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中行谈写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21 15:00: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张中行谈写作







    张中行先生是当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作家。解放后,他一直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工作。80年代以来,他先后出版了《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顺生论》《禅外说禅》《说梦楼谈屑》《横议集》《流年碎影》等。由于工作关系,我常参加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的研讨会、座谈会。会间,常聆听他谈论语文学习、文物鉴赏、文坛趣事,深感张先生知识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才思敏捷,他本身就是学习语文的典范。他虽然年事已高,但记忆力极强,他谈古论今,旁征博引,顺手拈来,有根有据,有情有理。听他谈话,简直是一种享受,犹如听优秀教师上语文课、历史课、文物鉴赏课、文学欣赏课,从中可以悟出学习语文、做学问、提高文化素养的道理。
  
  张先生在《〈负暄琐话〉小引》中说:“我这些琐话虽然是名副其实的琐屑,但就主观愿望说却是当作诗和史写的。”他说,“作为诗,味道太薄,作为史,分量太轻”,但如果你读了他的《负暄琐话》,却可以感受到史料丰富,文笔流畅,诗味醇厚。他在谈到“写作和吟味”时说,“写,因人而异;读,更是因人而异”,常见的大多是只在字面(包括声音)上滑,而没有唤起诗情,走入诗境。如果人文资本不多,对诗词内容的了解还有困难,那么透过语句而深入意境就更困难了。他说,诗词,以情为骨髓,所以写要发乎情,读要止乎情;若离开情,最好还是不写,不读。这就提示我们,写诗、读诗,都要有一定的人文知识,要抓住“情”这个关键。他认为,诗词也是语言,除眼看、耳听外,当然最好是能够确解、深解。但诗词的语言有自己的特点,常常以点带面,以少带多,以模棱代确切,甚至以鸡代狗。所以,读诗词最高的要求是化入其意境,用陶渊明的不求甚解法。这就提示我们,读诗、写诗,除了注意入情,还要注意入境。
  
  张中行先生关于语文方面的专著有《文言津逮》《作文杂谈》《文言和白话》《诗词读写丛话》《谈文论语集》等,对语文学习有许多与众不同的见解。
  
  什么是作文?张先生说:“所谓作文,不过是把经过自己构思、自己组织的话写为书面形式的一种活动。”“显然,这种活动无时而不有,无地而不有,就是说,远远超过课堂之内。”这些话通俗易懂,而且很有道理,打破了作文的神秘感。他主张作文要解放思想,要打破两个枷锁:一是认为作文是严肃艰难而关系不小的事,怕课上写不好、不够等第而不体面;二是顾虑作文之法,写时小心翼翼,怕出漏洞。张先生说,作文不光在课内,多半在课外。在日常生活中,拿笔写点什么的机会是时时都有的。课外作文,可以不用标题的形式。写作文,一般是文在题先,甚至无题也可以成文,要敢动笔。他说,为了化敬畏为亲近,易教易学,把作文由“象牙之塔”拉到“十字街头”是有利无害的。
  
  为什么要作文?张先生说,有所思,有所感,写下来,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文不只是话,远远超过话。一是精确、简练、有条理;二是深远,能明难明之理,能表难表之情;三是优美,值得反复读,仔细吟味。
  
  怎样作文?张先生说,要有清晰的思路,不清晰,写到纸上不成文理。下笔之前的思路条理,不必完美无缺,而是大体可用。提纲有助于思路的条理化。写提纲可详可略。一种是“纲领式”的,一种是“细目式”的,初学者以“细目式”为好。初学作文,看见题目,苦于无话可说,或者不知从何说起。治病的良药就是锻炼思路,使之有物并有条理。写提纲是个很重要的方法,当然不是写什么都要写提纲,要看情况。作文先写提纲,行文时就按照既定的思路走,好处是可以减少失误,避免丢三落四,轻重失调,次序混乱等;再一个好处是动笔时可以少费心思,如果写半截放下也不至于想不起来。
  
  张先生积累了几十年写作的经验,他认为要把文章写好,要有敏捷而有条理的文思,轻快而准确的表达能力,必须经过长期而艰苦的练习。经过长时期练习,写起文章来就得心应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18:43 , Processed in 0.06400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