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代的学士、硕士、博士和教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0-26 08:10: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古代的学士、硕士、博士和教授
                                       刘安

  


     “学士、硕士、博士、教授”这些称谓在我国古已有之,但具体含义却不完全相同,甚至差别迥异。

  一、在古代,学士的含义有很多种

  有时指在国学读书的学生;有时指一般读书人;有时指学者;有时指官名。

  南北朝以后,朝廷将掌管文学撰述之官任命为“学士”。唐代翰林学士又多了一重身份,在做文学侍从之时,往往还可以参与机要。例如,唐太宗李世民时,曾召房玄龄、魏征、杜如海等人为学士,共商天下大事。到了宋朝,翰林学士地位越发尊荣,授予翰林学士之位,甚至有当宰相的希望。到了明朝,凡出将入相者,必须是翰林学士出身。至清代,大学士地位更加显赫,为文职官吏之首,官阶为一品,常常后至宰相。

  二、硕士在古代指的是品德高尚、学问渊博的人

  硕士在古代指的是品德高尚、学问渊博的人。如宋代散文家曾巩《与杜相公书》:“当今内自京师,外至岩野,宿师硕士,杰立相望。”然而硕士在古代史籍上记载不多。就已有的资料记载,称硕士最早应在欧阳修《新五代史·宦者传论》记载:“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前后左右者日益亲,则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

  三、博士

  博士之名起源于战国时代,从性质上来说,古代的博士是一种官职,且为博古通今之人。如《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博士,秦官,掌通古今。”

  秦汉时,比较著名的博士有学问高深、尤精《尚书》的伏生,有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贾谊,有勤奋读书、“三年不窥园”的董仲舒。

  古代博士大体担任三种职责:一、侍奉朝廷,备皇帝顾问,参与朝政;二、负责保管朝廷文献档案,从事编撰著述;三、传授学问,培养人才。

  古代的博士选用有一定的定规,西汉及之前采取征拜及荐举的办法。到了东汉,对博士的要求更高,不仅要精通《周易》《书》《考经》《论语》,还要考试及格,才能被举为博士。

  魏晋以后,博士除授予学官外,还授予一些有专门技艺、专门学问的职官。如任命精于礼仪的人为太常博士,掌宫廷礼仪;通晓音律的人为太乐博士,掌宫廷祭祀享宴作乐歌舞;精通医术的人为医药博士等等。不仅中央设博士,地方各府、郡、州、县也都设立博士学官。

  唐宋以降,社会上对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也称作博士,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载:“凡店内卖下酒厨子,谓之茶饭量酒博士。”这种情况,多见于江浙一带,如茶博士、酒博士等。

  四、教授原是正七品

  秦唐以前没有设教授一职,仅在太学中设博士教授学生。到宋代,中央和地方的学校开始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自宋元到明清,各路、州、县均设有各级教育官员,其中最高一级为教授,官阶为正七品。

  清末,兴办新学,大学设正教员、副教员。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公布《大学令》,规定大学设教授、助教授;1917年修正《大学令》,规定大学设正教授、教授和助教授。1924年的大学条例,取消助教授一职。1927年国民党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公布的《大学教员资格条例》,开始规定大学教员分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四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沿用未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2 04:34 , Processed in 0.06229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