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赵宝平山水画艺术之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6 16:43: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临碑得古意 丹青妙天成
——简议赵宝平山水画艺术之境

  来源: 吉林日报
山水壮怀 68cm×34cm 赵宝平 2009
 踏春行吟图 46cm×68cm 赵宝平 2006
临晋·王羲之 尺牍《二谢帖》 42cm×33cm 赵宝平 2005
 隔岸闻香 136cm×34cm 赵宝平 2009
 天水一色 68cm×34cm 赵宝平 2009
气吐大荒 69cm×69cm 赵宝平 2009
临宋·米芾 《乐兄帖》 47cm×45cm 赵宝平 2006
    三年前,我曾看到赵宝平教授一批国画作品,约百余幅,包括水墨山水、人物、肖像画,还有一些抽象画。这些作品中有着传统的凝重时代的清新,令人久久不能忘怀。最近赵先生又创作了一批山水画新作,使我眼前又为之一亮。用他自己的话讲,是“断俗心,追古意,写今人自我”之作。
    赵先生是卓有成就的中年画家,现为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书法专业主任、教授。1979年至1987年间在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攻读本科和研究生,这个时期他特别钟爱传统中国画,上至董源、巨然、黄公望、王蒙、董其昌、沈周、八大山人,下至近现代黄宾虹等诸位大家,他都做过比较深入地研究。毕业留校任教后,他先后去往欧洲、美国、韩国进行文化艺术考察与交流。1997年至2000年间又作为访问学者去日本三年,看到了日本江户时代前追随中国文人画并取得不凡成就的富冈铁斋大量作品真迹,使他深受触动。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比较中更坚定了他对传统中国画的重新审视与研究。从赵先生作品中,无论是人物画、山水画、还是花鸟画、书法都不难看出他苦学先贤的痕迹。
    “超乎象外,得其环中”,是庄子的名言。“象”也称“相”,是外在的,可与“俗”共见。“环中”当属“体”,是内在的,只有去研究它的人才会知道。中国人偏重于内,故对中国大量传统遗产学习时,对其背后的“体”的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在中国画史上,虽然历代画品在不断演变,但由于“体”之根脉相对稳定,使得中华民族之历史文化生命“绵亘五千年,不断扩大,举世无匹。”  
    “书画同源”这句话几乎所有画家都知道。绘画有三个层次,初级为“描”、中级为“画”、高级为“写”。在赵先生艺术视野中特别关注那些既是大书家又是大画家的人,如:米芾、赵孟頫、董其昌、王铎、八大山人以及近代的齐白石、黄宾虹、李叔同等。他反复解读他们的画、意临他们的字。继之,他又向自魏晋以来历代名帖、名碑学习,甚至上溯甲骨、钟鼎无所不及。可以说,碑学的金石气,帖学的书卷气,对赵先生绘画作品影响很大,人物画《达摩面壁图》内含着难以言状的金石气,山水画《心游大荒》、《山水壮怀》、《清心独钓》、《隔岸闻香》、《秋江图》都是书画融合重“写”尚意的成功之作。至于书卷气,赵先生的作品,不论是逸笔草草,抑是精心描绘都散发着浓浓的书香逸气,绝无媚俗、甜俗之弊。给我的感觉,赵先生下笔自由,流露出气定神闲,稳而不俗,险而不怪,老而不枯,润而不肥,有自然浑成的天趣之妙。
    赵先生曾对我说:“一切笔墨技法,都多少带有理智与程式化因素,初学画的人需要从这些有矩可循的笔墨程式学起。”他在教授学生临摹宋、元、明、清精品时,精心阐释与演示笔墨生发物象的规律,进而展现笔墨的生命灵性与艺术精神。推理、逻辑在对待和认识主、客观世界时确是阶段有效的方法。但要达到主客合一自然天成的美妙境界,则必须抛弃逻辑推理的概念世界,进入直觉的、无求功利的笔墨精神意味的抒发。这也是中国画家为什么反对为笔墨而笔墨的原因。为笔墨而笔墨带有极强的做作式,是有目的的行为,是对传统美的本质的误解,使美落入了被歪曲的世界中。越是彻底有目的的追求,越是彻底地破坏美。
    “画工易写难,写中见工更难,此非技艺之功所致,而是化技神遇,方能妙合成就。师古后脱古是行艺之正道。黄公望、王蒙、董其昌、八大山人等诸家达到妙笔神遇之境……”这是赵先生在其《秋山图》中的题跋,他抓住了向古人学习的关键所在。什么是“妙笔”,古代大量的经典遗产中,可以说笔工皆妙的不在少数。对学画者来讲,都应不遗余力地学习。但各家不能尽释,又不能尽得。于是“神遇”则成了赵先生师古的重要方法。所谓“神遇”就是找自我与文化遗产的契合点。相同的有同体之用就变成自己的东西。个性不同处,要努力仿效以补益,之后应需化合为用。在传统中找到更多的相契点,艺术语言就会更多。这样储入自身的多种契点,自然融合在现实生活与见到的人与物相验证,终于使赵先生在山水画的创作中得到了“抒怀畅神”的娱悦。赵先生这批画较之前几年的山水画、人物画,强化了灵动笔墨传达的重要性,大胆地突出笔墨的主观性,笔墨更加成熟,意境更加深远。脱尽廉纤之习的写意放逸之气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更可贵之处在于他“追古”而能“脱古”。初看时觉得似像回归的“传统画”,细看却又不似,很难找到某家某派的迹象,但又充满着古朴、高远、空灵的传统气息,这是很难很难的啊!这突显出了赵先生旁通的悟性以及长期学习传统中国画和书法的深厚功力;用笔施墨活泼自然,有一气呵成之韵势。我特别喜欢作品《心游大荒》,水墨酣畅淋漓,气象万千,让人感受到他内心世界的精神状态——游,这绝不是一般地暗合了传统山水画的古意之美,而是传统与自然真山真水真气迭合生成的生命灵性,它既是辽宁本溪的山,本溪的水(我曾去过那里),又是他心中的山,心中的水,神化地呈现在纸上,令我折服。在技法的处理上也十分得当,寓简括中随意勾勒,浓淡干湿自然成趣,笔简而意足。运墨润而不肥,由浓处起笔逐渐淡施至云根,深得自然之神妙,最后在房屋上略加淡赭,使墨色渐具荒率冷意,让读者领会与其“共游青山绿水之间,闲看屋前树荫之下”的大美之情。《山水壮怀》又完全不同了,这幅画突出一个“壮”字。画中出现更多方角用笔,墨色也凝厚许多,且颇有苍润之美。我不知作者是有意设计还是无意为之,但从自由泼洒的笔墨来看显然就是幅抒写情怀之作。《岚气横生》也是幅不可多得的佳作,我十分欣赏画中间柳树上几笔不经意的淡墨柳条,正是点睛之笔,其画中意象之“云龙”恰有拂心神飞之妙意……
    我为赵宝平教授取得的成就而感到高兴,同时,对赵先生能坚守传统之根并以“文以载道”的治学精神召唤并创造新的艺术生命抱以真诚地期待。
    (李 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01:16 , Processed in 0.06820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