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化学新教材教学中要让学生“问”起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15 15:49: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化学新教材教学中要让学生“问”起来
江苏江阴市山观中学 杨 萍
从教几年来,我的最大感觉是学生不喜欢提问,即使有问题,提出的问题也没有质量。而学贵有疑,“问”乃探索知识的起步。今年无锡市进行教材改革,新教材与以往教材相比,更注重了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与能力,加强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提供了更多的情景素材。这一变化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我们要抓住这一契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不仅让学生变得喜欢问问题,更要问得巧,问得妙。
一、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新奇事物出现时,会引起人们的注意,进而接近、了解事物,尝试解释“这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这时探索、研究、发现、发明和创造的行为就很可能相继发生。初三化学是学生的一门启蒙学科,这里面蕴涵着趣味无穷、千变万化的科学知识,新教材的版面设计更是丰富多彩,对刚刚接触这门学科的初三学生来说,他们肯定会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有千万个“这是什么”和“为什么”。这时,教师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细心地发掘学生微小的创造火花,创造条件使其闪烁发光,不要因为学生的某些问题很肤浅,甚至有些不着边际,就置之不理,甚至讽刺挖苦,从而影响学生质疑的积极性,让学生变成“闷葫芦”。
二、注重合作学习与交流活动,为学生创造发言机会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不仅是学习主体,而且还是“处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学习活动的产生与学习情景具有密切的关系,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情景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理解和全面素质的发展。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不同观点的争论中,形成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学习共同体,并创造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新教材正好为我们提供了这一平台,在新的教材内容中,有大量的“活动与探究”,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家庭小实验”“调查与研究”,热点话题“讨论”以及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这些都有利于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合作交流,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并为所有学生创造发言机会。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指挥者,不管是教材的处理还是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都由教师来控制。因此,学生能否提出问题,所提出的问题是否一针见血,与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密不可分的。
(一)提供素材,引导学生产生疑问
初三化学涉及很多基本理论和概念,以往教材都是直接给出定义,让学生理解、记忆,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障碍,使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也有所下降。而新教材中,不再强调学生对某些具体概念定义的死记硬背,而是重视引导学生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重视学生对化学核心概念的深入理解。因此,教师应思考提供哪些素材可以让学生产生疑问,从而深入理解这些核心概念。如对“微粒构成物质”核心概念的形成,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演示水的电解和氧化汞的分解过程,通过对比,学生马上提出问题:“为什么汞原子直接聚集成物质了,而氢原子、氧原子没有呢?”学生从而知道原子、分子都可以构成物质,也进一步理解了化学变化的实质。
(二)重视探究实验,让学生发现问题
新教材中,化学实验多以科学探究的方式进行。刚开始学生做实验肯定很盲目,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是很难发现问题的。因此,对探究实验教师要高度重视,给学生以正确引导,让学生学会设计实验方案,根据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在操作中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对实验现象分析处理,发现问题,得出科学结论。
例如,在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探究实验中,笔者首先结合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介绍了实验室制取气体选取装置的一般原则,然后请学生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思考自己该怎么设计实验,做到人人心中有草图,再给出仪器让学生实验。经过第一轮实验,学生就得出了很多套发生装置,有的是试管或烧瓶等加一个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有的用了双孔橡皮塞,添加了长颈漏斗;有少数学生还采用了注射器。当然还有些学生的装置不是很科学。这时,我请不同类型装置的设计者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装置,介绍他们的设计意图,分析自己装置的优缺点、可行性。通过比较分析,学生发现了问题,有的发现自己的装置虽然简单,但添加药品不方便;有的发现自己的装置不好控制反应的进行。这时有个学生马上问道:“老师,那可以设计一套又简单又能随时控制反应进行的装置吗?”我回答道:“你问得很好,这也正是我想问大家的问题。根据实验台上的仪器,请同学们再试一试,看谁能成为一名最出色的设计师?”学生的思维立即又活跃起来,在实验台上搜寻,这时有学生看到了桌上的破试管,他们立即举手告诉我他们设计出来了,并向其他同学说出了自己的思路,得到教师的表扬与肯定后,他们的脸上明显露出兴奋与自豪的笑容。在以后的实验中,学生逐渐会思考了,也爱问问题了,并且问题的质量也越来越高。例如,学生在做碱的性质实验时,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从而知道氢氧化钙能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这时,一个学生问道:“那怎样知道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了呢?”在教师的鼓励与提示下,该学生设计了实验,先取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往其中加入稀盐酸,看不到任何现象,再取另一支试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用玻璃管往里吹入二氧化碳,再向其中滴加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从而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确实能发生反应。我认为,一个初中生能有这样的思考是难能可贵的。
(三)制造悬念,“逼迫”学生产生疑问
悬念是兴趣不断向前延伸和欲知后事如何的迫切要求,它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唤起学生兴趣,激发探究知识的欲望。例如,在讲浓硫酸的腐蚀性时,笔者问了一句:“同学们见过黑面包吗?”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立即“沸腾”起来,有的问:“哪里有?”有的问:“黑面包怎么做呢?”我不动声色地做了实验,学生感到非常神奇,纷纷问:“这是怎么回事呢?”“白糖怎么会变黑呢?”“到底发生了什么反应呢?”在这种热烈的气氛中,学生感觉很轻松,问题自然就问出来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13:34 , Processed in 0.06032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