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亟需建构一种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系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17 22:39: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亟需建构一种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系统             ——访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
                    
记者 言宏
访谈嘉宾:
    崔允漷/浙江临海人,教育学博士,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兼副所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专业领域是课程与教学理论、课程规划与设计、课程评价和教师专业发展。

                我国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问题根源
    记者:崔教授,近日阅读了您的关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统考情况的调研报告,以及关于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国际比较研究,我觉得很有启发。因此,很想请您就我国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对您进行一次专题采访。首先,我想了解,纵观我国50多年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改革,您认为最主要的问题何在?
    崔:我国50多年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改革的经验,用一句话来表达,那就是采取了经典的“纲(考试)举目(评价体系)张”式的思维方式。在国家政策层面上,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变革就是一部大规模的考试变革驱动整个评价体系的变革,即将考试作为“牛鼻子”。从理论上说,似乎很合理,但事实告诉我们,我们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改革成就不大,问题却十分严重。

    记者:您说的问题十分严重,是来自你们的调查与研究吗?
    崔:是的,以统考为例。最近我们花了近一年的时间,针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统考情况,做了一项全国性的调查,涉及29个省的样本。其结果简单地可以表述为六大问题:第一,统考次数过多,有些地区已达到了惊人的地步,如天津市每所小学一学期内平均统考35次,初中平均统考53.8次,高居全国榜首。第二,统考涉及到各个年级,一至九年级年年有统考,学生一入学就等于进入“统考学涯”。第三,统考科目覆盖所有课程,已经到了“凡学必统考”的地步,更严重的是,分内容单元或目标领域进行统考,如某小学将语文课程中的各内容领域分别组织统考,包括看图说话、拼音测试、想象作文、写字、阅读竞赛的统考。第四,统考组织权集中在各级教研室和学校,县(区)级教研室几乎居半,比较典型的是青海省,所有统考都是由教研室组织的。第五,统考命题权主要集中在教研员身上,教研员有被异化为“考官”之嫌,其中河北、安徽、内蒙古和天津四省(直辖市),一学期内所有的统考都是由教研员命题的。第六,统考后公布成绩、排名之风盛行,导致被考人员谈“考”色变。全国小学统考之后排名次的比例是50.4%,初中统考之后排名次的比例是72.9%。最严重的是天津、安徽、青海、云南、陕西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所有的统考都要公布成绩、排名次。

              整体建构我国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系统

    记者:要解决我国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问题,您认为最关键的是什么?首先需要解决的是什么?
    崔:我想最关键的不是改变单一的什么,如高考、统考、成长手册、档案袋等,而是改变思维方式。“纲举目张”“抓住牛鼻子”都是一种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表现,可以说是用理论思维解决现实决策问题。对实践者来讲,需要“轻重缓急”,而不能只关注“重与急”,而忽视“轻与缓”,要面对、处理与解决所遇到的所有问题。学生学业成就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专业问题,需要把它作为一个系统来对待。简单地用“单一考试”管理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变革,50多年的经验证明效果不大,需要我们用“系统的思维、实践的逻辑”来处理评价问题。

    记者:如何理解“系统的思维、实践的逻辑”?能否以此整体建构我国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改革的系统?
    崔:首先,国家需要建立一个综合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体系,明确基于三级课程管理背景下的三级评价系统以及各级管理者的责任,设置诊断性、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的整体框架;第二,所有评价都需要基于课程标准,并据此建立国家、地方测试框架,学校组织教师努力建构学期、单元以及课时的表现标准,以便于开发不同层面的评价方案;第三,需要建立一个专业的测试(包括完全统考和抽样统考)程序:命题系统、组织与实施系统、报告系统,规定测试目的、学科、年级、试题开发、审题人员、评分标准、结果分析与报告等;第四,需要营造一种有利于评价改革的环境,特别是如何提高评价的专业性,让大众都知道:专业的事由专业人员或机构来做,非专业的话题可以众说纷纭,但专业的话语是专业人员的特权,不是谁都可以说三道四的。

    记者:关于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国际上可以提供给我们哪些经验和启示?
    崔:近年来,我们的研究团队一直在跟踪关于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改革的国际前沿研究。我举两个例子,一是美国教育进展评估组织,简称NAEP,该组织提出的评价体系是美国目前最权威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估体系。该体系由支持系统、评价系统与报告系统等三大系统组成,我们从中感受评价的专业性。二是英国的资格与课程局,简称QCA,它是所有3-14岁学生参加国家课程测验(National Curriculum Test )的组织者和协调者。QCA对教育与技能部(DfES)大臣负责,保证在国家课程测验的信度、效度和严肃性方面的公众信心。它组织的国家课程测验在每个阶段结束时进行,也就是二、六、九年级进行,每年一次。二年级结束时,国家课程测验由任教教师负责,科目只有英语和数学两门,并要求上报科学课程平时的形成性评价结果;六、九年级结束时,国家课程测验由在水平3或者高于六年级的教师负责,科目只有英语、数学和科学三门,并要求教师上报历史、地理、外语、技术与设计、信息技术、艺术与设计、音乐、经济与公共事务等学科的形成性评价结果,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评价的正统性与规范性。综观别国校外考试的情况,首先设立专门的专业机构,设置国家测验框架,开发基于标准的题库,统考最多是一年一次,每次统考科目(除毕业考试)1-3门,考试之后都有一套专业的报告程序,这些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与研究。

    记者:看来这真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也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我看到报告中你们对统考问题提供了一些建议,还有什么需要强调与补充的?比如怎样才能使学业成就评价的重心从“校外评价”转向“校内评价”?
    崔:我们基于国际比较研究以及对教师专业的认识,认为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从“校外评价”转向“校内评价”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按国家课程测试框架开展专业的测试,以及如何建立程序保障测试后的分析报告影响到课堂的教与学;更重要的是,如何提高学校/教师开展基于标准的学业成就评价能力,以及提高教研员指导学校开展基于标准的评价的能力。从我国当下的现实来说,我们既不能不相信,也不能太相信,学校/教师具有开展基于标准的评价能力,唯一的出路是让学校/教师正确认识到评价旨在改进,认识到评价的主阵地是在发生教育的地方——学校/课堂,谁来教育,谁就有评价权;应该给学校/教师开展基于标准的评价机会,没有机会,永远没有能力;同时,应该给学校/教师提供专业的培训或持续的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是按照正确的方向做正确的事。
    记者:各方必须同心协力,积极营造全社会支持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良好氛围。具体来说,各方应该怎么努力?
    崔:各级政府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充分重视当地学生、教师、校长的生命质量和幸福指数,保障教研部门的运行经费并加强管理,坚持专业的事情由专业机构或人员来做。各种媒体应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积极引导社会形成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和良好的社会舆论,树立义务教育阶段地方或学校在统考管理上的先进典型,准确地报道当地不合法的统考做法以及考试后对教师、学生进行简单排名的错误做法。学生及其家长、教师和校长有权拒绝不合法的统考,有权以正当的手段举报不合法的统考或各种统考后的错误做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9:51 , Processed in 0.07237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