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白杜甫关心哪些妇女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0-31 23:47: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李白杜甫关心哪些妇女问题?
丁启阵



“三八女人节”快要到了,觉得不妨写点应景的文字。三句话不离本行,这几年总在谈论李白杜甫,于是就想到了这个题目。今天是3月4日,网络上有人编段子,说这是一年中唯一有“丢三落四、挑三拣四、说三道四、颠三倒四、朝三暮四”等诸多特权的日子。真是一个好日子。不过,我不希望这一篇文字被人视为说三道四之作:我要焚香沐手,怀着崇敬怜惜的心情,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写出我们中国文学史上两位最伟大的诗人李白杜甫对女性的爱护之情,的万分之一,以此恭祝全国女同胞节日快乐!



李白杜甫虽然生活在封建王朝时代,但是,从他们保留至今的诗文作品看,他们并没有教科书上一直说的歧视、压迫妇女的思想。相反,他们都是怜香惜玉、尊重女性的绅士,他们都写过不少赞美女性、怜惜女性、为女性的不幸遭遇鸣不平的诗歌作品。

可能是他自己的一生四处漫游、到处漂泊,经常跟妻子分居两地的原因,李白特别关心丈夫不在身边的妻子的痛苦。这些妻子并不局限于某一个阶层,包括农妇、军嫂、宫女。

《荆州歌》,麦子成熟、桑蚕成茧时节,荆州农妇想念远在巴蜀的丈夫,希望他们早日归来。但是,“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又担心他们回家的路途不安全。两难的心情,表现出农妇对丈夫的爱是细致入微的。《乌夜啼》“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诗中的织女,对远行丈夫的一往情深,不但贺知章读后认为“可泣鬼神”,一千多年后的我读了,也忍不住为之惆怅久之。《长干行》中,一对青梅竹马、从未分离的小夫妻,丈夫远行半年未归,妻子在对往事的回忆中,表现了对丈夫的思念之情。纯真年代的爱情,令人向往。

《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应未闲。”前八句写景,交代环境、形势的险恶,后四句写情。军人和他们的妻子,“你也思念,我也思念”。结尾两句中的“叹息”二字,足以使千古读者唏嘘不已。《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虽然没有写出《关山月》那样的险恶形势,但是,无可排遣的思绪与孤独,是一样的。《子夜吴歌四首》之一“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重点不在惆怅伤感,而在于表达愿望:战争结束,夫妻得以团聚。同类作品,还有《捣衣篇》(闺里佳人年十余)、《长相思》(日色欲尽花含烟)等。

表现宫女悲惨命运的作品,如《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没能得到皇帝宠幸的宫女,她们的夜是格外地漫长、冷清的。相比之下,他们不如民间女子,虽然劳作是辛苦的,生活却不乏自由和快乐。《越女词五首》所写,是越地女子的水上生活。例如其三:“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这些越地女子,有如童话世界快乐的精灵。晚唐诗人杜荀鹤(一作周朴)的《春宫怨》“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表现的就是被选入宫的越地女子,对自己少女时代家乡生活的怀念。

杜甫跟李白有所不同,他对女性的关爱,主要体现在对她们不幸命运的同情上,他更愿意关注艰难时世、特殊情境下女性的生活境遇,而不是一般的思念、孤独之情。李白浪漫,杜甫现实,于此可见一斑。

《新婚别》,既是一首女性的颂歌,也是一首女性的哀歌。诗中的新婚女子,她温柔而识大体。新婚燕尔,本该是夫妻缠绵时分。但是,这对唐朝的新人,却面临着一个痛苦的局面:丈夫应征从军,出发在即。“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与君永相望!”我以为,诗中的妻子,伤感之中不失理性,不是一味地哭哭啼啼,而劝丈夫“努力事戎行”,这反而增加了人物的美感和诗歌的艺术感染力。杜甫也写过军嫂捣衣的诗,《捣衣》“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宁辞捣熨倦,一寄塞垣深——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不难看出,杜甫诗中的军嫂,不是一个柔弱的思妇,而是一个悲伤中仍充满力量的女子,她对丈夫的爱,不表现为惆怅、发呆,而表现为更加用力地捣衣。

《佳人》,“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高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论者有称该诗为文人寄托之作,有称其为寄托而兼写实之作。我认为,不论它是否文人寄托之作,单凭诗中描写佳人的语句,便足以看出杜甫对因战乱、男子轻薄而受到伤害的女性,是无比同情的。杜甫眼里、笔下,这位不幸的女子,是如此地美丽。

《负薪行》,“夔州处女发半华,四十五十无夫家。更遭丧乱嫁不售,一生抱恨长咨嗟。土风坐男使女立,应当门户女出入:十犹八九负薪归,卖薪得钱应供给。至老双鬟只垂颈,野花山叶银钗并。筋力登危集市门,死生射利兼盐井。面妆首饰杂啼痕,地褊衣寒困石根。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夔州妇女因为地位比男人低下,劳动强度大,相貌粗丑,妆扮不入时,加上战乱,男人大量死在战场上,到了四五十岁都没能出嫁。杜甫对夔州(今天重庆奉节)这些中老年、相貌并不好看的妇女,表示了深厚的同情,可见杜甫对女性的关爱,并不局限于年轻美貌的女子(香、玉)。我认为,诗圣的思想境界,远远高于一般的怜香惜玉。《又呈吴郎》,也是这一类的作品。“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沾巾。”虽然只是让不让寡妇邻居打枣吃的生活小事,但是,由此可以看出,杜甫有着一颗博大、深细的悲悯之心。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虽然总体上是感时伤逝之作,但是其中也不乏对女艺人(著名宫廷舞蹈家,公孙大娘)的激赏,“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气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古往今来,古今中外,以如此热烈的语言赞美一个宫廷舞女及其舞蹈艺术的诗歌,大约不多。

                                                         2011-3-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20:02 , Processed in 0.07728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