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陈轩:2013年文化回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11 17:28: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陈轩:2013年文化回顾——远眺文化的“荒原”
[url=]2013-12-10[/url]来源:《经略》第33期
作者:陈轩

总结2013年中国文化,首先得敢于直面这样的惨状:在一波又一波造谣与造势,群嘲与相骂之外,白茫茫一片真干净。举目远眺文化的“荒原”,几乎望不到绿意与生机。

“亮点何在?有值得谈论的好作品么?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新生代作者、演员么?有跨时代的文化现象么?”总结2013年中国文化,首先得敢于直面这样的惨状:在一波又一波造谣与造势,群嘲与相骂之外,白茫茫一片真干净。举目远眺文化的“荒原”,几乎望不到绿意与生机。
幸好还有《繁花》。微博上有人这样形容这部小说在语言上的奇特之处:懂上海话的会很自然地用上海话去读,不懂上海话的用标准普通话去读也能正确理解。繁花让人惊奇当然不只是语言。《繁花》是向上海这座城市最隆重、最默契的致意,是一部好看的小说,它描述的都会市井生活,对一部分人来说是熟悉的,对更广大的人则可能是陌生的。在这熟悉和陌生之间,便形成了一种教人不愿释卷的阅读吸引力。恩格斯评价《人间喜剧》是“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而金宇澄用三十万余万字,一百多个人物,通篇“话本体”, 针脚一般细密的小说质地,于不动声色中将30余年来上海改天换地,几乎全盘“倒置”的变化忠实呈现,为历史存下一份证词。韩少功的《日夜书》、余华的《第七日》,虽然在某些层面引起了关注与讨论,相比于《繁花》持久热度,不免逊色。
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地位相匹配,中国电影的票房近年来也如坐上火箭般飞涨,记录一再被打破。大量影院的出现等客观物质条件推动了城镇观影文化的重新形成。使得一部烂片无论如何惊天动地,人神共愤,即使是《富春山居图》,只要能拥有足够多放映院线和足够长排片时间,票房也能轻松上亿。而造成的恶 果是,中国电影,尤其是大量上映的电影,从未离成为一门艺术如此遥远过。 《北京遇上西雅图》、《致青春》《中国合伙人》,三部形态各异、投资不过几千万的低成本青春片,却能分别斩获5—7亿的票房,仅次于地产的暴利证实了打开观众怀旧的阀门后,情感的炼金术是如何神奇。而青年本身,在青春片中被分解细化成小资、文青、小清新各种成分,全然消解整个二十世纪青年作为各种社会运动乃至革命的主力军角色,只能随波逐流,服从欲望或消费的导向。 2013年的电影市场,绕不开郭敬明,绕不开《小时代》。郭敬明作为最为成功的文化商人,《小时代1.0》院线的单日排片量达到45.1%,个别院线甚至动用了全部影厅。在市场的区别化管控治理下,新的消费或者文化受众跃然眼前。《小时代》的屹立不倒证明了粉丝经济的力量:既能转换成政治当量,也能变现成金钱数量。
作为一位文化商人,郭敬明不是以作者、导演等生产者的形象出现,而是庞大商业机器的掌控者。决断、流程控制、营销等技能对他而言远比想象力、写作技巧更为重要,他所在意的是粉丝的忠诚度、从读者到观众的消费转换能力。《小时代》的基本属性也不仅是电影作品,而是郭敬明商业帝国流水线上的最新产品。
其实,《小时代》作为一位导演的处女作来说,叙事线索清晰,制作精良,尤其是将上海——这个被戏称为“魔都”的中国最大都市的天际线、城市夜景表现得美轮美奂,眩人耳目,并非它的激烈批评者所说的那样一无可取之处。它的真正可怕之处在于所鼎力宣扬的极端拜物教,其实就是我们时代的主旋律,是官方与市场合力推动的主流意识形态。深陷于“小时代”而又对《小时代》激愤、鞑伐,类似于某种行为艺术,终究不过是在社会表层的“文化的脂肪”上搔痒而已。
“爸爸”是2013中国电视的关键词,《小爸爸》所带动的风潮还未褪去,一向求新求变的湖南卫视在年底所推出的《爸爸去哪儿》,毫无争议成为最热门的的电视节目,里面的小演员王诗龄、天天几乎成为国民宝贝,林志颖、田亮也顺势通过真人秀转型为“中国好父亲”。曾几何时,仇父、弑父情结,是从文学到影视中父亲形象的主流叙述。而现在荧屏前观众们争先恐后恋父、寻父,所折射文化心理的流转变换,实在耐人寻味。而《汉字听写大大赛》则以知性选拔形式式,开辟已逐现疲态的选秀节目的新局面,也为CCTV这位日见蹒跚的当年霸主挽回了一丝颜面。《我是特种兵3之火凤凰》则依然以尚武卫国精神为主要诉求,坚定不移地走军旅剧路线,培养出大批铁杆粉丝,它所表达、弘扬的无畏、勇猛的人格特质若能透过电视剧的热播,稍微平衡一下当下所流行阴柔、唯美的文化风尚,也称得上功莫大焉。
《青蛇》首演后的研讨会上,著名女主持人痛哭流涕,感谢导演帮她这样的女性出了一口恶气和怨气;而与会的专家、学者也对《青蛇》赞不绝口,认为是田沁鑫艺术生涯的自我突破。《青蛇》的成功,是田在艺术和商业的平衡上更加圆融的成功,也再度拉开她和其它当代戏剧导演的距离。 《蒋公的面子》则依托民国范的热潮,进京了好几次,火了好几把。作为在校生的习作,的确不错,应该予以鼓励和支持。但当主创人员亲自上阵,喝止一切善意的批评意后。它的“大获成功”也变味成一场闹剧了。
“最好的时光,都在博物馆里”。以十一月的北京为例吧,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国家博物馆,哈萨克草原的璀璨珍宝在烁烁生辉,列支敦士登王室历代油画收藏开门迎客。越过长安街的故宫博物院,人潮汹涌的三大殿中轴线外,武英殿的历代书画特展中,晋唐宋元的真迹济济一堂。现代艺术的爱好者,也一点儿都不落寞。安迪•沃霍尔、博伊斯,或艳俗或激进,捍卫着各自的艺术理念,毫不妥协地在央美美术馆默默对峙。而在北京星罗棋布的剧场里,既能看到美国剧团排演的契诃夫,也能享受全世界最好的交响乐团与音乐家的表演。想象一下,在与世界最杰出最璀璨的文明、文化、文物的真身、真迹亲密接触后,会在有心的观众带来何等强烈的文化震撼,又能给未来的文化生态带来怎样的深远影响。看不到原作曾是几代艺术爱好者的心头之痛,而今随着应接不暇的各种展览、演出,这样遗憾基本得到了弥补。伴随着高铁网络的成型和私人汽车的普及,跋涉上千公里,和网上线下的知己同好,赶一场展览,看一场演出,“不是在博物馆,就是在博物馆的路上”式的艺术生活,在大中城市文艺中青年中绝非稀见。
如果非得挑出一本书作为2013出版业的象征,傅高义的《邓小平时代》应该是首选,因为它既代表了今年中国出版界的格局,也显现最为真正优秀的那部分出版人的眼光与勇气。出版界似乎在其它文化领域几乎全盘庸俗化、浅薄化的危机下,尚能保持一点文化的尊严。亚马逊kindle的低调上市,也没有掀起它在大洋彼岸的产生过的巨浪,也似乎表明至少好大一部分读者仍然眷恋纸质书的质感,抗拒将生活全盘数字化,而在炎夏时光中举办的上海书展,也是这一整年收获最多赞美的文化盛事,阅读特别是深度阅读或许是我们依靠自我的力量拔离这个“小时代”的唯一凭借了。
网络,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既为内容,也充当形式,既是生产者,更是传播者,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我们正在目睹、遭遇人类文化方上最为深刻的巨变,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化为数字的尘埃,缭绕于网络空间。但是至少到目前为止,网络所带来深刻影响与变化,并没有催生出《红楼梦》、《战争与和平》能代表人类精神高度巨作的迹象,相反,无所不在的网络似乎吸引了过多的注意力,戕害了潜在的创造力,基本上容易流于戏仿,无意义的繁殖。网络文化最为显著的,应该是其造词能力之令人咂舌,“不明觉厉”“喜大普奔”等网络成语脍炙人口,“土豪”的飞速流行,显示这一网络语言亚文化的无边威力。
101岁的纪弦在加州去世,102岁的侯仁之在北京离世,这些大家的远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103岁的杨绛还能在报上亲笔撰文回忆“五四”现场,这样高寿而笔健,也真算得上中国文化的福气。而顾城,绝对意义上的天才,离开这个世界整二十年了,还在被他的诗人同行们所纪念。1993年当顾城自戕之时,才刚踏进市场经济半只脚的中国还在四顾彷徨,而今,业已成为全球资本主义的“救世主”,而从捉襟见肘到资本过剩,也不过才二十来年。
2013年即将远离,2014年,中国文化会有惊喜和转机么?拭目以待吧,反正一眨眼的功夫,它就要到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4:01 , Processed in 0.06220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