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科书的负面性及对策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14 09:21: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科书的负面性及对策研究


作者:王婷


    课程教材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教材改革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未来人才的素质、未来社会的发展,课程教材的研究也因此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的课程教材基本是引进与移植苏联的模式与理论,关于课程教材的研究也微乎其微。80年代以来,随着教育教学的全面恢复以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课程理论的研究开始重新兴起,并取得一系列成就,表现为课程论从教学论中独立出来成为教育学科体系中的一门分支学科;出版了一批有影响的课程论专著,发表了大量的课程研究学术论文。这些著作和文章对于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问题以及我国课程的未来走向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为我国的课程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相比而言,这些著作和文章对于作为课程内容的教材的一系列基本的具体的问题研究探讨得并不多。"今天教材的内涵不仅包括教科书还包括其他各种教学用书和现代化的传递教学内容的媒体,如摄影、幻灯、录音、录像等。"但教材中最主要的,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学生使用最多的仍是教科书。为此,本文将围绕教科书的功用及负面性这一基本的具体的问题展开探讨,并针对教科书的一些负面效应,提出对策和建议。以试图抛砖引玉,引起更多的教育者们对教科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一、教科书的功用

  教科书虽然只是教材的一种,学生学习的材料之一,但在学校教育的历史上占着主要地位,对于人类文化遗产的继承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具有重大的作用。

  实现教育目标最经济有效的工具、世界各国的教科书编写都或多或少的、直接或间接的受到中央或地方教育行政机构的约束,教科书的编写大多是依据国家的教育目标和一定的课程标准。教科书所呈现的教育内容具有一定的同一性,对于人类的或民族的共同精神文化具有相当的包容性。因而,教科书在陶冶国民情操,提高国民素质,实现国家教育目标,贯彻国家教育政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辅助教师教学的最好的依据、教科书是各科专家、教育家、心理学家和有经验的教师精心编写而成的,是人类文化遗产的精华,是各学科领域的结晶。一套好的教科书一般要花费几年的时间去编写修订,在此之前,出版商们又要花费相当的精力去调查分析教育市场。教科书不仅提供了一定的公共的文化科学知识,还为教师的教学组织、形式、方法提供一定指导。因此,有了教科书,教师就不必每一科目、每一节都要自编教材,可以节省下相当的精力和时间做其他方面的教学准备及更好地辅导学生学习。

  辅助学生学习的最经济实效的材料、教科书的编写一般都要依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选择学生最易接受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教科书除文字说明外,还配有插图、表解、练习、作业指导、结论及探讨性问题,以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外,相比其他学习工具,教科书还具有经济、实效、携带方便的特点。

    二、教科书的负面性

  对于教科书的功用,人们肯定较少有异议,但对于教科书的负面性,很多人也许会感到诧异:教科书也会有负面性?确实,在教科书的积极功用背后隐藏着诸多负面效应。下文将分析探讨教科书的负面性。

  教科书易带有编写者的偏见、教科书的编写总是或多或少地受编写者的哲学观、社会观和课程观等一系列主观意识影响和左右。"即使编写者想竭力保持公正客观的态度,但选择什么内容,删除什么内容,以及问题讨论的方式都反映出编写者的主观意识。"譬如,持学科中心观的编写者就主张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材料依据,强调的是对所学内容进行合乎逻辑的组织。"教科书是最常用的学习材料,它按照精心设计的顺序(逻辑顺序)将所要学习的内容呈现给学生。"持学生中心观的编写者主张以学生作为材料的依据,所学习内容应根据学生的兴趣而定,应有助于学生经验的增长;持社会中心观的编写者则主张以社会作为材料依据,学习内容应来自社会生活,强调社会的功能、社会生活的主要活动或者学生和人类社会不断出现的问题。另外,社会上的舆论和偏见,也影响着编者,易使教科书带有偏见。如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很长时间是美国教科书一个严重的问题。

  教科书的滞后性、当今的世界是知识爆炸的世界,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急速地发展,社会事件层出不穷。但教科书却不能将这些知识内容随时编入,致使教科书的知识内容瞬息便会陈旧不实用。另外,一套教科书本应被新的教科书所代替,由于经费的原因,却不得不使用很长时间,以致教科书内容的陈旧性与滞后性尤为突出。

  教科书不利于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身心的发展及生长的环境都各不相同,因而在其"智力、能力、性向、兴趣、经验、生活环境各方面都有很大差异。但是教科书大都是以中等儿童的程度而写的,不能适应儿童的个别差异。因此,中下程度的儿童赶不上进度,学习困难;中上能力的儿童则觉得太浅,而感到无聊厌烦。"另外,为了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扩大教科书市场,出版商有时会要求编写者尽量回避有争议性有挑战性的内容,而编写一些普通的、平庸无味的、非争议性的内容。这对于一些有特殊潜能的学生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教科书容易忽视地方的特殊需要、各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都存在着差异。城市、农村、山区、海边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其间的差异也是相当大的。为此,一套教科书或几套教科书很难适应这些地区的差异,满足各地区的需要。另外,出于教科书市场效益的考虑,出版商们更愿编写迎合大多数地区学生需要的书,而对于少数地区尤其是落后地区,却很少愿意进行另外投资编写适应这些地区需要的教科书。

  教科书易窒息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由于受到教科书篇幅、形式与要求的限制,教科书呈现给学生的大都是人类几千年科学文明进步的直接成果或现成经验,对于其间的复杂的进化过程,不得不简化或省略。因此学生从教科书中接受的大多是间接经验和现成结论,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是极为不利的。尤其当教师依照教科书照本宣科,学生背诵教科书以应付考试,教科书的这种负面效应就尤其突出。

    三、减少教科书负面性的对策与建议

  上文既论述了教科书的功用,又论述了教科书积极功用背后的诸多负面性。实际上,依照哲学的观点,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隐含着两面性,有其积极的一面,也常常会出现消极的一面,关键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其负面效应,发挥其积极的功用。下文将针对教科书的一些负面性,从教科书的管理,教科书的选择及教科书的使用三个方面,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

  教科书管理、各国教科书制度可分成国定、审(检)定和认定三种。国定制是教科书由中央教育行政机关统一编印,审定制是教科书须经中央教育行政机关审查合格以后才准予发行,认定制则是教育行政机关选择合格的教科书,公布名单由学校自行选择使用。

  "在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实行全国高度集中统一的课程管理制度,国家实行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一家编写的教科书供各级各类学校使用。"事实证明,这种高度集中的管理制度,远远不能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差异,更不能满足不同地区与不同学生的需要。8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对这种高度集中的课程教材管理制度进行改革。1986年9月成立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负责审查,审定全国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和教材,建立中小学教材编审制度,确立编审分开的原则。1988年原国家教委制定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编写规划方案》,依照《方案》,全国成立了8个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编辑委员会,编写9套教材。从国定制到审查制,从"一纲一本"到"一纲多本""多纲多本",可以看出,我国的教科书管理制度正由集中管理趋向分散管理。

  与之相反,英美国家的教科书管理制度属于松散型。在英国,有些地区采认定制,有些地区采自由发行制,教科书采用权依规定属地方教育行政机关,但各地方均委由校长与教师自行决定。在美国,有些州由州或地方学区依据教科书委员会等推荐而予以认可(采认定制)。在教科书发行上,原则上不限制,在采用上通常由地方学区自行决定。这种松散的教科书管理制度较好地适应了不同地区和不同学生差异。但却很难保证教科书的质量,对于教科书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如偏见性、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却很难加以抵制和克服。因此,80年代以来,英美国家纷纷颁布一些教育法规,加强对课程教材的管理。如英国1988年教育法有关课程的条款规定开设全国课程。在这之前,教什么,怎样教却都是英国学校和老师的事情。1993年4月,美国克林顿政府宣布了题为《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的全面性教育改革计划,"要求编订自愿采用的国家标准","这样我们就可以对于什么是学生们在基本学科领域里所必须掌握的东西,有一个共同的认识。"由上可见,在教科书管理上,应该将集中管理模式与松散管理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在开放教科书编辑的同时,加强教科书的审查,力争编写更多更好的不同版本的不同层次的教科书,满足不同地区和不同学生的需要。

  教科书的选择、教科书的选择,对于提高教科书质量,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思维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英国课程论专家丹尼斯·劳顿认为教材的选择受哲学、社会学、文化、心理等的影响,主张在做出教材选择的时候,应该很好地考虑下列原则:"1社会的效用;2社会的责任感;3共同文化教养;4个人满足感;5有关认知的方面;6家长与社会的压力;7心智能力。"台北出版的《课程教材教法通论》中认为教材选择的标准应归纳为下列数项:"1根据教育目标;2切合生活需要;3适合儿童能力;4具有永恒价值。"

  尽管教科书选择的标准有很多,但基本的原则标准应是所选的内容材料是否"能以最经济的方式帮助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自我发展。"为此,"具有价值、先进性、兴趣与能力、实效性、灵活性",理所当然成为教科书选择中所必须关注的问题。

  为了更好促进学生的发展,所选的内容与知识首先应该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应该有助于学生最基本人格的形成,有助于学生最基本的思想、观点的形成,有助于学生特殊学习能力的发展。应该尽量删除一些死记硬背的知识,增添一些能更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知识,所选的内容材料不仅应关注一些直接的成果与经验,还应适当增添发现知识过程的内容;不仅应该注重认知方面的内容,还应关注有助于学生情感态度发展的内容,以便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心,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针对教科书知识内容容易陈旧的弊端,在选择编写教科书之前,就应该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进行可能的预测,选择最先进、最基本的知识内容是很重要的。因为现在的社会瞬息万变,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今天看来是正确的知识,明天或许会被证明是无效的,甚至是错误的。为此,所选的内容不仅是先进的,还应是屡经证实为正确的知识。

  教科书选择应关注学生的兴趣与能力,这已经被很多人所认可。对于主张学生中心论的编写者们,这是一条最关键的标准。事实上,当教科书适应学生的能力、兴趣与需要的时候,学生便能从中追寻自己的目的,自行探索思考,不仅学得快,记得牢,能应用,增加学习效果,而且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独立思维能力与创造力的发展。

  学生最终要进入社会,适应社会,并成为未来现代社会的公民。为此,所选内容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联,应该有助于一个公民所必需的最基本生活能力的养成,如独立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计算能力、写作能力、语言沟通能力与交际能力。这样的选择内容也才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城市与城市之间,农村与农村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都存在着很大差异。一本教科书所选内容对城市的孩子并不难,但对农村的孩子就很难适应。因此,在编写和选择教科书,编者就应该保持高度灵活性,仔细研究调查教科书发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状况、学校的教学条件以及学生的学习程度,并加以认真考虑后做出选择,这样编写出的教科书才有可能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需要。

  教科书的使用、教科书有着积极的功用,也有诸多弊端,如何使教科书发挥其功能,减少其负效应,教师如何使用教科书,其意义颇为重大。

  多种教科书并用。随着教科书的开放编辑,多种版本教科书同时并存已不足为奇,这正好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教师可以对多种教科书进行比较分析,选取出每种教科书的精华部分,再依据学生的兴趣、能力、需要加以讲授,这对于克服教科书的偏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教科书功用,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途径。

  及时补充与删减。目前,教科书知识陈旧率加快,由于多种因素,教科书又不能及时替换。作为教师,在使用教科书时,就应该及时增补反映新科技新成果的材料,删除已被淘汰和陈旧的知识,而不能仍然照本宣科,死教书本。

  注重教科书中能力与情感目标。很多教师常常很注重传授教科书中的知识部分,但对其中的能力与情感目标重视不够,而其正是教科书的精神内涵之所在。因此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好地利用教科书培养学生的能力与情感是极其重要的。

  充分利用其他教学材料。教科书只是教材的一种,教师还可利用教学挂图、实物模型、幻灯片、计算机辅助学习软件,以及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网络等一切学习材料来辅助教科书教学。以便充分发挥教科书的功用,减少教科书的负面效应。

  总之,充分发挥教科书的积极功用,减少教科书的负面效应,仅仅关注教科书的管理、教科书的选择与教科书的使用还是远远不够的。其中,教育观念的更新、师资水平的提高、考试评价体系的改革以及教学策略的改进都是极为重要的方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16:49 , Processed in 0.06688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