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文教学现状研究述评报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9-22 18:20: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文教学现状研究述评报告》
上传: 杨文全   

《作文教学现状研究述评报告》
       阶段小结1(2008年3月—2008年9月)

一、当前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习作目标成人化、文学化、思政化。《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制定以前的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目标定得比较高,既要求条理清楚,又要求生动具体;既要篇章结构合理完整,更要中心明确、立意深刻;加上许多优秀作文选充斥学生的空间,作文过于完美化,这对涉世未深的小学生来说,是个圆满的句号,许多学生由于达不到种种要求,如:语法有毛病,中心不明确,立意不深刻等,作文一入门就遭遇这样、那样的失败,丧失了习作的信心,丢失了习作的兴趣。
  (2)教材编定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命题呆板,习作内容狭窄。比如:“一次深刻的教训”之类的题目,对于少不更事的孩子,尤其是如今在蜜罐中长大的孩子来说缺乏生活体验,记忆空白,无话可说,习作常常东拼西凑,或抄袭他人的文章,应付了事。因而作文假、大、空的现象屡见不鲜,作文千篇一律,泛滥成灾。
  (3)教师的导写过程单调、乏味。许多教师都遵循“审题——选材——布局谋篇——深化主题”的模式在作文指导课上“指点江山”。作文教学是一种机械的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而非一种创造性的个性化劳动,教学过程缺乏足够的魅力,不足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因而,作文毫无乐趣可言。
  (4)习作点评机械化、条文化,挑肥拣瘦,缺乏赏识。学生挖空心思,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造就了一篇文章,一到老师的手里,就被标点不对,错别字多,用词不准确,语句不通顺等等毛病弄得遍体鳞伤。教师很少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作文的闪光点和点滴进步,学生的自尊心严重受挫。同时,教师的评语机械化、条文化,无非:内容具体、条理清楚、中心明确或内容空洞、语句不通、立意不深刻之类的纲纲条条,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5)学生习作缺乏自我展示的平台。人都有一种潜在的需要就是要展示自我,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赏识。这一需要往往被老师所忽略,很少学生能拥有一个与别人交流的平台与空间,许多学生十几年寒窗苦读,却极少发表过文章或真正读过同学的文章,他们的美文被埋没,他们的心灵被封存,难以与人交流。因而,也难以体验作文成功的喜悦。
二、探究实施策略:
  基于上述种种原因,为改变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实现我们预设的实验目标,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运用行动研究法改进教学。
(1)更新理念。旧的作文教学目标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而新的《课标》却在此时适时出台。为了教学能追寻到一种可靠的理念,我们课题组老师认真学习了《课标》,深入理解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明确习作教学目标,做到淡化中心、浅化立意、追求个性、写实写真、着重于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更新了教学观念,解决了方向性错误的问题。
(2)改变教法。既然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不为学生所喜闻乐道,改变它已不容置疑。教学中,我们摒弃传统教学法,运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亲身体验。比如:举行“说唱古诗”、“猜猜看”、“闯关”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说、演、思、看中获得现实的感受与体验,实现作文的生活化;运用场面再现法,帮助学生回忆,再现所经历的事件,让记忆鲜活起来;运用合作评议法,互说互评,让文章更充实,立体丰满;运用读写结合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法指导,于激情处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比如:“看到峨眉山的铺路人,我不由得……”引导学生把自己对铺路人的敬佩之情流泄笔端,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从而,教学摆脱了框框条条的限制,焕发出生命活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3)整合教材。一个好的题目是作文成功的一半。为了让作文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我们立足于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中,选取比较感性的作文内容代替课文中那些生硬艰深的题目。如:《一次深刻的教训》、《一件最后悔的事》等题目改为《山  ——     》、《稻田    ——   》,让学生写写《    ——   的元宵节》、《“拌蛋”带来的   ——    》等等,这些充满乡土气息的生活素材,成了孩子们俯首皆拾的习作资源。
(4)优化评价。古老的条文化、机械化的评语已不为学生所接受,对话赏识、鼓励引领式的评语是我们追求的亮点。教师在评语中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怎么读懂的?文中有哪些优美的词句,感人的片段?读后产生了怎样的心灵共鸣?还有哪些有待改进的地方?不足在何处?如何让文章写得更好?这样一来,评语不仅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被赏识的激动,还可以悄然无痕地引领学生自改作文,把作文写得更好,特别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激发,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实现平等对话。
(5)开放形式。向来,人们习惯把作文训练分为大作文、小作文两种。认为作文要么有头有尾,成篇成章,要么就练练笔,写一段话,在教师的指令中循规蹈矩,各人完成各人的。这样的作文形式单一,限制了学生习作的自由。殊不知多形式的作文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大法宝。比如:小组合作写日记,五人一组,每人每周一次;每周阅读一本课外书,写一篇读书日记;每天观察一件事,一个人、一个东西或一个场景,写一篇观察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练习的量逐步增加,不仅容易被学生接受,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这些形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能逐步培养学生勤于读书,勤于练笔的好习惯,既不受写作形式的限制,也不受写作内容的限制,真是皆大欢喜啊!
(6)创设平台。当学生的习作取得进步,获得成功,适时的鼓励与展示是必不可少的,这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因而,创设一个平等和谐、愉快、互动的交流平台是不容忽视的。把讲台让给学生,让他们读读自己最满意的一句话,一个片段,一篇文章,他们便会喜上眉梢;为他们提供一个出书的机会,享受著书立说的体验,更是欣喜若狂;引导学生利用电子计算机编辑个人专刊、个人专辑、班级专刊、文学社刊,凝聚的是智慧,流淌的是成功的喜悦与幸福。
    光有兴趣和写作能力不足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为培养一些作文兴趣更浓,水平较高的习作爱好者,记者站、文学社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天空。在这里辅导老师引导他们把思、叙、议紧紧结合了起来,读书习作,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家事、国事、天下事,喜、乐、忧、愁全方位的体验和感受,让他们更加兴奋,更加丰满,更加成熟。
三、愉快作文的可行性 :
历来的文章家、文论家、语文教育家,对写作的本质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而且得出形异而实同的结论,即“双重转化论”,真可谓英雄所见略同。晋代的陆机在《文赋》中说:“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揭示了写作的本质是“物—意—文”的双重转化。梁代的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说:“情以物迁,辞以情法。”指出写作的本质是“物—情—辞”的双重转化。而叶圣淘对写作本质的阐述则更为具体透彻:“夫文无本体,必附丽于事物而后成其为文,读物之实质固亦为种种之事物;而读物之处,事物正多,尤贵实际探求。宜令学者随时随地探求事物之精蕴,且必经已之思考而得答案。然后陈事说理自能确切而畅达。”叶老的这段话,道出了写作的精髓:文章作为内容的载体是不能孤立地存在的,必“附丽于事物”,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说起。那么,生活从哪里来?这里指出,学生的生活应该包括两方面:一个是间接生活,一个是直接生活。间接生活来自读物,读物“正多”的事物,就是丰富的生活。直接生活指学生学习期间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但接触生活并不一定认识生活,有了丰富的生活材料,而且了解其“精蕴”,才能成为写作的材料。怎样把材料转化为文字?作者必须具备把“充实而深美的积蓄化为充实而深美的文字”的本领。作文教学的终结,就是培养这种本领。即语言表达的能力。
非常遗憾的是,许多语文老师都明白作文教学的终极,但如何都改变不了学生对作文兴趣索然,甚至视为畏途的现状。
怎样既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又不抹杀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这也是我近年一直在追求的一种教学境界。快乐作文,需要有快乐的情感体验,快乐的写作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事实上,在学校里学习的许多东西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但是人的思想所接触过的一切文明财富会在心灵中——首先在情感,内心感受中——留下痕迹。”教育心理学的“积极反应法则”也告诉我们:“让学习者自觉地进入学习的准备状态,主动激发学习动机达到学习目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认为,人的兴趣是与对外界事物的需要密切相关的。需要即是欲望,欲望是否强烈往往决定着兴趣浓厚程度的高低。只要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强烈的需求感,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事实上,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有着得天独厚的一面,因为它更具人文性,更为感性,更有感染力,容易诱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需求,进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从事学习实现学习目的的心理驱力。
可见,愉快型作文在理论上看,是完全可操作的。
四、愉快作文的前提工作 :
1、克服对作文的畏难情绪
许多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老师一宣布写作文,底下愁眉苦脸之状便时有所见,哀叹牢骚之声时有所闻。纵使“行政干预”,学生完成的仍是强挤硬榨,用以应付老师的“遵命作文”。所以首先在意识上要改变学生的写作观念,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增强写作的信心。首先我把作文改为“表达能力作业”,使学生在心理上减轻压力。再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向他们讲述中国历史上的“袁虎的倚马作令”、“王勃写《腾王阁序》”、“诸葛亮舌战群儒”等故事,都是落笔成文,出口成章的。而今后的社会也要求我们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去交际、去完成高速度、高智能运作的社会。
2、教会学生感知生活。
写作能力低的根本原因,在于“无话可说”,也就是没有材料,没有内容,没有激情。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将文章写好,一定要言之有物,而这个“物”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要靠平时对语言、对知识、对生活的积累。只有有了这个物质基础,学生作文才能思之有据,言之有物,写之有序。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在热气腾腾的生活中,在激动人心的改革热潮中,观察五光十色的宇宙奇观,分析发人深省的大小事件,挖掘光彩照人的英模形象……叶圣淘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离开了生活,写作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生活是丰富而多彩的,年轻的心,最容易被打动。美好的生活应该有美好的文章。应教会学生:目光不要太快地移开,要更多投入生活,用心灵与自然交流,用心灵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的激情。 教师可利用这些特点,指导学生多看课外书,引导学生通过看展览、听报告、参观访问等形式拓展视野;让学生读报、剪报,留心社会,观察生活。积累知识和素材。
3.充分利用教材的美感,激发学生乐学乐写的情绪。
语文教材汇聚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文章精华,久经岁月磨练,历来脍炙人口,融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语言美、情操美于一体,是一个璀璨夺目的美的世界。语文教学首先要感知文章的情感美。“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名篇佳作之所以传诵不衰,常读常新,就是因为它饱含了作家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了作家心血和生命。所以语文教材无不饱含着作者浓烈的情感,有的托物言志,有的借景抒情;有的因事缘情,有的直抒胸臆。“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在教学中准确而充分地理解作品内涵,把握作者情感跳动的脉搏,并把作者创作时那种激奋的情感表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表现出的丰富、优美的情感,激起学生心中美好的情感,从而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学生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理解了课文的美。把课文当作例子,当作优美的范文,让学生在一种美的、愉悦的情绪当中,感受优秀作品的魔力,从而激发其创作的欲望。
4、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精神
思维定势是妨碍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最大障碍,它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方式,限制学生大脑思维的活跃性。创新思维是一种主动的、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它往往突破习惯性思维和束缚,在解决问题时产生富有创意的观点。“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赫尔岑),提倡鼓励学生写“放胆文”、“自由文”。所谓放胆,就是打开思路,开动脑筋,放开手脚,无拘无束,插上想象的翅膀,爱怎么写,就怎么写,海阔天空,任其驰骋,随意翱翔。所谓“自由文”,就是结合各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渠道、多形式引发学生的激情,唤起写作的动机,使之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提起笔来,如泉涌瀑泻,自然抒发情怀。
5.培养学生喜欢、享受写作的情感
邹芩以十分形象的语言说起她对写作的感受:“而当被别人或自己的故事所感动,被心中的梦想、幻境所激动时,稿纸就像无垠的原野,手中的笔便成了黑色的骏马,尽情任意的纵横。笔尖在纸上‘沙沙’的摩擦声,犹如马蹄清脆的踢踏声,倏忽间,小小的一张纸上布满了方块字,一个个在那里眉开眼笑,轻声欢唱。扔下笔时,犹如卸下担子,尽管赶得上气不接下气,心情确实无比欢畅。”“这样的写作,我喜之,乐之,亦爱之。”张翼则直抒胸臆:“写作其实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这是怎样一种奇特而绝妙的感觉啊!是心灵释放后的安然,是对自己心境最好的诠释,更是对于自身一次完美的超越,一次挑战!”从小作者的独白可看出,他们已经从原来的“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写”。当“我要写”这种发自内心的愿望被诱发出来之后,学生的写作就会以写为乐,乐在其中。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迷恋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产生动机,由动机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快感中产生新的兴趣和动机,推动学习的不断成功。皱芩和张翼创作的兴趣、热情和喜悦,是成就作者创造性的内驱力。
五、今后的设想: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之路毕竟是艰难的。我们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始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认识的实际,从备课入手、指导从点滴抓起、重视作文的评改,多给学生自己发展的空间,相信学生一定会从“厌”写变“乐”写,由被动变主动,由低效变高效,也一定能克服学生对写作文害怕的情绪。
人类社会已步入新的世纪,社会发展需要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社会教育一个门类的语文教学,肩负推广母语的正确使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使学生树立对美的追求的人生信念等历史重任。今天,我们必须正视语文教学的不足,自觉主动地加以调整和弥补,开创更加适应人类社会的语文教学的新局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04:25 , Processed in 0.06395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