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寻路青春》自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9-20 17:42: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寻路青春》自序)


《寻路青春》  杨照 著  台湾天下文化出版公司  2012年3月版


杨照


  波特莱尔的诗:
  老巴黎消失了(一座城市的形体
  唉,有着比人心还要更快的变化)
  中文只能译成“人心”的,波特莱尔的法文原文是:“le coeur d'un mortel”。关键在于“mortel”,特别指向有限的,必定会消亡的生命,呈显出更强烈的对比。人必有死,相较于以砖石所造的城市,人寿如此有限,而人的感受与念头,又是人类经验中变动最快的,此刻想的、感受的,下一刻很可能就有了戏剧性的逆转变化。
  然而,走过巴黎街道时,波特莱尔却如同被电击般意识到:他所居住的城市已经彻底失去了其恒常特性,以让人无从准备防备的速度,持续变化。应该提供我们安稳依赖的砖石之物,背叛了我们的期待,翻身比我们念头的转换,变得更快更剧烈。
  描述了如此冲击领会之后,在这首标题为"天鹅"的诗中,波特莱尔接着近乎宿命必然地在心中召唤起了记忆,关于“老巴黎”的记忆:
  曾经这里有一座活动动物园
  一天我在这里看见——当天空之下
  寒冷,盈透晨光,劳动者刚被唤醒
  扫街工人将他们制造的尘暴推向沉静的空气中
  他看到了一只逃出来的天鹅,走向干涸的水沟边,怀想着他曾经拥有过的水塘。
  变化的现实,让诗人想起过去他曾遭遇过的,也正在想起过去的那只天鹅,双重的回忆交迭在一起。
  二
  这样的情感情绪,是由地理环境引发的。突然之间,发现自己熟悉的地景消失了,尤其是当人置身在一个自以为应当熟识的地方,却惊讶且尴尬地发现被陌生的形体、活动与声音包围。那时,消失了的地景,会以记忆的形式,格外强烈、明显地,排山倒海地冲涌过来。
  那一年,一个夜里,我开车要到台大,行经基隆路舟山路口,发现记忆中的舟山路变魔术般消失了。继续前行,在基隆路上找到一个过去没有的门口,转弯进去,到下一个路口,我就迷路了,完全不知道该要去到出席演讲的场地究竟在哪里。
  带点雨雾的夜色中,现实的陌生影像上,很快地迭上了二十多年前,我所熟悉的台大校园。我彷佛看见年轻时候的自己,骑着蓝色的破脚踏车,在舟山路的小门前跳下车,将车抬过铁栅门坎,然后又骑上去,朝向造船馆的方向去。二十多年的我,感觉到自己已经骑了很远,离开一般活动的台大校园了,心中带着一点无奈,要去造船馆找高中死党,跟他商量另一个高中死党碰到的严重感情问题。
  那很可能是大学四年中,我唯一一次走进造船馆,也因而二十多年间,根本从来没有回想过。却在那一刻,窘迫地迷路在现实台大校园中,不自主地回来重现在眼前了。那晚,回家之后,我写下了这本书中最早的一篇文章:《“有傅园”的风景》。
  三
  之后一段时间,各种不同的机缘,将我带到许多留有青春成长记忆的地方。我愈来愈明白波特莱尔试图要表达的,因为我也活在一个地理地景不再可靠的环境里。非但没有什么是不变的,不论砖或石或钢铁都无法阻挡快速、剧烈的改头换面。三十年没见的小学同学,乍然相遇眉目依稀,然而很多才几年没有去到的地方,却很可能除了地名,没留下甚么旧时痕迹。
  只留在我的记忆里。变动不居的地景,因而就成了对于记忆最自然也最强烈的刺激。走到哪里,熟悉的旧日时光不待召唤,也无从抗拒,就固执地服贴在陌生的现实影迹上。而且神奇地,被时间掏洗磨淡,理应褪色的旧日情怀,竟然就是比眼前历历的现实声光,更清楚更深刻。
  我将这一幅幅的旧日时光显影写成了一篇篇的文字,完成一本“记忆地志”。还是用波特莱尔的比喻——现实的情景像是写在已经反复被使用太多次的羊皮纸上一般,再也清除不掉刮不干净的旧内容渗入干扰,于是原本早已逝去的青春,从雾色中隐约穿透,可以被保留在今天当下的地理环境中。
  以文字,摸索着回到青春的路途;同时,找到了青春当时寻找人生方向的种种摸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9 13:22 , Processed in 0.09324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