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方教师读书协会:教师读书总动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10 00:47: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南方教师读书协会:教师读书总动员刘良华,男,1968年1月出生,湖北洪湖人。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博士、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哲学课程与教学改革教育研究方法。近年来致力于基础教育改革研究,倡导教育叙事研究身体教育学
  出版的学术专著有:《校本行动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校本教学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有效教学论》(与高慎英合著,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教师成长》(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与案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翻译《教师成为课程研究者》(与邝红军等合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在《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课程·教材·教法》、《比较教育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教育理论与实践》、《全球教育展望》、《教育发展研究》等杂志上发表文章五十余篇。
  中国教师成长网以及教育叙事研究博客(http://xushi.cersp.com)的主持人。
  
刘良华  
  近年来,我们以多种方式倡导和推动中小学教师(以及大学生)阅读,祈望以教师阅读的途径促教师专业成长。为此,我们先后组建了教师叙事研究中国教师成长网络,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我们的活动包括:为教师推荐值得阅读的图书和文章,定期举办教师在线研讨会,成立南方青年读书协会
  南方青年读书协会的尝试
  2006612,广州几位热心教师读书问题的青年在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聚会,讨论并成立了南方青年读书协会。协会以培育读书风尚,用百部名著浇灌青年为宗旨,制订了百部名著计划。百部名著的范围主要限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如文学、历史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等。会员的权利和义务包括:
  所有会员每年可获得必要的图书经费资助。
  每个会员至少每个月读一本书,并建立自己的读书博客。
  每个会员必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成为一本书主义者,至少每两天提交一份读后感,每个月提交一份月末读书报告,并参与月末读书报告会的在线讨论。
  每个会员必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作者,成为他的精神同伴,读他的传记和相关著作。
  每个会员至少每年研究一个作者。
  必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学派,成为这个学派的新一代传人。在整个中国教育思想史或西方教育思想史的视野中考察这个学派。
  每个会员在一到两年内研究一个学派。
  提倡一个或两个成员结成读书同伴,共同阅读相同的著作和流派。
  所有读书报告提交到自己的成长博客里。
  南方青年读书协会自成立以来,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师阅读的具体内容和形式,最后形成比较稳定的形态:以教师自主阅读为主,定期举办在线讨论
  寻找教师成长的镜子
  教师成长始于教师个人生涯设计,但教师个人生涯设计需要有一个启动、启蒙的过程。
  人究竟如何重新发现自己的问题?人究竟如何能够认识自己?
  这是一个千古难题,虽然至今没有解决,但人类找到了一个工具,它让这个问题获得缓解。这个工具就是镜子
  镜子在现代生活中往往以玻璃的形式出现,其实,镜子是人类生活中的原始现象:人类在以玻璃为镜之前,曾经以铜为镜;而在铜镜出现以前,曾经以(他人)为镜。
  也就是说:他人是自己的镜子,这是人类生活中的基本事件。若教师指望自己能够发现需要改进或改良的问题,就不得不从寻找镜子开始。
  教师可以向他人请教,可以拜师,可以到课堂亲自观察,这些都有镜子的意义。但是,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办法,就是教师阅读
  还有什么比教师阅读更能让教师本人发现自己不得不改进的问题呢?
  反过来说,如果某个教师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读书习惯,那么,这个教师就应该不断询问自己:哪些书已经成为我专业生活中自我改良、自我更新的镜子?
  建议教师阅读,并非怂恿教师博览群书。博览群书至多只能做教师的个人追求,却不必成为教师的群体标准。
  教师所需要考虑的是:有选择地阅读,因阅读而自我唤醒、自我更新。
  再者,人是否能够拥有幸福生活,有时候不在于这个人拥有何种职业,而在于这个人拥有何种业余爱好。一个人如果有日常阅读的兴趣,这个人就会因此拥有宁静而丰富的业余生活。
  日常阅读是一种业余爱好。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他们所乐于研究的事情就是目的,而对于专业人士,这一工作只是手段而已。也只有那些直接感兴趣于他们的工作、怀着挚爱投身其中的人才会完全认真地对待这一工作。最伟大的成就永远是由这一类人(业余爱好者)所创造,而并非那些受薪的雇工。[]叔本华著,韦启昌译:《叔本华美学随笔》,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一般意义上的文献检索和文献解读也会发生一些阅读甚至大量的阅读,但那种阅读因目标太单一而使阅读的价值有所降低。
  真正的读者是那些坚持日常阅读的业余爱好者。当然,也有不少人属于两栖人类,比如康德、尼采、罗素、杜威以及叔本华本人。这些既属于以学问谋生的人,也是在学问中获得生活乐趣的人。
  现阶段的阅读推荐
  对中小学教师而言,日常阅读一直面临一个基本难题,就是书太多而无法选择。孔子时代的书籍不算太多,即便那样,孔子也不得不删繁就简,选择和推荐《诗》、《书》、《礼》、《乐》、《易》、《春秋》等不多的文本。
  现代教师如果打算过一种阅读的生活,他们面对的困难显然比孔子时代更大一些。究竟哪些书适合教师阅读?哪些书不适合教师阅读?哪些书适合这个教师阅读而哪些书适合那个教师阅读?这是一个困难。
  根据相关的访谈与观察,我们暂时推荐适合教师阅读的10本书(实际上是“10组书),供教师参考:
  1.薛涌著:《美国人是如何培养精英的》(包括作者相关的书,如《精英的阶梯》)。
  推荐理由:可以把别国的教育与别国的教师作为一个类型。与之相关的推荐书目是,《素质教育在美国》、《我在美国教高中》(珊伊著)等。
  对中国教师来说,最紧迫的任务是了解别国的教育,而不是简单地排外。没必要因害怕全盘西化而排斥别国的教育
  2.杜威[美]著:《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
  推荐理由:《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其实并不是一本书,而是杜威几本书的合并。这几本书讨论的都是当时美国社会变化与教育变革的大是大非问题。从社会转型的状态来看,中国当今的社会状态与美国当时的状态类似,中国当今的教育状态与美国当时的教育状态也比较类似,这使杜威的系列书特别适合现时代的教师阅读。
  3.李泽厚著:《论语今读》(相关的图书包括《道德经》,二者虽然在很多观点上有冲突和张力,但正因其相反,乃可以相成)。
  推荐理由:如果说第一紧要的任务是为了理解别国的教育,第二紧要的任务则是了解自己的文化,包括中国古典文化。不见得古典的都是好的,但是经典图书经历了时间的淘洗和选择,纵使不少后人对它提出批评,但它既然够格成为经典,自有它构成经典的力量。
  既理解别国的教育,又立足于自己的文化,这是比较开明的文艺复兴道路。
  4.黑柳彻子[日]著:《窗边的小豆豆》。
  推荐理由:对学者来说,可以直接由学术著作和调查报告来研究别国的教育自己的文化,但是,对大众而言,需要借助于文艺的道路。
  在教育领域,较少有教育文艺,但也不是没有,比如卢梭的《爱弥尔》、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爱弥尔》乃世界公认名著,但节奏太慢,教训口气太重,所以,我们推荐《窗边的小豆豆》。
  若论教育文艺,自然包括教育小说和教育电影。后者如《春风化雨》(电影)、《音乐之声》(电影)、《大国崛起》(电视片)等。
  除教育小说之外,尚有一部比较奇特的动物小说值得阅读,那就是姜戎的《狼图腾》。它能让读者热血沸腾,感受到生命本原的激情与力量。而这种品质,恰恰是某些教师所严重匮乏的。
  5.王小波著:《沉默的大多数》(相关图书包括周国平散文余秋雨散文等)。
  推荐理由:看重的依然是教育文艺教育启蒙的意义。
  6.张民生、于漪著:《教师人文读本》(上下修订本)。
  推荐理由:如果说中国教师第一紧要的任务是理解和领会别国的教育,第二紧要的任务是立足于自己的文化,第三紧要的任务是进入教育文艺,那么,第四紧要的任务便是承担教育启蒙(包括自我启蒙启蒙他者)。相关图书包括夏中义主编的《大学人文教程》、《大学人文读本:人与国家》、《大学人文读本:人与世界》、《大学人文读本:人与自我》。
  7.谢泳编:《胡适还是鲁迅》(相关的图书包括《鲁迅全集》、《胡适全集》)。
  推荐理由:就思想领域而言,这两兄弟几乎可以撑起整个近代中国。他们的思想在当今依然可以担当启蒙的大任。
  8.肖川著:《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作者相关的书包括《教育的真情与智慧》)。
  若教育启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主题,那么,刘铁芳老师的《守望教育》、《走在教育的边缘》,张文质的《唇舌的授权》、《幻想之眼》、《保卫童年》等便值得阅读。与之相关,肖川教育博客、刘铁芳教育博客、张文质教育博客、许锡良教育博客等是值得观看的,阅读博客文章的好处是可以与作者进行网络对话
  10.亨特[美]著:《心理学的故事》(相关的书包括Hock著的《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朱晨海编著的《天平上的心灵———实验心理学的故事》)。
  推荐理由:因为它关于心理学,又以故事形式呈现。
  由一本书主义到博览群书
  阅读哪一本书和放弃哪一本书,取决于教师对书本的第一印象和直观感受。为了与书本建立联系并获得第一印象和直观感受,研究者最好到书店或图书馆随便翻翻,然后经由一本书主义者而走向博览群书
  关于读书的情趣,有多种说法。培根在《论读书》中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这个说法后来成为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则欣然忘食。此种读书境界堪称经典,也引起后人的多种猜想和解释。
  陶渊明所谓好读书,不求甚解,实际上是以随便翻翻的方式保持对书本的随意交流态度和轻松的直观感受。后来鲁迅直接以《随便翻翻》为题,肯定这种随意交流与轻松直观的益处: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到得现在,还是如此,不用心,不费力,往往在作文或看非看不可的书籍之后,觉得疲劳的时候,也拿这玩意来作消遣了,而且它也的确能够恢复疲劳。
  随便翻翻虽重要,却不能深入领会。好读书,不求甚解虽然是美好的日常生活,可是,研究者一旦进入课题研究,就会暂时离开轻松随意的日常生活而进入课题化的紧张状态。在正常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所谓随便翻翻好读书,不求甚解只具有浏览和预备选择的意义。
  从随便翻翻到重点阅读,这是由博返约、由多方面兴趣转向专业阅读的过程。
  专业阅读需要专一。一旦选择了重点阅读的基本文献,则应该以专一不二的姿态与这本书保持深度交流。
  合适的读书态度是做一个一本书主义者:先读破一卷,再读第二本,再博览群书。
  就读书这件事情来说,选择是重要的。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的研究者总是有所不为,有所克制,保持一本书主义的忠贞。唯有那些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读懂某一本书的人,才算是真正的读书人。这是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有这种读书习惯的人总能够保持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的安静的习惯,既不会在多种书籍中自动解除选择的决断力,也不会在选择之后轻易改变自己的方向。
  随便翻翻好读书,不求甚解虽然不能给研究带来直接而系统的帮助,但至少它可以成为一种休闲的生活方式。相比之下,一本书主义者简直就是人间的苦行者
  苦行并非人生的目的,人生的目的在于能够自己做主而开心地活着。所谓能够自己做主,这是一种能够自我控制的思想者的状态。其实,做研究也并非人的目的,做研究的目的是让自己能够主持自己的生活,让自己成为有思想力的思想者。思想者意味着能够用自己的头脑去执掌自己的行动,而不是成为他人的附庸,受他人奴役。
  这样看来,一本书主义虽然对具体的课题研究有所帮助,但我们并不能满足于具体的课题研究。真正的读书,应该由一本书主义走向博览群书的自由状态。
  其实,博览群书并不困难,它不过是再次向随便翻翻好读书,不求甚解返回。
  关于南方青年读书协会的补充:
  目前,南方青年读书协会的会员已经发展到2307人(统计日期截止到2007122)。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教师、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加入了相关的读书活动。活动的主要方式是相互推荐阅读书籍,相互交流自己的读书报告,组织小范围的现场对话。
  《中国教育报》2007126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9:57 , Processed in 0.07881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