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今天的学校文化最需要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24 18:08: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天的学校文化最需要什么
文 | 林茶居

学校能否百花齐放、生机勃勃地发展,本质上要看学校文化到底提供了什么样的思想支撑和环境助力。或者说,一所学校肯定什么、支持什么、欣赏什么,同时否定什么、反对什么、制约什么,决定了其自身以怎样的方式、节奏和路径发展。如果将这个问题放到现实中来考量,我觉得,今天的学校文化,尤其需要彰显这样一些因子:善,安静,职业本分,儿童立场……
善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失落。反映在社会生活中,它表现为人性的溃败,道德的缺失;不同行业之间“相互投毒”,人与人之间彼此戒备;各种可以自由发言的公共空间里,戾气横生,不是喊打喊杀,就是比坏比贱。如此种种,时刻在影响和污染着学校文化生态,特别是校园人际关系。作为学校,需要通过课程、教学、教研、会议、活动、仪式等载体,张扬人性之善、教育之善、文化之善,至少,不是与这个“对善的逆淘汰”的环境妥协,甚至与之形成共谋。同时,不是把对善的肯定简单地等同于表扬好人好事,把先进典型的标准作为日常规约,对师生形成某种道德捆绑架,从而导致伪善文化的盛行。
这关系到我想说的第二层意思:学校应该是一个安静、从容、舒缓的地方,它应该具备强大的文化定力,对各种流俗、喧嚣,对哗众取宠和吵吵闹闹具有自动排斥机制,对那种追求立竿见影、一针见效的所谓教育成功学,有天生的警觉。
这些年,改进、改变、改革,是众多学校的发展哲学和具体实践。有的改出了成效,有的改乱了步伐;有的改出了新天地,有的改成了“四不像”。之所以也出现“改不如不改”的问题,很关键的一点就在于,这些学校的“改”并非内在的机理在产生作用,而是为了呼应某些外在于教育的目标。
这种“呼应”,除了对日常校园生活和正常教学活动造成干扰外,还篡改了教师的职业本分——不管是传统的“传道受业解惑”还是现代意义上的“教书育人”,都被看作是“教育形象工程”的一部分,凡是不利于速度、规模、产业化的观念和做法,都不在“受表彰”之列。江苏连云港汪燕老师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特级,就是‘特别不着急’”。很多人都知道,有些特级教师,就是“特别着急”而且“着急”得“特别有效果”的教师。
以上几方面的问题,又都可归因于此:儿童立场的被遮蔽。
且不说“高考(中考、初考)的胜利”早就成为很多学校最高的文化图腾,单就具体的教育行为而言,有多少是以牺牲学生的健康、折损学生的人格为代价而完成的?它可能创造了所谓的“教育政绩”,但必然使大部分学生慢慢遗忘了自己的尊严和权利——一个缺乏尊严感和权利意识的人,往往很难形成诸如同情、责任、担当、团队精神、公共情怀等未来社会更为需要的人性品质,更难以拥有丰富的人生和完整的生命。
几年前,我在江苏南通一个以学校文化为主题的论坛上,曾谈了一个观点:学校文化建设要让每一个教师都感受到“与我有关,对我有用”。今天我还想说的是,这个“我”,应该努力成为这样的人:秉持儿童立场,坚守职业本分,对“安静”有亲切感,深怀一颗向善的心并钟情于建设“善”的文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15:34 , Processed in 0.06926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