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寻找”到 “弘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19 19:51: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寻找”到 “弘爱”

——在弘爱人文教育论坛上的致辞


各位老师,各位同道,早上好!我很想用“同道”这样的关键词,因为从去年到今年,我们在寻找的过程当中找到很多的同道,包括今天在座的各位老师,谢谢大家今天能来。我可能先要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
我是似乎离大家比较远的人,我今年61岁了,没有退休,还在一家基金公司做董事长,我的主业仍然是我的业务。现在由于业务应该相对来讲比较成熟,我自己也主要负责基金公司新业务的拓展,因此从2012年开始为退休做准备,因为有61岁了,所以公益活动在加大。2000年开始一直用我的业余时间做公益,所以对公益也多少有了解,包括做过人文的,如世纪东方网站,东方杂志。也有社区参与活动的NGO里,做了九年的理事。20多年来,主要是在企业,一直是做实业的职业经理,做的事情也是企业的事情。所以对教育是完全的门外人,自己虽然有孩子,可是孩子当时的教育和现在有点不太一样,不大的时候到国外了,孩子比较张牙舞爪的,好像当妈妈的在他的学业上不太费心。
教育的问题,确实从去年2月9号在《南方周末》上见到一篇文章,是记者曾鸣写的,报道马小平写的《一个中学老师的教育家梦》,那篇文章对我触动非常大,这么一个鲜活的东西闯入我的生活。我是行动派的,晚上11点看的文章,到晚上两三点都没有睡着,对我的触动非常大,再以后对我的生活影响比较大。从去年2月9号到今天,从寻找到弘爱,应该有一个引号,“寻找”就是寻找马小平。弘爱,就是深圳弘爱人文推广阅读中心,这个弘爱也是今天活动的举办者。在深圳已经基本上完成了NGO的注册,也就是说从2012年2月9号晚上到今天,可能成了由一个人在自己的房间里的事情变成了今天的NGO组织,包括这一年里我觉得更像是一根针,一根线,因为在这一年里的寻找,大家真不知道我寻找出多少东西,我是很意外,因为我对这个领域很陌生。那天晚上在新浪微博上发了关于马小平的文章,而且带了我的感悟。在半个多小时之内,就看到了东莞中学的老师和东莞中学的同学在微博上跟我的呼应,这些呼应非常强调两句话。曾鸣的文章给我这样的印象,也给我这样的冲击,马小平长达28年的坚持是一个人的坚持,因为我们身在其外理解成孤独。但是在网上半个小时得到的呼应告诉我马小平老师不孤独,他有同事,有学生,有和他一起做事情的同道,有喜爱他的学生。2月到4月在网上看到几十篇文章,有他同事写的,也有他的学生写的。也看到马小平的同学炎贵老师做了关于马小平的事情,因为他想在马小平老师活的时候留下一些东西。在这里面产生的成果,最深打动我的是湘女潇潇写的长篇报道记事,分了八部分,因为在网上读者不愿意读这么长的东西,但是我仔细看了。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一些网友与我讲,你们总是强调走了的人,我觉得这个话说得非常有道理。因为这两句是2月9号得到的信息冲击我,他不孤独,他身边同事的反应,和他学生的反应,我想他应该不是一个人,而且偌大的中国,“马小平”也不止一个。所以在网上发起了“寻找马小平”的活动。去年9月在大觉寺的会议上,有“寻找活着的马小平老师”有报道,把这个故事讲得很详细。
这期间我得到了很多的信息,也知道了跟马小平很像的老师,比如说樊阳老师20年如一日,用周六的时间开的人文课堂。我想作为弘爱的理事长,在今天讲话结束的时候我会介绍我的同道和同事们,刚才给大家致辞的邓运清先生就是樊阳老师的同学。所以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很多的“马小平”老师。寻找才刚刚开始,7月份的时候,因为我等了钱理群两个月,等我见到钱理群老师的时候,感受到我这根线来得很晚,1989年以前钱理群已经在寻找,只是他在默默的寻找,他是从马小平的学生里发现马小平老师的。所以他每遇到这样的老师就写一篇文章,八九年下来已经积成了册子。我本来计划见到傅国涌老师,那里有50多位老师,50多个老师的群体里大概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小学老师,他们和今天刚才馆长,包括我昨天晚上见到的一个企业家、朋友,他们的理念是相同的,中国教育的现状使他们越来越觉得要从很小的孩子开始来抓教育,这个教育不是如何的学习知识,灌输知识,而是要学会如何做人。
去年在当时的条件下,有了马小平老师这样的理念,和马小平老师做着一样事情的人做了一些集结,所以去年9月份在北京大觉寺开了一个会,今天有不少人也参加过这个会。会议后想办法把这样的活动变成更有力量的东西,因此我们在探讨基金会的设立,NGO的设立。在北京目前为止还挺麻烦的,去年9月北京大觉寺的时候认识白洋、邓运清,现在知道他们所做的事情,如今让我感受到深圳不仅是30年的热土,在30年里积累了在其它地方不一样的东西,这种东西的力量让我觉得很激动,他们建议我,他们也把他们的工作告诉我,所以把深圳人文阅读推广中心成立起来。施总今天也给我介绍了扈老师,我心想在今天的会议上我可能还会听到我没有听到过的名字,听到我没有听到过的东西。
2月9号偶然闯进来的人,真的就像一根线,一根针一样,找到了这么多的故事,而且把这个故事变成了事业,它是什么样的事业?而且我们讲人文阅读、人文教育的时候,还会在第二次集结里面还会提马小平这个名字,今天还会讲他的故事。今天一天下来对这个会的感受会更深。今天还在讲马小平,这里面有两个东西非常重要,一个是人文素养教育,我们在这个互动当中因为大家可能更能够慢慢理解的原因,我们就界定在人文阅读,可是从人文阅读我们一定知道这就是马小平讲的人文素养教育。人文素养教育一定从阅读开始,人文素养教育和我们在中国未来感受到、看到的风起云涌的公民运动,这也是最基础的工作,就是从阅读开始。我们为什么要做人文阅读开始做这件事情?我想一个人,有没有能力去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和精神家园,是一个人的人生质量和他是否幸福的最关键的东西。
我们大家都知道宗教,宗教在我们的国度里已经感觉到走进大家的生活,可是真正谈义、仁,还处在尴尬的状态。为什么有宗教?我的理解是宗教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和精神家园的门槛放得很低,可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佛教在中国有很多的信徒,可是佛教的现代化,佛教的全球化、网络化,还不能够跟青年搭上线,这也是佛教的问题,这个问题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够解决的。而基督教新教,有知识的人跟基督教发生越来越多的关系,可是这样的宗教在中国也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也不是今天这个场合可以大说特说的。可是无论是什么样的宗教,我想也离不开人文阅读。人文阅读在一个人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和精神家园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我在这一年里头,见过马小平的学生好几波人,这些学生越到30多岁,40岁,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的时候,他们越知道他们碰到马老师,马老师带他们读的东西,在他们整个一生当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我也很深的接触到马前,是马老师的女儿。在马前的眼里她不是老师,而是父亲。一个人有自己的启蒙老师,父母会是他的第一个老师,这些人在他的一生当中什么时候能够让自己的孩子去遇上人文阅读,能够开启人文阅读这扇窗,把他们引上这条路,决定他们的人生质量,他们生命的质量,和他们是不是有能力幸福。昨天晚上我跟企业家议论的时候,谈论到人从吃奶,到吃饭,然后选择吃什么样的饭,到一定年龄之后要保健。可是很多人忘记身上还有一个孩子,就是精神上的孩子,它也需要吃东西,也需要成长。在生活当中看到很多人,人已经很大了,很老了,可是精神的孩子却从来没有在心里长大。这个没有长大的孩子不仅是对社会,也对他的亲人,对他的家庭,甚至对他的子女不见得起到正面的作用,给人带来很多的悲剧就是因为没有使这个“孩子”长大,而使这个“孩子”长大就需要阅读,人文阅读是不可替代的,是要极为重视的。我们这些人都知道这件事有多么重要,可是马小平并不是说他自己知道了就算了,他把马前带好了就可以了,他和今天在座一样,用28年时间孜孜不倦的做这样的事,是很多人不去选择的生活方式,不去选择的职业,不去选择的人生,他做得很艰难,把自己点亮了,然后照亮一个人,接着一个人。
我很喜欢这句话,“一灯照隅,万灯照国”,这个是佛教的传教大师最澄的一句名言。对这句名言日本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学者对这段话有一段解释,我想把这段解释念给大家听一下。
他说人们常说做事是为了世间,为了他人,但是认真做起来并非易事,如果真想付出行动,就要严格训练自己,再照亮自己周围的人,也才能照亮国家。
我想马小平,包括在这一年里找到很多的老师,他们不同程度上都是这样的人。他们都是怀着这样的信念,以“一灯照隅,万灯照国”作为自己的行动密码。我们做弘爱这件事情,就是要把马小平老师说的人文素养教育,从人文阅读推广开始,做下去。我们做的方式就是点燃自己,照亮别人,一点一点,我们不怕慢,只要不停下来,彼此提供温暖,彼此提供支持,让越来越多的人做这件事情,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就会由于人的改变而变得越来越好。
由于这样的原因,就有了这样的名字,我们叫做“弘爱”,昨天上午几个人碰在一起,给自己的弘爱编了一句话,叫做“弘扬人文精神,阅读唤醒大爱”。这里面有几个关键词,什么是人文精神?我还想念一段话做表述。“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怀,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对一种人类发展理想的肯定和塑造,从某种意义来讲,人所以是人,是万物之灵,就在于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这个是我们里头讲的人文精神,我们注册这个组织的时候,曾经碰到“人文”两个字有点敏感,我不知道他们敏感什么,可是不管谁敏感,人文,人文精神、人文教育是我们一定要拼自己的力量,付出自己的努力,哪怕是一点一滴来推动。
我们弘扬人文精神干什么?就是叫做唤醒大爱,因为我们相信大爱在每个人的心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可能在睡觉,可能有点麻木,可能有点心不在焉,可是人文阅读是有能力把它唤醒。什么是大爱?我还想给大家读一段话,大爱用中国人的话有一句话名言“大爱无疆、上善如水”,出处就在这里。它是最高级的爱,顶级的爱,是没有疆界的,是适用于任何方面,对任何人,不管是什么样的人,都能感受到的爱。这个爱在西方里叫做“博爱”,大家都可以理解。中国这一百年走到今天,我们不知不觉的离它太远了,我们一定要拉近我们和它的距离,能够成为喂养精神孩子的食粮,我们需要它。
我下午的时候就我们这件事情到底要怎么做,做什么,跟大家有很多的交流。下面把我几个的同道,跟我们做事的几个伙伴向大家介绍一下。
施明锋是企业家,我们两个第一个是出钱的人,也是出力的人,我们两个交换过意见,他有一句话非常好,他说他要为自己的信仰买单。(掌声)。我们还有一个想法,我们做企业的人,自己的钱,包括能够调动的资源比一般人会多一点。现在社会上经常看到所谓的企业家做慈善,就是往外掏钱,可能参与到这个项目里的企业家就很少,我们只找一种人,出钱还出力的人。因为我们只有自己亲身一点一滴做公益的时候,才实践马小平老师讲的先照亮自己,因为我们自己需要把自己清理干净,把自己身上的毒素清理干净,自己把精神孩子养大,让自己具有完整的人格照亮别人,我们不仅是出钱的人,一定要成为这个事情的实践者,从自己做起。因为在找的过程当中能够找到施总高度认同的合作伙伴,他也为找到我而高兴。
田国宝和邓运清是全职到位的NGO人,他们两个实际上都有自己很赚钱的生意,把自己很赚钱的生意放下,全职做这个事情,而且半年来把这个事情做得很好,我们彼此之间都觉得运气很好,找到同道做这样的事情。昨天讨论NGO的薪酬,因为在NGO这个领域里头,工资往往是我们很困难的一件事情,因为钱在NGO里头不多,可是没有很好的薪酬就很难找到NGO有效推动的人力资源,现在是很多NGO组织的困扰。可是在我们这里,昨天在讨论薪酬的时候,他们说把薪酬一部分再捐献给这个项目,我们有这样两个做全职事情的推动者,我们可以去想见,可以去预期,一定把这个事情做好。(掌声)。
今天有我不知道管他叫志愿者还是什么,邓白洋是人力资源,工作非常忙,抽出时间参与这个事情,做一些很具体的工作,有一些工作也是很重要的工作。我今天介绍的仅仅是出钱又出力的人,和出力的人又把自己的薪酬捐献出来,和把自己的业余时间放在这个事情上的志愿者,他们仅仅是这个事情的缩影,如果我们能够一起走完三年,走完五年,走完十年,走完二十年的时候,我们会看到无数这样的人。谢谢大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9:39 , Processed in 0.06466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