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学资源整合利用中的不当行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9 16:05: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资源整合利用中的不当行为
朱志江,乔中云
(江苏省泗阳中学,江苏泗阳
223700
新课程教学倡导整合利用各方面教学资源。使用课外教学资源可以激发兴趣,开拓视野,促进理解,有利于学生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内生成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深化理解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形成问题意识。由此观之,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是我们实现新课程教学理想的重要手段。但是在教学现实中,教学资源整合利用中的不当行为还很普遍。
1
教学视野狭窄,拘泥于教材,教学中缺乏必要的课外资源

课题:卤代烃
教学片段:
在叙述了卤代烃的分类后,讲述、板书卤代烃的物理性质、典型卤代烃的名称以及在常温下的状态和一般用途,然后进行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性质讲述,做了取代反应的演示实验。课的重点是卤代烃化学性质的解释、总结,方程式的记忆书写、反应条件的控制以及实验的注意点等。
一节课老师滔滔不绝,板书一黑板没有写完。老师消耗了大量的体力和心力,明显感觉有些疲劳,学生记了很多,师生道别后默然地下课了。
评析:
这种课没有知识缺陷,特别之处是老师很敬业,这样上课最终的考试效果在反复练习的帮助下也不会差,这样的课可以说占据了高中的大部分课堂。听这种课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说它坏不对,说它好不行。但我们相信广大学生就是在这样经年累月的课堂上失去了灵性和活力,学习变成了记忆和训练。新课程思想漂浮于这种坚硬的课堂之上直至消失殆尽。
其实,随便翻翻化学资料,稍微留心一下身边所见所闻,或者仔细看看手中的课本,关于卤代烃的能够引起学生情趣的东西很多。苏教版专题4“烃的衍生物”的压题图就是一幅压力罐喷射图,编者显然在暗示溴乙烷,“体育比赛时看到场上医生向运动员受伤部位喷射的液体成分是什么?为什么可以缓解疼痛?”聚氯乙烯塑料、不粘锅涂层、臭氧层危机、涂改液等等以及必修1中学习过的萃取剂,关于卤代烃的教学资源如此丰富,但是我们很多老师就没有想到这些,非要将“密度大于水”、“有的是气体,有的是固体”、“沸点较低”、“先分层,反应后不再分层”这些纯粹的知识符号塞进学生的脑袋,让学生记,这样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是完全违背新课程理念的。可以肯定地说,课堂教学的效果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学生在课堂上的知识理解和掌握是十分低效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我们教师腹中空空,没有新课程资源意识,满足于老经验的结果。
2
资源整合能力不强,使用不当,成为一种有害教学行为

课题:硝酸的性质
教学片段:
上课一开始,老师用多媒体投影出一幅清晰巨大的彩色照片,照片的内容是在一条繁华的道路上,一辆槽罐车冲出道路撞倒在路边的一棵大树上,很多消防人员正在用喷水枪奋力向倾斜的槽罐及其周围喷射出水幕,周围有惊恐的群众。学生们看了照片,议论纷纷。老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这车里运输的是什么化学物质吗?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硝酸。好,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学习硝酸的性质。”照片撤离,现出课题“硝酸的性质”。老师在后面的教学中再也没有丝毫提及关于照片的任何事情,有板有眼地讲完了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评析:这种教学资源的取用是严重失当的,是“取而未用走过场”,纯粹是一个摆设,它对课堂教学发挥不了任何作用,仅仅是为了说一句“就是我们要学的硝酸”,外表看是引入新课,其实它没有给学生带来任何思考,是一个失败的引课,背景、现象交代不清楚,没有揭示出与硝酸任何性质有联系的现象,让学生不知所云,最后还造成学生对照片和教师行为的困惑:我们所学的硝酸与那张照片有关系吗?是为无用情境。其实教师为了引课,完全可以展示一下盛放硝酸的试剂瓶就可以了,打开瓶塞让学生看看冒出的“白烟”,观察一下浓硝酸的颜色,效果肯定比那张抢眼的照片要好得多。实际上,这张照片确实包含着硝酸的一些教学资源,如铁槽罐车可以盛运浓硝酸、硝酸强挥发性、不稳定性,可以用水吸收处理NO2等,但是即使揭示、利用了这样资源也还是不恰当的,因为这些教学资源可以用更简洁方便无化学负面影响的真实实验完成,有什么必要用这样一个危害事故来展现呢?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在新课程教学中,这种“没有内容摆花样,胡乱联系瞎添忙”式的教学资源利用还很普遍,其实是教师教学资源整合能力不强,误解新课程教学理念的结果。
3
固守教案预设,看不到学生思维火花,放弃生成教学资源

课题:SO42-离子的检验(高三复习)
教学片段:
教师讲解总结SO42-离子的检验方法如下:向未知液中先滴加稀盐酸,无沉淀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可证明未知液中含有SO42-。原因:先滴加稀盐酸无现象,证明未知液中无Ag+,也同时消除了未知液中可能含有的CO32-SO32-等离子与Ba2+生成白色沉淀的可能,又因为HNO3能将SO32-氧化成SO42-而且又不能检测出未知液中是否有Ag+,所以这里一定不能用硝酸替代盐酸。
在询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时,师生有如下对话。
生:老师,我觉得SO42-离子的检验实质就是要消除Ag+CO32-SO32-的干扰,其实要想排除这三种离子的干扰很简单。
师:你怎么做?
生:向未知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若生成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盐酸就可证明原溶液中含有SO42-离子。
师:哦?若生成的白色沉淀是AgOH,怎么办?
生:您不是讲过AgOH会分解成黑色的Ag2O吗?
师:你知道黑色的Ag2O就不会溶解于盐酸而生成白色的AgCl吗?
生:………师:不要乱想,我告诉你们SO42-离子的检验方法只能是这样,这个结论都教了十几年了,要牢牢地记好。
评析:我们不能不说这位老师教学的严谨和认真,知识分析的到位,但是这样的教学不是我们追求的。它惟有预设,不敢生成,教师永远在重复自己,教师的上课就是预先教案的演示,看不到学生在课堂迸发的思维火花,不能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生成新的学习资源,学生思想偶有“斜枝旁逸”,老师必将“斫直锄正”,最终将学生束缚在呆板的框框里。其实,这里可以顺着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溶液中有SO42-Ag+同时存在反应现象会如何?那样还能确定SO42-的存在吗?这种假设本身能成立吗?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SO32-在加入 Ba(OH)2SO32-的还原性如何变化?能否被空气中氧气氧化呢?经过这样的资源挖掘生成,学生、老师、知识、课堂是不是会与原来有着不一样的魅力?
4
习惯于经验,对知识把握不深刻,不能巧妙利用已经生成的教学资源

课题:氯碱工业
教学片段:老师与同学讨论完课本上的三个问题后(苏教版:“化学反应与原理”第19页),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原理示意图1

生:从图上可以看出,上边的左出口分离出去的是淡食盐水,为什么不把食盐电解完呢?那样不就可以不用分离而直接得到氢氧化钠了吗?
       师:这是一个工业生产实际问题。很多工业实际与我们的理论是不完全相同的。这个不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我们还是看×××问题。
       评析:可能没有教师注意到氯碱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示意图中还有这样一个小细节,也没有去思考过为什么。我们过多地关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而不能把这些知识和经验与学生的问题、教材的文字、图片或者课堂中正在发生着的一切进行有效的整合, 我们习惯于“就是如此”  的知识和“一直如此”的教学,对学生的问题敷衍塞责,甚至弃置不顾,不能找到这期间的某些与自己所要一心完成的任务之间的紧密关联,即使已经产生了很好地能够帮助我们完成任务的教学资源也视而不见,固执地认真地做自己的事情,这就是有教无学的课堂。其实课本中的第一个讨论题是:“在氯化钠溶液中存在Na+H+Cl-OH-, 请根据实验事实指出哪些离子优先在电极上发生反应。”这里已经暗示了OH-离子也是可以在电极上发生反应的,当Cl-OH-浓度达到一定的比例程度时就不会是Cl-反应而是OH-反应了,也就是说电解食盐水是不可能将氯化钠电解完的,所以当电解到一定程度时必须将稀的食盐水分离出去重新补进高浓度食盐水,这不是什么工业实际操作问题,就是理论知识问题。由于教师对知识问题认识的不到位,限制了这个教学资源的生成。如果我们知道了这一点,顺着学生的发问,进一步引申就可以生成解决为什么在水溶液中能够进行镀锌、为什么有的电解电镀要控制溶液的pH等一系列与浓度有关的离子放电知识,学生对这里的问题就会非常通顺,而这种结果正是我们在固执地执行“自己”的教学时所梦寐以求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20:30 , Processed in 0.07257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