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1|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现代诗:语言张力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19 19:18: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现代诗:语言张力论》系国内第一部以张力作为核心范畴研究现代诗语言的专著。 重新检讨、修订新批评与结构主义的理论与方法。突破早期张力说的二元有机论,在关系主义框架下,有意将话语研究“还原”为以张力为轴心的诗语研究:爬梳现代诗语的衍变、成色、历险;区分现代诗语与文言诗语、白话诗语的差异;着重厘析现代诗语的张力属性、特征、结构与通道;把握现代诗语张力的生成机制、两极动力、两极分化,以及修辞张力的最新变异。 侧重本文结构细读、照顾历史关联性的方法。抓住纵聚合与横组合的运行坐标,把握能指与所指的离散,展开隐喻与转喻的纽带,探析意象与非意象化的交缠……拨开现代诗语丛林中的老藤新蔓,更为本位地探视其生长。以此楔入张力诗学的根底,确立张力作为现代诗语的标杆,提供进入现代诗语和研究现代诗语的有效人径。

作者简介
  陈仲义,教授、学者。现执教于厦门城市学院人文学部。
目录
导言 现代诗语的研究“入径”
第一章 现代诗语的生长及其可能
第一节 现代诗语的衍变、成色与历险
第二节 现代诗语与文言诗语的分野
第三节 现代诗语对白话诗语的超越
第二章 现代诗语的张力属性
第一节 现代诗语的“轴心”张力
第二节 现代诗语的存在“机密”:能指与所指
第三节 现代诗语的运动方式:纵聚合与横组合
第四节 现代诗语的重要“纽带”:隐喻与转喻
第五节 现代诗语的基本构件:意象与非意象
第三章 现代诗语的张力特征
第一节 张力的陌生化效应
第二节 含混:模糊中的多义、歧解
第三节 悖论:互否互斥的吊诡
第四节 反讽:表里内外语境的“佯装”、“歪曲”
第五节 变形:“远取譬”畸联
第六节 戏剧性:紧张中的包孕或意外
第四章 现代诗语的两极“动力”
第一节 现代诗语的新型“冲动”:语感
第二节 现代诗语的别样“放逸”:语义偏离
第三节 现代诗语的生成机制:由内象到外化
第四节 现代诗语的两极分化:“去魅”与“返魅”
第五章 现代诗语的修辞张力
第一节 “扭断语法的脖子”
第二节 转动语词搭配的“魔方”
第三节 活络词性的“转品”
第四节 重启语音变奏及纯音演出
第五节 织就分行、跨行的“空白”
第六节 迎接异质化修辞的挑战
结语:现代诗语的张力统摄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2#
 楼主| 发表于 2013-6-19 19:19:47 | 只看该作者
陈仲义:语言的张力是现代诗的一个重要方向
2013-5-10

来源:东楚晚报  





  
东楚晚报)(记者 王婵媛/文 何戈/摄)
  9日,一位高大瘦削的男士推着行李车与舒婷快步走出天河机场,素朴儒雅。他是陈仲义,著名文学理论家。舒婷是他的夫人,他是舒婷口中的“陈老师”。
  因到达时间较早,舒婷与陈仲义在机场中静候其他参加诗会的友人一同来黄。等待期间,除偶尔与友人交谈几句之外,陈仲义大部分时间在安静地聆听——就好像他的研究方向一样,倾听诗人的声音,藏锋不露。当被问到为何被舒婷称为“陈老师”时,陈仲义面不改色地来了句冷幽默:这是好学生对老师的称呼。
  陈仲义现任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是诗坛著名的诗歌评论家,潜心研究现代诗30多年。已经出版8部现代诗学专著,如:《现代诗创作探微》《诗的哗变》《中国朦胧诗人论》《台湾诗歌艺术六十种》《扇形的展开——中国现代诗学谫论》《现代诗技艺透析》等。陈仲义发表现代诗学论文200多篇,两者合计400多万字,并多次获市、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前沿诗歌聚焦》获第12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行业最高学术奖)、第5届鲁迅文学奖入围提名。
  2012年9月,陈仲义的第九部学术专著《现代诗:语言张力论》与读者见面,这是国内第一部以张力作为核心范畴研究现代诗语言的专著,属中国作协2011年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9日,陈仲义介绍,今年6月他将在武汉出席关于新书的发布活动。“语言的张力,以前很少人研究,但这是个非常重要的方向。”陈仲义说。 
3#
 楼主| 发表于 2013-6-19 19:20:38 | 只看该作者
“现代诗语言张力”学术研讨会举行 诗人舒婷参加
时间:2013-06-10
来源:  作者:吴琼

6月9日,《现代诗:语言张力论》学术研讨会在我校新图书馆风雅斋举行,研讨会围绕厦门城市学院教授陈仲义在其专著中对现代诗歌中语言张力的研究进行学术讨论。
参与本次研讨会的有著名诗人舒婷,湖北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谢克强,武汉市作家协会主席董宏猷、长江文艺出版社社长刘学明、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诗评家荣光启等十多位诗人、学者。我校文学院院长胡亚敏、教授邹建军、副教授魏天无等出席。
陈仲义认为,“张力”是对立因素、互否因素、异质因素、互补因素等构成的紧张结构,是通向“诗意”的引擎,诗的张力越强,诗意越浓;张力越弱,诗意越淡。当张力无限扩大时,诗语趋于晦涩;当张力无限解除时,诗语落入明白。这一基本观点得到与会者的认同,他们也表示赞同陈仲义所提出的“张力”存在的客观性,以及其对于现代诗语张力的特征、生成、动力、手法、方式、手段、技巧、过程等进行的探究。
同时,在场的诗人、学者肯定陈仲义从语言关系入手去研究现代诗歌的做法,称赞其经过大量知名或不知名诗歌原作的阅读、研究后,以贴近文本的视角进行诗歌内在张力的分析。
《现代诗:语言张力论》一书中的“诗性”语言也得到与会诗人、学者的认可。武大教授赵小琪表示,书中的语言给他带来震撼,他认为在书中,陈仲义做到了将理论思辨的内容与灵动的文字进行融合,“评论诗的语言本身也有一种张力,他的分析不是感悟性地点到即止,而是在理论层面,将笔触落到诗歌深层,带来阅读快感,这比纯而又纯的理论归纳更能让人有所启发。”
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诗人田禾则指出,陈仲义对待艺术、学术认真的态度让他大为感动。《现代诗:语言张力论》一书原本是41万字,经过作者的反复加工、打磨、修改,最终删除了7万字。他表示,正是这种求真、诚恳、对艺术精益求精的态度才使得其研究变得厚重结实,达到一种深厚的艺术高度。他说,本书能够提供现实启示,有相当的指导价值,可作为诗学方面的教材,向青少年推广。同时,对于“张力”的概念他也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通俗地对“张力”进行解释就是“词与词之间相互牵引、相互作用产生诗的感染力、穿透力和作用力”,一只鸟、一棵树、一只苹果等等这些普通事物中也是有张力的。
与会的诗人、学者也对书中的一些观点和研究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和改进意见。赵小琪、诗人晏榕就其对现代诗中张力的过分肯定提出不同意见,他们认为古体诗的炼字、意象使用等很好地体现出其中的张力。晏榕提出,五四以来现代汉语的建设有效性值得商榷,但现实情况是不可能退回文言文,也不可能硬搬其他语系,因此现代诗人的写作需要对语言本身进行不断地超越。
我校文学院副教授魏天无提出,书中能够看出作者反思类型的品格,在这个语言和信息等都“碎片化”的时代,可能其中的一些观点不能被接受,但“不合时宜是诗人、批评家的使命”。另外对于“现代诗除了张力没有其他东西”的观点,他表示有待进一步考量。对于作者一方面强调诗语、话语一体,又不忘“小心翼翼将二者拉开距离”的度的把握,魏天无表示赞同。他还表示本书虽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作为中国首部以张力为核心范畴研究现代诗语的专著,它能够给更多人提供思路和借鉴。
著名诗人舒婷的参与为研讨会带来不少人气,在研讨会前和会后,我校不少诗歌爱好者前去请舒婷签名,并与其进行交流。舒婷表示,她很高兴今天作为“陈老师”的家属之一参加今天的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由本次研讨会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长江文艺出版社和湖北省文学批评理论研究中心主办。
陈仲义,诗歌评论家、厦门城市大学教授, 已出版现代诗学专著9部:创作论《现代诗创作探微》、思潮论《诗的哗变——第三代诗歌面面观》、诗人论《中国朦胧诗人论》、艺术论《从投射到拼贴——台湾诗歌艺术六十种》、形态论《扇形的展开──中国现代诗学谫论》、技术论《现代诗技艺透析》、综合论《中国前沿诗歌聚焦》、鉴赏论 《百年新诗 百种解读》、语言论《现代诗:语言张力论》。另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理论研究》《学术研究》《中国文化研究》《中国文学研究》《厦门大学学报》《西南大学学报》《东南学术》《福建论坛》《文艺争鸣》等全国50多家学术刊物发表诗学论文与批评文章200余篇。总400多万字。 多次获市、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前沿诗歌聚焦》获第12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行业最高学术奖)、第5届鲁迅文学奖入围提名。
4#
 楼主| 发表于 2013-6-19 19:21:22 | 只看该作者
陈仲义称不要盲目崇拜古典诗歌:现代诗歌也有优点2013-06-13

来源:武汉晚报


  前天,《现代诗:语言张力论》学术研讨会在华师举行,众多诗学界著名诗人与会。在会上,《现代诗:语言张力论》作者厦门城市学院教授陈仲义称,不要盲目崇拜古典诗歌。
  在谈到当下青年的诗歌写作及鉴赏教育时,陈仲义显得有些忧心。他说,很多人将古典文学、古典诗歌的那套标准、方法等一味套用在现代诗歌的教学与学习上,这会导致学生们走进一个误区。
  如今的大学校园, 大学生写诗的比读诗的多,但普遍质量不高,许多人都注意到了这个现象。陈仲义对此分析,原因之一是学校诗歌基础教育没抓好,把学古诗那套方法生搬硬套过来分析词赋、意象,是不恰当的。诗歌爱好者不要对中国古典诗歌盲目崇拜,要认识到现代诗歌同样也具有自己的优点,从而进行多样化的学习和创新。(通讯员吴琼 张婷 记者屈建成)
5#
 楼主| 发表于 2013-6-19 19:22:02 | 只看该作者
一部诗歌写作的教科书
——读陈仲义诗学专著《现代诗:语言张力论》
文/安琪

2013年4月第二届中澳文学论坛上,刘震云以这样一个故事做开场白,故事说的是他到德国交流期间,和一帮德国青年聚会莱茵河畔,他随口问了一句“莱茵河水有多深”,结果那些德国青年很紧张地叽咕了半天回答他,先生,我们很遗憾无法确切地告知你具体答案,因为莱茵河在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水深。刘震云接着说,你要是问我故乡随便哪个人村里小河有多深,他一定会告诉你,两三米吧。刘震云这番话引来全场大笑,连澳洲作家们也笑了。它说明什么呢?说明了,中国人和外国人在思维上的显著不同,中国讲究模糊,凡事只求大概,外国讲究精确,遇事必要深析。现在,偏偏有这么一本诗歌理论专著按着外国人的认真劲儿来琢磨,就一个语言张力问题写出厚达400余页的大部头专著,委实让我们这些习惯在阅读上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读者既惊且叹。
这就是陈仲义先生新近出版的《现代诗:语言张力论》,我大约用了一周时间逐字逐句读完,且拿着笔涂涂画画还加批注,这在我以前的阅读生涯中是少有的,我把阅读此书当成提高自己诗学理论的范本,也确实从中学到了很多有益的知识。
诚如书名所示,本书指向的是现代诗,为此,作者用了一个章节的篇幅辨析了文言诗语、白话诗语和现代诗语的衍变、分野及超越,所有的论断都有古今诗句的举证来完成,譬如以“月亮”这个抒写对象在三种诗语中的比照,让读者在与“月亮”有关的古今诗句中领悟到文言诗语中月亮所被施加的强大象征功能(诸如爱情、怀乡、时间等)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西方理性逻辑介入后现代人复杂多变、曲折的看待世界的方式。作者认为,现代诗语采用的是“加法”原则,更多热衷于进出事物周遭关系,更多专注于对象周遭关系的各种展开处理,显然与古人的单纯不可同日而语。这一章作为引领读者进入现代诗语张力问题的必须通道,客观上也为长期受制于“古典诗标高”贬抑下的现代诗做了理论和文本上的自明身份,按作者的叙述就是:我们已经回不去文言诗语的时代,我们只有在现代语境下坚定地以现代诗语为领军,从事翻造旧词、自铸新语的工程。
几乎可以说,全书就是在对“翻造旧词、自铸新语”的传道授业中展开的——这个结论是在读完全书后倒推着得出的。作者在写作中采用揭秘或解密的策略,逐一讲解与语言张力有关的每个关键词:含混、悖论、反讽、变形、戏剧性、能指与所指、纵聚合与横组合、隐喻与转喻、意象与非意象,等等。每一个关键词都是一部小辞典,它由该词的最早提出者、该词引进中国的历史、该词在现代诗语的使用与分析……组成,写作这本专著要花费作者多少年的阅读积累可想而知。其中特别令人感叹的是作者引用的大量诗作,它们并非简单地来自名家大师的作品,相当一部分诗作来自名不见经传的诗人——只要这些诗人的诗作可以充当作者的举证。这里面包含了作者对普天下诗人一视同仁的爱心和他深入到社会各层面的诗歌阅读,其阅读量之大在本书中一望即知。许多诗人都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得到意外的喜悦,他/她看到了自己的诗句闪烁其中。
当作者用具体的文本告诉我们何为含混何为悖论时,我们事实上已经学到了含混与悖论在诗歌写作中的使用,因此我说,《现代诗:语言张力论》不仅是一部诗学理论专著,某种程度上它也是一部诗歌写作的教科书。
2004年5月在广东清新县举办的第二届女性诗歌研讨会上,徐敬亚先生在发言中谈到他越来越不能忍受学院派的批评,他认为,应该恢复中国传统的诗话批评。陈仲义先生提出反对意见,理由是,中国传统的诗话批评大都感悟式,只是一种通盘的看法,无法深入诗作内部进行细节分析。这么多年过去,徐陈两位先生各自沿着自己的方向做着诗歌批评工作,徐敬亚先生把他的喜好贯彻在《特区文学》系列联席阅读上,且成绩不俗;陈仲义先生则用一部理性主义色彩浓厚的诗学专著为大陆诗界动辄以“世纪”、“世界’、“中国”、“民族”冠名的宏大学术叙事氛围提供了“在纹理上有所计较,积小成大”(陈仲义语)的诗学专著,其所涉及的语言细部问题,难道不是每个诗写者最为本质的第一步?

                                                2013/5/11,不厌居
6#
 楼主| 发表于 2013-6-19 19:27:20 | 只看该作者
陈仲义诗学专著《中国前沿诗歌聚焦》出版
2010年07月02日  来源: 诗生活

   



    陈仲义第七部诗学专著《中国前沿诗歌聚焦》(48万字)日前出版。
        在大量第一手感性资讯、先锋文本、田野考察基础上,全书主要聚焦自“第三代诗歌”后的格局:急剧变换的诗歌生态、嬗遞中的先锋时序、新锐诗写形态、标记性诗人抽样,及至重要的诗学节点。该书对近二十年中国前沿诗歌做了一次较完整详备的考察梳理,特别是对当下诗歌写作有较全面覆盖和发见。带着诸多问题意识,尝试為近二十年的诗歌场域,留下辨识与参照。
目录】

第一章  诗歌生态聚焦                               
第一节  诗歌的“出逃”、承载与挣扎                        
第二节  诗写的个人化与相对主义                                
第三节  诗写的三种流向:象喻、综合、语感            
第四节  诗歌的接收与审美尺度                          
第二章  先锋时序聚焦                                              
第一节  “内讧”:“民间”与“学院”詩歌               
第二节  沉潜着上升:“中间代”诗歌                          
第三节  在焦虑与承嗣中立足:七零、八零后诗歌
第四节  反彈与提速:两岸后现代诗歌                        
第三章  网络诗写聚焦                                              
第一节  网络诗象全屏扫描                                            
第二节  网络论争缩略
第三节  网络诗体四大特征                                            
第四节  网络诗写普遍弊端                                            
第五节  网络新品种:“声、像、动”全方位组合      
第四章  新锐形态聚焦                                             
第一节  快感与肉欲的合谋——肉身化诗写                  
第二节  不可理喻的背谬——荒诞诗写                           
第三节  语言的饕餮与精神的苦渡——“新死亡“诗写
第四节  “向上、尖锐、有益”——神性诗写
第五节  底层经验与伦理关怀——草根诗写                              
第六节  “有限制的情景授权”——叙事性诗写               
第七节  自黑夜意識走出——女性情欲詩寫                     
第八节  当久違的烽火台重新点燃——生态诗写              
第五章    标记性诗人聚焦                                             
第一节  隐喻消退后的日常“切片”——于坚诗歌论                     
第二节  “在拐弯处,是一只鸟的细目光”——王小妮诗歌论        
第三节  黑夜,及其深渊的魅惑——翟永明诗歌论                          
第四节  “一颗心的磨损处,绽出那霞青云淡”——陈先发诗歌论
第五节  “在前妻的婚礼上蛙泳教练似醉非醉”——臧棣诗歌论      
第六节  纸蝶翻飞于涡旋中——安琪诗歌论                                    
第七节  “杀毒霸”的播撒与“互文性”回收  ——伊沙诗歌论        
第六章  前沿诗学节点聚焦                                                               
第一节  新诗前沿研究的整体性遮蔽                                                   
第二节  新诗前沿研究的个案钻探                                                         
第三节  兩岸后现代詩學盤點                                                                  
第四节  个人化新诗史的撰寫疑难                                                         
第五节  个人化“解诗学”策略                                                              
第六节  个人化新诗形式建设管见                                                         
结语    动力与陷阱:新诗现代性的“症结”      

7#
 楼主| 发表于 2013-6-19 19:37:00 | 只看该作者
峰市五记
【陈仲义】


饥渴记

      发白军装,膝盖头纳两块补丁;趿人字拖鞋;肩上一副空箩筐,在百米长集市上,来回晃悠;掂掂萝卜,搓搓菜干,眯眼照照鸡蛋,然后蹲在一角互夸新焙的烟丝,扑哧扑哧吸几口;再灌一碗米粉汤,这便是知青每隔5天的节日。

      那天集墟,我拨开人群,一眼瞥见地摊上摆着上百册旧书报,心中徒呼一声:上帝有眼!便撂下同伙,木桩般戮在那里不动了。整整两个小时,我目不转睛地搜索着。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甚至连针灸、喷农药,还有什么难字表之类的书都不放过。我真想变成一只大蝗虫,把所有发黄的半发黄的,只要印满铅字的纸页都统统啃碎,然后全部吞进肚里。

      我掏出口袋所有的钱。

      几天后,好不容易寻到卖书的“老巢”。他迟疑地让我进去。五十来岁,典型乡村知识分子模样:深度眼镜,灰眼珠黯然无神,凹陷肩胛,给人一种肺痨印象。

      交谈中知道,他原是国民党汕头报纸的编辑,“解甲”归农,无力躬耕,只好卖书以资补贴。他极为谨慎避开敏感问题,只回答我有关书的提问。我知道他害怕一不小心,很容易带上“腐蚀知青,传播封资修”的罪名。

      他以八折左右的价格卖给我残缺不全的《茅盾选集》、《郭沫若选集》、《叶圣陶选集》,还有《文心雕龙今译》、《古代汉语》,以及杂七杂八的书,教我好几天魂不守舍。只有泡过那段荒芜岁月的人,才能体会到什么叫做“饥不择食”。一部赫红色硬壳《俄罗斯文学史》,我摩挲良久,终因太昂贵而又放回书架。

      往来几次,我特别注意案头上两册《历代散文选》。“文革”武斗时,我曾躲在家里读《古文观止》,也曾浏览过这部精品,我想续下册,苦苦央求,几次差点跪下来,想打动他原价让我,但他漠然不动,反复说:“一个人,是要有一套书,陪伴终生的。”灰眼珠慢慢集成一束幽光。

      “何止一套书呢,”我非常惋惜而又不情愿地后撤,兼之引伸“只要调回厦门图书馆,哪怕每月8块钱,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当我把一担沉甸甸的纸皮箱挑回厦门时,母亲遽然嚷道:“来了来了,百斤峰市好木炭。”她曾在信中夹钱,千叮万嘱木炭专用款,不得它用。因为那时城市居民,每人每月只配给25斤煤球。

      打开纸箱,她翻出那一大堆泛黄的书籍,顿时傻眼,大声责备我挪用“公款”,我笑嘻嘻反驳:“它比木炭还耐烧呢。”



阉猪记

      双抢。几十小时鏖战、熬夜,加上咸菜干,使本来已露端倪的痔疮急剧演变为“核爆炸”:大出血,脱落、嵌顿、坏死。130斤重的躯体何以抬出十五华里山路?只好连夜请来邻村的年青兽医,实施紧急挂线“抢救”。

      他背着一个白色红十字箱,还没待我看清面孔,便令我倒趴,四只手脚由知青们按在床板上,活像待宰猪仔。

      先打几针,他解释说是麻醉,我好生忍耐。天哪,那麻醉剂肯定过期失效,当他用羊肠线将痔核箍紧,死劲结扎时,我分明感觉是,一把犀利的刀片,正朝着细嫩的皮肉——剜割!剜一刀,再剜一刀,活生生痛入骨髓!我的嘴巴塞进枕头,咬出棉絮,止不住发出凌厉的嚎叫,继而变成声嘶力竭的求饶。事后,知青们揶揄说:“一场史无前例的阉猪。真的,那声音没有两样。”

      仿佛过了一个世纪,才听到兽医沙哑的干咳,“就好,马上就好。”就在这半死不活之中,我的大脑掠过《红岩》那一幕:削尖的竹篾,净往指甲里扎……
年轻的兽医刚洗完手,我已吞下四片止痛药,结果还是无济于事。那一夜,我再下了一次地狱。

      第二天,我问前来巡视的兽医:“昨晚,你在痔头打了什么?他愣了半响,说:“一种特效药。”

      “特效药?!”我有气无力,“那是明矾水吧,防腐的。”大清早,我就在《农村赤脚医生》上查到,他的脸顿时一片灰白。

      我给了他10块钱,10块钱是当时我们一又四分之一月的生活费。30年前10块钱相当于现在二百元。

      我的脑袋全部只剩下两个字:止痛。我惟一的请求是“赶快给打一支冬眠灵”。

      冬眠灵!它让我足足睡了18小时,那是我一生最长最美的睡眠。一觉醒来,夕阳的余辉筛过门隙,在满是灰尘的床板上跳动,煞是刺眼,我伸出手掌,一张一驰的,抓着光斑玩。

      直到现在,我还十分怀想那支冬眠灵,庆幸它没有过期。

      “不,你应该庆幸,”妻子悠然说“兽医没有找错部位。”



狗吻记

      沿江一溜吊脚楼,半边倚着江岸,半边伸出伶仃细木脚,直戳浅滩。远望,斜斜歪歪,一阵江风,便会掀倒似的,其实半个世纪,浪打涛冲,它自巍然不动。
   
      街中间,有惟一一家国营饭店,盛行米粉汤。米粉汤千篇一律:低档的,撒一匙冬菜;高档的,加点肉末或碎排骨。

      每到墟日,这里便成了知青会馆。原先门口只有两三土狗,随着城里大批“贵族”到来,竟增至七八条。进进出出,裂嘴呲牙,俨然老主顾,一会儿便占据大小“席位”。

      还没有坐稳,便有黄黑两只衔尾而来,绕着我的脚尖蹭蹭、磨磨,嗅嗅。待端起碗就冲着一阵狺狺。我扔下一块肉骨,大黄眼疾齿快,一叨便走,大黑气得浑身抖索,呼哧呼哧前爪搭到桌沿,我只好扔下第二块也是最后一块,岂料一只小花狗,硬在它鼻下抢劫,成功得无影无踪。大黑气急,猛吠数声。犹似不解气,忽地窜起半尺高,朝我大腿恶恶一咬。

      “哎哟”还不及出声,我赶忙捂住大腿,细细卷起裤管,大腿内侧留下三个鲜明齿印,边缘渗出血丝。其时我穿卡叽布长裤,里层又有短裤,否则非啃出个窟窿不可。

      赶紧到公社防保院。医生检查后说:血清早用完了,要打得自己去县城买;一个疗程两星期。

      五十六华里。14天。我牙一咬“算了”。

      回到生产队,其实心里并不踏实,翻出《医疗普及手册》,发现狂犬病潜伏期可延长至一年,自我安慰:命贱,也就当做一只狗呗。

      自此,我对狗怀有一种憎恶与恐惧的心理。知青点那只土狗,不久也在我暗中唆使下杀了。啖着撒满黄酒的狗肉,对没有任何瘢痕的大腿,我却感到有些隐隐作痛,喉头竟也痒痒,我只好再一次自我安慰:神经过敏!

      20年后,所住小岛遍地遛跶同类宠物。儿子被邻近哈叭儿“吻”了,准确的说,是被挠伤了一点皮。他妈即刻过渡到厦门防疫站,买回十四支粉红色针剂。

      我揉着儿子屁股蛋说:“真抱歉,让你替老爸受罪啦。”



相命记

      下乡前曾见到一本相命书,赶紧把命运线、情感线通通描下来,还自制了一份性格测定表,晚上无事便逐一为村民们看相。轮到大队副书记,不知哪来的灵感,一口咬定:此生两大劫。一是31岁那年,大难不死,二是……话没说完,书记大惊:神啦,那年垒墙盖房,脚不软心不慌,硬是从屋脊上摔下来,却也一块筋骨不伤。我继续佯作高深“二嘛,是今年……”略作打顿,瞥一眼在旁他的老婆,竟吓出一脸死灰。

      她曾经作我半年多房东,每餐桌上多是一钵蒸饭一碟咸菜,她总是一个劲地说:“吃、吃”。眼睛偏小,略呈三角形,嘴角边似乎有点乜斜,不锈钢的镶牙使牙门毫不掩饰地咧着,一笑起来很是银光闪闪。

      年冬田塍锄草,不见她来,妇人们议论说是感冒什么的。第二天没来,又是头风什么的。第三天半夜,她老公慌忙把我们从被窝里喊醒“快送医院!”

      她的房间像密不透风的地窖,远远就闻到一股霉味,她快成了蒸熟的白薯。像当地坐月子妇人家,额上扎着一条白头巾,已不省人事。十五里山路,平常得走一个半小时,现在六个人连滚带爬,不到一小时便到了。

      担架放在公社医院水泥地上。年轻的大夫们从容自若。听筒、血压计一会儿便抛在一旁。只见胸脯被扒开,一根足足两寸长的粗针猛地往里戳。心脏仿佛跳动几下,再一针便戛然停止了。

      大约,只有两袋烟工夫。两袋烟工夫。

      乜斜的嘴角竟无一丝怨恨状,且极其舒展着,松驰得毫无表情,甚至还留下一绺若隐若现的笑意。

      那一年,她才三十出头。留下一个12岁的男孩,和满头黄发、智商极低的八岁小女孩。我离开生产队时书记尚未续弦,以后很久很久,也没有听到他再婚。

      随去的村民长叹短嘘,说去得这么快准是中邪呗。医生什么也没有说,既没有责怪送来太迟,也没有问及死前吃过什么药。

      医生只嘱咐把尸体放到权作太平间的地下室。丈夫不动,村民们犹豫着,我与另一位知青便抬起她。有人忽然喊:“小心,地下室有老鼠,会咬。”我本能地把她伸出担架外的胳臂收入被子,并顺手把她的头与脚盖得严严实实。我最后看她一眼,并不觉得她难看,嘴角完全“熨平”了,只是脸有些苍白。像劳累过头而难得一场酣睡,有一种放松的满足。

      到底,还是从被窝里钻出了一股热烘烘的臭味,直冲鼻子。是大小便失禁、混合着棉絮沤出汗酸的骚臭味。

      沿着潮湿欲滑的石阶走向太平间。脚下的江水和平时一样,远处闪着几点荧光。

      我忘记在什么地方洗了手。

      从此,我再不与人相命。



山火记


      大伙儿都坐在稻草堆上歇息。哼曲、跷脚、卷烟,目光随意在蓝天游弋。远处,三两土冢,压着红绿纸钱,耀眼得像盛开的紫云英,一会儿袅起一缕轻烟。

      谁都看得分明,就那么一丁儿爝火,悄悄踱出土冢,爬上田塍,悠哉悠哉做散步状。歇口气,又蹑手蹑脚攀上另一田塍,挠着深秋寸把长枯草,蛰入另一条圩埂。忽然一阵斜风,火苗打了个喷嚏,浑身抖擞,干脆迅跑起来,一眨眼,拐过小径,直窜对面山岗,哔剥哔剥敲起过节的锣鼓。

      许是大伙儿见惯这种寻常演出,半晌,才从稻草堆里集结起临时“消防队”。

      “消防队”未到,火自己就熄了,只烧焦几株乌桕。

      这是我第一次感到火苗的可爱,怔怔瞄了大半天。事后很久,还不时细细体味她的轻盈、蹁跹、蹀躞的样儿。




      队长从大山挑回满满两桶松香,那是整整三个月的血汗。可是一个趔趄,手中的旱烟与金贵的“奶油”便共同制造这场罕见的山火。

      等到大队人马赶到,触目皆是汪洋黑炭,仿佛这片山林刚从大自然烤箱中端出来。

      千枝万条,争先恐后地逃向天空,最后一刻挣扎全部定格成面目狰狞的山魅鬼魈:稠密的树冠,一律剃成死囚光头,骷髅般耷垂着。浑身铁疙瘩的老松虬,早已脆成面包干,鼓凸结实的楠木亦剩下一堆蜡烛泪,从树木深部不断发出嘎嘎的断裂声。

      我第一次感到火的可怕:连续几个晚上,我都梦见自己烤成松脆蛋卷。




      几乎同一时刻,所有村民都盯着西南天际——村后山岗凹处,那儿正升腾起一股淡淡云烟,有经验的农民说:大埔那边,火烧山了。

      淡墨色云烟焌着湛蓝宣纸。有时焦一些,有时洇化一些。飘飘移移,拢拢散散,缠缠绕绕。阿桂说,明早就烧到屁股上了;阿昌说,至少得一星期。

      每个人都朝这股云烟行注目礼。刷牙的眼脸忍不住上翻,倒盆水的眼角顺便一目夹,吃饭的干脆端到屋角,烈日下斜睇着吃。

      有人在门口祭起三柱香,有人升起自制风信球,每个人心中都牵着这只黑风筝。

      连续几天晴空万里,黑风筝一直悬在那儿,悬在西南天际。

      一个晌午,12岁的发仔突然满村乱跑:“埋(没)啦,埋(没)啦。”睡晌午的男人死猪一般,没有一个起床。只有轻眠的我,头伏在栏杆上,睖了好一阵子,心里忍不住向西南方向鞠了个躬。


D

      烧堆肥。

      阿芋头刚擦上火柴,火苗便溅到道旁丈把高的茅草荡。顺着陡势,欲窜上山岗。年龄最大的我,立即率领这群“童子军”,守在路口,十八般武器,轮番上阵。大大小小土疙瘩,冰雹般朝下扔,以土掩火;松枝条,左扑右挡,扫荡“牛魔王”。无奈火势渐成冲天状,顷刻间,一树树暴卷、脱皮、滋滋冒油,巨大的热浪呛得喉管冒火,又颠得如浪中舢舨。闭着双眼,挥舞手中早已光秃的“扫帚”。“当心!”一声尖叫,有人冲过来,迅速把我一推,一股山风卷着火舌,迎面掠过,燎焦头发,浑身已如雨淋一样。

      眼睁睁望着这场山火,把整座山岗烧成焦土。几天以后,我们上山捡拾柴火,就在山顶上,用两根焦木,支起一个十字架。

                                    【陈仲义,男,厦门二中老三届知青,1969年插队永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21:35 , Processed in 0.07389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