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术江湖”既好玩又凶险 [/td][tr] | 2007年08月28日 深圳特区报 |
如同娱乐界一样,来自学术界的各种各样的大小消息可谓一刻也不得消停,而消息背后则是各种各样的掐架及其所引发的挥舞的板砖、飞溅的口水,当然还有各式阴谋或阳谋,让人觉得学界既好玩,又凶险。这样的局面和情形,无以名之,姑且称为“学术江湖”。
“江湖”本来指涉自然世界,后引申到社会层面,《庄子·大宗师》有云:“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里的“江湖”为江河湖海之别称,而“相忘于江湖”的拟人指向,既有退隐山林的含意,也有藏于民间的况味,与“庙堂”相对。再到后来,不知从何时起,“江湖”倒成了武侠世界或武林的代名词。读过金庸、古龙、梁羽生的武侠小说的人都知道,“江湖”的意思包括江湖帮派、江湖义气、江湖险恶、江湖陋习等丰富内涵。而今,将“江湖”与“学术”相连,是有感于中国学界近十年来的斗争情形,其实是与武侠世界中的江湖相去不远的。
首先是学术派别意识,大有发展成为学界帮派的趋势。本来嘛,学术观点的分歧引起争论是很自然的,正所谓“让争论浮出水面”,不争论倒不正常了。但问题在于,由于观点分歧的背后是立场的差异乃至利益(如金钱利益、话语利益等)的争夺。上个世纪80年代相对纯粹的学理讨论越来越难得一见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见得更多的是越来越多的学术派别的自觉划分:你是学院派,我是民间派,你是新左派,我是自由派,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而争论浮出水面的结果不仅在于“态度的同一性”(汪晖语)的不复存在,更在于它开启了一个帮派争斗空前高涨的新时代。
其次是江湖险恶。既是江湖,又存在帮派,则必有意气用事,必有险恶纷争。这其实也是中国文人党同伐异传统的继续。
最后可说说江湖陋习。“文人相轻”本是中国文化的传统陋习,现今,这个祖宗的遗产无疑是沿袭下来了。相互看不起对方,认为对方水平不咋的,不进入对方的话语系统而仅在外围进行所谓的批评,而不是进行平等而深入的对话,因此对学术的真正推进并无太多的助益。这种陋习无疑也是导致各种学术口水大量涌现和学术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
而要说明的是,之所以用“学术江湖”作题,是因为我们中国文人本来就有江湖习气,甚至江湖梦想。学者陈平原先生著作等身,他有一本自己很看重的书叫《千古文人侠客梦》,说中国文人的侠客梦一直都是有的,还说“中国文人理想的人生境界可以如下公式表示:少年游侠——中年游宦——老年游仙”。以此对照来看,当今学术江湖及其刀光剑影的出现,也就不必觉得过于奇怪了。
|
作者:杨立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