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基于作文学困生心理改进作文命题措词尝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17 14:51: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基于作文学困生心理改进作文命题措词尝试

文章作者:刘春文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12·9 2012-10-9

“作文学困生”,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但作文状况异常,对完成习作任务有困难且效果低下,在一个班集体中习作水平处于最低层次,达不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这部分学生作文能力差,基础薄,又缺少习作这种复杂的脑力劳动所必需的毅力和习惯。因此,他们笔下的文章长期处于失语的状态,显得空洞、干瘪而又不合规范,同学不愿看这样的文章,老师对这样的文章无奈并持冷淡态度。因此,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转化他们的写作态度,消除他们的作文心理障碍,成了当下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作文学困生的心理成因分析
    笔者对本人执教的两个班中10名作文学困生进行的三年跟踪调查表明,形成作文学困生的心理成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焦虑惧怕与对抗心理“焦虑”,是指一个人的动机性行为遇到实际或臆想的挫折而产生的消极不安的情绪体念。一些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适度焦虑对学生的学习是有利的,而低度与高度焦虑和适度焦虑则相反,会造成学困生思维认识和思维创造的闭合状态,甚至导致一些个性倔强的学困生对作文产生厌烦,以致于对语文老师产生对抗情绪。
    (二)习惯懒惰与应付心理
    习惯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并成为需要的行为方式。学困生大多有懒于思考、意志薄弱、兴趣淡漠、信心不足等心理缺陷。有些作文困难的学生由于家庭教育的方法不当,一写作文,就感到困难重重,又不肯动脑筋,于是只好求助于家长或网络,每次作文基本处于被动应付状态。
    (三)封闭与不愿倾吐心理
    作文学困生因长期得不到教师和家长的充分肯定,于是感到很苦恼,久而久之便失去了信心,从而产生封闭心理。几乎所有的作文困难学生都不愿请人给自己的作文提修改意见。在作文中,大部分学困生不愿倾吐真情,而是空话、套话、假话连篇。韩寒也在博客中指出:“中国人第一次被教会说谎是在作文中。”
    谁最该为“撒谎作文”负责?学生写不出好作文,人们大多将其归咎于应试教育的体制及作文的评分标准,但却往往忽视了重要的一点,许多时候是作文命题本身的措词出了问题。
    作文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一个高效的作文命题,恰当的命题措辞,都是主体作文积极倾吐的“诱因”,能帮助主体打开记忆库房的大门,激起作文的需要和欲望。这里笔者设法探讨作文学困生在作文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通过一系列改进作文命题措词的策略,力图敞开他们作文的心扉,进而激发写作的兴趣,打开另一片写作新天地。
    二、关注作文学困生心理,改进作文命题措词策略
    立足平时作文教学实践,关注作文学困生心理,积极改进作文命题措词,让命题真正成为学困生张扬个性、放飞心灵和创意表达的舞台。
    (一)运用霍桑效应,改变作文命题措词并同时辅以两个分数
    霍桑效应告诉我们:当一个人感受到正在受到关注,从而真正投入到工作或者学习之中后,他会表现出较高的效率。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变换方式,千方百计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从而进行正确引导与教育。这样,当学生感受到关注和重视时,同学之间气氛活跃,形成友好相处与合作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效率的提高。
    作文学困生往往长期得不到关注,从小学到初中基本不写作文,那么他们到底是否会写呢?一次意外的发现改变了我的看法。本人执教的八(10)班的陈国建,一个标准的学困生,所有学科都是个位分,唯有语文能考30多分,那次我让全班学生当堂描写一个任课老师的片段,他竟然刻画了我,还表露了自己喜欢我这个语文老师上的课。那天我表扬了他,表扬了他的文章。从此之后,每周的随笔他都写满了两页作文纸,而且字迹清楚,一反此前从不写作文的习惯。
    还有一次,当我改《父亲》那篇作文时,觉得其中一篇作文有点异样,一看作业本上的名字是陈国建,感到非常震撼,我拿起笔毫不犹豫打下了85和70这两个分数,并在文章上加了另一个标题“那一天,我很伤心”,同时在作文后面加了附言栏“爸爸的话”,要求他父亲帮助打成电子稿,以便编入班级一周优秀作文栏讲评。点评时,我特意告诉他如果作文命题是“父亲”,那么这篇文章最高只能得70分,如果改成“那一天,我很伤心”则可以得85分,因为文章中“我”的笔墨很多,尤其是细节和心理描写,而里面的父亲则是一个参与者。以此告诉大家选材和着墨要凸显主角。这次作文的意外收获是在随后的一次家长会上,他爸爸告诉我,这篇作文化解了父子之间的矛盾,改变了儿子对作文的态度。我感到很欣慰,并以此为切口,鼓励并调动了班级后面的类似一批作文学困生。
    实践证明这样的实验效果很明显,这些学生很喜欢我这个语文老师,并且听得进我对他们的规劝。其他学科他们表示不完全听得懂,唯有语文却能考出60多分,甚至70多分,极大多数还是得益于一篇作文。班级的语文合格率几乎在95%—100%之间,居全年段最高。是的,当这些作文学困生的作文离题或者偏题的时候,教师何不妨帮助他们改动一下作文命题,毫不吝啬地给予一个高分,让他们同样享受到老师的关注,走出长期被遗忘的阴影,并开始喜欢作文,尽力去写好作文呢?
    (二)巧借“禁果效应”,提供具体命题,允许抄作文并给予平台展示
    禁果效应告诉我们,不提倡的东西不要命令禁止使其变成禁果,而要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疏导和沟通。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作文学困生抄作文的现象很普遍,似乎成了困扰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作文时,很多学生忙着找范文,搞剽窃。结果作文成了抄文,写作成了交差。笔者认为片面禁止是不起作用的,甚至会引起学生的逆反情绪。老师这时的工作在于“疏导”,而不是“堵塞”,也就是正确引导学生“抄”作文,让作文学困生学会“抄”作文。
    针对这一现象,平时我往往拟好一个命题,然后允许这些学困生抄作文,但“允许抄作文”只是一种手段,教师要把它转化为提高学生作文的有效途径,还需要讲究方法。在实践中,笔者按照下面的方式和要求对学生进行了尝试。
    第一,让学生准备一个抄写本,结合命题一周一抄,短小精悍,文体不限,也可以剪贴、复印。这种灵活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既迫使学生去寻找,扩大了阅读量,也培养了学生鉴别和欣赏的眼光,而且学生心理上也容易接受。
    第二,要求学生对所抄的每一篇作文写出不少于100字的抄写理由。为了避免学生泛泛而谈,要求观点不需要多,一两点即可。但每一个理由必须结合作文实际进行具体阐述。鼓励学生敢于抒发己见,勇于挑毛病,提建议,不要因为来自书本、报刊就畏惧不言,要求学生必须对所抄的作文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这是使“抄袭”变脸的关键措施,是“允许抄作文”的实质性环节。
    第三,推出一周作文讲评栏,开辟范文借鉴专版,专门刊登这些作文学困生推荐的文章及推荐理由,教师结合既定的作文命题进行对比讲解,并引领全班比较鉴赏,或者尝试共同改进命题,使其成为另一篇佳作,训练大家命题的敏感度。这种多样的作文形式能使教学充满生气,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允许抄作文”无疑为作文学困生的写作开辟了新的渠道,为作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有效阻止了不良抄袭行为对学生思想的侵蚀。“抄作文”一旦从地下转到地上,从禁止变为合法,学生就会变原来的应付“抄”为主动地、研究性地“抄”,有时大家还会为某文章值不值得“抄”争论一番。这样一来,从学生主动去“抄”的一刹那起,就已经启动了作文写作程序。
    (三)活用“登门槛效应”,拓宽思路,优化命题,积极诱发学困生倾吐心理“登门槛效应”就是将一个苛刻的或者大的要求和目标分解成若干较小的要求或目标,诱发人们依从的方法。对于那些作文学困生,不能一下子期望他们有多大的进步,也不能给他们定太高的目标,而应采用目标分解法,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为他们设计“跳一跳,够得到”的可接受性目标,化难为易,拓宽思路,优化命题,积极诱发作文学困生倾吐。
    1.确立作文主题,推出自选式命题套餐
    平时每周作文,教师可以先确立一个主题,然后根据主题推出一组作文题,让作文学困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经历,选择适合自己的作文题。
    如以教师节为主题的作文,题材很老套,怎样旧题新作,让这些学生喜欢写并写出新意呢?教师节那天,本人与备课组老师一起讨论,拟出一组作文题:①又到9月10日时。②我和老师的一件事。③老师,我想对您说。④教师节断想。让学生自选题目作文。
    2.贴近生活实际,使得学困生有源可吐
    在一定的条件下,作文的题目直接影响着学困生作文水平的发挥。为了让作文学困生能“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思”,就应该拓展思路,灵活命题。
    首先,根据学困生的实际生活命题。学困生有了实际的体验,才有话可说,作文才言之有物。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让学困生以《我的周末我做主》、《记一次篮球赛》等为题,写当时的情景,自己的动作、神态、心情以及感受等;在丰富多彩的“玩”中,有着千变万化的事物或现象,引导他们留心观察,学会在“玩”中观察事物、寻找素材。其次,针对学困生的自我意愿命题。这样不但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独立命题的能力。每周的练笔不命题,可以随他们的生活实际和个人感受自拟题目作文。
    3.推出专题训练,做好典型作文升格跟踪
    定期推出“小改动大变化”命题措辞变化系列训练作文专题。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为要素,以内容、语言为重点,兼顾结构、文化品味,把学生作文分成优秀、良好、合格三层级(不考虑不合格作文)进行研究。每个层级选取一些例文,分析例文的优缺点,指出原因并提出提升作文层级的途径。学生在这三类作文中“对类入座”,了解自己作文的毛病,懂得如何提升。
    如命题作文“课间”关键是突出特定的时间和活动。写时要多一些课间的情景描绘,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等来突出课间的气氛。接着针对命题呈现的无我现象,及时将命题措词调整为“我的课间”,让学生继续作文。最后则是选取其精彩片段,请同学们据此补写开头与结尾,训练同学们的构思能力与想象力。
    4.增加动态信息,提高主体审题的敏感性
    增加信息,动态审题,就是对呈现在眼前的某个作文命题,增加新的信息,让题意明朗化、清晰化,从而降低写作难度,扩展构思宽度。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实施:
    (1)在不同位置上增加信息。给命题作文增加信息,就其位置来看,不外乎三种情况:在题目前增加若干个词语;在题目后面加上若干词语;在题目中间加上若干词语,这样构成新的命题。
    (2)在不同的内容上增加要素。命题作文涉题用语都言简意赅。但用语越少,给考生带来的审题难度也就越大,这时,我们就可以给题目增加有关要素,让题目表达更加具体。这种审题方式选择余地较大,灵活自如,生动活泼,可以从不同角度开拓学生的思维领域。但加进的词语尽量要少些,不要每处都加,否则会弄巧成拙。
    5.倡导读写结合,引导主体尝试优化拟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准确、新颖的题目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能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种拟题能力可以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加以渗透,将教材或阅读材料都作为锻炼学生拟题能力的范本,将文本作为一个现成的习作,通过触摸作者的思路,熟悉作品中的人物,试着与作者和里面的人物对话,然后拟出吻合文本内容的题目,接着又与原题比较,发现欠缺在何处。如朱自清的《背影》以及李森祥的《台阶》,能否拟题为《父亲》,让学生讨论明确有时题目暗示了文本的线索,推动着作品情节的发展。这样在平时不断锤炼,提高主体对命题的敏感度。
    (四)关注“罗森塔尔效应”,尝试命题分层要求及评价优化心理环境“罗森塔尔效应”是一个“期望”的效应,更是一个“评价”的效应,一个师生双边“评价”共同产生的效应。由此可见,师生共同建立起积极的双边评价,有助于学生内心环境的优化,进而推动学生的积极发展。
    学生的年龄、知识积累和个性特点,决定了其在作文方面的差异性,反映在学习结果上的差异也是肯定存在的,承认差异就是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待作文学困生,教师应该实施分层布置及差异评价,使他们对作文产生兴趣,在作文中增强能力,提高写作的水平。
    下面是我执教《泥人张》时的“当堂拓展,分层练习”环节:
    看视频,写出刘伟的精彩表演。要求:A.请你运用1—2种人物描写方法,50字左右;B.请你运用2—3种人物描写方法,100字左右;C.请你运用3种以上人物描写方法,150字左右。(注:A.基本要求;B.提高要求;C.发展要求。)
    在完成片段的过程中,教师直接走入学生中间,面批作文,不要对字数作太高要求。若达到A要求便给予鼓励、表扬,打印成文稿刊登在一周优秀作文A版(常规的一周作文栏设置为A版、B版、C版及“他山之石”,即范文鉴赏版),以促进其写出更高质量的作文。
    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分层布置和差异评价,学困生在作文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从而达到教师与学生的“期望”效应。
    (五)信奉“南风效应”,健全作文长效机制,建立学困生跟踪档案
    南风与北风比赛,最终达到了目的,就是因为“他”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使人的行为变为自觉。这种以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被称为南风效应,有时也被称作温暖法则。
    要改变作文学困生现状,必须建立健全作文长效机制。教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认识到这是一场“持久战”,不可能收到立竿见影之效果。对他们要耐心、细心,为他们量身定制“三年规划”或“两年规划”、“一年规划”、“短期规划”等。对他们要抱有信心,不可放任自流,置之不理,更不能认为他们“病入膏肓,无可救药”。多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以鼓励为主,多以赞赏为上。随着时间推移,他们会越写越有信心,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对写作越来越感兴趣,不再把作文当作一件苦差事来看待,觉得写作是一件兴味盎然的事,甚至是一种享受。
    为了便于管理,教师要为每位作文学困生建立一个档案(档案见前页表),以便跟踪比较。教师定期做好记录,作文学困生定期挑选放入代表自己阶段型成果的作业复印件。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本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作文学困生的作文现状,提高了其写作文的兴趣,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转变了教师对作文学困生的态度,消除了成见。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能动性和创造性,掌握其心理上的特点和写作上的不足并给以全面而悉心的指导,经过他们的努力,作文困难情况定会有所改善。
    (浙江绍兴市越城区文教局教研室;31200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9:07 , Processed in 0.20192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