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之友网》是管季超个人办的,所以必须[实名制],网友自负言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30 12:21: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谢文:实名制——互联网世界的“雾霾”
发布时间:2013-01-24

谢文



  新年伊始,整个中国东中部地区就长时间地被严重的雾霾所笼罩。两年前,当人们可以看到PM2.5含量指标时,常常惊叹于100或300的数值是多么可怕,因为已经超过美国或联合国认定的健康水平的10倍。而现在,我们却开始领略PM2.5数值达到1000以上乃至爆表的风采,以至再看到100-300之间的数字时,居然产生了一种欣慰的感觉。不能不承认,人们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的确不凡。

  窒息感,成了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快感。

  令人窒息的不仅仅是现实世界,互联网上的虚拟世界也雾霾重重。前几天听说了讨论中的网络实名制的实施解决方案,顿时产生一种窒息感。一个官办互联网协会经过积极努力,拿到了查核检验用户实名上网的权力。但是,百姓的身份证数据库却在公安部手里。所以,一种可能的场景是:当任何一个公民(也许有极少数例外)上网访问任何一个网站时,一个庞大复杂的后台系统先要自动连接互联网协会的网站(据说自称“阳光网络”),然后向公安部身份证验证网站发出验证申请,验明正身后将批准信息发回该网站。如果该公民接着又要访问另一网站,那又要重新走一遍验证程序。

  但是,绝大多数网站并不要求网民注册身份,实名上网的法律如何落实呢?一种可能是要求所有网站必须经过实名注册方能使用。另一种可能是将每个用户上网时的网络IP地址与身份一一对应,那就需要与网络运营商的系统无缝连接。这任务不是一般地困难,要做到高速、稳定、无一遗漏绝对是个高科技挑战。而最大的可能是实名上网的主要对象是像微博、博客和BBS这类百姓可以发声的网络服务,对任何喜欢胡言乱语的人起到一种心理威慑作用,并不真的对全部上网行为进行实名认证。

  如果把这一堪称世界级创新的伟大构想转换到现实世界来落实,场景大致是这样的:任何公民走进一家饭馆或茶馆,朋友、熟人或者不认识的人之间是不能开口说话的。需要等到店小二捧来一张实名验证登记表(高级一点的场所可以使用iPad或iPhone以体现高雅现代),顾客一一报上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码,然后店家登录“阳光网络”查证,几分钟后,顾客们就可以畅所欲言了。当然,餐桌上是有录音设备的,客人们的谈话不能涉及有关国家安全、大政方针、黄赌毒、钱财欺诈之类的敏感话题,否则店家有权当场拿下或及时禀报有关部门。至于什么算敏感话题,就只能由店小二基于自身的政治觉悟和敏感性临场发挥了。如果由于店小二水平有限,错漏了任何敏感话题,那么店家有责任长期保留聊天录音,以备高水平的专业人士前来追查。

  这不是无厘头的荒唐推论或是舞台上荒诞剧的一幕,应该说这一切已经在互联网上实现多时了,现在无非是补一个法律手续和提高体系效率,使其更加严密化和精细化而已。当然,相关参与者由此获得更多的权力、编制和资金也是不言自明的应有之义。为实行这种做法所拿出来的理由是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为了保护个人隐私,所以要侵犯个人隐私,这不是脑筋急转弯的题目,是辩证法。为了保护个人隐私不被他人、公司或组织所侵犯,代价是个人隐私被另外一些他人、公司或组织所侵犯。至于为什么前者的侵犯不能容忍,却要容忍后者的侵犯,那是因为前者可能是坏人,后者一定是好人,必须相信也只能相信后者的品质、诚意和觉悟。

  网络侵权和网络犯罪的确存在,并随着网络普及和发展日趋严重,世界各国都在寻找治理之策。和现实世界一样,反侵权不能简单地以另外一种形式的侵权来实现,而必须寻找某种动态的、合法的、获得多数人认同的平衡点。

  在现实世界中,给人套上一个套子,它可以通过定位、录音、摄像、拍照甚至遥感人体内部的心脏跳动和血压高低来记录人们的一举一动。这套系统叫做“量化自我”(QuantifiedSelf),如今正在网络界流行,作为大数据创新的一种尝试。如果把它用来反侵权、反犯罪,一定是个利器。如果哪个政府敢于强迫每个公民都套上套子,那这个国家的侵权犯罪现象一定趋近于零。但是,那就不叫“量化自我”而是“被量化自我”了。区别在于前者所有获取的数据完全由个人自己控制,而后者却是由有关部门控制。

  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世界都是雾霾重重,使人产生窒息的痛苦。最简单最见效的反污染方式就是强制停止一切产生污染的人类活动。但是,由此而来的清净世界对人类还有什么意义吗?


来源:华尔街日报中文网
2#
 楼主| 发表于 2013-1-30 12:22:42 | 只看该作者
3#
 楼主| 发表于 2013-1-30 12:23:12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12:41 , Processed in 0.09913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