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楹联中的方志知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18 18:49: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楹联中的方志知识

作者:朱幼勤
      楹联历史悠久,种类十分繁富,在琼楼画阁、宫廷楹柱、山川坞堡、会馆店铺、碑塔陵祠、寺观古刹、会馆店铺……等处处可见;许多脍炙人口的楹联,还流传于人们的口头中,给人们了解过去,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地理、文学、书法、宗教、人物……等多方面的知识。对于分门别类,取材丰富,记述地方情况的方志,不少楹联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方志知识,而且为研究方志的各款提供了印证。

      如下例:已晓贞邪真面目;须从人鬼定关头。笔者少年时,据前清末期秀才刘老先生言,此联为孝感城隍庙一副庙联。传说城隍庙是守护城池的神,民间又认为城隍为冥漠中佑善罚恶主因果报应之神。后唐清泰元年(公元239年)封城隍王。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又正式规定各府州县均建城隍庙并加以祭祀。封建时代有县衙必有城隍庙,县府官史利用百姓对城隍神王敬畏心理,以此辅助治理地方。孝感城隍庙在县城宪司街(现解放街)西首处。过节逢时各地官府民间均有隆重祀奉城隍神王的风俗。此联剔除其因果报应之迷信糟粕,亦是透达人情的醒世之语。
又如:独抱专经万里青云今发步;
      久叨廪饩一枝丹桂待高举。
      又据刘老先生言:此联原为孝感试院联。试院又称为贡院,孝感试院在今中山街。科举是封建社会读书人步入仕途的阶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主要有三级,最低一级是“院试”,第二级是“乡试”,最高级是“会试”和“殿试”。凡经过院试入县学的通称为“生员”(即秀才)。经过殿试考中者由朝廷授予官职。这便是“万里青云今发步”之义。科举试题是“代圣人立言”的范围,文章有“八股文”格式,读书人攻读的“四书五经”,这便是“久叨专经”的含义。“丹桂”即考试及第之义。冯道《赠窦十》诗:“丹桂五芳香”,指窦有五子俱登科。“廪”即“廪”生、“生员”。 饩:赠送人的粮食。明代府州县学生员最初每月都给廪膳,补助其生活。孝感试院最早建于宋代,几经沧桑,金粉彩漆斑驳彩绘的楼房门壁剥离,后来拆除搭盖考棚(故而中山街又有“考棚”别称),高高的牌坊孤零兀立。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重建试院。分三重,第一重是主体,两侧有钟楼鼓楼。第二重门前照壁书有“腾龙”、“起风”的匾额。院内高耸旗杆悬挂五彩“龙凤幡”。试院设文科试场,武科试场设在南面广场上。贡院又有下列两联,对孝感贡院当时建筑格式及武科考试的内容均可作印证:
      其一、丹山彩凤翔千仞;
      碧海神龙罗九天。
      其二、竹箭选江南射鹿中原?妙手;
      龙驹腾翼北联镳上国趁人才。
      直至清光绪时贡院依然保持原貌。
      笔者在教学之余,亦?集到几幅楹联资料,对于研究我市以及某些地方的方志亦有参考价值。
      其一:春鲢夏鲤秋鲫冬鳊,武昌鱼名驰全国;
      东苔西菱南蔬北藕,鄂郡菜御用皇宫。
      这是清代御用菜园的一副对联(园址在武汉市武昌水陆街)。此联印证了武昌湖区鲢、鲤、鲫、菱、藕、蔬菜在清代已有名气,尤其是洪山菜苔、武昌鱼(即鳊鱼)名播遐迩。此联不仅对于研究武昌物产而且对于研究清代御用菜园的历史均有参考价值。又,据孝感耆宿张力所言:孝感最初菜市场在小东门。黄花垸是孝感最先筑堤围垦的湖垸,因洪水泛滥频繁,庄稼无收年月较多,当地农民在坡墩种植蔬菜以度时日。他们还把萝卜瓜蔬用船装运到对岸小东门河码头趸批,小东门码头岸坡上逐发展为蔬菜集散地。在这里既有水乡农民挑来盛产的蒿笋(茭白)、菱角、芡实零售批发,也有城区市民肩担菜篮贩卖蔬菜;武昌、汉口、滠口、姑嫂树等地客户也来这里整船批购。民谚云:“挑水卖菜小东门。”御用菜园也派官船到孝感小东门码头菜市场采购茭白等瓜蔬以补充御用菜园供应之需。由此可印证张先生所言可信。
      例二:自女娲嬗化以来西竺钟灵求生天生地生人             之本;
       由阿罗开宗而后中华衍教得学孺学释学道            之全。(沈筌)
      这是开封犹太会堂的一副对联。公元586年,犹太人建立的以色列国被罗马人灭亡后,犹太人分散四方异地漂泊,聚居至世界各国。宋代初年(公元十世纪)我国已有犹太人定居。《尹本?白图泰游记》载:十三世纪(金元时期)杭州居民中也有犹太人。据说成都、西安也有犹太人后裔,二战时期希特勒野蛮屠杀犹太人。从欧洲逃到上海避难的也有不少犹太人。河南开封犹太人会堂建于公元1163年(宋孝宗隆兴元年、金世宗大定三年),为其宗教活动场所。开封犹太人来自天竺(印度)西域,宋代定居下来的有七姓八家,后来发展到三百多户,他们基本上保持着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下列三幅会堂联亦可印证这一情况。
      其一:祖独承天敬天因而念祖;生能止杀戒杀所以存生。(沈筌)。
      其二:仰瞻造化天敢不起恭起敬;俯拜长生地自宜洁体洁心(秀才赵作梅)。
      其三:天经五十三卷口诵心维祝皇图于巩固;
      圣字二十七母家喻户晓愿社稷以灵长。(奉教弟子艾田沐手撰 本支孙艾显生敬述重刊)。为什么我国少数民族没有犹太人呢?原来希伯来语言文字从清代同治年间就不再传了。一赐乐业(以色列)教与孺、释、道三教融合,其风俗亦荡然无存。下例之二上联概括了犹太人来自何方、何因落籍开封;下联概述犹太人民族宗教风俗与中华孺释道三教融合之果。从这幅堂联也印证了我国历朝对犹太民族的政策一视同仁,不加歧视,允许参加科举考试,取得禄位,允许异族通婚,进一步促进了犹太民族与汉族的融合,希伯来文化与汉文化融合。从下其一、二、三例联“本支孙艾显生”落款中亦可见开封的犹太人已采用汉姓。犹太人善于经商,以从事商业贸易为生计,居住于中国的犹太人,大体上从海路或陆路经天竺西域从事贸易而来。汉口在宋代已形成了全国四大商业名镇之一,是否有经商的犹太人落籍此地呢?以上几幅开封犹太人会堂联对于有关地方研讨本地犹太人的问题,撰写方志亦有参考价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7 01:02 , Processed in 0.07030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