个人经验的文化元素,在与“人”与“马”之间,常常混沌交织,身份莫辨。
  吉磊的艺术,有着新生代群体在当代社会背景下的生存逻辑,以及与时代同步的人格价值观。他的“传说”系列,在对特定年代意识形态图像的借用挪移中,追问虽已久远但却不能忘却的社会苦难,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重新讨论的意义。时代和社会背景的蹦极跨越,也使得这种讨论不可避免地删除了严肃沉重,多了些轻松调侃。“幻境”系列,将来自生理的药物的自然的社会的不一而足的原因导致的情境虚拟,用个人化方式重组秩序,显然,多异性将是必然的。
  肖克刚的作品,在一种貌似平静中,释放着奔腾刺激的个人情感。而其中,“功夫”是思想宣泄的工具,思想又在不断地经验积累和释放中催生。两者互动共生,既是一个艺术家终生面对的课题,也是他者对其价值评判的依据。他的作品中,不管是用“人”还是用“鱼”用“景”作借用资源,都有着其鲜明的个人态度,和针对性的图像内容。一般来说,要走出困扰当下的文化阴影,艺术家找到鲜明的个人面貌是重要的。
  廉学洺的个人经验,有着鲜明的特色。生活中的起伏跌宕,带着些苦涩甜酸。一路不寻常地走来,一路也在播撒着他的希望。 其作品“黑洞”系列,可能和臭氧问题有关,可能和生活中的细节甚至情色相关,也可能是与外界并无关联的精神思维框架的物态虚拟。“苦瓜”系列,存有一种反物象的精神情结,隐喻着对社会的认知。这种认知,对于丰富艺术家的修养,是有益的。
  郭燕的艺术,有一种新都市寓言的象征意味。其出发点,是基于对城市化进程中发生的种种问题的思考。《紫色印象》和《飘》系列的基本框架,是城市与男女。而“男女”,既是构成社会阶层实体的基础单元,也是诸多问题的源头。当人们的各种困惑日益加深时,对原始自然的渴望也越强。在城市的暮蔼中游弋的生灵,乘“飞毯” 飘荡的男女,有紫色的温润与诱惑,有灰色掩隐的病灶与危机,有寓言化的荒诞与浪漫。
  符曦的作品,面对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显示一种知识分子特有的焦虑和无奈,也隐含她对问题的个人态度。以女体本身为资源,从女性视角切入,附带着扭曲和伤痛,以及不顺大流的逆反态度,是作者对问题的拒绝趋同的回应。在作者精心制作的系列“秀色”面前,我们是否还能沉湎于对“花”的和“女性”的表层迷恋?对女性艺术而言,要涉及的不仅是性别,更重要的是基本权利受限而导致的由来已久的社会问题。
  多元的当代,为艺术作品方式与出展方式的多元性提供了尽可能丰富的实验平台。尽管社会现实还存在着方方面面的问题,但这却是社会魅力的重要方面。艺术家也许不能解决很多问题,但却可能给社会注入不断丰富多变的活力。生活的幸福指数提升常得益于艺术的介入,而艺术的幸福指数提升在于不断作为不断求新。只有在创造的快乐中持续增加收获积累,我们才有了将艺术进行到底的理由与自信。
8#
 楼主| 发表于 2012-8-19 17:38:20 | 只看该作者
当代艺术的成都现象活力四射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8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成都是除北京、上海外,中国当代艺术最为活跃的城市。即将于本月20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家年会暨收藏家收藏品邀请展,则是成都首次举办以当代艺术收藏为主题的大型论坛活动。此次年会的举行,让当代艺术的“成都现象”再次引起社会的关注。
  人才 艺术新秀层出不穷
  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成都的传统艺术底蕴深厚,与此同时,成都的当代艺术氛围也毫不逊色。作为当代艺术重镇,成都拥有何多苓、周春芽等中国当代艺术领军人物,当代艺术新秀更是层出不穷,人才资源得天独厚。只要关注当代艺术,就不难发现成都当代艺术家是全国最活跃的当代艺术群体之一。来自北京的著名评论家贾方舟就评价说,成都当代艺术无论在学术层面和市场层面,在全国都有着深远影响。当代艺术家生活在成都,但艺术眼光却放眼世界,这一特征让成都当代艺术成为全国特殊的一个群体。
  程丛林、何多苓、周春芽等成都著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在国内外各种展览上大展拳脚,在国际拍卖市场屡创新高。与此同时,一大批成都“80后”当代艺术家已悄然崛起,让成都当代艺术后劲十足,老中青三代人才储备非常完备。对此业内专家解释道,没有派系界限,团结协作,是成都当代艺术群体人才辈出的重要原因。在成都何多苓、周春芽等前辈艺术家“传帮带”的影响下,在屠宏涛、郭伟等中坚力量艺术人才的支持下,“80后”艺术新人迅速成长。
  值得一提的是,以前成都本地并没有培养当代艺术新人的艺术院校,当代艺术人才只能通过外地院校培养。近几年来,成都各大院校日益重视当代艺术人才的培养,纷纷开设当代艺术专业。目前,仅在成都就有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音乐学院、西南交大等院校开设了当代艺术专业院系,当代艺术人才在成都有了成长的摇篮。“近水楼台先得月”,本土艺术院校还纷纷邀请当代艺术名家来担任老师,程丛林、何多苓等当代艺术领军人物都在成都的艺术院校任教,将自己的才识传授给更多的人。
  收藏 成都藏家魄力惊人
  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成都一直就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地,有着收藏的传统,历朝历代古玩字画收藏都是蔚然成风。随着成都当代艺术群体的不断壮大,受当代艺术的耳濡目染的成都收藏家,也纷纷涉足当代艺术收藏领域。
  良好的艺术氛围不仅催生艺术家,更造就了大批具有远见卓识的收藏家。成都收藏家从去年开始以迅猛之势,大手笔地收藏著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其魄力令业界咋舌。据了解,成都藏家藏龙卧虎,在经过了常年的传统收藏洗礼之后 ,不少藏家和收藏机构开始关注当代艺术领域。
  据业内人士透露,去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特展展出了包括张晓刚、周春芽、何多苓、王广义等在内的著名艺术家作品,神秘的成都藏家一口气拿下了展览几乎所有的作品。“单是这一次的收藏经费就应该在亿元以上。”该人士啧啧惊叹地说,没有想到的是,在北京举行的“改造历史·2000-2009年的中国新艺术”展上,成都藏家再次发力,拿下了展览中上百幅作品,令业界瞩目。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当代艺术家云集,实力超群,这令成都藏家近水楼台先得月,收藏本土当代艺术作品有着先天的优势。周春芽1985年创作的那幅代表作《若尔盖的春天》便是花落成都藏家。
  业态 艺术聚落业态丰富
  大量优秀作品的涌现,又催生了成都艺术品市场多种业态的形成,艺术与市场的良性互动使得成都艺术生态非常健康、充满活力。在成都,当代艺术创作欣欣向荣,当代艺术市场势不可挡地快速发展。成都不仅有成都画院美术馆等高端公益性美术馆,还有星罗棋布的私人当代艺术画廊;而散落于城市各个角落的艺术群落更吸引了众多艺术家驻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以蓝顶艺术中心为代表的成都艺术聚落已经成为成都当代艺术的名片。自2004年由著名艺术家周春芽、何多苓等在成都武侯区发起成立了成都第一个艺术区——成都蓝顶艺术中心以来,成都涌现出了浓园、北村、蓝顶二号坡地、高地、西村、艺术粮仓等7个艺术区。这些艺术聚落成为了当代艺术家创作、交流、展览的重要根据地,推动了成都当代艺术的发展。总之,多种业态全面发展,助推成都当代艺术的创作和市场空前繁荣,也让成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能在全国甚至世界占据一席之地。
  本报记者 王嘉
9#
 楼主| 发表于 2012-8-19 17:39:07 | 只看该作者
在路上的成都当代艺术

采编:何妍婷


《画廊》:今年双年展跟往年的双年展和您以前的展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吕  澎:首先是题材、主题不同,还有规模的大小、涉及的范围。这次展览包括艺术、设计、建筑,还有特别邀请展,大量的学术活动,所以,从规模、内容到数量,在国际性这方面都是有区别的。最实质性的差异还是主题。这次展览的主题为“物色·绵延”,“物色”是在人类意识中对“田园城市”的呼应,“绵延”是指传统的过去性以及当下的存在性。“物色”与建筑展的“物我之境”以及设计展的“谋断有道”相契合;“绵延”与艺术展中的“溪山清远”的古今之思相暗合。这次的艺术展与之前若干年里其他的中国当代艺术展不同,展览里的作品更多地开始呈现出特殊的传统气质。参加展览的大多数作品描绘的是自然之景,曾经的政治与意识形态的符号几乎没有出现,而且,不同程度地透露出了新的气象,这些新气象表明艺术家们很主动地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寻找资源——尽管他们采用了各自的角度,意图也不太一样。

《画廊》:今年成都双年展似乎是一个全民的艺术节,成都有不少画廊在双年展期间有展览开幕,这与威尼斯双年展的模式颇为相似,请问您在策展时是怎么想的?这些画廊是以怎样的方式参与到这次展览中的?
吕  澎:我希望整个城市、社会都来关注成都双年展,都来了解艺术双年展到底有什么意义。如果仅仅是一个点在做展览,如果宣传不力的话,大家就会了解得比较少,艺术文化就很难传播。特别邀请展通过大量不同层面、不同地区的展览,实现一种传播。这些画廊参与双年展,一种方式是,他们提供一些方案,我们给予审查而通过的;另一种方式是给一些策展人资金,让他们去策划展览。

《画廊》:成都双年展原来是一个民营性质的展览,今年政府成了展览的重要支持者,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您是如何看待政府介入艺术展览的?
吕 澎:政府想用文化之类的东西打造城市形象,把双年展作为城市营销的手段,政府有这种积极性。希望用“成都双年展”这块牌子扩大影响。

政府的参与当然是好事,政府有政府的资源,我们应该整合各种各样的资源来做事情。此外,它是整个社会气候所导致的。包括国家对文化产业的规划等各个方面。很多人了解当代艺术处于高价的现状。如果是官方艺术,做起来就没有影响了。所以市场的最大作用就是告诉所有不懂艺术的人这些市场价值,从而逐渐了解艺术本身。

《画廊》:在学术和资本之间,您是如何取舍的?
吕  澎:这个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抽象地说怎样处理学术、怎样处理资本,还是具体地,钱应该怎么用,用在什么地方,用得对与不对。每个人有艺术和学术的出发点,每一项都要落实到工作中,才能说清楚,而不是简单的一个概念——学术和资本究竟是怎样的关系,这个概念是说不清楚的。

《画廊》:作为艺术史学家、批评家和策展人,您既是艺术史的旁观者也是参与者,您参与的每一个活动可能都跟您未来的理想和愿景有联系。策划这个展览与您对当代艺术未来整个的理想架构是怎样的关系?
吕  澎:策划这个展览主要是推动当代艺术,而且要让当代艺术界看清楚,事实上,中国当代正在转向:过去众所周知的艺术形态、与现实扯不开的状态,也许是一种方式,但是我们今天更强调的也许是这次展览所提倡的艺术方向——关注传统问题。

我觉得这个方向,能对整个艺术界、批评界有种提示性的作用,我不认为这个方向就是涵盖一切,它可能只是若干方向中的一种,但是比完全没有方向要好一些,这个方向在很大程度上讲,就是提醒我们的艺术家和批评家:我们对西方如此熟悉,对自己的却不了解。从艺术创造的资源来说,为什么不能从我们的传统文明中去寻求资源?无论精神资源、符号资源还是图像资源,都是可以提取的,而这种提取资源是任何西方艺术资源都不可替代的。在这种情况下,当你熟悉了别人的艺术形式和观念的时候,又能够熟悉自己的,难道不是一种很好的可能性吗?“溪山清远”是我很公开承认想推动的课题。

“溪山清远”也许要在20年以后才呈现出一个有意义、有质量的东西。也许可能到最后人们觉得这个是很肤浅、很简单的展览,但这是一个过程。可能像当初从芥子园开始,没办法,今天可能就是可以比喻从芥子园开始。慢慢从修养、认识开始,现在大量的年轻人没有怎么读书,你没有这个修养,你搞什么?中国的传统其实是修养的结果。中国的整个书画史就是一个修养史。如果没有这个修养,怎么能产生这个结果呢?所以现在不是说,有一个主意就能做一个展览。这种情况已经不成了,但是不能因为不成,就不去工作,所以我想用我的知识背景来推动,其他的事情我也做不出了,所以我就在推动。

《画廊》:您觉得,在展览铺天盖地的今天,双年展如何区别于其他展览,而突出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吕  澎:还是策展人去发挥他们的强项,如果一些特别展比主题展做得还好,我觉得这不是坏事情。这完全是由策展人和艺术家共同努力的,另外还有观众的参与。

《画廊》:相对国际的双年展而言,国内双年展的发展状况如何?
吕  澎:我觉得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是开放性和工作的专业性。如何去工作,如何使我们的艺术和展览方式更加开放,还有很多经验需要摸索。我觉得发现新的艺术现象和艺术家应该成为那些理解亚洲文化与历史的策展人的工作。同时,根据当代人类社会的问题,重新设置问题,也应是今天策展人的目标。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8-19 17:40:01 | 只看该作者
成都双年展:展现成都当代艺术新生态力量(组图)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11年10月04日


飞白汉字艺术展馆
国外建筑创意:巴别图书馆
国外建筑创意:第三警察局
建筑展积木创意
人气设计“人民发电站”

  中广网成都10月4日消息(记者周平 郭剑夫 胡越) 从9月29日2011成都双年展开幕以来,前往东区音乐公园观展的游客就络绎不绝。这次展览以“物色·绵延”为主题,通过艺术、设计、建筑三大主题展,首次全面展现了成都当代艺术新生态力量。

  “谋断有道:国际设计展”位于东区音乐公园展会的中心地带,是游客较多的展区。展区利用设计或其他方式的创作对展览主题“设计与社会工程”作出实验和回应。其中,“人民发电站”、“字由心证”等贴进生活的作品很受普通百姓的欢迎。而“第三警察局”、“巴别图书馆”等彰显后现代气息的艺术设计作品则更多受到了大学生和专业人士的青睐。

  “物我之境:国际建筑展”位于成都工业文明博物馆,展区以“物我之境—田园/城市/建筑”为主题,通过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63组参展建筑师(机构)提供的67件参展作品,展现了国内外建筑界在城市发展中的实践与经验。和生动有趣的设计展相比,建筑展散发着浓郁的学术气息。“田园城市文献展”、“建筑师作品展”、“国际高校学生设计竞赛获奖作品展”都以模型、装置和影像等方式,最大限度让观展的游客感受未来城市的可能与“田园城市”的魅力。许多高校的大学生成群结队进入展区参观,他们通过积木,展示了自己对未来的城市建筑的创意。

  “飞白”是指在书法创作中,笔画中间夹杂着丝丝点点的白痕,能给人以飞动的感觉。其独特的审美语言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也是建设中国当代文化的重要课题。然而,此次位于东区音乐公园的“飞白:汉字向度”成都双年展特别邀请展却是人烟稀少,和热闹的音乐节广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看不懂写的是什么!”“笔法很飘逸,天马行空一样,但这种艺术我想很多人都看不明白。”进入展区参观的游客都表示对这个“飞白”字展内容的不理解。

  作者:周平 郭剑夫 胡越 本文相关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02:08 , Processed in 0.07385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