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小学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10 10:29: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上小学记
文/王木春



作家苏童描写他的小学校园时,说:“一棵本地罕见的老棕榈树长在校门里侧。”这让我浮想联翩,又忌羡。在我第一天去学堂(我们称“上学”为“去学堂”)时,如果有一棵慈祥的老树守候在校门口,我不会一听到奇怪的铃声就往家里逃。老树使学校一切陌生的、威严的外表,变得亲切与和善。

那天,和两个弟弟聊到村小学。两弟弟一致认为校园内种着一棵樟树。我却怎么也回忆不起来。那年头,村里村外的树极少,哪里有棵树,我记得分明。或许,樟树是在我小学毕业后才栽的。但我还是无法想象有那么一棵树——居然还是樟树——突兀地站立校园中。想想吧,如此袖珍的学校,百来个学生列队做操已显拥挤,怎容纳得下一棵树?

记忆中的校园,空荡荡的,一无所有。唯一能见到的植物是东围墙外的甘蔗林,甘蔗林之外尽是田地。有同学翻墙偷过甘蔗,被家长告到学校,校长全校点名批评。不久,一片民房代替了甘蔗林。

校门在校园的西侧。小小的。每天,老师负责开门关门。有一次,老师迟到了,全校学生都给拒之门外。又一次,捣蛋的学生用竹篾片插进锁孔,让老师没办法。





从家走路到校,10分钟。沿途是陈旧的小巷和凹凸不平的光滑石板路。半路有一间生产队的厕所,我二年级时曾逃学好几天,跟邻居小伙伴躲在这里玩,后来不知怎么给发现了,才再次被扭到学校。那时——不,在我10多年的基础教育阶段,我没有几天对学校产生过好感。

厕所前是一片空地,长着几株高大的木麻黄树。再往前走二三十米,右边是一栋气派十足的两层楼房,一楼有一厅四房、一个大天井,典型的东山岛建筑模式。大人说,这家主人有新加坡亲戚,屋顶的大梁都是合抱的老杉木,百年不坏。所以这房子,在我眼里,始终被赋予了一层神秘之感,直到今天。那时代村里兴建的许多房子,几乎推倒重建了,附近唯独这房子至今保存完好。

房子靠路的一边,修了一个露天走廊,再砌一堵墙与路面隔开。走廊地面用当时少见的石灰抹成,又硬又光滑,我和同学们常在中午时在此玩游戏,吵吵闹闹。主人曾几次出来驱赶,但也不特别凶。下午放学去玩,就没事了。

从这幢房子,再往东拐,必经一口井。井底有金鱼若干。上学放学时,常见女人聚集井边洗菜、淘米,煞是热闹。有时井边无人,我路过了就勾下头,欣赏金鱼。鱼儿在井底自由悠游,旁若无人。水面晃动一张忧郁的小脸。

穿过井边,即村部。也是两层楼。一楼大厅是村供销社,也是那时村里唯一的杂货店。无数次被大人派遣来这里买食杂,最常的是打酱油。记得还曾经因为找不到瓶子,端个碗就来了。那时的酱油,乌黑发亮,香味可人,总会用舌头舔一下,现在我想起来了,那是豆子的味道。这味道,我三十多年不再闻到了。豆子和童年混合的味道。

村部前面,有大庭院,村里放映过电影,但次数极少,因为空间不够宽敞。那时演电影,四乡八里的人大老远都涌过来。

村部会议室设在二楼。但我没见谁开过会。有几次,数学王老师带我们到会议室上“唱歌”课。记得他教过《红梅赞》,现在我还会唱,不用看歌词的。前几天村里一个亲戚婚礼上遇见王老师,银发飘飘,他告诉我过两年半就退休了。本想多和他叙叙旧,听他说说那时小学校里发生过的事情。——100来个学生的学校,规模恰到好处,该有不少值得追忆的故事。可惜人多嘴杂,就放弃了。

几年前,因为村小学撤并掉,王老师调往某镇一所小学。“现在一直教两个班级,每班60来人。撤校合并后,镇里小学教师少、教室少,而学生太多……可是我毕竟年纪大了,一年级的小孩子是不喜欢爷爷辈的老师的。”他笑着遗憾地说。我问他累吗。他说不累,但看到一些有门路的年轻老师想方设法调到学区坐办公室,心里还是有点不平衡。我试探地问他想调往学区吗。“懒得去求人了,也不想欠人家人情了,反正过两年就退休,还是善始善终吧。”他淡淡道。他是个很优秀的老师,歌唱得好,字又漂亮。那晚在酒桌上,看他填写的宾客名单,钢笔字不减当年的风采,如他俊朗的外表。我在朦胧的灯光下注视着这份名单,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一边想:若能把这名单留下来,做个纪念,多好。

村部的东边就是学校了,相隔一条小巷。





其实,我真正在这校园念书的时间只两年,一年级和五年级,其余时间,上课地点在学校附近的民房。二年级在一间尚未装修的新房,代课的数学老师是复员军人,村民兵连连长,据说枪法非常好,百发百中,比村北山上的驻军营长还准。上课时,他总带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有时上课中间,突然就叫坐第一排的我去供销社买话梅给小女孩吃。一次,他用粉笔擦狠狠地砸一个学生,学生家长找到学校,闹得挺大。

不久,我们搬到另一处民房,是老房子。屋子半空架着横木,上面堆满稻草。上课时,稻草袅袅飘下来,落在头顶。这儿却有个好处,门前一大片菜园,菜园旁边是几棵龙眼树。菜园常种包菜和大蒜。我们虽然调皮顽劣,但不会去乱踩。对龙眼树,我们倒有兴趣,下课时,都跑到树下,瞎聊看过的影片或村里什么稀奇古怪的无稽之事。有一回,房主——一个老头,据说是远近出名的老泥水匠——突然出现,将我们没头没脑地臭骂一顿,然后警告以后再有人偷摘龙眼,要砍断我们的手。后来我们果真没再去骚扰他的龙眼树了——我们升上五年级就回学校本部上课了。老头的两个儿子都是泥水匠好手,口碑甚佳。老头的孙子是养蜜蜂的,这些年,我都跟他买好多蜂蜜。他的蜂蜜不添别的东西。

在老民房里念书,没有卫生间。房主在教室门口靠菜园的角落放一口大水缸。一下课,男同学自动在水缸旁围成圈,女同学用手蒙住眼睛,擦身而过,跑得飞快。我们见状好像不觉得尴尬,也不笑。

每天上学,快乐不多。而这不多的快乐,都点缀在课堂之外,以及上学和放学的途中。我那时一定常祈盼:如果上学不是呆坐在教室里,而是每天从家到学校、从学校到家,来回地、自在地走,多好!这一路风景,平淡无奇,却充满善意和情趣。





如今村里的孩子们,可没我当年的福气了。村小学合并到县城后,孩子们上下学都靠父母摩托车接送,来急急,去匆匆,哪有我儿时的悠闲?至于我家闺女,住在县城,运气好些,她小学四、五、六年级是走路去上学的,虽然每趟走20多分钟。只是,她总被街头发生的什么事给吸引住,延误上课,结果常挨老师的告状。当然,这是她上高中后才“如实交代”的。

我听后,对女儿说:“你真幸福。一个人,一辈子能几次这样‘沉醉忘了归路’呢?幸福的孩子,首先必定是有机会散步去上学的孩子,有机会迷路的孩子。”

               2013.1.3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17:20 , Processed in 0.06447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