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村:十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9 16:04: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村:十读
     第一读我当举《圣经》,这是一本奇妙的书。串珠《圣经》中每页的注解表示相应经文彼此呼应,这对一本由多人在千余年间写成的书是很奇怪的,如果不是一位圣灵在默示先知,便很难达到如此高度的统一性。默示并不神秘,作家能创作也有默示,只是前者出乎于最高权柄和启示,而非人自己。故而《圣经》中的语式是权柄的语式,如“我就是”、“你何必”如何如何。细细读《圣经》便会发觉,里面没有似是而非的语言,耶稣的语中从来没有出现征询和疑问。这是一部具有高度结论性的书,像是对已经成功的某种经纶的发布。更奇怪的是,它可供学者研究,也可供乡野老妪阅读,它不像一本教科书,倒更像一种有生命的主体,带着生命气息的呼出。第一读里面可包括《圣经》的派生读物,如奥古斯丁的《忏悔录》、考门夫人的《荒漠甘泉》、班扬的《无路历程》和爱默生的相关著作等。

  第二读是《复活》。这是一本很单纯的小说,像个中篇的结构,却写了一个人类最重要的主题:忏悔。我认为最伟大的作家就是最单纯的作家,像托尔斯泰这样“最不具备文学家气质的文学家”,比较易于达到这中单纯的地步。《复活》只写了聂赫留朵夫因为良心觉悟而忏悔的暗中之喜的过程。它探讨了忏悔是如何发生的,并且它对一个人的心灵--有罪的心灵起着什么作用,一种恢复它的正常功能、滋养它、培育它的能力,即一种向欢乐的幸福新境界飞跃的能力,从而完成了人之所以为人的真正意义。


  第三读是陀斯妥也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陀氏与托氏相似,在于他们都认同宗教是最后的拯救。他们的不同,是经历过程的不同。托氏好像一个得胜的圣徒,所以他写了一个已经解决了的故事《复活》;陀氏好像一个挣扎的圣徒,所以写了一个未获解决的故事《卡拉马佐夫兄弟》。有人曾评论两者如何不同,其实他们很相似。但显然陀氏把过程写得非常复杂,《卡》似乎是画龙点睛在建造的人类精神的巨大宫殿,卡拉马佐夫一家的每个人,包括佐西马长老等,凡书中出现者都担负一个角色,代表一种出路,陀氏探求每一种可能性,并在巨大的辩论和诘难中前进,它得出的结论是“我们会在天国相逢”。这与托尔无异,只是托氏让人预尝了天国的快乐。这两部作品是人类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第四读要推卡夫卡。他有部作品值得注意,一是《变形记》,它第一次完整描述了失去上帝庇护后的状况,即卑微性。这种非人性化的体验在另一部《地洞》中得到了深入和加强,我欣赏它超过了《变形记》,因为只有这种如老鼠一样《连老鼠的名也不复存在,是一种不知名的小动物》的莫有名状的体验,才能揭示人丧失人的意义和恐惧,它得出了《变形记》体验的结果。《在流放地》也是精彩的一章,它主要写人的被放逐感,即现代人的身分是什么。最后,就要提到卡夫卡的《饥饿艺术家》,这部作品主要写卡氏的态度:反抗。饥饿是反抗的手段也是代价。《变形记》是写人的地位,《地洞》写人的体验,《被流放地》写人的身分,《饥饿艺术家》写人的反抗。二十世纪无另一作家能出其右。


  第五读我要谈到里尔克的诗。他的情况与卡夫卡类似,这两个同操德语的奥地利人的确十分相似,只不过里尔克用了诗歌的方式。他和卡夫卡气质上十分相似的是,他们都像一个十分冷静的外科医生,因为现实的残酷性迫使他们运用了超常的理性来切开人类精神的伤口,如果痼疾太深,医生也不免害怕的,因而需要超常的理性,需要里尔克诗中所说的“最远的石头脸”,我们观察到,里尔克在诗中为了承受过分残酷的人性之恸,使用了几乎超越诗歌言边界的危险方式,然而仍维持了理性的基本面貌,这需要何等的平衡!他和卡夫卡一样,同时又像一个伤感的柔弱的女性,发出十分柔和的声音,这一方面里尔克比卡夫卡更突出,从他《给青年诗伯十封信》可看出。里尔克是本世纪最伟大的诗人。


  第六读我要提到加缪的《鼠疫》。有人把加缪看成一个存在主义者,我从来不这样认为。萨特是一个存在主义者,他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生活的。加缪不是,基尔凯戈尔也不是。加缪的“自由选择”是反抗,《鼠疫》就是二十世纪人类反抗卡夫卡揭示的那境遇的辉煌篇章。明知这一场几乎无法抵抗的人性的世大灾难,里厄医生仍领导市民进行一场“困兽犹斗”的动人戏剧,这不是理想主义是什么?我们不能要求二十世纪的里厄医生像十九世纪的雨果一样喊出那么嘹亮的口号,至少他们正反抗,这些沉默的人们可能像帕卢神甫那样对宗教信仰发生动摇以至于“死因不明”,但他们仍凭借人自身的力量在反抗人性的荒诞。这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神话”。至今尚无一部作品在表达这种反抗的完整性时超过《鼠疫》。


  第七读就有了辛格的《傻瓜吉姆佩尔》。过去的英雄,到现代便成了傻瓜。至少在《堂吉诃德》时代,堂还是骑士,虽然行为可笑却还威风凛凛,而吉姆佩尔则成了四处被人骗的傻瓜。到底是什么起了变化?我认为《傻瓜吉姆佩尔》是现代文学史上惟一成功地描写英雄的小说。因为现代社会只有这样的英雄,英雄一到现在就是吉姆佩尔,他就是英雄,因为他相信一切应该相信的,背负一切应该背负的,忍受一切应该忍受的,最后他享受他的果实:怜惜乐一切应快乐的。他是英雄,因为他是良知的代表,忠诚的象征,英雄是具有神圣性的,吉姆佩尔身上就有这种神圣性,像忠诚、忍耐、爱、宽容,相信这些神圣要素都是简单的,所以人叫吉姆佩尔为傻瓜。我至今还为辛格用短篇写出巨著而百思不得其解。


  第八读要说一说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伊豆的舞女》在充分描写了“我”与艺妓产生爱恋的过程后,到结尾才写到两人在码头点破感情,于是“我”被爱情充满,上了船看见一船友铺好的席子,“我”便连道谢也没有便享受了。因为一切都是美好的了。我至今难以忘怀川端如此的神来之笔,他写了爱是什么,它是怎么样的一种情感,它的流水引起情感的作家,鲁迅是把美浇铸在理智中。川端能教会我们如何把体验投射在感觉中的外在事物上,使之人性化,这是一个作家之所以是一个作家的原因。我常阅读川端是为了重获这种感觉。他也是一个把东方哲学背景成功渗透到作品的优秀作家。


  第九读我要提舍斯托夫的《约伯的天平》。像托尔斯泰一样,舍斯托夫也是一个“最不具备理论家气质的理论家”。以前,我很喜欢阅读哲学,现在,我比较喜欢阅读诸如柏拉图评价的苏格拉底以及尼采的某些篇章,包括舍斯托夫这样的理论家之作。舍斯托夫不希望建立体系,他甚至好像没有自己的基本逻辑框架,他更像一个评论家,他好像在做《圣经》的学习笔记,作陀斯妥也夫斯基和托尔斯泰的作品分析,他几乎抛弃了理性的所有局限,这一点上他的气质和尼采相类似。其实,舍氏充满了思想,但我要指出的是,要使这些思想成为重要的思想,而非无用的思维垃圾,就必须找到一种类似《圣经》的简单语式,通常辩诘式的“争战”语式,尼采、基尔凯戈尔、苏格拉底等伟大哲学家都采用过类似的方式。


  最后一读不能漏过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其实这是一部在技术上有问题的小说,无论在结构上,语言上都有问题。使我们忽略这些问题的魅力来自于书中透射出来的心灵的力量,即以诗人、医生日瓦戈饱含正义情感和良知的心灵如何穿过专制时代的力量。我不认为这是一部政治小说,只是它的内容涉及政治。本书的最成功之处是写出了专制对人类政党的人性所达的危害程度。日瓦戈与其说是一个反抗者,更像一个观察者,所以他获得了一个医生的身分。他又是一个诗人,使得作品在揭示现实的不合人性中同时发出了理想的声音,这就是诗人的意义。《日瓦戈医生》的确是本世纪较准确地表现专制与人性关系的成功作品。它塑造诗人、医生日瓦戈已成了记忆中不易泯灭的坚持良心立场的典型形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2 08:20 , Processed in 0.07591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