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酒精作用使苏东坡如此可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1 00:10: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酒精作用使苏东坡如此可爱
丁启阵



    春节将至,放假数日;亲朋欢聚,难免觥筹交错。酗酒固然不值得提倡,但滴酒不

沾也有违人情世故。实际上,适量饮酒还是大有好处的。很难想象,倘若人类没有发明

酿酒技术,我们的文明史会是怎样一副枯燥乏味的面孔,我们会不会拥有这么多可供阅

读与欣赏的文艺作品。至少,有一点我可以肯定,倘若宋代还没有发明酿酒技术,我们

决不可能拥有一位如此可爱的文艺天才——苏东坡!



据说苏轼曾经说过自己平生有三样事情不如别人:著棋、吃酒、唱曲(宋·彭乘《墨客挥犀》卷四)。至少可以肯定地说,苏轼的酒量确实不怎么好,年轻的时候也不是很喜欢饮酒。他自己就曾在诗文里多次申明这一点。“我本畏酒人,临觞未尝诉”(《叔弼云履常不饮故不作诗,劝履常饮》),“少年多病怯杯觞,老去方知此味长”(《次韵乐著作送酒》),说明他年轻时因为身体原因不能饮酒。但是后来还是渐渐喜欢上饮酒了。“我虽不解饮,把盏欢意足”(《与临安令宗人同年剧饮》),“---适有人致嘉酒,遂独饮一杯,醺然径醉”(《与贾耘老》),“性好酒,然不能,四五龠已烂醉,不辞而就卧,鼻鼾如雷”(据黄庭坚说),“三杯软饱后,一枕黑甜馀”(《发广州》),这些都可以证明苏轼的酒量非常小。

    酒量小,而又喜欢饮,并且时常有饮的机会,于是产生一个直接的后果:经常醉——李白杜甫因为酒量大,虽常饮,却也没有苏轼醉的次数多。这样一来,酒精的兴奋和麻醉作用就能够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苏轼酒量虽然不能跟陶渊明、李白、杜甫等人相提并论,但是,论醉酒的事迹、醉态的可爱、酒精刺激灵感、促进诗词的创作,苏轼是一点也不逊色的。

    苏轼的醉酒,虽然没有留下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那样的光荣事迹。但是,故事也不少。黄州定惠院东边小山上,有一株海棠,枝叶特别繁茂。每年海棠花盛开时节,苏轼都召集朋友,带着酒去赏花,至少在那里醉倒过五回!(《记游定惠院》)一个春夜,苏轼在湖北一带山水间行旅,经过一酒家。醉酒后乘着月色,骑马来到一座溪桥上。下马解鞍,在地上曲肱而眠。等到醒来,天色已晓。眼前“乱山葱茏”,如同仙境。他就作了一首[西江月]词(照野瀰瀰浅浪),题写在桥柱上。还有一次夜晚,苏轼喝了许多酒,回到家里时差不多三更半夜了。“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他只好拄着手杖站在江边,听了半宿流水声!([临江仙]《夜归临皋》)一次在河南尉氏县的雪天饮酒,简直像传奇故事,像武侠小说的情节:

古驿无人雪满庭,有客冒雪来自北。

纷纷笠上已盈寸,下马登堂面苍黑。

苦寒有酒不能饮,见之何必问相识。

我酌徐徐不满觥,看客倒尽不留涩。

千门昼闭行路绝,相与笑语不知夕。

醉中不复问姓名,上马忽去横短策。

                        (《大雪独留尉氏,有客入驿,呼与饮,至醉。诘旦客南去,竟不知其谁》)

大雪天,驿站,素不相识的两个男人,不问姓名,痛饮至醉。苏轼不但能斯文,也能如此豪迈粗放!

    苏轼的醉态也是非常可爱的。在扬州时作的《和陶〈饮酒二十首〉·叙》里有这样一番话:“吾饮酒至少,常以把盏为乐。往往颓然坐睡,人见其醉,而吾中了然,盖莫能名其为醉为醒也。”醉者不言自醉,得意于他人不分其醉醒,很是有趣。在徐州做太守时,苏轼有一次酒后登云龙山。结果,醉态百出,引得路人都拍手大笑。《登云龙山》诗记载了这一次醉酒:

醉中走上黄茅冈,满冈乱石如群羊。

冈头醉倒石作床,仰看白云天茫茫。

歌声落谷秋风长,路人举首东南望,

拍手大笑使君狂!

苏轼的醉态,跟他老师、自称“醉翁”的欧阳修可以媲美。

    苏轼从不喝酒到喝酒,到“日欲把盏为乐,殆不可一日无此君”,自己亲自尝试酿酒(《记酿酒》);到劝别人也喝酒,甚至劝他老师欧阳修不要著书忧国,说那样会减少了欢乐,“寄语公知否,还须数倒壶”(《夷陵县欧阳永叔至喜堂》)。之所以有这样巨大的态度变化,是因为他切身体验了饮酒的好处。酒对于苏轼,有两大吸引力。一是给他平添名士的潇洒飘逸风度。“万事悠悠付杯酒,流年冉冉入霜髭”(《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三首》其三),“得酒相逢乐,无心所遇安”(《送范景仁游洛中》),“三杯卯酒人径醉,一枕春眠日亭午”(《上巳日与二三子携酒出游,随所见辄作数句,明日集之为诗》)。苏轼理想中的退隐生活里是有一壶酒的,“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行香子]《述怀》)。他希望那个时候,弟弟苏辙跟他在一起,“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丘”([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不客气地说,苏轼喝酒有时候只是装装样子,你看,他不打自招了:“偶得酒中趣,空杯亦自持”(《和陶〈饮酒二十首〉》其一)。这也许是效法自陶渊明的蓄琴之举。

二是酒精对于激发他的创作灵感大有好处。他曾经说:“俯仰各有态,得酒诗自成”(《同前》其三)。他也赞同并引用过李白的名言“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苏轼不少诗词是借助酒后灵感作成的,其中最有名的是一首词,[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者在小序里交代得很明白,“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以苏东坡那样一杯也能醉倒的酒量,竟然欢饮达旦!饮酒超水平发挥,创作自然也就格外可观。宋人胡仔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馀词尽废”,明人杨慎说苏轼这一篇“中秋词古今绝唱”。他们说得都很对,但是他们都没有认识到,苏轼之所以能做出这一首词,是因为他头天晚上“欢饮达旦”了!





题目新加,小序新写,正文摘自拙著《诗意人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18:42 , Processed in 0.07266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