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何清涟:名人与被诽谤妒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24 18:45: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何清涟:名人与被诽谤妒嫉

何清涟谈成名后被诽谤妒嫉

谈到近几年经历,何清涟显得有点无奈。她很坦率地告诉记者:这几年做“名人”经历了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除经受了许多 “打掉牙齿和血吞”的伤痛外,最大的好处是对人性、对社会看得更透了。她半开玩笑地说:在中国成为名人在某种意义上不是人而是商品,一位有思想的学者如果成了所谓“名人”,那真是一种不幸。除了“安宁”不再之外,更难于让人承受的是毁誉齐至,尤其是那些信口雌黄的诋毁,有时候真是让人愤懑难平,百口莫辩。她用一个寓言来比喻她的处境:一位农夫赶着驴子上街,被一贼人偷了驴,围观者不是指责偷驴贼不该偷驴,而是七嘴八舌地指责农夫的愚蠢与粗心。贼人则混迹在人群中,引导着“舆论”。在眼下的中国做社会公众人物,真好比做“农夫”,酷评家与个别文化流氓如同那位偷驴贼,他们对你的不公正往往被围观者忽视,围观者很少想到你受到的伤害,反而帮腔指责你气量不够,少数不负责的人甚至还说你“可能为人有问题,要不然怎么会遭到那么多的攻击呢?”这个“可能”简直等同于“莫须有”三字,至于网络上那些不负责任的匿名贴子就更不用说了,有些完全是氓流之言。她谈到,早在1999年接受《中国图书商报》记者采访时就谈道:《现代化的陷阱》已经成为过去,这本书带来的荣誉、尊重、爱戴、嫉妒、仇恨、伤害、侮辱等也应该成为过去。因为生活在聚光灯下可说是种“镀金的灾难”。对于自己的种种遭遇,她说自己只能从另一个角度安慰自己,勉励自己将这些不应该出现的侮辱与仇恨,当作一种难得的人生阅历与磨练。更何况,与更多爱她,尊重她的读者相比,这些人毕竟只是少数。


何清涟先生曾说过,人生宛如在路上行走,但在路上的境界却不一样,绝大多数人是“身在路上”,他们为自己设定的物质性目标到底是有限的,最后都难逃恺撒之悲;少部分人是“心在路上”,他们为心灵的自由而生活,在追求心灵自由的过程中,赋予人类文明以尊严与崇高,为人类留下许许多多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还有极少极少的人是“神在路上”,比如孔子,比如释迦牟尼,这些人留给人类的是他们那化育万物的慈爱,熔铸一个民族的精神。“心在路上”与“神在路上”的人生,是不能放置世俗标准中加以评判的一种生活。

借用这个标准来观照她的人生,何清涟先生属于“心在路上”这一类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12:42 , Processed in 0.14003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