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历“整”个过程、设计“系列”活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8 16:55: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经历“整”个过程、设计“系列”活动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浅谈
                     崔铭

《语文标准》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新课程中,作文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必须考虑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表达自己的意思”的愿望与要求。作为《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科学设计教学过程》(KG200513)的子课题,经过近两年的学习、研究与实践,我认为:要进行作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经历“整个”过程(感受体验生活,萌生要表达的意思,习作,修改完善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设计并组织开展一系列“研究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成为“作文的主人”。可以说,怎样将研究性学习活动与作文教学切实结合在一起,是作文教学课程改革的体现,也是学生作文取得突破的关键。
我把“整个”作文教学过程设计为:“主题实践研究(体验生活、激发表达欲望)——口头交流展示研究成果——习作实践——小组互读、互评——修改、定稿、发表”五大环节。
一、表达欲望的激发
美国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有表达自己发现和思想的欲望。原苏联心理学家也认为:少年期是言语发展的最佳年龄,应该激发学生表达自己的动机和兴趣,发展他们的语言功能。目前,我国,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小学生厌恶“作文”的现象相当普遍。原因就在于——教师在作文教学的初始阶段,没有重视孩子表达欲望和写作兴趣的激发。
我对学生的实际,对教材的“习作要求”、“口语交际的教学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要求”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进行了“利用、选择和改编”,结合教材、生活实际和学生心理特点,按照“用游戏的方式来模仿成人生活”。让学生体验生活并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由于学生对“生活”、游戏的熟悉和兴趣,自然也会对探究活动兴趣盎然。
例如:一个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早晨,是一天的开始,你留意过早晨美丽的景色、人们雾中忙碌的身影吗?……走进校园,新的一天开始的时候,你想过什么呢?请你以早晨为范围,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人、景或事物写下来。题目自拟。要注意把内容写具体,写完后读一读,修改一下。”
对于本单元的作文要求,题目并不难,但因为“习以为常”而“熟视无睹”、“无话可说”。因此,教师有必要组织一次使学生真正对“早晨的景、人、物等内容有真正的了解”,并真正产生想表达的愿望的“研究性”活动。我的做法是:将本组教材的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开展感兴趣的活动,进而,激发起学生的表达欲望。
活动一:深入生活,“采访”生活
为了使学生对观察景物、人物感兴趣,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人人做小记者,采访早晨好新闻”活动。活动开始前,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发生在早晨的一件新鲜事,并告诉学生“这则新闻”是怎么得来的。然后,向学生布置任务:班上要开展一次活动——“人人做学校小记者,采访早晨好新闻。”接下来,教师有给学生介绍了新闻的特点,并组织学生讨论:可以采访什么?到哪里采访?怎么采访?结果以什么方式出现?……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采访目标(人、景、物、事均可),同时还要给学生解释清楚:采访可以看、听、问……同时,做好资料收集工作。在学生采访过程中,教师还要留意观察、个别指导,并要求学生把采访过程中的“新发现”记录下来。这样,学生有了“生活”,有了自己的发现,有了“素材”,自然也就有了“表达的欲望”。
二、口头交流、展示“研究成果”
活动二:组织“新闻发布会”
在学生完成了“采访”任务后,“表达”也就成了他们的一种“需要”。此前,教师须布置学生认真准备,对资料进行必要的梳理,最好写成“发言稿”。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对“学困生”及时进行必要的指导。对学生中的共性问题也可以进行集中指导。一切就绪后,由学生自己主持“新闻发布会”,要求每位学生以口头的形式向同学发布新闻。同学之间还可以相互提问和答辩。这不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也能满足学生的展示欲,更是实现“口语交际”目标的必要过程。通过“新闻发布会”,学生们不仅在表达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而且锻炼了思维和语言,丰富了写作素材,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广阔而丰富的“生活”空间。
三,学生习作实践活动
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学生不仅发表了自己的“见闻”,而且又听到了许多“新闻”,在表达、提问与答辩中锻炼了思维,发展了语言、丰富了素材。此时,就可以组织学生书面习作了。这时,,教师还可以提醒学生:作文既可以写自己的见闻和感想,也可以写新闻发布会上听来的自己感兴趣的故事和感想。注意:要符合本次作文的要求。这样,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题立意,学生必会有真情实感,必然会有话可写。这时,习作已经成了学生的一种“需要”。所以,活动三“学生习作实践”基本上是学生自发、自觉完成的。
四、组内交流、评价
活动四:组内互读、互评活动。
学生书面习作完成后,自我欣赏与成就感不言而喻。书面习作本质上也是一种“表达”,而其效果如何?则有待于读者的评判。这一活动的设计,既有助于学生在“习作”阶段推敲、完善语言,并为了便于“同学阅读”而规范书写;又可以促进学生相互学习,找到样板;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在比较中“自我反思”,从而不断提高习作与表达水平。
五、修改、定稿、发表
学生在“组内互读、互评”活动中,发现了“样板”,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修改”也就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实践中,还出现了个别学生“改后”再请同学“读评”的“循环”……在文章组内、班内“发表”后,自然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反馈意见”,学生再行修改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清楚工整地抄写在作文本上——实际上,也就等于出版了各自的“作品集”。习作“定稿”后,教师还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在教室的合适位置开辟“专栏”,张贴出来,供学生观摩交流。学期、学年末,将优秀习作编辑成《学生优秀作品集》,印发至人手一册。
这样,整个习作过程学生是在“游戏性”的各种“实践活动”中,自行探究、发现、表达、交流和修改中的。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学生完成了搜集素材等一系列实践和情感活动,实现了探究实践、口语交际、习作评改的有机整合。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引领作用。
(本文2007年获天津市“教育创新”论文评选市级奖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21:59 , Processed in 0.06866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