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校训的变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0-26 08:34: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校训的变迁
作者:周怀宗 来源: 教师博览

  近百年来,很多大学的校训经历了曲折的变化,折射了中国教育的百年之路。如今,那些看似繁花似锦、古典雅致的校训再次流行,也并没有给人多少信心。  

  在中国,“校训”一词是随着近代教育的兴起而出现的,最早从日本传人。最早的校训出现在二十世纪初,如1901年由美国监理公会正式办起的东吴大学,其校训为:“UntoaFullGrownMan”(为社会造就完美的人格),后改为“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国人自己创办的学校中,如1914年建立的北洋大学,其校训为“实事求是”。同年,清华大学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定为校训。  

  民国时代,中国大学开始逐渐繁荣,这个时代出现了很多知名的大学和校训,如燕京大学的“以真理得自由而服务”、厦门大学的“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北京交通大学的“知行”、国立广东大学(现中山大学)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中央大学的“诚朴雄伟”、南开大学的“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等。  

  这一时期的校训,或者引经据典,如清华校训来自《易经》,厦门大学校训来自《周易》《礼记》;或者由校长、名人亲题,如南开大学由创办者张伯苓亲题,中山大学前身国立广东大学由孙中山亲题;或者推陈出新,在传统中开出新花,如中央大学校训、北洋大学校训等。  

  抗战时期,校训开始有了变化。一方面,是传统大学如西南联大、西北联大等重新推出校训,西南联大以“刚毅坚卓”为校训,西北联大的校训则是“公诚勤朴”。但是西南联大的校训并未被国民政府教育部通过,反而下令所有学校高悬蒋介石提出的“礼义廉耻”四字。  

  同一时代,解放区创建了中国抗日军政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华北大学等一批大学,其中,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校训为“团结、紧张、严肃、活泼”,鲁迅艺术学院校训为“紧张、严肃、刻苦、虚心”,华北大学校训为“忠诚、团结,朴实,虚心”。  

  解放之后,大学不再重视校训,并且原有的校训也在动乱中历尽波折,如东吴大学的校训,最早的英文校训被抹掉,上面写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文校训则被水泥封住,直到1998年才恢复旧貌。  

  改革开放后,大学的校训又开始盛行。这一时期的校训,基本上大同小异,都是诸如“团结”、“创新”、“求实”、“勤奋”、“博学”、“严谨”之类的词汇,一直到本世纪初。有学者调查过本世纪初229所大学校训所用的词汇,其中“创新”用了.83次,占36%;“求实”用了69次,占30%;“团结”用了49次,占21%;“勤奋”用了45次,占20%;其他“博学”、“求是”、“严谨”、“笃行”等都被用过超过20次,单调雷同可见一斑。  

  近年来,大学校训也逐渐开始回归文雅,许多大学推出新的校训,大多以复古为基调,诸如“厚德”、“博学”等词汇成为新的流行语。有人曾汇集国内48所大学的校训,发现“博学”用过19次,占40%;“厚德”、“明德”各用过12次,占25%。虽然相对之前的校训已有改观,但新的风气之下雷同重复依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16:20 , Processed in 0.07325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