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守规矩的都是乡巴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22 18:50: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守规矩的都是乡巴佬?

李铁 / 文


从牛车文明到汽车文明是一段可怕的距离,无数人为此命丧车轮,成为了炮灰


“我总有一天会死在这些司机的手上!”每当我开车被吓得毛发直立,这种不祥之兆都会冒出来。在中国开车,真有点脑袋挂在裤腰带上的感觉。


不少在国外开了多年车的老司机,一到中国就给跪了,看着满街的惊险穿插,各种在高速公路上思考人生的神经车,他们吓得不敢上路。这还真不是夸张,美国国务院给本国公民的一条海外旅行提醒是这样写的:“中国各地法规、规章和环境大不相同,但从一般的经验来看,中国的交通安全糟糕,驾车是危险的。路上乱糟糟,缺乏章法,路权和其他行车礼仪经常被忽略。”


福特公司的一位发言人这样评价中国的司机们:“这些都是第一代的车主。他们没有经历过汽车文化。父母也没教过他们如何文明、安全驾车。”福特说这段话的背景是他们在中国开设了免费的培训项目,教司机诸如何时使用转向灯这类基本技能。


根据资料显示,美国有大约2.5亿辆汽车,每年交通死亡人数大约四万人,而1亿多辆汽车的中国在2011年的交通死亡人数为6万多人。


我们已经是世界第二的汽车大国,但我们离汽车文明还相当遥远。如何能尽快建立起我们自己的汽车文明?这显然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不过首先,我们必须先超越一个极其富有中国特色的阶段,那就是:车是权力的图腾,守规矩的都是乡巴佬。


超越权力崇拜


我的一个好友搞了个手机应用软件,叫陌陌,在很多人看来,它就是个 “约炮”的聊天工具。有意思的是,里面有车的男人,一多半会在相册里晒自己的车。不难想象,车,对于泡妞,意义重大。


稀缺的东西才会拿出来炫耀。汽车对美国人来说,早已经不是个稀罕东西了,所以在社交网站上挂汽车照片泡妞的美国男人实在不多。


在欧美等国家,汽车就是一个交通工具,毕竟福特T型车进入美国中产阶级家庭,都有了差不多百年的历史,汽车只是美国人再平常不过的生活用品。


但中国的情况显然大不一样。汽车大规模进入中国的家庭,也就是这十几年的事,大多数人都是平生第一次拥有自己的汽车。买车,等于是圆了一个中产阶级的梦。


在中国,汽车蕴含的东西实在太多了。看车识身份,看车识权力。中国人把小汽车称作“轿车”,就说明了很多问题。车对于中国人,是身份的象征,权力的图腾。对于一个只有拥有权力和金钱才能拥有尊严的社会来讲,这意味着什么,可想而知。


“宝马撞人案”、“宝马女掌掴交警、“宁可坐在宝马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后笑”,这样的新闻标题,都是大赚点击率的。豪车,已经和富人,和某个阶层,联系在了一起。搞得有一位朋友本来很喜欢宝马,但最后还是选了更低调的车型。


谁才是土老帽?


中国人不单要炫耀车,还要炫耀开车的方式。什么样的开车方式最呀最摇摆呢?简单说就是横冲直撞,完全不守规矩。


这听起来有点变态,为什么我们不崇尚文明的开车方式,反而会觉得不守规矩更牛X呢?原因也很简单——规则都是管屌丝的。真正有钱有势的人是不受规则管束的。冲红灯被照了相,可以找熟人消掉。甚至撞了人,也可以用钱权摆平。特权车牌横冲直撞,乱停乱放,那是身份和地位的体现。


我曾经好奇地问一位正开车的朋友,为什么拐弯并道不打转向灯。他的回答相当经典:新手才这么守规矩吧。


我恍然大悟,在中国,守规矩的都是乡巴佬。


可想而知,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谈汽车文明,确实有点遥远。我们离汽车文明很远,因为我们的社会离文明本身就不近,你总不能奢望汽车领域的文明水平能旱地拔插吧。


不过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这种局面有所改变。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开始觉得,横冲直撞、耀武扬威地开车其实是一件挺土鳖的事。


我在香港呆了好几年,回来后一时间还是沿用一些香港的开车习惯。比如我占错了道,要插队时,不会强行去挤,我打开车窗,给旁边的车打个招呼,请求插个队。结果相当管用,每次对方都很爽快地让行,比斗智斗勇的强插好用百倍。


还有,遇到行人阻挡,我不会按喇叭,当他回头的时候用手势向他表示要借过。这么做的好处就是经常征服副驾驶位的女性,她会觉得我是个特有风度的男人。


车,要能跑能吃能震


中国的汽车社会来得太快,我们有点猝不及防,要形成一个文明的汽车文化,除了前面讲到的大环境,具体到汽车有关的领域,我们还有两点要做:一个是硬件设施的全面建设;一个是软件规则的完善和规范。


在汽车王国美国,你处处能体验到专门为汽车而设计的各种设施。方便的停车场自然不用说了,道路的设计也非常贴心和完善。即便是在纽约这样拥挤的大城市,你也不会因驾车而感到烦心。比如信号灯大都进行了智能化升级,如果在人流量很小的时段,人行横道的绿灯时间可以缩短,提前切换到红灯;如果这一时间段人流量相当大,可以把人行横道的绿灯时间延长。


很多小城市的道路都分快速道和慢速道,在快速道上跑的车只会一个劲往前冲,而随时会停下办事的车辆则会选择慢速车道。在美国,你会发现驾驶者配合得都非常好,一切井然有序,车速往往非常快。这里面除了司机和行人素质的因素,还有道路设计的高度科学与完善。


除了道路,还必须有各种方便驾车人的生活服务设施。在美国,就连邮局的邮箱,都设计了方便人们不用下车,在驾驶座就能投递的功能。银行、药房等也设有专供驾车人使用的窗口和自助服务设备。麦当劳和肯德基就更不用说了,驾车购买饮食的快速通道到处都是。当然,麦当劳的“得来速”设施和服务在中国也正快速铺开。


更令人羡慕的是美国的汽车电影院,在宽阔的大广场上,你可以坐在车里面,将路边的一个小喇叭放进车里,然后开始欣赏电影。如果是情侣一起看3D《肉蒲团》这样的电影,一切显然就方便多了。在电影《毕业生》中,达斯汀·霍夫曼有一句经典的台词:“90%的美国人的第一次性行为发生在福特车中。”


不过在中国,常常发生的是“裸死车中”——驾校很有必要开设相关课程啊。


从牛车文明到汽车文明


不少在国内开车多年的老司机,到国外生活后,常遇到驾照考试没法通过的情况。这其实并不奇怪,不少国家的驾照考试都相当严格,一次通过率不到一半。只有经过了严格的驾驶培训,减少马路杀手,否则汽车文明无从谈起。


以德国为例,考驾照得先通过视力测试,并完成8小时的急救课程。随后,考生要完成至少14堂理论课和12堂驾驶课,驾驶课包括高速公路、联邦(一级)公路和夜路驾驶。德国驾照考试中的路面考试约需要45分钟,会考到大部分的驾驶细节,监考非常严格。


在德国,如果考生考了三次还没有通过,会被送去参加测试智商和判断力的心理测试,看看是否适合驾驶。适合的话,还可以考两次,如果被认为不适合,驾车梦便就此玩完。


日本的驾照考试,对于驾驶技术的要求非常细致。比如什么时候打转向灯,要精确到一定的距离之内,太早和太晚都被视为违规。过弯时的切线也要求非常精准,绝对不允许车头逾越到车道之外的不熟练行为。日本的山路很多,很多路都是狭窄的两个车道,司机们都能很精确地操控车辆,高速飞驰,绝对不会有过弯时开出自己车道的事情发生。


美国对于驾驶行为,也有大量细致的说明和规定。从匝道出来并线,车速不能低于多少,都有明确规定。还有在高速公路上超车,除了看后视镜,还要扭头用肉眼直接看一看旁边是否有车,以防止后视镜盲区而发生危险。诸如此类,都有明确的说明和指导。


世界上可怕而致命的距离,是汽车文明和牛车文明的距离。以成熟国家的标准来衡量,中国的大多数司机都不合格,原因就在于,我们的驾驶培训,我们的法例规定,都还远不够完善,都不足以培养出合格的司机。

2#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2 18:54:37 | 只看该作者
车在囧途:交规如何引导人民 陈劲松 / 文


一场黄灯风波,孰是孰非?
中国汽车社会,何去何从?


“1月5日晚上8点33分,朝阳路青年路路口,一辆被黄灯逼蒙的红色荣威。”这是一段网络热传视频开头打出的字幕。北京一位司机在亮黄灯并驶入十字路口之后惊慌失措的表现,不幸被后车乘客拍摄下来,并放到网上,还加上了配乐和字幕。


“前进、倒退、右转、倒退、再一次右转、这次决定左转、再一次倒退、又一次选择右转、又一次后退……终于绿灯了!!!”


2013年1月1日,修订版《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公安部第123号令》)正式实施。相比之前版本,新交规的记分项由38项增至52项,被称为“史上最严新交规”。其中增加了闯黄灯扣6分,这条规定也是被吐槽最多的,受到刺激的司机们纷纷编出各类段子批评新交规。北京交通台“一路畅通”主持人郭炜说:“能看出来(交管部门)其实是想通过‘史上最严的交规’去改变司机的习惯。”


然而就在红色荣威被逼蒙的第二天,1月6日,公安部交管局下发通知,要求各地交管部门对目前违反黄灯信号的行为,以教育警示为主,暂不处罚。一场争议暂时平息,但是随着中国渐渐进入汽车社会,十字路口的悲喜剧还将越来越多,交规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大。


几度黄灯闪


两年前的一个案子在当下引发了一场蝴蝶效应。


2010年7月,嘉兴市民舒江荣驾车闯黄灯后收到交警部门的罚单,舒江荣提起诉讼,一审败诉后再次上诉。


2012年4月,嘉兴中院作出终审行政判决,认定闯黄灯属违法行为。嘉兴中院认为,闯黄灯行为是否违法,涉及对道交法的条文“黄灯亮时,已越过停止线的车辆可以继续通行”的理解,出于安全驾驶的目的,对这一条文的理解应当基于“谨慎规范”的理念,即理解为“黄灯亮时,只有已经越过停止线的车辆可以继续通行,除此之外,车辆不得继续通行”。


这一判决一度引发关于黄灯是是非非的全民大讨论,成了一个公共事件。


在之前,黄灯是否违法,在各地的实际操作中标准不一。在北京,专盯“闯红灯”的电子眼全部从红灯开始记录违法行为,车辆在黄灯时通过不会拍摄记录,闯黄灯不视为违法,也不进行处罚;在长沙,电子眼不会拍但交警会罚;在济南,闯黄灯要被罚200元并扣3分;在太原,闯黄灯不会被拍也不会被罚。


这些争议都在等待一个明确的解释。公安部在去年上半年举行了多次专家会议,讨论具体条款。“在公安部组织的嘉兴会议上,专家们讨论得很热烈,那次会议上部里对闯黄灯如何处罚并没有一个确实说法。”参与会议的一位公安部专家回忆道。


去年6月,公安部就修改《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征求意见,其修动之处并未对闯黄灯做出规定,10月份以公安部123号令的形式推出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也并无相关内容。


在新规即将开始施行之前,公安部交管局推出《公安部令第123、124号一百问》,其中69问“对机动车在路口抢黄灯通行的行为处罚吗”做出解答:黄灯亮时已经越过停止线的车辆可以继续通过,还未越过停止线的车辆应停车。抢黄灯行为属于违反道路交通信号灯通行,对驾驶人处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记6分。


舆论于是被引爆。


黄灯“争夺战”


“某男元旦彻夜未归,天亮才匆匆到家,妻怒问其故?男曰:昨晚路口遇一黄灯,一直闪烁不停,不敢通行。妻又问,为何不打电话报警?男答:手机放后备箱了,因开车打电话扣2分,未敢随身携带。妻怒斥之:你就不会下车取啊!男怯怯曰:不系安全带扣2分。”


2013年之初,这个段子广为流传,人们用这样一个荒谬的故事来反对闯黄灯扣分的规定。技术控们列出各种数据来证明禁闯黄灯“完全无视牛顿运动定律”,批评公安部交管局矫枉过正,并且法律依据不足。


新浪微博关于新交规的专题讨论多达数百万条,人们纷纷写段子吐槽禁闯黄灯的规定,名人们也纷纷发声,著名艺人郭德纲在一档视频直播节目中直言:“新交规制定和1.6亿驾驶员商量过吗?”


面对汹涌而来的议论声,出台规定的公安部也有些措手不及。“部里的领导反复问:你们说什么是警示?警示的含义到底是什么?”一位专家回忆道,新交规出台几天后,公安部就召开了专家咨询会,征求专家们对新交规的意见。清华的行政法权威余凌云、建设部城市交通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马林、公安大学教授丁立民以及北工大和交大的专家参加了这次咨询会。


在交警内部,新交规的出台也引发了很大争议。“比如说开车打电话罚分,要我们抓现场,还得拍照取证,没有证据司机立马翻脸,根本没办法开罚单。但领导只想着新规定,却不知道实行起来困难重重,明明可以通过电子警察现场拍照,非要我们去路上抓,很难取证。”一位南昌的交警就向本刊诉说了新交规的执行难度。


1月6日,公安部交管局下发通知, 闯黄灯暂不处罚,这场争论算是告一段落。


但“最严交规”引发的深层变化甚至变革仍在继续发酵。


最严出效应


黄灯只是“最严交规”中引发争议最多的一项,新规定中,违法行为的扣分规定由38项增至52项,其中,未悬挂或者不按规定安装号牌、故意遮挡污损号牌等违法行为记分由原来的6分提高到12分,对司机打电话、系安全带、未成年人座位等也作出细致规定。


这些“大杀器”的效果立即得到体现。


在上海,交警部门严处涉牌涉证违法行为,仅杨浦一小时就有5人被扣光12分。在河南焦作,新交规实施近10天,交警部门共查处交通违法记12分的违法行为89起。在福建泉州,一周时间里251人被扣满12分,其中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22人,未悬挂机动车号牌或者故意遮挡、污损、不按规定安装机动车号牌的239人,而机动车闯红灯被记6分的568人。


西安一位司机被称“最猛”,违法掉头、酒后驾驶、套牌、伪造驾驶证,按照新交规,他将被罚款万元以上,分数扣光且5年内不得重考。


南京的一个新手则最惨,他在实习期未悬挂实习标志,罚50元;高速公路违停,罚200元记6分;使用伪造号牌,罚款3000元记12分,处15天以下行政拘留。


公安部交管局在新规实施首日后总结,新交规初步显现出规范驾驶行为、增强安全意识、预防交通事故的积极效果,因违反交通信号导致的交通事故大幅下降。


即使有黄灯这一争议,人们仍然相信这些“最严交规”能够把中国的汽车文明向前推进一大步。


交规引导人民


自从2004年《道路交通安全法》颁布实施以来,历次交通法规的变动都引发了巨大争议,甚至推动了社会变革,影响最大的当属“无责赔付”和“醉驾入刑”。


“‘无责赔付’听说主要推动力还是在高层。因为高层现在有很多博士、海归,对世界上比较新的东西、新的观念、新的理念,吸收得比较多。”长安大学教授、前北京交管局副局长段里仁如是说。


“无责赔付”直接催生了交强险的产生。2006年7月1日,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正式实施,规定无责赔偿从强制保险限额中支付,但交强险的赔偿限额过低,完全不足以支付无责赔偿可能产生的赔付金额,这又引发了二次争议,到目前还未得到解决。


继“无责赔付”之后,2011年5月1日的“醉驾入刑”引发了更大的社会变革。


2011年5月9日22点30分,北京东直门外大街十字坡路口东50米处发生交通事故,四车相撞。民警赶到现场后,见到著名音乐人高晓松满口酒气,走到前车,依次向司机表示歉意,嘴里不停念叨,“对不起,我的错,我全赔。”


当晚,高晓松与友人喝了一瓶白葡萄酒和一瓶威士忌,然后开着自己的白色英菲尼迪越野车上路,在东直门连撞三车。这是“醉驾入刑”后,最为轰动的典型案件,他的审判过程被媒体全程报道,高晓松最后被判入狱6个月。


官方数据显示,“醉驾入刑”实行一年之后,中国的酒驾减少了近一半;2011年,中国酒驾致死人数降了四成。这还引发了酒业的滑坡,广州的一家名酒专卖行,在高晓松事件发生后,月销售量减少了6万支。


“醉驾入刑”的另一个效应是激活了代驾行业,而在这次“史上最严交规”实行之后,各地纷纷报道代驾行业升温。甚至蓝牙耳机、短线旅游团也跟着沾光,而最倒霉的恐怕要算驾校,学员通过率大跌,报名人数减少。中华驾校网CEO高凯说:“以前一个门市有50个人报名的话,现在只有10个人。”


而更深远的影响,现在还不得而知。“黄灯扣分”目前也只是暂不处罚,人们不知道它还会不会卷土重来。


段里仁说:“现在网上有的人说‘暂不处罚’没有考虑法规的尊严问题,我不太喜欢这个看法。《交通法》和其他法不一样,交通是一种文化,它需要行政的过程、认识的过程、习惯的过程和适应的过程,把这四个过程都经历过了,就稳定下来了,就成自然,成文化了。”


韩国:在到达停止线已是黄灯时强行通过,罚款6万韩元(约350元人民币),扣15分


俄罗斯:原则上禁止通行 如果来不及刹车,闯黄灯则被默许


日本:闯黄灯的判罚情况并不多见
法国:
黄灯允许通过




新加坡:
停止线前由近及远有三个箭头,每个箭头之间距离约十米;
信号灯从绿灯变为黄灯时:
车辆在离停止线最远箭头强行通过罚款扣分;
车辆处于离停止线较近第二或第三个箭头时通过,视为正常通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1 23:38 , Processed in 0.06866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