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安忆:文学批评使我恐惧 所有的批评我都不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24 18:16: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王安忆:文学批评使我恐惧 所有的批评我都不看 2013年06月20日来源:文汇报
  众声喧哗的时代,我们的文学批评是太强势、闹猛,还是太苍白、空泛?网络文学等新兴文学样式又是否应当纳入文学理论研究的范畴?
  6月16日,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哈佛大学教授王德威、上海作协主席王安忆、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所长陆建德等中国文学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齐聚复旦大学逸夫科技楼,出席“新世纪文学理论座谈会”暨《文学》丛书首发式,就中国文学理论的热点议题展开了激烈的“圆桌讨论”。
  关于批评的批评:众声喧哗,缺少沉静
  王安忆在会上直言:“今天的文学批评使我感到恐惧,对所有的批评我都是不看的。”她指出,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写作与批评同时发声,双方保持和谐、平衡的关系;但是这一平衡近年来被打破,媒体上铺天盖地的文学评论以强势的姿态介入文学,对作品进行“蛮横”的曲解。真正严肃认真的文学评论与其在喧嚣中大声疾呼、奋力争辩,不如保持沉静。
  王安忆的话激起了全场的热烈反响。《上海文化》主编、文学批评家吴亮也表示,文学理想的状态是一小部分人“自娱自乐”,唯此才能保持文学的纯净。中国顶尖作家、文学批评家的“悲观”,实质上暴露出当前文学评论的问题。在一个浮躁的大环境下,能“沉淀下来”的文学评论之声尤为稀缺。
  《文艺争鸣》主编王双龙不无感慨地说,在上世纪80年代做文艺评论的人都有一股瘾,但现在的年轻人却是“唯唯诺诺“、“捧着红包”来交换一次核心期刊的发表机会,在他们笔下只有空泛的吹捧,“作家都成了哲学家、社会学家、民俗学家……唯独不是作家”。这样的文学评论者关注的是绩效、职称,却很少真正关注文学。
  同济大学教授王鸿生则指出,现在时代说话的方式出了问题,“什么问题都敢谈,什么问题都有答案,什么样的振振有词都能无比坚定,这是很可怕的”。
  陈思和坦言,理论可能永远不会畅销,很容易被商业社会的众声喧哗所淹没,但是“如若任由今天的思想继续薄弱下去,我们是失职的”。必须有一个高水准、不随俗的平台,让真正严谨、深刻的文学评论发声,在岑寂的思想领域激起回响。这也是他与王德威等学界同仁创办文学理论刊物《文学》的原因和期望。
  文学理论是否要关注新兴文学
  《文学》丛书第一卷“2013·春夏卷”不仅呈现学者潜心钻研多年的理论成果,还在主打栏目“声音”刊发了对新世纪科幻小说、武侠小说、青春小说等类型文学分别进行深度阐析的专业文论。《文学》的执行副主编金理向记者解释了编刊理念:“我们既有对过去文本扎实的研究,也有非常前沿的探索。”在保持“深度”的同时,对新兴文学现象亦具有“锐度”,是《文学》倡导的理论研究姿态。
  长期以来,新武侠小说、青春小说等新兴文学体裁一直被主流文学评论界视为“小道”,缺乏应有的关注。上海大学教授王晓明在会上表示,自己面对的中文系本科生都是“90后”,大都不曾读过《红楼梦》和托尔斯泰的作品;而他们大量阅读的新兴网络文学,老师们却知之甚少。师生之间的阅读积累迥然相异,出现严重的断层。如若学者、教授都不屑于了解学生喜爱的作品,又如何让学生去接受他们推荐的所谓精品呢?将包括网络文学在内的新兴文学纳入专业研究的范畴,或许是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急需拓展的新方向。
  然而,王晓明的论述被王安忆打断:“难道要把这些(网络小说)纳入文学吗?这些不是文学!”两位大家的意见相左,观念的交锋和碰撞十分激烈。
  此前,在复旦大学的另一研讨会上,文学批评家南帆也表达了与王晓明相似的观点。他指出,大学都用世界公认的最好作品作为文学教材,然而很多学生觉得这些作品“重要,但没有意思”,两个代际之间已经产生了文学观念上的隔膜。复旦大学教授郜元宝则坦言:“‘80后’文学如此热闹,里面肯定有好东西,只是我还不知道而已。” 本报见习记者 钱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20:04 , Processed in 0.42918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