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0|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管季超热心为领导找学习资料!呵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5 16:39: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徐迅雷:如果权力关进了笼子……

  曾以全民医保而出名的陕西神木县,如今又出名了一把,只是这回是因“房姐”龚爱爱而出名。

  神木县农村商业银行副行长、榆林市人大代表龚爱爱,在北京持有20余套房产,总价值近10亿元人民币——由此被网友冠以“房姐”之名。这些日子爆出的“房姐”“房妹”“房叔”之类的,基本上有个共同点:不仅拥有的房子多,而且还拥有“多户口”。这个神木“房姐”,竟然一共有4个户口,其中3个在神木本地,一个落在北京。

  尽管具体详情有关方面还在调查,但公众不得不概叹一声:牛人啊!这“龚爱爱”,可不是跟你“爱爱”的,人家是跟户口爱爱,跟房子爱爱,跟利益爱爱,跟权力爱爱的干活。在所谓“户籍管理混乱”背后,其实也没啥稀奇的,无非就是一个“权力独大”的事儿。

  只要跟权力、准权力沾边,就肆无忌惮地谋取私利,这是腐败、亚腐败中人的特性。只要在权力运行中没有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的地方,大抵就是这样的。针对权力运行问题,中央领导最近提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要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本位主义,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我很赞成这样的意见,但问题是,权力如何才能真正关进“笼子”里?

  权力的第一选择,就是要固化已有的权力地位;而权力的必然趋势,就是逐步演变成特权,进而进化为专权——这就是权力的“固化”与“进化”。毫无疑问,如果权力早已关进了笼子,那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房姐”“房妹”“房叔”精彩“出场”的事儿。

  不久前,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发布了《官员形象危机2012报告》,认为2012年中国官员形象的五大危机分别来自:性丑闻、露巨富、被扒光、被牵连和被假冒。“露巨富”的官员中,房产巨多几成常态,而且大多是被“扒”出来的。官员形象危机,确实处于“高危”状态,危机事件的高发、易发已成不争的事实。

  面对这样的腐败权力,如果还不能及时将其关进“笼子”,那么,以权力的虎狼之态,吃几套房子算什么?多少无法无天的腐败牛人,代表了专制独裁权力、代表了巨贪巨腐能力、代表了玩弄异性膂力。更为可怕的情形是:权力经过“淬火”之后,已经不是公民的臣民们,都会对它产生“敬畏”,臣服于它的脚下。一个基本常识是:“权力不关进笼子,它就是一只恶狼;公众不努力抗争,必将都变成绵羊。”如此这般,权力就失去了最根本的制衡力量。

  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需要真相;人民需要真相,真相害怕人民至少有4个户口的陕西“房姐”,其隐蔽的真相只是一个;其他无数隐蔽真相的人,最不愿意的就被公开真相,那可是无数个真相——只有待到权力真正被关进了笼子,那些真相才能全然原形毕露。
2#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17:02:59 | 只看该作者
3#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17:40:08 | 只看该作者
4#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17:40:43 | 只看该作者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17:56:06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
《官员形象危机2012报告》显示——
树立公仆理念
才能化解官员形象危机
  ■网络成为性丑闻曝光的主要渠道
  ■腐败事件处理速度已从206天提速到12小时
  ■五大形象高危官员群体:村(社区)干部、基层干部、高层官员、执法官员与准官员
  ■部分群众对官员存在“有罪假定”心态
  ■提高廉政意识和公仆理念,是应对形象危机的内在基础  
  A1~A8
  □本报记者 李伟虹
  
  “2012年,官员性丑闻和露巨富等事件曝光数量越来越多,呈加速之势。而在公众揭露官员问题的过程中,跟风、误伤,侵犯官员个人合法权利及官员被他人假冒身份,假借公权力获取他人财物或利益的事件也屡屡发生,致使官员形象呈高危态势。”这是近日公布的《官员形象危机2012报告》中的观点。
  在中国社科院蓝皮书《形象危机应对研究报告2012》的基础上,通过对2012年度全国(不含港澳台)官员形象危机典型案例库的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唐钧主持并形成了这份报告。
  
  网络成为性丑闻曝光的主要渠道
  假冒官员行为,门槛低、成本小、收益大、查处难
  报告通过对2012年官员形象危机典型案例库的梳理统计,认为性丑闻堪称2012年官员下马最短的导火索,而网络成为性丑闻曝光的主要渠道:2012年官员性丑闻典型案例库中,70%为网络曝光;而性丑闻事件多连带贪腐问题。据不完全统计,被查出的贪腐官员95%有情妇,领导干部中60%的贪腐行为与“包二奶”有关。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从2012年1月段一中事件到11月份的雷政富事件和单增德事件,处理速度已从206天提速到12小时。
  “由于桃色新闻极具眼球效应,能迅速引起舆论关注,形成社会倒逼,而纪检部门也能迅速介入并快速处理,因此涉及官员性丑闻的事件处理速度大大提高。”唐钧接受《北方周末报》采访时表示。

6#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17:56:59 | 只看该作者
《官员形象危机2012报告》


2013-01-08

《官员形象危机2012报告》列举了村干部、基层官员、高层官员、执法官员以及准官员五个高危官员群体。

  五大官员群体面临五大形象危机

  《官员形象危机2012报告》列举了村干部、基层官员、高层官员、执法官员以及准官员五个高危官员群体,将其面临的五大形象危机描述为:不雅事件成贪官标签,露巨富触犯公众,“被牵连”事件有增无减,“误伤”、“恶意中伤”增多,“被危机”成为新焦点。

  “2012年,官员形象危机处于高危状态,危机事件高发、易发,官员形象的形势更加严重,社会负面影响增多。”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唐钧主持的《官员形象危机2012报告》即将发布,他告诉记者,新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都发生了变化,官员形象、政府形象的维护都面临巨大挑战。

  “我们过去研究的重心主要在政府危机公共关系上,并没有把这一块拿出来作为独立的课题来分析。但事实上,最近的一些报道,如‘不雅书记’、‘表哥’、‘房叔’等等,都让官员形象、政府形象不断滑坡。这些都需要引起重视,需要对此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从而采取相应的危机公关策略。”

  在唐钧看来,应对政府形象危机,首先也必须要从它的细胞——“官员”身上入手。

  不雅事件成最短导火索

  记者:不久前,重庆市北碚区区委书记雷政富因不雅视频被免职调查,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苏市公安局局长齐放也因被曝包养双胞胎情人而被免职接受调查。这些事件都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许多网友戏称“反腐靠二奶”。在官员形象危机中,不雅事件占据了什么样的地位?

  唐钧:从2012年的情况来看,经网络曝光影响较大的官员不雅事件达10多起,并且11、12月的数量呈“井喷”态势,这两个月内就有6起之多。而另据统计,在被查处的贪官中,95%都有情妇,腐败的领导干部中60%以上与“包二奶”有关。这让整个官员队伍的形象都有所下降。

  更有意思的是,不雅事件似乎也成为了官员落马的最短导火索,这些不雅事件,往往会牵出被曝光官员的一系列贪污腐败、违法违纪问题。官员情色丑闻并非中国独有,然而在很多国家,官员情色丑闻与其政治操守无关,极少出现这种拔出萝卜带出泥的情况。

  记者:政府部门在应对这样的形象危机时有何特点?

  唐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官员不雅事件处理的基本路径,是通过极具眼球效应的“桃色新闻”引起舆论关注,形成社会倒逼,从而导致纪检部门介入调查,最终牵出官员的不法行为,将其拉下马。

  2012年的最大特点是,随着社会倒逼的加剧,从官员不雅事件被曝光到官方公布处理结果的速度越来越快。其中,雷政富事件中,从不雅视频曝光到他被免职只用了短短63个小时,网友戏称其为“被秒杀的区委书记”。

危机多缘于自身和周边

  记者:在你主持撰写的《官员形象危机2012报告》中,总结了“不雅事件”、“露巨富”、“被扒光”、“被牵连”以及“被假冒”五大危机。你认为,这些危机产生的根源在哪里?

  唐钧:除“被假冒”以外,其他四大危机从本质上讲还是官员自身所导致。以“露巨富”为例,2012年8月以来,仅厅级干部被曝“露巨富”者已有4人。其所露巨富单件物品价格多在10多万元以上,作为个人有相当一部分金额过亿,远远超出普通群众的生活水平。

  我国目前工作人员人均月收入约为4000元,“表哥”杨达才一块价值25万元的金表便相当于普通工薪阶层5年的收入;我国人均住房面积约为36平方米,“房叔”蔡彬却拥有房产22套,总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巨大的差距,极易引发群众的不满情绪,造成形象危机。

  除官员自己外,2012年官员亲属事件与往年相比也有上涨。官员配偶、子女的炫富行为以及违法乱纪行为,都引发群众对官员清廉形象的质疑。这些行为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

  记者:官员亲属的违法乱纪行为有时与官员自身无关,为什么还会带来危机?

  唐钧:官员被亲属牵连的情况之所以屡屡造成形象危机,根本原因在于它突出了社会“不平等”,它营造出“权力家庭化”、权力代际转移的错觉,造成群众的心理落差。截至目前,官员只要未参与亲属的违法乱纪行为,一般仍能继续任职。但随着群众对该类事件敏感度的提高,未来官员即使未有违法乱纪情节,也未必能全身而退。

  信任危机下的“人肉搜索”

  记者:不久前,陕西省安全监督管理局局长杨达才因其在交通事故现场“微笑”的照片,被发到网上而引发网友“围观”,并将其在公开场合亮相过的“手表”一一展示,杨达才最终因身陷“手表门”而被撤职调查。从形象危机的角度来看,网友对某些官员的“人肉”行为说明了什么?

  唐钧:对官员财产的“人肉搜索”,说明了现在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陕西“表哥门”事件后,福建、湖北、甘肃在随后2个多月相继曝出“露名表”事件,出现了一批“表叔”、“表爷”、“表嫂”等;广东番禺“房叔门”事件后,1个多月内,广东多个城市和山西、山东、浙江等省也出现类似事件。这说明了社会公众对官员形象的普遍焦虑,也反映了公信力所受到的严重质疑。

  对官员的“人肉搜索”在国外被称作是“扒粪”。网友在扒粪过程中存在“扒粪”手段的无限度使用和“扒粪”内容的无限度揭露,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出现“误伤”。例如2012年9月,深圳某官二代被曝一年购买豪车两辆,当地市场监管局领导因与其同姓而被误认为其父而遭到抨击。同时,部分群众对官员存在“有罪假设”和仇官情绪,对于官员问题存在猎奇心理,偏好放大官员的负面信息,造成无限度“扒粪”,这其中体现的社会心态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记者:这里的社会心态是指什么?

  唐钧:部分公众对官员有着习惯性的质疑,以泄愤为目标对官员开展“扒粪”甚至“泼粪”。一些人在“仇官”心态的影响下,弄虚作假、伪造照片,不断抹黑官员形象。如2012年湖南怀化辰溪官员不雅照事件,最后虽然被证实是网友伪造,但它在一定程度上也让官员形象危机更加严峻。

  同时,由于部分公众的“有罪假设”心态,官员形象解释度低,无法进行有效的举证倒置。因此,媒体和公众在揭露官员问题时,存在夸大事件、造谣、传播谣言等行为,甚至涉嫌网络暴力,存在误伤的风险。这些虽与官员自身没有过多联系,但却在客观上加重了官员的形象危机,滋生了信任危机。

警惕躺着“被危机”

  记者:与往年相比,2012年官员形象危机有什么新的特点?

  唐钧:“被假冒”带来的危机与以往相比有所增多,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敛财金额大、假冒级别高、手段越发恶劣、“体制内假冒”与“黑吃黑假冒”数量上升。

  就2012年的情况而言,假冒高级官员的现象非常严重。已统计到7个省市发生假冒厅(局)级和厅(局)级以上干部、军区司令或国际组织官员,同时还有多起假冒国家领导人亲属、秘书的案件。而在这些案件中,假冒的级别和假冒所得呈正比关系。

  记者:假冒官员的手段越来越恶劣,主要有哪些?

  唐钧:假冒官员的手段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假冒执法人员进行犯罪,这其中以抢劫、敲诈者居多。以假冒警察进行抢劫为例,自2012年11月15日至2012年12月15日,短短一个月内已发生数十起,涵盖辽宁、贵州、西藏、广西、河南、湖北、山东、海南等省份。这类行为在事后虽然证明与官员无关,但其对官员形象造成的影响却没有得到挽回。

  另一类是2012年出现的新现象,一些人为了出位、为了获取社会知名度而假冒官员,甚至是假冒“问题官员”。自2012年1月高悦儿事件起,多名女子假冒政府工作人员、军官和警察,利用微博炫富、发艳照、说“雷语”,对有关部门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这些部门的社会公信力。

  五大高危群体需自检自查

  记者:报告同时列举了村干部、基层官员、高层官员、执法官员以及准官员5个高危群体所面临的形象危机,同时对相应的危机事件特征进行了逐一分析。这份官员形象危机报告会不会衍变为官员掩盖危机事件的“教科书”?

  唐钧:当政府直面公众时,公众也在博弈政府,这时就产生了政府形象与民意思维的碰撞。政府形象存在着“得分难”、“失分易”的特征;而民意思维存在着主观判断严重、非主流意识抬头的倾向。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若要提升形象,则需积极引领社会和公众,学会如何去妥善协调纠纷和矛盾。我们制作报告的主要目的是想对这些危机的规律加以总结,把“病根”找出来,并根据规律给出具体的改进方案。

  自2011年以来,突发公共事件、行业负面新闻、官员丑闻等形象危机日益增多,希望这个报告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个醒,成为他们自检自查的“体检单”,让他们可以根据“处方”所列清单来对症下药,起到惩前毖后的作用,而非教科书的作用。从客观层面上讲,这份报告也不具备这样的功能。

  记者:怎么讲?

  唐钧:例如这份报告的第三部分,我们制作了“官员形象风险地图”,把近年来官员形象方面频发且社会负面影响较大的危机事件,分门别类地概括和罗列出来。如违法犯罪类事件,常见的危机有贪污、受贿、渎职、致他人死亡、让他人顶罪等;行政问责类事件,常见的危机包括行为不当、应对不当、作风懈怠等。这样做的目的是让相关部门、官员了解到,官员形象危机的根源在哪里,从而进行相应的制度调整,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我们之所以列举五类高危群体,也并不是为了去批评某个部门、某个群体。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给他们点小警告,让他们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从而自检自查自开药方。 (邬佩怡 来源:检察日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3-1-26 05:40:25 | 只看该作者
说真话的前提是,先让人能说话


作者:徐贲
文章来源:共识网
浏览:103 次

多家官媒改变“报喜不报忧”的刻板形象。《人民日报》1月1日开始改版,周一至周五每天推出一个评论版,称要“说真话、写实情”。除了宣传“伟大、光明、正确”的官方报道外,该报用一定篇幅报道网民关注的官场负面事件,如日前在头版追问山西南吕梁山事故中当地的瞒报。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近月作出多个亲民举动,并纷纷承诺担当监督公权力的角色,就地方部门失职、贪腐等问题作出具批判性的报道和评论,引起外界关注。然而,也就是这个时候却发生《南方周末》新年献词风波及《炎黄春秋》网站被封事件。是什么力量或影响该为这样的事件负责呢?是某些个别官僚的习惯和惰性在作祟呢?还是控制媒体的一贯政策并不打算有所改变,“开放”和“说真话”只是策略上的表面文章?



  说真话首先得让人说话,说真话是让真实的情况显示出来。有些话让说,有些话不让说,这是对真实的强横、不讲理的限制,它的目的就是不让说真话。在完全没有理由,或没有充分理由的情况下,强行规定哪些话可以说,哪些话不可以说,这是出于对真话的恐惧。这种恐惧是非理性的,它经不起人们用真话对它提出质疑,它又怎么可能真的愿意让别人说真话呢?明明不能允许别人说真话,却又在嘴上高谈提倡说真话,这不是假话和谎言,又是什么呢?



  只是选择性地说真话,本质上是一种耍手段、使阴谋的造假,并不是真的说真话。只是选择性地说真话充其量是一种“半真话”(halftruth),希伯来谚语说,“半真话,便是全谎言”。美国女诗人艾德里安娜·里奇(AdrienneRich)说,可以用字词来说谎,也可以用沉默来说谎,逼人沉默,不让人发声说话,就是逼人说谎,逼人成为谎言者的共犯。



  谎言有“黑”、“灰”、“白”三种。黑色的是一种编造的、颠倒黑白的谎言,也是奥维尔在《一九八四》中描绘的那种最“经典”的极权谎言。黑色宣传是所有谎言中最富有“创造性”的,也是最强势的。这种谎言需要有一个成功的极权制度作保证。它依靠一个封闭的信息、话语环境。它的先决条件是听话者心甘情愿地相信说话人的消息来源和内容。《一九八四》中的“战斗就是和平”、“愚昧就是力量”、“奴役就是自由”、“专制就是民主”,就是典型的黑色宣传的例子。



  与黑色谎言相对的是白色和灰色的谎言,后面谎言两种有着不同程度的“真实”成分,如提供不实信息的确实信息来源、借貌似中立的媒介散播误导性的信息、有选择地摘取只对自己有利的话语、创造性地误读和断章取义、把自己的话强塞到别人的嘴里、将自己的意思移花接木到别人的文字之中、装正经,装正派,鬼鬼祟祟地推卸说谎的责任。当然还有许多不同程度的“半真话”。白色和灰色谎言的目的与黑色谎言无异,都是要故意混淆某些问题的实质,以骗术和欺诈来让人上当受骗。



  白色和灰色谎言与黑色谎言的另一个区别是,说谎的人特别心虚,因为他们说谎,自己心知肚明,他们还知道,他们的谎言并骗不了人,别人对他们说的慌也是心知肚明,只是迫于他们的淫威,不敢作声罢了。说谎是他们的工作,就像美国著名演员约翰·库萨克(JohnCusack)所说,“墙上的钟明明是10点,他们告诉你是9点。你看看墙上的钟,怎么也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说谎”。他们说谎,“只是因为说谎是他们该做的事”,而不是因为他们真的以为有人会把墙上的钟看成是9点。这样说谎必须把说谎当作一种职业,对他们来说,说谎不是一种劣行,而是一个工作,他们说起来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其实只是一些以说谎为饭碗的食客而已,正因为如此,他们往往会把事情越弄越糟。



 说真话被当作一种政治新气象的举措提了出来。要人民对这一举措的承诺有信心,有信任感,就不能允许以说假话为职业的人来把事情越弄越糟。报刊上的每一句真话,每一次让人说话,都是帮助树立人民信心和信任感的一次担保;而每一句假话,每一次不让人说话则都是对承诺的一件推翻性事例。在任何一个社会里,每一种信任之所以能够得以建立,都是因为有足够多的实际事例的担保,而不只是因为有了权威机构或权力人物的信誓旦旦。在今天的社会里,无论是对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际交往,还是对社会、政治制度,都需要保持足够程度的有所不疑。这种有所不疑不是无条件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担保的减少,随着推翻性事例的增加,而变得不可持续,进而被彻底动摇,甚至完全毁掉。
8#
 楼主| 发表于 2013-1-26 05:41:53 | 只看该作者
礼仪与排场


作者:张鸣
文章来源:共识网
浏览:261 次

楚汉相争,泗州亭长刘邦领着一班儿杀狗贩布的兄弟坐了江山,没承想,这些草莽之徒一点儿规矩没有,在殿堂之上就喝酒吃肉,大声吆喝。刘邦感觉不爽,一干儿儒生出来,制礼作乐,朝礼成,所有人都规规矩矩,拜服在他的面前,没有一个人敢逾矩造次。刘邦大笑一声,说,今日方知做皇帝的滋味。皇帝早就没有了,上朝的礼仪排场也消失了,但礼仪排场的精气神,却留了下来。



  大小是个负责官员,下去“检查工作”,下面的四大班子得到入境处等候迎接,到了住所,仪仗、鼓乐,红地毯都是免不了的。有的地方,还要组织中小学生,排着队,高举着鲜花,列队欢迎。官员出行,无论公事私事,大事小事,警车开道,交通管制。如果官儿足够大,甚至双向管制,来去的路上,一个人影,车影都没有。那派头,也就是皇帝可以有一比,连总督巡抚什么的,都望尘莫及。



  吃饭的时候,主要领导不入席,别人不能坐下,坐下的时候,也得按官阶大小,官大先坐,官小后坐,同样的官阶,就要看重要性,重要性高的先坐。开会更是这样,不仅入座要按官阶顺序,说话发言也要按这个顺序。按道理,即使讲民主集中,也应该让别的人先说,最大的官最后说,所谓先民主后集中嘛。但现在不是这样,但凡开会,一把手首先定调,他说完了,别人就是有不同意见,也只好顺着他的意思讲。所谓集思广益,到了礼仪排场面前,只好退避三舍了。甚至一个地方的报纸和电视台,领导露脸的时候,出场顺序都不能弄错,如果把该排到前面的领导排到了后面,就是严重的政治错误。当日值班的报社和电视台领导和编辑,都要挨罚,轻则扣奖金,重则丢饭碗。



  礼仪排场讲究到了这个地步,说实话,毕竟时代已经到了21世纪。即使官场中人,也有感到不便的。弄的不好,动辄获咎,让人不舒服。可是,人们却眼睁睁地看着礼仪和排场的讲究在成长,愈演愈烈。说到底,讲究之人,还是刘邦的心理,不讲究一下,做官就感觉没意思了。刘邦原本是个小混混,做了皇帝之后,史家费尽心思想给他找个阔祖宗,都找不到。小混混做了天下至尊,心里多少有点虚。没办法,找来自己先前讨厌的儒生,给自家制礼作乐,弄出一个大大的排场来,通过这排场,显示自己的威风。其实,说到底,不过是通过仪式排场,掩饰自家的心虚和底儿潮。



  说实在的,人活在世界上,无论官场商场还是别的什么场,一点礼貌规矩没有当然不行,但像今天这样的讲究,却是大大地过了。过到了不仅扰民困民,而且扰官困官的地步。上上下下,把精力都用在了讲规矩论排场的上面,别的事情就没有精力做了。更可怕的是,此风一长,官场做虚事的心情也就上来了。大家都玩虚的,抖虚劲儿,玩虚活儿,实事就没有人干了,谁干谁倒霉。官场上流行的许多官员上升或者下降的故事,几乎都跟玩虚活儿和干实事有关。凡是干实事儿礼数不周的官员,一般来说,即使活儿干得再好,也没有好果子吃。那些没有真才实学,走邪路上来的官员,在这种风气下,就更是如鱼得水,混得风生水起。久而久之,官场风气就越变越糟,给民众印象大坏。



  其实,讲礼仪,论排场,还不止是个工作作风问题,这是一个整体性时代的精神面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17:53 , Processed in 0.06957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