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博士誓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2 01:29: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贴:博士誓言
《读者》/沈奇岚
  
  那时候想着,我什么时候抛一抛我的博士帽呢?
  这一天没有到来。我的博士仪式与众不同。
  至今记得在递交博士论文的前一天,赶了个大早,揣着一个小小的U盘,拿去大学的复印店,打印,装订。
  “500多页?那当场拿不了,要等到下午。需要的工艺比较复杂,胶要干透了才行。”复印店的工作人员微笑着对我说。
  “下午两点之前我必须要拿到,否则我就要错过交论文的期限,要等到下周才能交,这样我的口试和答辩就得推迟。您知道,教授们的时间多么难约……”我在努力博得他的同情。
  在德国读书的基本功课之一是弄清所有的条条框框。比如什么时候交论文,什么时候可以口试,所有的事情都要预约。一旦错过一个环节,接下来就是多米诺骨牌效应,什么都得调整。
  复印店的大叔抬起眼看我,脸上一幅“我完全明白,我见多了”的表情。他一定能够理解我当天的焦虑。我那么仔细地检查每一份论文的封面、扉页,强迫症似地把脚注尾注再从头至尾检查一遍,天知道我已经检查过无数遍。那天打印了几千张纸,我定定地站在打印机旁,看着纸一张一张地飞出来,心中感慨万千。这几千张纸,就是我在德国的两千多天么?
  “你的封面要哪一种纸?”复印店的工作人员指着架子上价格不同的纸问我。
  我细细地挑选了一款价格偏贵的纸张。这种心态简直像在结婚前挑婚纱,感觉“一辈子就这么一次,千万别马虎”。万分珍重地把博士论文的稿子交付给了工作人员,依依不舍地离开。走到街边的咖啡店,买了一杯拿铁外加一个苹果派,长舒了一口气。我知道:It is done。接下来全力以赴准备口试。
  因为我的考试时间比较晚,没有赶上集体毕业典礼。教务处的人曾经安慰我说:“如果毕业证书在您回国前还没有下来的话,我们会用挂号的方式给您寄去。”我心里觉得有些遗憾,但那一阵也顾不上了。
  那几个月奔忙不已,一边收拾回国的东西,一边准备考试,一边已经开始为未来的工作单位做一些国际项目,同时还不肯放弃旅行。我一直希望人生可以多几重精彩,不想错过任何值得体验的事情。
  就在我离开德国前,突然收到了系主任给我的一封信,说要给我举行一个小小的毕业典礼,让我在某一天的下午四点去他的办公室。
  没有草地,没有博士帽,只有普通的办公室,我心想:这里还能举办什么仪式呢?
  “我觉得获得博士头衔是一件人生大事,如果没有什么仪式纪念一下的话,非常可惜。所以我想约您过来,亲自授予您证书。” 系主任温文尔雅地说道。他长得很帅,这稍稍让我觉得有点安慰。
  “在授予您博士证书之前,我们先聊聊吧。”
  我们用了半个小时,谈人生,谈理想,谈他热爱的古希腊文学,谈我回国之后的人生打算。按照他的观点,颁发证书的教授应当和被授证书的博士之间建立联系,哪怕达成最最微小的互相理解,对某些事物有最最基础的共识,那这个授予证书的仪式就不再是流于表面的了。博士头衔就是一个认识和认可自己的学术前辈郑重交付的荣誉。
  “在授予您博士头衔之前,您可否大声朗读以下内容?”教授递给我一张纸。他让我站起来,站到窗前光亮的地方。
  我听见自己的声音:“我起誓,我将会秉持学术的独立和科学的良知,我会永远坚持这种独立精神——在我以后所有的研究中,也在我之后的人生里,直到生命尽头。”那一刻夕阳透过窗户照了进来,落在纸上,落在空气中的誓言上,闪闪发亮。
  “好的,现在请您到这边来。”教授拿出钢笔,在我的博士证书上签下了名字,然后站了起来,双手将那张薄薄的纸递给了我。
  那已经不再只是一份仪式,那份重托已经镌刻进了生命。在我许多需要良知和判断的时刻,我会记起曾经许下的誓言。
2#
 楼主| 发表于 2013-2-2 01:31:36 | 只看该作者
教师的写作
----元祥随笔(28)
郭元祥
    一名优秀教师,要学会表达自己,而写作则是一种表达自己的最佳方式。只有真切体会到写作价值的教师,才会对写作充满感激。近几年来,在“成长博客”里见识了沈旎、徐莉等数位中小学教师优美的文笔。他们乐于表达,沉醉于阅读、思索和写作,他们的笔尖总流淌着思想的声音,字里行间或充满激情地渴盼卓越的教育,或对教育无奈的感伤与哀惋,或对问题的理性沉思与追问。我很喜欢读中小学教师的作品,特别是他们的教育叙事、教育手记,因为这些作品记录着一个个鲜活的成长足迹。透过他们的文字,我无数次强烈地感受到,写作对一名优秀教师的成长是多么重要。
    对教师而言,写作并非是纯粹的创作,而是一种教育生活方式。具有写作爱好的教师,总是睁开着思考的眼睛,观察生活周遭的事件、人物;具有写作兴致的教师,总是拥有一个理性的头脑,理性地审视自我的生存状态;具有写作冲动的教师,总是保持着一颗敏锐的心境,悉心地体察身边的冲突和矛盾,凝集点滴心灵感悟,汇成思想的洪流。
    写作即观察。写作,不是从文字组合开始的,而是从观察开始的,加拿大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兰所说的“写作即观察”,就是这个意思。教师的写作,要从观察教育开始,观察教育活动中的人和事,观察教育场景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的行为方式、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方式,尤其是要观察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行为方式。
    我常常建议并提醒几位中小学教师、教研员朋友,要注意有目的的观察专业生活中的事件、人物或问题。我建议他们,每周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现象或问题,细心地观察事件的经过、问题的发生、发展进程、事件的最后结果,以及问题是如何解决的等。日积月累的观察,能够为写作带来无尽的源泉、力量和基本素材。只有悉心的观察,才能引发对问题的深层次思考。
    写作即思考。写作是人的思考的书面语言表达过程。大凡写作,都是思考的过程,是思考过程与结果的文字再现。如果你对生活有所思、有所想,才会产生表达的欲望或冲动。教师的写作,要在观察的基础上,对教育问题进行思考,作品便是思考的文字呈现。只看不想,只是观察而不思考,如同视而不见。思考是写作的支柱。在观察教育事件、教育现象、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换位思考、批判性思维、反思性思维,都是必要的。如果自己就是行为主体,要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我究竟是怎样处理各种关系或问题的?我为什么要如此处理?我有清晰的观点、想法吗?再思考一下,如果换一种行为方式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呢?在观察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是写作中可以表达的内容。
    写作即教育生活体验的表达。在与一线教师谈及教师写作问题时,有的教师说不知道要写什么。其实,写作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观察、有思考,就应该有观点想表达,有东西可写。反过来,经常写作又能促进我们发现问题并思考问题。只要做个有心人,抱着一个积极开放的心态,体悟教育生活,反思专业生活领域的问题,研究变革中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把握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就有东西可写。从根本上说,教师的写作就是教育生活体验的表达。
    写作即重写。写作不仅仅是为了表达过去的、现有的想法、观念,或行动、事件,而更是为了提高认识,重建观念,反思行为,改善实践,指向未来,实现创新。重写,就是指对现有的经验进行总结,对现有的观念加以更新,对当下的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加以创新。重写,是写作的最高目的。有的老师说,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太琐碎,无暇写作,甚至不明白写作的目的,这可能是教师写作首先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写作的目的不在于简单的表达,或者就事论事,写作不是对原有东西的简单再现,而是为了重建观念和行为。重写,就是重建新经验,重构新观念。
    写作是与研究相伴而生的。从总体上说,教师写作首先要遵循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和规范,做到客观性、公共性、解释性等基本要求。所谓客观性,就是要以事实为依据,客观公正地表达事件、事实和行为。公共性,则要求教师在写作的过程中,尽量使用教育理论界公认的基本术语、概念,不随意制造术语或概念。所谓解释性,就是要求说表达的观点、理论能够合理地解释教育现实、现象、现状。
    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而应为了更好的观念和行动而写作。教师在行动中不断总结与反思,在总结与反思中写作,从此意义上说,写作就是与自我对话的过程。写作有时不是为了写给别人看的,而是自我思想的独白,是与自我陈旧观念的对话。如同日记,从来都是写给自己看的,或者是写给几年或十几年乃至几十年后的自己看的,写作有时完全是为了记录自己思想的足迹,标记自己行动的旅程,使自己能够清晰看到自己专业生活的轨迹。通过写作来反思和提升自己,或许比听一千场专家报告更有意义。
    教师的写作有时需要自我强迫,而更多的时候是依赖于自我感动。自我强迫是逼着自己每天要写些什么,以保持一种思考和表达的状态,而自我感动则是一种主动积极写作的冲动。所谓有感而发,就是在自己被感动,或者自己能够感动自己时候,畅快淋漓的表达或写作。
    我们也许不可能每天都处于感动的状态之中,但我们可以每天都处在发现感动的状态之中。细心审视我们的专业生活,处在思考的状态之中,我们便能获得无尽的感动和被感动。乱笔头胜过好记性,写作是需要积累的。积累丰富的素材,积累生动的经验,积累点滴感悟,积小成为大成。从此意义上说,写作的快乐不仅仅在于所表达的结果,更在于获得感动和感悟的过程。
(摘自郭元祥著作:《教师的20项修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2 14:13 , Processed in 0.08103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