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玉燕钗头艾虎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16 09:13: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玉燕钗头艾虎轻
——关于“端午”的记忆
北京/李锦超
2013年端午节在公历612日,因端午节为全国假日,像许多人一样,我也享受着这难得的假日时光,连日阴雨使人心生烦念,雨水与阴云、乌鸦与野猫、蚊子与车鸣,这些既相关又无关的东西总与我的进出关联,于是,便又想到了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关于燕京农历五月节日的记述,这位老先生真的很有趣,他引述宋人章简公《端午帖子词》中句子“玉燕钗头艾虎轻”,解释风俗,特别引我兴趣者,是这样一句话:“京师谓端阳为五月节,初五日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为什么呢?老先生说,在京城,端阳也叫五月节,是农历初五这一天,因初五是五月单五,本来应是“端”却转音为“单”,真是妙得很,因为,自我记事起,家乡人就把这个文绉绉的“端午”叫成通俗得不能再通俗的“单午”,直到今天,家乡没有人称“端午”,还是一如既往地把这一天叫做“单午”,有时候,我真的怀疑,这两个字应写成“单五”,在京城的风俗记里,我是无意中找到理据的,我能不高兴吗?
章简公先生的这首词的句子,在我的记忆里可能变成了另外的情形。因为,它真的很有意思。“玉燕”是什么呢?宋人崔敦诗写过这样的句子“玉燕垂符小,珠囊结艾青。”根据这两句话,我大约知道,它其实应是一种装饰物,是古代妇女们的头饰,钗的一种,那么,玉燕钗头那就应是女子头上的钗上挂着一只“艾虎”,那么,艾虎又是什么呢?《记纂渊海》卷二“端午”引《荆楚岁时记》曰:“今人以艾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这样,我便知道了,其实“艾虎”就是粘了艾叶的虎形饰物,那么,我大致可以理解为,每到端午节时,女子们都会在钗的头上挂一个小巧的艾虎,想那袅娜身姿,风流态度,一钗一钏之间,尽是风情暗自生起,端午,也就成了美丽的另一个名称了吧。
可事实上,“艾草”并不在于体现美,而更在于它体现了驱邪避害之意。这是一种喜阴的小小植物,小时候,每到端午节,我会早早地从炕上爬起来,踩着虫鸣,顶着星星,向田埂走去,偶尔的一声骡子打喷嚏或者夜鸟梦呓都会让人心里一惊,但找到那些艾草的决心却从来没有改变过。
田埂上,与青草长在一起,但艾草会散发出一种特殊的味道,我还是能辨别出来,轻轻地摘下叶子,装在准备好的布袋子里,嫩叶子的清香会让你一下子清醒。从田埂这头摘到那头,天便大亮了,你会突然觉得,田地里有那么多的人,他们都悄悄地做着同样一件事,采摘艾叶。这其中,女孩子最多。为什么呢?因这,这草的名儿,让她们感觉到了温暖,那就是“爱”。
儿时的记忆里,人们是不会把“爱”讲出来的,更不会大声讲出来。因此,那些情怀渐生的女子,便会借着这一节日悄悄地把心事写在草叶里。她们会在衣襟的某一个地方,别一叶艾叶,清香散发到她的心里,仿佛爱也一同从心里流出来。小孩子们也会在发际或衣襟上别一叶艾草,因为他们知道,通过这样的方式希望得到更多人的爱。于是,艾与爱,便在遥远的乡野间借用了汉字最古老的修辞,构成了一幅美好的生活图。
把艾草交给妈妈,妈妈就在门楣上、窗框上、孩子们的衣襟上别上一叶,余下的,妈妈会用手轻轻地揉搓,使原来有点发灰发白的叶子变得鲜绿,在太阳下晾晒一天,父亲会把它拧成长长的绳子,因为,它有两个作用:一是夏天驱赶蝇蚊小虫,冬天用来引火。这些从夏日早晨被摘回家的嫩草叶,在乡村一年的岁月中,时时在出现在人们的生活里,与爱同行。
然而,这样的记忆真的成了永远的记忆了。乡村似乎也在某一刻沦落了,乡村的民风也在悄悄地丧失了。那些长在田埂地头的艾草孤零零地在清晨中巴望年轻人或者孩子们的到来,但是,望了十几二十年后,它们真的失望了,因为,它们的清香已被人遗忘。
宋人洪咨夔《菩萨蛮》云:“翠翘花艾年时昨,斗新五采同心索。”这句子中,有我童年的另一个关于端午的记忆,那就是五采同心索。家乡有这样的习俗,每到端午节前,村中姑娘媳妇们都会做一件事,那就是染五色线,她们从来不用商店中卖的染料,而是不辞劳苦地在田间地头找寻各种花草来染彩色的线。在我的记忆中,黄线是用一种村民呼作黄金茶的黄花煮染的,红线是一种叫做海呐的花煮染的,其他色最易得,我不曾记得了。染好的线绳,在她们的手中会变成各种形状的“符”,棱形、三角形、方形等等,把这些编织起来的形状各异的符挂在自己的身上,或送给小孩子们,并且说:一定要戴够七天,它可保证你一年不生病,不被虫子叮咬,更不会被蛇咬伤!于是,身上会多出这些饰物来,手腕和脚腕上也会系同样的五色线,脖子上同样有一条花线绳,闪烁着村民们对孩童的希望的目光。
想那五月初五的这一天,村子里每个人身上都散发着艾草的清香,每个人的身上都会有一个不同形状的符挂着,每个人的手腕上都会闪着五色的光。然后,孩子们会在相互比着艾草、五色线和符的欢乐中,听妈妈喊自己的名字,回家吃一顿充满爱的午饭,然后,在下午的时候,照例下田干活儿或是放牧牲畜。端午节,被系在了手腕,被挂在了身上,被存放在了屋子的某一个地方,等着来年的同一天。
然而,现在,我无法再能走进这个世界了。我不再是儿时的稚趣玩童,乡村也已远远地将我抛弃,端午节没有了艾草的清香,没有了五色线的绚丽,没有胸前花符的招摇,即便有了法定的假日,也没有了气氛,失去了应有的热情。
所谓传统节日,其实,只是一个名儿而已。就像许多人说的那样,为纪念屈大夫而产生这一文化味十足的节日,留下的只是更浓烈的商业气息,也不知道山西省那个天价粽子卖了没有?
还是想儿时的端午,不是应该叫单五吗?默念:“花阴转午清风送,玉燕钗头艾虎轻。”从遥远的他乡怀念遥远的儿时单五,晚上的雷鸣,正敲打着梧桐树下一只流浪猫的双耳,它会不会想起宋人笔下的这句话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21:11 , Processed in 0.06092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