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民间语文的另一种“狂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9-21 22:23: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民间语文的另一种“狂欢”

潘启雯
  
  每隔几年,《新华词典》或《现代汉语词典》都会进行一次修订,把一些社会上使用率很高的新词收入其中。和那些从典故中诞生的老词相比,新词的背后往往都连结着一个社会热点或是一种社会现象,而这个新词,往往是民间语文对于热点和现象的高度概括,传递着微妙的民情民心。
  
  在瞬息万变的当今社会,新词新语层出不穷:“穿越”、“伤不起”、“hold住”,“总结体”、“方阵体”、“淘宝体”……林林总总的流行语和流行体相继出场。相映成趣的是,最近几年,出版界集中关注“流行语”或“流行体”的出版物也畅销不衰。以“流行语”为关键词在当当网图书频道上能搜到百余本相关图书,而豆瓣网读书频道上更是搜出1700余本涉及“流行语”的读物——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流行语也惊动了出版和阅读,无论品种还是题材,都颇为丰富,凸显了民间语文的另一种狂欢。
  
  “人人争说”才算流行
  
  什么算是“流行语”或“流行体”?一百位专家可能会有一百种界说。有没有个通俗易懂而又能为大众普遍接受的界定方法呢?
  
  夏中华主编的《中国当代流行语全览》(学林出版社)正是为“流行语”把脉。按照这本书的定义,某种语言或语体能够流行,必要的衡量标准就是“在某一时期能够让‘人人争说’”。
  
  以2011年为例,“Hold住”一词源于一档台湾综艺节目。大学生谢依霖穿着比基尼参加海滩派对时,才发现是清朝Party,穿错衣服的她告诉自己要“Hold住”,她突发奇想,把比基尼反罩在头上,变成清朝格格。表演结束后,谢依霖说:“就算我搞错Party,整个场面我也要Hold住!”“Hold住”一词因此走红。从“不给力”、“伤不起”到“Hold住”,由不断升级的网络热词可以看出,我们的“抵抗力”也在提高,网友称,即使生活不给力,我们也要Hold住。
  
  再比如,2011年网友“大仙”在豆瓣网发起“普通青年VS文艺青年VS二X青年”的活动,几天吸引了十几万人参与,新浪微博上众人也频频跟进。人们用文字和图片诠释着三种青年的生活。比如,三种青年最喜欢的电影台词——“普通男青年:其实我是一个演员”;“文艺男青年: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得到什么”;“二X男青年:我顶你个肺!”三种青年题诗时也有区别:“普通青年把诗写在纸上”;“文艺青年题在石壁上”;“二X青年题在自己身上”……可以发现,“三种青年”同样是“人人争说”才流行的。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学者徐连明认为,那些经由原作者情感宣泄而写就的“文体”或流行语正发挥着复制快乐、减轻痛苦的作用。网络平台以及网络平台所支持的各种“流行体”也发挥了“减压阀”的作用,通过情感宣泄将外部输入的压力减至正常值,从而保持心理健康和情绪稳定。对于而今的冲动社会,这种宣泄的方式不失为良策。
  
  在我国第一次以宏大的规模全面推出的涵盖单一年度流行语的《中国流行语2005发布榜》(文汇出版社),其中的2004年度流行语由新闻信息专家倾力筛选出、并于2005年首次对外发布。其范围涵盖时政、国际、财经、交通、职场、房产、汽车、健康、出版、教育、旅游、体育、科技、网络通讯、演艺等多个领域。此后每年,文汇出版社都推出年度“流行语发布榜”,这些流行语的甄选也离不开“人人争说”的原则。
  
  学者们的相关研究
  
  大多学者对“流行语”或“流行体”的研究,往往是从网络语言开始的——确实,“流行语”或“流行体”也往往是与网络语言紧密联系的。
  
  网络语言虽然不是一种独立的语言,但它却是一种兼容并包性很强的社会方言,有着无限的创新性,给现代汉语带来一股强烈的冲击波,有人称之为“第三次语言革命”。学者汤玫英的《网络语言新探》(河南人民出版社)首先对网络语言的研究进程作了述评,接着分析了网络语言的性质、类型、特征,探讨了网络流行语,然后从修辞学、符号学、传播学、模因论、文化学等多学科角度对网络语言进行了审视,并对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进行了讨论,对网络语言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这为流行语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网络文学新视野”丛书(中国文史出版社)的选题和写作本意就源于“多极延伸的欲望、让想象飞翔、后经典时代的网络狂欢、网络小说的文体探索”的学术立场,至于实际效果怎样,只能由睿智的读者来评说了。丛书共有6本,它们分别是杨雨的《网络诗歌论》、苏晓芳的《网络小说论》、蓝爱国的《网络恶搞文化》、欧阳文风和王晓生的《博客文学论》、李星辉的《网络文学语言论》,以及柏定国的《网络传播与文学》。这些作者都是中南大学文学院的教师,也是该学校网络文学研究基地的团队成员,近年来崭露头角,思想敏锐、观念新颖。
  
  另外,靳卫卫的《走进日本:透视日本语言与文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吴青和郝杰的《当代美国流行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黄涛的《流行语与社会时尚文化》(上海辞书出版社)、严育洪的《课堂点睛:教师流行语透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黑马的《胡言乱语》(广东人民出版社)、骆峰的《汉语色彩词的文化审视》(上海辞书出版社)、陈光磊的《改革开放中汉语词汇的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冉永平的《语用学:现象与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于根元的《网络语言概说》(中国经济出版社)等等,也都属于学者们对“流行语”或“流行体”研究的种种“学术建构”成果。(来源:温州日报瓯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21:31 , Processed in 0.08401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