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袁刚:教育自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27 17:24: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的教育自传:写在前面的话
袁刚
    很久以前就曾想过,我有一天一定要写传记,一定要把那些难忘的岁月记下来、传下去。但在下了这个决心之后的七八个年头里,一直也没动笔。不是不写东西,而是写的不是这方面的东西。
    去年四月底在海南开课题会议,见到华南师范大学的刘良华老师。他用他的祖传煽情手段,把整个会场气温升高了8度,在笑声不绝于耳和掌声此起彼伏之后,自然收到了预期效果:与会者都被他的真诚、幽默当然还有他独特的对教育及其科研的理解等等彻底地征服了。
    我当然也没有幸免于难。
    他在全票当选为全国目标教学理事会副理事长之后,还做了一件很让我吃惊也更心悦诚服的事情(其实他早在做了,只因我过于孤陋寡闻,还以为是他刚刚做的),他呼吁:老师要写教育传记。还当场展示了一回他的成果。并请专业人士现场教授如何制作自己的博客或教育网页。
    我自己忍不住在一次上网之后钻进他的博客。自从我读了他的教育自传后就上了瘾,就像吸食了鸦片一样,一发而不可收拾。
    接着就有了一些“我要写教育传记了”的冲动。而且还动笔写了一些。但随着出差次数的增多,加上远离“毒源”(出差就没时间看他的自传和言论),感觉“烟瘾”渐淡,就没有往下写了。
    2006年年底到广州时,忍不住拨了他的电话。没想到他居然开车子来接我,更没想到他竟带我上了二沙岛喝茶,他还邀请他的“高师妹”出来接见我。
    我当时的确有受宠若惊之感,害得我情急之下竟语不达意、纰漏连连。后来他才告诉我,之所以驾车相接,是把我“误以为是另一个重要人物”;之所以到二沙岛喝茶,是附近(那些便宜的茶店)都“找不到停车的位置(难怪当时他开车转了那么久)”;之所以邀请“高师妹”接见我,是他与她“有约在前”“不得已而为之”。
    在他作了那番解释之后,尽管我心里颇不爽,但我的内心深处却突然嘀咕起来:这家伙,此后都要让我另眼相看了。
    尤其是他的那份认真和坦诚表现更坚定了我的“私心”。我讲一些坟坡往事的时候,他是那样地专注、细心,连蛛丝马迹都不肯放过。听到动情处,我发现他和他的“高师妹”眼里都噙满那种估计是泪水的东西。当然,我也一样——也不知为什么,每说到那些往事,我的泪腺就会从贫穷很快变得富有起来。
    在离开二沙岛的路上,他反复对我说,“你要没日没夜地写”,又说“真担心你的身体”。不过在最后分手时,他就只说前面那句了。
    那个晚上,我在梦里也对自己说:明儿回到南宁,就“没日没夜地写了”。哪怕就为了这个姓刘的!
    但事实上我只做到了我在梦里所说的话的一半:按时回到了南宁。还有一半没做到:并没有“没日没夜地写了”。事实上几天过去了一个字也没有写。
    一个月前做手术的伤口再度感染。被迫以一种怪怪的姿势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在医院的日子,身体整日躺着,不知道为什么,大脑却歇不住,脑海里整日像放电影似的,那些逝去的岁月、那些在坟坡抑或在长安度过的酸甜苦辣的日子,就那么莫名的、肆无忌惮地一幕幕回放着。放到曾经的快乐处就禁不住牵连着嘴巴也笑出声来,放到曾经的种种艰难处又影响到嘴巴也唉声连连。真搞不懂,这次到底是怎么了,以往虽也时有“回放”现象发生,却从来没有这样“严重”过。难道是刘老师的“没日没夜地写”的咒语在作祟?
    本来为图有个伴儿,我这次住院主动要求住双人病房,估计是因为我这一时悲一时喜、一时哭一时笑的表现,把同房病友吓住了,不几日竟偷偷换了病房,搞得自己更加孤独。人一孤单就更容易陷入回忆的泥潭,而回忆的闸门一旦打开,悲喜交加的外显情怀则更为甚了,如此恶性循环,搞得主管医生、护士们如临大敌,心想不是外科手术感染么,怎么倒更像精神病的表现了。
    从今天起,我要用我的这支笔诉说,诉说这短暂的二十年来,一群最底层的教育工作者们、他们艰辛的课改往事;从今天起,我要用我的这颗心祈祷,祈祷中国教育会因为这类人的艰辛而有所改善!
2007年春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18:54 , Processed in 0.10419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