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孩子,我不想掌控你的生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9 23:44: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孩子,我不想掌控你的生活
  ■杜军 叶朝良
  在华东师大出版社新出的“七色花绘本系列”中,《小黑羊》是最恬淡、最不容易引起重视的,但却又是最耐读、最让人回味无穷的。读完《小黑羊》后,我心里总有种说不出的感觉,那么亲切,又那么缥缈,无法用语言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感受。
  突然间,我发现自己找到了其中一个矛盾的合理解释,对该书的感觉顿时豁然开朗。读完《小黑羊》,我一直对其中一点很困惑,即主人为什么没有去寻找迷途的小黑羊?是主人不爱它吗?显然不是!自从小黑羊回家后,主人抱着它时那幸福、疼爱的表情已经可以证明了。那是主人不知道小黑羊在迷途中会遇到风险吗?显然也不是!这完全低估了主人的智慧,是不符合正常逻辑的。那主人为什么没有去寻找小黑羊,而是等待着小黑羊自己回家呢?
  西方有句谚语:“人只有自救,上帝才能救你。”主人显然在等待着小黑羊的自我救赎,他的做法是想让小黑羊能完整地感受生命的精彩。
  小黑羊在迷途中是自由自在的,既有在森林中与其他动物一起玩耍的快乐,又有伙伴们散后的孤独,更有荒原上寒冷的折磨,但它从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快乐与悲伤、喧嚣与孤独、自由与无奈。这一切是它自己选择的,它需要自己去承担后果。它是幸福的,因为它是自由的;它的生命是完整的,因为它自由地享受并承担了这一切。所以,等到它幡然醒悟,渴望家的温暖时,迷途的羔羊回到了家。这时,它在家里才是心甘情愿,并且感到幸福的。
  由此,我联想到,中国的父母亲或者出于担心,或者出于爱护,或者出于对自己人生的弥补,甚至出于强烈的控制欲,大都很喜欢为孩子规划人生道路,或时时处处干涉孩子的想法。其理由往往冠冕堂皇:自己有人生经验,希望自己的孩子少走弯路,适应社会需要,能过上好日子。殊不知,每个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这是无法预知、无法规划的。就算是通过规划或干涉,可以让孩子过上以世俗眼光看来体面的生活,难道父母们却不懂得,人生的精彩之处在于喜怒哀乐都应该拥有,成功和挫折都应该经历?他们剥夺了孩子选择的自由,也就是剥夺了孩子完整地体验人生精彩的权利。孩子没有选择的自由,也不必承担选择的后果,久而久之,必然养成孩子不负责任的心理,失去完整、独立的人格。
  曾经有一部名为《四眼天鸡》的片子,已经忘记了片子的具体内容,但其中有一个情节对我的触动特别大,片中四眼天鸡的父亲向他道歉时说道:“孩子,我并不是想掌控一切。”《海底总动员》中的父亲在寻找儿子尼莫的过程中,也经历了这一转变。这都与《小黑羊》中潜藏的主题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我觉得《小黑羊》一书首先应该是给中国父母亲读的书,尤其在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家长心情愈来愈着急的今天。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一种未经体验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给孩子自由吧,给孩子完整的人生体验吧!
  当然,《小黑羊》作为一本绘本,最重要的读者还是孩子。如果是亲子阅读,该如何给孩子讲这个故事呢?仅仅作为一个建议,我觉得在完整地熟悉并理解书中细节的基础上,借助绘本的直观优势,通过绘声绘色的讲述,让孩子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小黑羊的快乐、孤独、悲伤、无奈等心情即可,甚至连小黑羊回到家后,它和主人幸福的结尾都不需要渲染了,因为只要孩子能体验到前面小黑羊的感受,后面回家的决定和回到家的幸福就是水到渠成的了。自然,此时更不需要添加诸如“家才是最温暖的港湾”等任何含有教育意义的结束语,那绝对是画蛇添足。如果有这种需要,只能说明你前面的讲述过程是不够成功的。

《中国教育报》2009年5月28日第12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13:39 , Processed in 0.09005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