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堂中的“等待”
(《师道》2009年第一期《课程平台》栏目)
瓯南小卒
课堂中,教师是主导者、指挥者与统筹者。教师的科学统筹安排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手段很多,形式也多样,而平常被我们所忽视、甚至认为是一种课堂“浪费”的“等待”,有时也能提高课堂效率。当然,要想让“等待”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对“等待”的时机、要求、环境、目的和背景等都要有准确的把握,务必抓住恰到好处的时机。
综观“等待”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我们发现,有效的“等待”能起到如下的作用。
一、“等待”是给猜测以机会
以逻辑实证主义为学习指导思想的科学主义哲学观,在如今的课堂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逻辑实证主义要求科学知识在学习者的猜测中被实验所证实或证伪。所以,科学的猜测与假设的提出成为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学生对科学猜测与假设的提出是在一定知识和生活经验基础上的,这种猜测有利于学生对新科学知识的形成作铺垫。
在课堂中,如果为了证实或证伪某一科学知识而进行科学实验,在“等待”实验现象出现之前,一般有一段时间。这时,教师可以抓住这段可能会被浪费的时间要求学生对可能的实验现象进行猜测,以增加学生对实证过程的理解。
“等待”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测,是学生原有知识与可能出现的新知识之间“角斗”的过程,是一种综合、融合、消化、内化的过程,是构建新知识体系的准备阶段。
二、“等待”是给思考以时间
有时我们会把一节课的内容量作为评价依据之一。其实,针对一节课的效率来说,教学内容的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能够掌握多少。所以,那些给人感觉“风风火火”的课,我们确实要认真地叩问它的效率。
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真正能对学生起作用的课,应该是 “不温不火”的课,整个课堂里思维暗暗涌动。思维的引发者是教师,而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的活动与评价可让思维活跃。正因为如此,课堂中需要 “等待”,这种“等待”能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充分地思考问题的本质。有时我们发现,一些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马上要求学生作答,由于问题本身或学生的学力水平等原因,学生在没有作充分思考的情况下,基本上是答非所问或哑口无言。这样的问题再精彩、再切合课堂教学,也是无效的问题。所以,在一个问题提出后,教师要综合观察课堂中学生的思维状态,并对此作出判断——是有意继续“等待”,还是给予适当 “提示”,从而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引导与分析。
三、“等待”是给监督以方式
“等待”在课堂中的作用也是多样的,不同情境下的“等待”发挥的作用不同。当我们为“等待”配以一定的教学仪态时,“等待”就显示出它的特殊含义来。如在课堂上,当教师发现某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走到该生身边,并且停止讲解。此时,教师“等待”的作用甚至比语言的监督更有效,学生往往能从教师的“等待”中醒悟过来,从而迅速地调整学习状态。
以“等待”的方式给学生以监督,首先需要教师在“等待”的过程中有明确的目的性,即你要监督什么。同时,教师的表情,也要写满 “等待”的含义,并能让学生读懂。
四、“等待”是给尊重以桥梁
自2008年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公布以来,教育界又掀起了对尊重学生的新理解的讨论。尊重学生与教育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但同时,两者也是统一体。
尊重学生的手段非常多,但最主要还是体现在教学实践的细节中,所以,有时“等待”也就成为一种尊重学生的形式。如一位学生因为特殊原因还没有准备好上课(如学习工具没有准备好),此时,教师有意的“等待”,一方面能给该生以适当的“压力”,使他知道教师在“等待”他快速准备好进入学习状态,另一方面也是对该生一种无形的尊重,即教师的课堂教学是面向全体的,不容许有一个学生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进入学习状态,致使该生有掉队的可能。
以此观之,在课堂中使用“等待”是一种提高课堂教学的策略,也是一种比较高深的课堂艺术,值得广大教师好好去实践、体验、总结和提升。
(作者单位: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