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岛重新转向诗歌写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3 16:28: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岛重新转向诗歌写作
                                ( 釆访摘要 )


11月10日-13日,由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共同主办的“香港国际诗歌之夜2011”在香港举行,这是继“香港国际诗歌之夜2009”成功举办之后的又一次诗歌盛事,来自海内外数十位享有国际盛誉的诗人齐集香港,进行诗歌朗诵和专题研讨。作为此项诗歌活动的发起人,北岛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专访———


重新转向诗歌写作

《回答》这首诗太受关注了,很多人见面就会背前面这两句,对我自己来说已经产生了一种厌恶情绪

    羊城晚报:我在1985年左右读到您的《回答》一诗,非常震撼。当时这首诗是怎么创作出来的?过去了这么多年,您现在怎么评价自己的这首诗?

    北岛:《回答》最初写于1973年,大家现在看到的最后的正式版本发表于1978年年底《今天》杂志的创刊号上,1979年3月被《诗刊》转发了,当时《诗刊》的印量可能超过百万份,所以这首诗的传播和《诗刊》的转载有关。从初稿开始也可以说是三易其稿吧,1976年“四五运动”时期做过一次修改,到最后1978年才改定。这三稿差异还是挺大的,原来的更个人化,后来的定稿跟1978年整个中国处在一个转折点上有关系,所以最后站在一个中国和人类历史的角度来看,有了一个更广阔的视野。

这首诗太受关注了,很多人见面就会背前面这两句,对我自己来说已经产生了一种厌恶情绪。其实诗人不愿意被反复、重复地引用,而且我自己觉得这首诗的头两句是这首诗的败笔。这首诗在我的写作中还是重要的,因为它代表了我的一个特殊时期,但是它不能代表我整个的写作风格,我认为我后来的诗歌其实远远超过这首诗。不过现在人们还是常常提到它,我认为这和现代人诗歌阅读的停顿有关———其实,人们在80年代之后普遍不读诗了,因为社会转型,商业化席卷中国之后,很多人的兴趣开始转移,读诗的人也越来越少,所以总体来说读者的阅读停止了,被时代“冷冻”了,他们只记住了这两句。所以我也不责怪读者;对于诗人来说,诗人的写作其实是不太考虑读者的。


    羊城晚报:一个普遍的说法是,青春年少的时候比较适合写诗,中年五味杂陈比较适合写散文,老年适合写娓娓道来的小说。2007年定居香港前后,您出版了很多散文集,现在的写作是不是已经由诗歌向散文转变了呢?为什么会有这种转变?

    北岛:写散文其实是有一定的偶然性的。与自己面临的生活压力有关,我当时在美国,1997年我失去了工作,而在此之前就开始为美国之音写散文《作家手记》,写完之后通过电话录音,然后广播。所以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基本上是靠写作为生的。而且,我在海外的特殊经验是很难用诗歌表达的,所以散文给我提供了另一种表达的可能性,那么自己也就慢慢开始投入到散文写作当中了,甚至到后来没有了经济压力的情况下也还在写。所以,从那时起到今年年初十几年的时间都是在写散文,这期间的诗歌写作可以说是放慢了,并不是停止,现在我又重新转向诗歌写作,把散文写作和专栏基本都停掉了,除非是有感而发或者是某些特殊的情况。

写作其实会有一种惯性,会进入一个很轻松、很舒适的状态,应该对这种如鱼得水的感觉保持警惕。散文写作对我本人来说已经没有足够的挑战性了,所以现在是刻意地把散文写作停下来,而转向诗歌。

    羊城晚报:您现在写诗的感觉,包括关注的焦点、主题之类,跟年轻的时候还一样吗?

    北岛:肯定是有变化,因为生活的阅历、语言的经验都在发生变化,包括在体例上我也在进行一种新的尝试,比如我现在开始写长诗。


羊城晚报:在上山下乡的时代,您的妹妹因为救人不幸遇难,这件事对您的人生观有影响吗?

    北岛:当然。我天生不是一个勇敢的人,我妹妹的这件事对我的打击非常大,我曾经有过轻生的念头。后来,我参与创办《今天》杂志等都与我妹妹的死有直接的关系。我觉得一个生命好像转化了,就是我妹妹的死转化成了一种生;后来我决定走出去,第一步就是办《今天》杂志,当时是冒很大的风险,是和我对生死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有关系,原来一般人胆小都是惧怕死,但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从我妹妹1976年去世到1978年两年的时间,我个人生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我在妹妹的悼词中写过,迎着什么去死,就是有一种赴死的决心,但具体做什么并不知道。所以1978年政治松动以后,我们觉得在文学上有一种可能性,历史给了我们一个契机,就看我们能不能抓住。我妹妹的死使我变得坚强和无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17:47 , Processed in 0.06967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