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生一号”能否助推教育改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0-30 10:02: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生一号”能否助推教育改革?
 2013年10月30日 作者:张春铭 

  教育部10月24日召开的视频调度会称,目前,29个省份已完成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的安装,全国中小学生超过半数数据进入全国系统数据库。作为试点省份的贵州省,学生已率先获得全国学籍号。

  “高考移民”、控辍保学、转学不规范、大城市择校、随迁子女就读、留守儿童管理、学生人数统计……在城镇化进程加快、流动人口不断增加的现在,这些教育难题显得尤为突出。为了给解决这些教育难点提供技术支撑,教育部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启动了电子学籍。特别规定要依据身份证号建立学籍,一人一籍,籍随人走,不少媒体称之为“一生一号”。一个多月过去了,电子学籍进展如何?能否解决预想的问题?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本报记者 张春铭

  电子学籍的“国标”对接

  今年8月底前完成系统部署工作,在9月底前完成全部学生数据的采集,10月底前所有数据进入国家系统,年内全部建成并实现全国联网运行。

  “我们的学生很多不是珠海本地的,初中毕业回老家读书的也很多,他们开证明,只需要把电子档案截图,就可以证明自己在珠海接受过小学教育了。”珠海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王秀菊说。

  让王秀菊更高兴的是,年底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将全国联网,在电子学籍系统环境下,家长只需向转入学校提出申请,其他流程均通过网络完成。传统学籍转接需要家长在两地往返奔波,办理转学手续的模式,将成为历史。

  新的学籍管理系统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全程管理学生学籍,俗称电子学籍。《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从今年秋季起开始实施,根据工作计划,各省(区、市)要在今年8月底前完成系统部署工作,在9月底前完成全部学生数据的采集,10月底前所有数据进入国家系统,年内全部建成并实现全国联网运行。

  为何如此大力度地推进电子学籍全国统一?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正常情况下每个学生都应拥有一个学籍,应对某所学校。但是,一些地方对学籍的取得、变动、丧失、恢复、完结等方面的规定和管理不够严谨,出现了“一人多籍”、“人籍分离”“有人无籍”等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流动人口不断增加,特别是跨省份、跨地区转学、升学,使得学籍管理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

  以前,我国没有全国统一的学籍管理办法,在学籍管理上,主要强调地方的自主作用,全国有23个省份已先后出台中小学生的学籍管理办法。然而,学籍数据分散、采集困难、交换不畅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教育经费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等工作。《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是第一个全国性的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全国统一的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后,每个中小学生都将获得一个以学生居民身份证号为基础的学籍号,学籍号在全国范围内都将具有唯一性,也就是“一人一号”、“籍随人走”、“终身不变”。唯一的学籍号将把学生不同教育阶段的学习经历和学籍档案关联起来。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学籍信息系统从技术上为各地、各学校统计入学率、在学率、流失率等数据提供了依据,有利于控制义务教育辍学率,有利于监测和及时解决学籍管理等问题,也有利于确保流动儿童、随迁子女的受教育权。

  “这一学籍系统是目前世界规模最大的。想必为建设这一系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这一系统确如教育部门所称,能做到学生数据一个不能少,那么,这套系统不仅在管理学籍方面会发挥很大的作用,更可以解决我国教育管理中的诸多难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在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中,学生的学籍跟踪,是一大难题。近年来,随着人口流动加剧,这一问题更加突出:从农村流出的学生,是否继续在城市求学,在哪里求学,在不少地方都是一笔糊涂账,这直接影响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有了学籍信息系统,学生的学籍信息变动,在这一系统中将一目了然。”




 2013年10月30日 作者:张春铭 

  教育部10月24日召开的视频调度会称,目前,29个省份已完成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的安装,全国中小学生超过半数数据进入全国系统数据库。作为试点省份的贵州省,学生已率先获得全国学籍号。

  “高考移民”、控辍保学、转学不规范、大城市择校、随迁子女就读、留守儿童管理、学生人数统计……在城镇化进程加快、流动人口不断增加的现在,这些教育难题显得尤为突出。为了给解决这些教育难点提供技术支撑,教育部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启动了电子学籍。特别规定要依据身份证号建立学籍,一人一籍,籍随人走,不少媒体称之为“一生一号”。一个多月过去了,电子学籍进展如何?能否解决预想的问题?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本报记者 张春铭

  电子学籍的“国标”对接

  今年8月底前完成系统部署工作,在9月底前完成全部学生数据的采集,10月底前所有数据进入国家系统,年内全部建成并实现全国联网运行。

  “我们的学生很多不是珠海本地的,初中毕业回老家读书的也很多,他们开证明,只需要把电子档案截图,就可以证明自己在珠海接受过小学教育了。”珠海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王秀菊说。

  让王秀菊更高兴的是,年底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将全国联网,在电子学籍系统环境下,家长只需向转入学校提出申请,其他流程均通过网络完成。传统学籍转接需要家长在两地往返奔波,办理转学手续的模式,将成为历史。

  新的学籍管理系统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全程管理学生学籍,俗称电子学籍。《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从今年秋季起开始实施,根据工作计划,各省(区、市)要在今年8月底前完成系统部署工作,在9月底前完成全部学生数据的采集,10月底前所有数据进入国家系统,年内全部建成并实现全国联网运行。

  为何如此大力度地推进电子学籍全国统一?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正常情况下每个学生都应拥有一个学籍,应对某所学校。但是,一些地方对学籍的取得、变动、丧失、恢复、完结等方面的规定和管理不够严谨,出现了“一人多籍”、“人籍分离”“有人无籍”等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流动人口不断增加,特别是跨省份、跨地区转学、升学,使得学籍管理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

  以前,我国没有全国统一的学籍管理办法,在学籍管理上,主要强调地方的自主作用,全国有23个省份已先后出台中小学生的学籍管理办法。然而,学籍数据分散、采集困难、交换不畅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教育经费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等工作。《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是第一个全国性的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全国统一的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后,每个中小学生都将获得一个以学生居民身份证号为基础的学籍号,学籍号在全国范围内都将具有唯一性,也就是“一人一号”、“籍随人走”、“终身不变”。唯一的学籍号将把学生不同教育阶段的学习经历和学籍档案关联起来。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学籍信息系统从技术上为各地、各学校统计入学率、在学率、流失率等数据提供了依据,有利于控制义务教育辍学率,有利于监测和及时解决学籍管理等问题,也有利于确保流动儿童、随迁子女的受教育权。

  “这一学籍系统是目前世界规模最大的。想必为建设这一系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这一系统确如教育部门所称,能做到学生数据一个不能少,那么,这套系统不仅在管理学籍方面会发挥很大的作用,更可以解决我国教育管理中的诸多难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在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中,学生的学籍跟踪,是一大难题。近年来,随着人口流动加剧,这一问题更加突出:从农村流出的学生,是否继续在城市求学,在哪里求学,在不少地方都是一笔糊涂账,这直接影响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有了学籍信息系统,学生的学籍信息变动,在这一系统中将一目了然。”



2#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0 10:02:56 | 只看该作者
电子学籍的三个追问

  如何及时更新并防止信息造假?

  如何保障农村校也顺利用上电子学籍?

  如何保障信息安全?

  郝径舟熟练地打开北京石油学院附属第二实验小学学籍系统,点击选中的学生,学生的户籍地等基本信息就展现出来。北京石油学院附属第二实验小学是一所公办打工子弟学校,学生全部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每年都会有外省市学生转学,也会有学生转出。作为学校专门负责管学籍的老师,全国统一的中小学学籍系统给郝径舟的工作带来很多便利。但是郝径舟在工作中也发现了一些有待完善的小细节。

  “有些孩子是单亲家庭,或者出于种种原因,父亲或者母亲的具体情况栏是空白,这样每次系统校验的时候,都会报错。要求重新填写或审核。”郝径舟说。

  除了技术问题有待改进,更多专家把目光投向了电子学籍如何真正发挥作用,如何及时更新、如何避免造假。

  今年7月,王秀菊班上的两位学生从珠海转学去了深圳,但因为转学时间是暑期,学校老师已经放假,并非电子学籍规定的信息修改开放时间,所以直到9月开学,王秀菊所在的学校才通过层层上报的方式,修改学生信息。

  “电子学籍只是一种工具,不能夸大它本身的作用。”储朝晖认为,所有的系统和技术都只是管理工具。要让学籍管理系统真正发挥作用,必须确保信息的可持续更新,因为随迁、流动学生学籍变动比较大,需要及时更新。对于电子学籍而言,最关键的是处理好系统与个体关系,避免出现个体已发生变化,而系统没有变化的情况。可以考虑每3个月、每半年更新一次。储朝晖建议,专人负责更新学生的学籍信息。否则,信息虽然登记了,也有可能是旧的信息。

  如何防止信息造假?

  相比信息陈旧,信息造假更是焦点所在。在以前学籍信息不完善时,有些地方或个人通过虚假学籍信息套取国家补助经费、择校,电子学籍该如何防止造假?

  储朝晖认为,电子学籍最关键在“人”的把关。电子学籍系统只是工具,只有人把好了关,才能保证信息不失真,是完整的、真实的、及时更新的。同时,也应该建立完整的数据链。除了省级部门,还需要靠县一级、乡一级以及各学校把关。只有层层链接都是完整的,整个电子学籍的数据库才有效。如果数据链环节不完整,电子学籍就成了摆设。储朝晖认为,有学籍录入资格的“点”很多,不同的“点”如何把握相同的规范,如何对各个“点”进行培训,如何提高录入点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管理水平,是关键。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实行数据一次采集,防止学籍造假。学生学籍档案中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等基本信息实行一次采集。除系统建设初期将全面采集各教育阶段学生学籍档案基本信息外,系统稳定运行后,每名学生的学籍档案基本信息将只在学前教育入园或小学一年级入学时采集,学生在进入更高年级或更高教育阶段时其学籍档案基本信息均采用第一次采集的数据信息。

  熊丙奇建议,在防止数据造假方面,可以请学校教师及家长委员会共同参加。对转入转出学生进行公示。同时也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保证数据内部的逻辑性,比如在籍学生数、中央转移支付学生数、生均经费的拨款情况等,通过这些可以相互印证的数据,防止数据造假。加强公开、监督机制。

  如何保障农村校也顺利用上电子学籍?

  虽然电子学籍为我们勾勒了美好的前景,但农村学校应用水平仍然相对落后,是否会影响到学籍系统应用,电脑等相关设施设备有没有保障呢?

  据教育部介绍,目前,还有一些省份系统运行欠稳定或存在隐患。其中,河北省只有两台服务器,资源严重不足,黑龙江是单机数据库,存在隐患,宁夏的网络不顺畅,重庆缺乏专门存储设备。

  尽管如此,人们仍然对农村学校的电子学籍寄予了厚望。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第一,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大幅度增加,使中小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学校的信息技术装备和条件上了新的台阶。第二,项目工程的实施优化了硬件、软件和人力资源建设。国家通过实施西部农村中小学校现代远程教育项目,极大地改善边远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校计算机硬件条件,提升了学校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和水平,为数据的采集和上报提供了必要的基本条件。第三,电子学籍系统提供的功能作用和长远价值形成巨大的驱动力量。各地的积极性、主动性不仅表现在态度上,更表现在人、财、物的统筹协调和保障上。

  如何保障信息安全?

  电子学籍系统建成后,采集和存储2亿多学生的相关信息,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电子学籍如何保证安全?

  王秀菊说,作为班主任,会在教育局规定的时限内,比如小升初考试前,有权限核查准考证号等信息,一般是通过密码,查看、核查学生的相关信息。核查学生信息的权限只有班主任有,普通老师没有查看权限,时间也一般只有两三天。一般在开学第一周,也会对班主任开放几天,方便班主任查看转入、转出的学生信息。如果发现学生信息有误,班主任没有权限修改,而是要上报到教育局,专人修改。修改完之后,班主任再次核查信息是否有误。

  这一点也得到了郝径舟的认同。他介绍,在他们学校,任课教师只有录入分数的权限。学生基本信息也是北京市教委专人负责管理的。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根据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通过强化责任确保信息安全。《办法》特别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指定专门的学籍管理员,建立学籍信息保密制度,对于泄露学生学籍信息的将依法依规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管理责任等。学籍系统也将采取现代加密技术确保信息安全。


3#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0 10:03:16 | 只看该作者
电子学籍的三个期待

  如何利用电子学籍减少学生辍学?

  如何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入学难题?

  如何借助电子学籍规范拨款?

  王秀菊做了23年的小学班主任工作。以前要统计义务教育阶段的相关数据,每个学期都要上报班内学生几岁的多少人?男生多少人?女生多少人?“这些数字很坑爹。”王秀菊说,错一个,全校就过不了关。如果不知道是哪个班错的,就得一个年级一个年级核查,有一个班错,整个年级的班主任都得加班。“但是,很难找出问题。”王秀菊说,“耍聪明的老师会把数据拼正确,认真的班主任会对着户口本复印件,一个一个查,经常是桌上摆满了户口本复印件。”

  “现在,这些数据,学籍老师一下就调出来了。”王秀菊说。

  迅速而准确地调出性别、住址等基本数据,只是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按照设想,电子学籍系统是个管理应用系统,学籍管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随着其应用内容不断扩充,任课教师、班主任、教学管理人员、校长等都能够利用它进行相关操作,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甚至,校长每天打开计算机,就可以清楚地知道有多少学生因为什么原因没有到校,他会立即去关心和了解情况。

  “电子学籍提供了一项电子技术。但用不用这项技术,功能是否能都利用起来,这取决于人。”熊丙奇说,以前有些问题无法改革,因为技术解决不了。现在技术能解决了,就可以去做很多事情。应该把全国联网的学籍系统好好利用起来,而不是闲置资源。将电子学籍融入解决教育难题中来。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解决当前一系列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需要教育管理信息化支撑。当前出现的“高考移民”、控辍保学、转学不规范、大城市择校、随迁子女就读、留守儿童管理、学生人数统计等诸多方面的管理困难,需要通过电子学籍系统和《办法》提供的保障和制度支撑来推动问题的解决。

  如何利用电子学籍减少学生辍学?

  熊丙奇介绍,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对适龄孩子的学籍管理是有明确规定的,包括入学、转出、转入等,一所学校只有拿到另一所学校的转入证明,才能开具转出证明。然而,在现实中,对于这一管理规定,存在执行不严的明显疏漏,有的学校对学生不来上学不闻不问,有的学生拿到转出证明后,却不去转入学校注册、报到,转入学校也不跟踪,由此便出现义务教育适龄学生辍学现象。在我国中西部地区一些学校,初二辍学率近年来加剧上升,追问这些学生的去向,当地学校和政府大多说不清。近年来,随着人口流动加剧,这一问题更加突出。为保障每个适龄学生都必须接受义务教育,学籍跟踪机制是十分重要的。现在有了全国联网的学籍信息系统,学生的学籍信息变动,在这一系统中将一目了然,这可以成为减少辍学的重要信息管理平台。

  如何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入学难题?

  目前我国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主要依靠县乡财政,很显然,按照这样的保障机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城市求学,会遭遇门槛限制,因为流入人口越多,流入地政府就将承担更大的教育投入责任,为此,流入地政府对解决随迁子女求学,没有长久的积极性,甚至有的想方设法制造障碍,担心解决得太好,引来更多的流入人口。

  “要解决这一问题,只有将目前由县乡财政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变为省级财政统筹,并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同时对应省级财政统筹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建立学费随学籍走的经费管理体系,随迁子女是把学费带进城市的,这就减轻了流入地的负担,也让流出地感受到压力。”熊丙奇说,可以说,“一生一号”学籍信息系统,为实现这一经费投入、流动机制提供了技术保障。

  如何借助电子学籍规范拨款?

  规范拨款也是人们对电子学籍的期待。据审计,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中,有相当比例的省、县、市存在挪用、克扣、挤占教育经费的问题。熊丙奇认为,根本之策在于,改变经费层层拨付的方式,如果拨给学校的经费,直接拨付到学校账号,拨付给学生的奖助学金,直接拨到学生的账号,那么,也就根本杜绝了政府部门从中间环节克扣、挤占的可能。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认为,学籍管理系统有利于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教育公平。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籍信息的客观、准确是推动教育公平的前提。电子学籍系统的建成和应用,对教育部门进一步做好经费管理、学生资助、招生入学等各方面的工作都有积极的意义。“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有关管理人员通过系统可以清楚地知道某一个孩子某天有没有吃到国家补助的营养餐,吃的是什么。”这位负责人说。

  熊丙奇认为,只拓展电子学籍的营养餐和校车管理功能,是远远不够的,学籍信息系统应该通过技术服务于学籍管理改革、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改革,在数据“一个也不能少的”的基础上做到求学“一个也不能少”、经费保障“一个也不能少”。而能不能在这方面发挥作用,取决于教育部门是否动真格推进教育改革。

  【相关链接】

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

  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是教育部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于2010年启动建设的,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目标是构建覆盖全国的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中小学生数据库,实现系统全国联网,为每名学生建立全国唯一的电子学籍档案,对学籍注册、学籍档案管理、学籍异动、升级、毕业、成长记录等进行全程信息化管理,实现全国范围内学生流动情况的实时监控与管理,满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在学籍管理、学生资助、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营养改善计划、控辍保学、事业统计、日常管理和科学决策、优化资源配置的需求。

  《中国教育报》2013年10月30日第3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6:06 , Processed in 0.06687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