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题画诗发展史》:细说中国题画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9-23 19:53: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题画诗发展史》:细说中国题画诗   2010年07月05日  作者:朱静霞 王振纲   来源:中华读书报

刘继才著,辽宁人民出版社 2010年3月第一版

  刘继才先生的新著《中国题画诗发展史》(下称《发展史》),是经40余年研究、构思而成的鸿篇巨制。就笔者视线所及,本书是关于题画诗研究的最完备、最系统的学术著作,其贡献在于对题画诗发展史的研究方面,探明了源头,理清了脉络,揭示了题画诗的发展规律,拓宽了题画诗的涵盖范围,为题画诗确立了独立存在的地位。

  傅璇琮先生为本书所写的序言在肯定了《发展史》“填补了一项我国题画诗研究的空白”之后,称赞本书“具有开创意义”。刘继才先生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提出了许多与前人不同或前人研究未及的观点。如《绪论》第一章《题画诗的义界与分类》,对题画诗的概念做了狭义与广义的区分,而对题画诗的内容又概括出“刺世、感怀、论画、赞人、言理”等五个类别,对题画诗的义界及其社会功能、艺术价值以及艺术特点都有系统而精彩的论述,其中多有独到见解。如明确地将题画词、题画曲作为题画诗相对独立的种类放在传统题画诗的大体系中,特别是对题画诗的发展脉络的梳理,使人耳目一新。翔实的资料更兼独到的见解,使本书完成了对中国题画诗发展历史的清晰描述。

  学术界对于题画诗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作者在比较了学术界的五种主要观点后力排众议,认为题画诗的滥觞期应在春秋至两汉之际。书中引《墨子》中“宫墙文画”和《孔子家语》中“绘像于明堂之墉”等语句,证明了壁画之早已存在,并进而由屈原《天问》开头数句之内容推断出屈原是看到壁画之后才写了《天问》,再以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为旁证来支持《天问》当为题画诗的论点。《发展史》之第一编第二章《画赞之勃兴》中以扬雄为霍光像追题赞诗为例,并举山东嘉祥县武宅山的武氏祠中配以榜题赞文的碑刻画像的实例,确认了汉代画赞已具题画诗之雏形。由于作者占有大量资料,且有对相关论点的分析比较,其于题画诗源头的论点可以自成体系,成为一家之言。应该说,探明题画诗源头是本书重要贡献之一。

  关于题画诗的发展规律,刘继才先生提出了自己的主张:“题画诗的发展是与人性的觉悟与进步同步”,并以此为纲,以历史进程——经济文化发展为背景,以诗、书、画发展史为参照,对题画诗的发展脉络做了清晰的描绘,把中国题画诗的发展分为五个时期:春秋到两汉为萌芽期;魏、晋南北朝为生成期;隋唐五代(主要是唐代)为成熟期;宋元为发展期;明清为繁盛期。这一梳理不是简单的时间划分,而是在对比、鉴别诸家之说后,用翔实的材料、鞭辟入里的分析推出了确凿的结论。例如,在明代题画诗的作者中,唐寅无疑最为著名,并且就讽喻题画诗而言,中国题画诗发展史上少有人与之比肩。同时代的文徵明与唐寅相比,名逊于唐,但就题画诗而言,与文徵明同生于1470年的唐寅先辞世36年,故而文徵明以“吴门画派”创始人的身份和441首称冠明代题画诗的数量,来对比独自为战、190余首题画诗的唐寅,亦有“画、书、诗超群”之誉,因为文氏对“题画诗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产生过深远影响”。如此分析,自可铸成不移之论。

  在《发展史》中,题画诗中包括了题画诗、题画词和题画曲,由此自成体系,当然也具有了区别于传统诗歌发展历史的发展规律。在题画诗体系中,诗人位置重新排列。如李白与杜甫是唐诗中双峰并峙的两位大家,但在题画诗发展史中,杜甫的成就高于李白。本书中李白的内容只占一节,其定位是“借画抒怀、雄姿奋发的李白”,而杜甫占了一整章,定位为“开诗体的题画宗师——杜甫”,因杜甫不但题画诗数量在唐代称冠,而且为题画诗开创了诗体,成为后来题画诗人所推崇、奉为范式的宗师。本书对于苏轼的定位是“一代题画艺术之翘楚”,对黄庭坚的定位是“极富才情与思辨”的题画诗人,其他如“一代少数民族题画宗师——元好问”、“题画奇才——徐文长”等等。如此定位,向读者展示了中国题画诗发展史上的几座里程碑,勾勒出了中国题画诗发展历史的坐标曲线。

  《中国题画诗发展史》中,对诗人作品的数量比较和一些新样式的首次出现有清楚的说明,给读者一种确凿的概念。读者读到这些结论时,真是轻松得不能再轻松,但作者的论据是从浩如烟海的卷帙中搜寻,其辛苦何异于沙里淘金?作者从1960年初入大学时萌生研究题画诗之志,到2010年写完《发展史》后记,其间整整50个春秋,说《发展史》是作者半生心血凝成,当不为过。(朱静霞 王振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20:06 , Processed in 0.08052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