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讀秦简劄记一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13 15:12: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讀秦简劄记一則





方勇
吉林師範大學
在秦簡牘文字材料中有以下幾則材料:
1、凡治事,敢為固,謁私圖,畫局陳以為藉。(睡虎地秦簡《為吏之道》簡一伍,出自《睡虎地秦墓竹簡》,文物出版社,1990年。以下睡虎地材料皆出此書,不另注))
2、(下有重文符號,綦通忌)(綦之綦之),食不可賞(償)。(睡虎地秦簡《為吏之道》簡三六貳)
3、(下有重文符號,綦通忌)(綦之綦之),食不可賞(償)。(嶽麓秦簡七七號簡正面第四欄)(朱漢民、陳松長主編:《嶽麓書院藏秦簡(壹)》,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12月第1版,143頁。)
4、男子西有秦(綦)履一兩,去男子其一奇六步,一十步;以履(履)男子,利焉。(睡虎地秦簡《封診式》簡五九)
5、外壤秦履跡四所,袤尺二寸。其前稠(綦)袤四寸,其中央稀者五寸,其(踵)稠者三寸。(睡虎地秦簡《封診式》簡七八)
其中上舉1中的“”字形,睡虎地秦簡整理者隸定爲“”,即字形上部寫爲“由”形,並注釋曰:“(音其),讀為棋。”以上例2中的“”字,睡虎地秦簡整理者皆釋爲“綦”讀爲“忌”,例3的“”字嶽麓秦簡整理者也釋爲“綦”。4、5例中“”,睡虎地秦簡整理者徑釋爲“綦”。
其实,對于以上諸例,整理者的解釋是正確的,但字形隸定需進一步說明。“”字,《説文》云:“舉也。从廾,囟聲。《春秋傳》曰:‘晉人或以廣隊,楚人之。’黃顥説廣車陷,楚人爲舉之。杜林爲麒麟字。”
段注曰:“各本作由聲,誤。或从鬼頭之囟,亦非也。此从東楚名缶之。故《左傳》作。今左作惎。糸部聲,或字作綦。聲、其聲皆在一部也。”又云:“此許偁古本古説,杜本作惎,云惎、教也。杜林爲麒麟字。謂杜伯山謂爲麒字也。《廣韵·七志》曰‘、説文音其’是也。葢《蒼頡訓纂》、《蒼頡故》二篇中語,可作綦,則麒可作,其理一也。麟當作麐。”
桂馥《說文義證》亦云:“本書从此,今誤爲。”
又《説文》“”字頭下收录異體“綦”字。段注云:“各本作畀,倂篆體作,今正。此用廾部之爲聲,非用丌部之畀爲聲也。廾部之缶之爲聲,非由,非鬼頭之囟也。在古音弟一部,囟在古音弟十五部。此不可或紊者也。其亦古音弟一部也,故字亦作綦,經典用之。徐鉉以補說文或體,許本書無之。渠之切。一部。”
今按“”字金文見於盉)、(師酉簋)、(伯敢盨),字形上部即从東楚名缶之,段注本篆作“”形是正確的,尤其是形應為“”形的直接來源。因此,以上諸簡文中所涉字形當依段氏、桂氏的説法改正,即“”當改爲“”。因“”、“”、“綦”上古音皆群母之部,所以“”、“綦”互為異體。“”應改隸爲“”,再說明是“綦”字。對於這一點,裘錫圭先生就曾經指明睡虎地秦簡的“”字爲“綦”字正篆,从聲(《<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讀後記》,《古文字論集》514頁,中華書局,1992年)。又《秦印文字彙編》254頁收錄一方“綦毋偃”印文,《漢印文字徵》卷十三第四頁收錄眾多的以“綦毋”爲姓的璽印,《漢印文字徵補遺》卷十三第二頁也收錄“綦光”璽印。這些璽印中的“綦”皆應先隸定爲“”字,再釋為“綦”字。金關漢簡中73EJT9:107亦有“綦”字(《肩水金關漢簡(壹)》中冊,211頁,中西書局,2011年8月。),其形和《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漢語大字典》字形組編,932頁,四川辭書出版社,1985年)收录的“綦”字形同,應直接釋爲“綦”。
另外,“菑”、“甾”二字形的區別,前人多有論述。
諸如段玉裁在“甾”下注曰“太史公曰:‘自彭城以東。東海、吳、廣陵、此東楚也。缶下曰“瓦器,所以盛酒漿。秦人鼓之以節歌。象形。”’然則缶旣象形矣。復象形。實一物而語言不同。且實一字而書法少異耳。《玉篇》作近之。若《廣韻》謂卽艸部之字。風馬牛不相及也。上从一雝川。此象缶之頸,少殺,安得云同字。今隷當作甾。”
王國維在《釋由上》一文中曾經說:“今案《説文》字注曰:‘東楚名缶曰甾,象形。凡甾指之屬皆从甾。’原本《玉篇》引《説文》舊音音側字反。大徐音側詞切,皆之音,則以甾、爲一字。自六朝已來然矣。然甾、絕非一字。爲艸部菑字重文,从田聲,故讀側字反或側詞反。若甾之與,於今隷形雖相似,其音義又有何涉乎?考此字古文本作,篆文亦或如之。其變而為隸書也,乃屈曲其三直,遂成甾字,後人不知其為古文之變,以其形似,遂以之音讀之,實則此音毫無根據也。”(《觀堂集林》第一冊,274-275頁,中華書局,1959年。)
段玉裁、王國維對“甾”、“”二者字形結構及其來源的論述很正確。
我們注意到,在漢簡帛材料中有如下形的字:
馬王堆三號遣策簡71马王堆三號墓遣策簡73馬王堆帛書老子乙(陳松長編著《馬王堆簡帛文字編》577頁,文物出版社2001年。)
陳松長先生直接將以上字形隸定爲“甾”,讀爲“輺”。
其實,這些都應是“”字。
因漢簡帛、玺印材料中“葘”作如下形:
(陳松長編著《馬王堆簡帛文字編》32頁,文物出版社2001年。)
(《漢語大字典》字形組編,《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50頁,四川辭書出版社,1985年)
可見,諸字艸部下所从形旁和“”形基本相同,并且的“”形和後来的楷書基本相同。
又银雀山漢簡中“輺”字作如下形:
(騈宇骞编著《銀雀山漢簡文字編》448頁,文物出版社,2001年)
其右側所从偏旁和上舉“葘”字所从“”形相同,這也可以反證《説文》“輺”字篆體作“”形之确。
而在秦汉簡帛材料中除了上面提到的“”、“”等从“甾”字形外,还有“畚”字。《説文》曰:“畚,屬,蒲器也,所以盛穜。从甾弁聲。”其在馬王堆簡帛中作如下形:
(《马王堆簡帛文字编》514頁)
綜上,我們可以看出,在秦漢文字材料中“甾”字通常作形,而“”通常作形,二者字形區別明顯。弄明白二者的不同,這對於我們釋讀相關字形有很大的益處。
諸如睡虎地秦簡《爲吏之道》中簡四五肆曰:“富不施,貧毋(無)告也。”其中的“富”字,作“”形。伊強先生根據上引馬王堆帛書老子乙143“甾”作“”、三號墓遣策簡71作“”形,把“”字改釋爲“”,并認爲从宀甾聲,讀爲“災”。“災不施”就是“對有災的人應該施予”的意思(《睡虎地秦簡<爲吏之道>補說》,武漢大學簡帛網,2009年12月28日)。
後來施謝捷先生根據馬王堆帛書《式法》中的“富(福)”及五方先秦秦漢的“富昌”璽印中的“富”字形,指出睡虎地秦簡整理小組釋爲“富”字的意見正確(《簡帛文字考釋劄記(三續)》,第831-833頁,甘肅省第二屆簡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2011年8月,蘭州)。
我們認爲,施謝捷先生的論述很對。他指出的馬王堆帛書《式法》中的“富(福)”作(《馬王堆簡帛文字編》306頁)形,正和睡虎地秦簡的“”形同,但是需要說明的是此種“富”字形所从“畐”字形也應是“”字,這說明在秦漢文字材料中確實有一部分的“畐”字形訛變爲“”。
又睡虎地秦簡《封診式》簡三五:“診首□髪,其右角痏一所,袤五寸,深到骨”。其中的“”形作,我們將其摹爲形,睡虎地整理小組認為通“”,小髪義。一説應為“”字,並指出此説是根據馬王堆帛書的“”字形。
馬王堆帛書中“”作以下形:
(《馬王堆簡帛文字編》527頁)
上引施謝捷先生的文章中,施先生業已指出秦漢文字中的“貴”字上部所从的“臾”形的變化類似上舉“畐”字的訛變。
同時,我們可以看出,“”字的“貴”旁所从“貝”形和“”下“田”形的區別很大。其實,釋“”字的根據應該是指馬王堆帛書中的“緇<>”字,其形作(《馬王堆簡帛文字編》524頁),其右側所从字形和上舉的“葘”、“輺”字所从的“”形同,在帛書中其爲“”字訛字。所以,上面提到的“”形應隸定爲“”,如爲“”字訛字,其義當如《説文》所云“屈髮也。从髟貴聲。”即盤發爲髻義。桂馥《説文義證》云:“盘其髪曰。”《廣雅·髟部》:“,髻也。”
另外,我们認爲“”形从“”,其應从此得声。上引王國維的論述已經說明“”从聲,即“災”字上部所从,其从才得聲,而古音从才得聲的字與从采得聲的字相通(高亨編著《古字通假會典》,419頁,齊魯書社,1989年)。所以,我們讀“”爲“”,“”,《方言》卷四:“(絡頭)或謂之帶。”郭璞注:“,亦結也。”《廣雅·釋詁四》:“,結也。”王念孫疏證:“結與髻同。”所以,“”即結或髻義。
可見,無論讀“”爲“”或是被認爲“”字訛字,其義都和髪髻有關。
又睡虎地秦簡《封診式》簡五五曰:“賊死爰書:某亭求盜甲告曰:‘署中某所有賊死、結髪、不智(知)可(何)男子一人,來告。’”
其中的“結髪”可與睡虎地秦簡《封診式》簡三五的“髪”互相參照。
順便說一下上引睡虎地秦簡《封診式》簡三五“診首□髪”中的“首”字下一字,其形為,我們懷疑它為“狀”字,其形可與秦簡中“狀”做如下形相比照(詳拙文《秦簡牘文字彙編》,237頁,吉林大學博士學位,2010年):
睡律簡八七·36睡封簡八三·23
如此,我们把簡文補足爲:“診首狀:髪,其右角痏一所,袤五寸,深到骨”。
還有一個相關的問題需要說明,就是在嶽麓書院藏秦簡《爲吏治官及黔首》簡中有如下內容的材料:
簡七六正第三欄:(乏)绝當巢(?)
簡八四正第二欄:孤寡(癃)病當巢(?)
其中簡七六正第三欄的“巢”作形,簡八四正第二欄的“巢”作形。我們疑這兩處的“巢”讀爲从“周”得聲的“賙”,其表周濟救助義(詳拙文《讀嶽麓秦簡札記(四)》,簡帛網,2011年4月18日)。
伊強先生對筆者的意見提出不同看法,他認為以上兩例的字形上部所从形為“甾”,進而隸定爲“”字,將其讀爲“資”(《嶽麓秦簡<爲吏治官及黔首>劄記二則》,簡帛網2011年8月26日)。
我們需要補充的是,“巢”在秦漢簡帛中作(《馬王堆簡帛文字編》254頁)等形,這和上引的嶽麓秦簡的兩個“巢”形正同,这是直承金文“巢”字形的结果,上部表鳥巢之形。因此,在無確證證明“巢”字上部之形即爲“甾”之前,我們暫不能因其鳥巢之形和“甾”形同,進而把“巢”字字形割裂爲从甾从木。

以上為本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望方家指正!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1年10月10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1年10月10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14:40 , Processed in 0.07845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